•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傲慢与偏见1940

    傲慢与偏见1940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美国1940

    主演:Greer Garson,Laurence Olivier,Maureen O'Sullivan,Bruce Lester,Mary Boland,Edmund Gwenn 

    导演:Robert Z. Leonard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单身汉1999

    • HD国语

      明月祭君心电影版

    • HD中字

      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

    • HD

      梦境2024

    • HD中字

      本能2

    • 声之形

    • 更新中字

      梦境

     剧照

    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1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2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3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4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5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6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16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17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18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19傲慢与偏见194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班纳一家五个女儿待嫁闺中,应上流贵族彬格莱之邀参加盛大舞会。班府大小姐简妮(莫琳·奥沙利文 Maureen O'Sullivan 饰)深受彬格莱青睐,相互倾慕。彬格莱的好友达西(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饰)虽迷恋二小姐伊丽莎(葛丽亚·嘉逊 Greer Garson 饰),但因性情傲慢和原家中总管的儿子韦翰的污蔑招致伊丽莎白的误会与偏见。表哥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后与夏绿蒂结合,并法定继承班家财产。达西再次在自己的庄园与伊丽莎白相遇时,态度诚恳、礼仪周全,伊丽莎白弄清事情真相,两人终于从傲慢与偏见的迷失中走了出来,缔结幸福之果。

     长篇影评

     1 ) 屏开雀选

            这是我看的最早的一部《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也是奥斯汀迷诟病最多的一部。纵然有 Greer Garson 和Laurence Olivier 这样伟大的演员出演,也掩盖不了P&P原著党对它服饰方面的嘲笑与好莱坞大团圆结局的讥讽。
             但正是这部影片让我早早的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早早的见识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风采,所以就个人情感而言,不得不提。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受欢迎的小说,看过书的读者一定忘不掉书中那对聪慧的姐妹、活宝般的班纳特太太、尼日斐花园的盛大舞会或是男女主人公幽默机智的对白。简·奥斯汀曾说,“我只写一个乡下村庄三四户人家的事情。”但就这乡下村庄三四户人家的日常琐事、家长里短,却反射出一个时代来。
            剧情不再赘述,无论是达西与伊丽莎白在舞会上火花四溅的交锋、还是是班内特太太神经质的唠叨,甚至片尾改动最大剧情,达西先生的姑妈由大反派变身成为可爱的小老太太,都显得那么的风趣。
            奥斯汀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因为她承认大多数女人最终的、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寻找一个理想男人。这也是她的作品永远具有价值的所在,这是永恒的人性。无论是19世纪英国的乡村还是21世纪的曼哈顿,无论她是村姑还是女博士,爱情与婚姻是她们毕生的追求。
            奥斯汀并不否认金钱的价值,她作品中的浪荡子都是穷光蛋,她理想的男主角即使不是富豪也是拥有一定收入的男人,即便是个乡村牧师或者小地主。虽然从未结过婚,但她深深的知道物质对于婚姻生活的价值和作用。她不是否定金钱的浪漫派,她是现实主义的理想者,她追求的是物质生活与爱情完美的结合。
            其实,这正是绝大多数女人的理想。也正因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合理追求,《傲慢与偏见》才会受到读者与观众的追捧,才会被翻拍了一边又一边,甚至许多国家拍出自己的特色版本。
             如果你看的是1940年的原声版,就可以欣赏到劳伦斯·奥利弗作为莎剧演员纯正的发音,但这部由上译厂配音的国语版本聚集了一批如雷贯耳的名字:曹雷、毕克、富润生、邱岳峰、童自荣......并且,它也有一个特别贴切的名字----《屏开雀选》。

     2 ) 《傲慢与偏见》之我见--兼论小说和各版本电影

    原载于:墨神的凡龛 http://www.thinkjam.org/mercury/archives/2006/06/pride-and-prejudice-060615.html


    知道吗,《傲慢与偏见》也有印度版本,上周佳片有约有幸得见。这到时让我想起搁置许久的一篇博文。

    大约两个月之前,东方电影频道播放的美国影片《傲慢与偏见》,弥补了之前在CCTV-6第一次观看时终见无端被截掉的遗憾,愈发感觉这部影片的完美--完美的配音,完美的剧本,完美的人物塑造。


    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导演们最热衷的作品之一,曾被多次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1940,1980,1995,2003,2004,2005都出品过同名电影,电视剧版本也是品种繁多(1938、1952、1967、1980、1995)。而我看的这版于1940年拍摄,是以古典手法来诠释原著,而且最贴熨原作本身的电影。

    《傲慢与偏见》剧照(1995,2005)


    说到剧本就不得不提起小说了。这本小说是我最早接触的外国名著之一,与幼时耐住性子也没坚持看完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相比,《傲慢与偏见》颇具吸引力。正如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说“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简·奥斯汀也曾说,“我只写一个乡下村庄三四户人家的事情。”

    可是这个擅长讲述平常家事,没有离奇情节和刺激场面的作品怎会受到读者和导演的如此青睐?


    反讽运用,诙谐幽默


    相信小说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特点是吸引眼球的关键。在表现过程中,作者大量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将睿智和愚蠢在真真假假的颠来倒去之后主题更加深刻。开篇,就道出班纳特太太崇尚的真理: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在班纳特太太愚蠢搞笑的言行之下,这句话虽变得愈显“幽默”,但在故事结尾却被证明是真正的真理,而看似愚蠢的班纳特太太也顿生大智若愚相来。

    英吉应邀去宾利家做客,班纳特太太有意让其骑马而不是坐车前去,也是算计着希望坏天气的一场雨让简生病无法返家,有机会与宾利相处,而伊丽莎白也有机会借探望英吉和达西有更多接触。简直是机关算尽,一举两得--谁还敢声称这样的妇人愚蠢?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从参观庄园明显改善,似乎与这个聪明女子崇尚爱情而敌视傲慢有钱人的最初性格有悖,她与达西的结合是他俩桀敖不驯性格的妥协与中和,总是冤家才聚首,又是反讽之妙笔。


    故事情节


    故事看似都是平凡生活中的时间、感情和人物,在作者的缜密构思下以一种和谐的秩序连接起来。作品主要描写了四门婚姻,两条为主线,两条为辅。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婚姻作为主线,以二人的傲慢与偏见先入为主,在经历了众多的波折之后,傲慢的放下了架子,偏见也逐渐消除,有情人终成眷属。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英同达西的朋友宾利的婚姻是另一条情节线索。二人遭到多方阻挠,与第一线索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这两段婚姻都以正面方式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即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而是夏绿蒂同柯林斯的婚姻和丽迪雅同威克汉姆的婚姻则是反面例子,同样作为与主线作用的暗线,促使情节更丰富更曲折的发展。如若没有丽迪雅同威克汉姆私奔恰逢达西解围,或许一段美好婚姻也无法成就。

    小说情节的生动性,还表现在情节设计的巧合和误解、意外和突转、诽谤和中伤等等。这些精心的安排使小说情节更复杂、更生动、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例如,Darcy的性格致使他的口气总是充满”傲慢“,Lizzy的偏见因此而起,欢喜冤家的精彩“舌战”方拉开序幕;伊丽莎白的偏见又令她在威克汉姆诽谤达西事件中站到了偏颇的立场,误会加深;夏绿蒂同柯林斯的婚姻造就了Lizzy与达西的再次相遇并转变看法,谁料达西求婚一节情节突转,伊丽莎白居然断然拒绝了,眼看一段大好因缘就要错失,达西无私解决丽迪雅同威克汉姆私奔之事,为看似尽头的故事打开一片美好的出口。


    对话


    留意之下,不难发现,小说的情景介绍,情节的承上启下,矛盾的激化冲突和发展冰释大多通过对话完成的。对话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在小说开篇,彬格莱还未出场已可从贝纳特夫妇对话中得知他的情况。

        "Why, my dear, you must know, Mrs. Long says that Netherfield is taken by a young man of large fortun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that he came down on Monday in a chaise and four to see the place, and was so much delighted with it that he agreed with Mr. Morris immediately; that he is to take possession before Michaelmas, and some of his servants are to be in the house by the end of next week."

        "What is his name?"

        "Bingley."

        "Is he married or single?"

        "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 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于是班纳特太太推销女儿的计划开始在心中筹备。my poor nerves一句也一度风靡Mercury的博文。

    另一段经典对话出现在班纳特夫人母女去宾利家探望受风寒的英吉,贝纳特母女一再出丑之后,达西一度望着Lizzy已暴露出他压抑的好感,可 Lizzy却以为达西因她的不得体而蔑视自己,于是在达西以“傲慢”语气邀请她跳舞时,Lizzy认为苏格兰舞是乡土舞,而达西是想用这种方式蔑视她的低级趣味,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Do not you feel a great inclination, Miss Bennet, to 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 of dancing a reel?"(班纳特小结,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场苏格兰舞?)

        "Oh!" said she, "I heard you before; but I could not immediately determine what to say in reply. You wanted me, I know, to say "Yes," that you might have the pleasure of despising my taste; but I always delight in overthrowing those kind of schemes, and cheating a person of their premeditated contempt. I have therefore made up my mind to tell you that I do not want to dance a reel at all -- and now despise me if you dare." (……因此我决定跟你说,我压根儿不想跳苏格兰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

    短短对话,将主人公的鲜明性格描述的棱角分明,人物性格的刻画正式小说出彩点之一。


    人物

    伊丽莎白是作者笔下最成功也是她最偏爱的人物。她理智、活泼、爱打趣,善于对人冷眼旁观并直看穿其心思。她与姐妹相比,是最聪明活泼大方的,她有人格尊严,崇尚精神上的优越性,在周围充满愚人的世界中她最有理性。伊丽莎白仿佛是作者的影子,她的眼睛犹如摄像机在场景中穿梭,班纳特太太母女的不得体,丑态辈出,宾利小姐的惺惺作态,柯林斯的愚昧可笑,甚至英吉和宾利的眉目传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书中常有她发表的见解和看法,这也是作者通过她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在她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眼镜后,达西的高傲被放大了,于是偏见应运而生。葛丽亚·嘉逊(Greer Garson)的表演恰到好处,伊丽莎白的自我,风趣,高傲,矛盾都表现得恰如其分,除了年龄看似比英吉略老之外,算是Lizzy的完美形象了。Darcy是由劳伦斯·奥立佛(Laurence Olivier)扮演,绅士风度,傲慢深情。也有评论认为Olivier的表演过于话剧,有点夸张。虽不如Lizzy完美,这个版本的Darcy也已将其独特的内敛和高傲的气质表现出来,Olivier曾令费·雯丽为之倾倒,也许其个人魅力也是角色更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傲慢与偏见》(1940)剧照 Laurence Olivier and Greer Garson


    对于伊丽莎白,我个人也是偏爱有加,甚至超过了斯嘉丽,可是她“乖巧”了许多获得婚姻,曾令我一度不解。是聪明独立的女子没有市场,是性格对社会婚姻规则的妥协,还是真如众人所说,女人遇到爱情就变蠢?在他和威克汉姆交往中,最后一条明显得到了验证,也再次突出lizzy是更看中真爱的。其实,表面上看来作为爱情的忠实追随者的lizzy,实际也难以逃出金钱性婚姻的怪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让达西拥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无论他与伊丽莎白的情节发展多么跌宕起伏,有一点是事实,他是一位年薪一万英镑的绅士,与皇家有密切联系,有自己的庄园、家产、田地,总而言之,达西非常非常富有。伊丽莎白之所以对达西改变态度的转折点是在她参观了达西的庄园之后,不可否认彭伯利庄园女主人的称号是一种无法避免诱惑。于是,产生偏见的原因也浮出水面,因为达西的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也是她们缔结美满姻缘的屏障。几经波折,傲慢与偏见的较量后,lizzy和Darcy的故事以美满婚姻结束,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所以在作者看来,lizzy不是愚蠢,而是更理智、更聪明了。

    内涵


    当然,如果以为仅仅具有这些表象就能流传百年,经典不衰,那就完全错了。简·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的眼睛,以女性的视角来展开故事,这本身不仅仅意味着对传统男性叙述方式的颠覆,还隐含着张扬非女权意识。而作品中一再出现的年薪数字,幸福婚姻下的性格妥协,不幸婚姻中的牺牲爱情等等,都反映了财产、地位、观念、人格等等因素在婚姻中的作用,当然,如伊丽莎白姐妹崇尚真爱至上的并不多,赤裸裸的物质交易,俗不可耐的门第联姻才在当时蔚然成风。


    译制片

    1940版电影,非常忠于原著,也被成为是最佳翻译和配音的版本。译制片于1980年由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引进,译名为《屏开雀选》(1940)也是上译厂在黄金时期退出的经典配音作品之一。 翻译的语言简洁,滑稽,诸多语气词和成语的运用,非常地道,这也是我国早期一直工作者再次创作的功劳。

    Bride & Prejudice


    印度版的片名有小小改动Bride & Prejudice (2004) 。虽以简·奥斯汀小说为蓝本,影片还是酌情做了一些修改。如,印度版的男女主角的冲突除了经济、地位之外还有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差异造成了误解和偏见;印度片典型的特点是优美动感的歌舞,本片融入歌舞场景来表现大型场面和心理活动,也成为印度歌舞片好莱坞化的代表作;影片背景时代移至现代,而且恰到好处的应用了现代的元素,于是美国,印度,英国等等场景转换和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飞机,都纷纷出场充当场景;结局也被导演于心不忍之下改为威克汉姆欺骗娜丽达的妹妹未果,而娜丽达嫁给律师(牧师)的好友的婚姻除了物质至少还有柯林斯的爱,虽然她不爱他;不过最出彩的是片中的歌舞表演了,印度歌动感十足,让人忍不住想要随着演员手舞足蹈,不信,你来试试~


    婚礼上一段颇具场面的歌舞表演,相信看过电影的朋友一定记忆尤深吧~

     3 ) 典型美国式的《傲慢与偏见》

    从05的电影版,95的电视剧版到这部40的电影版,我觉得最好的还是95的电视剧版。40的这一版真的很美国,感觉上,总的来说,有点过于做作,里面的简不够温柔,伊丽莎白的智慧没那么鲜明,达西表现得过于轻浮,更像一个花花公子。不过科林饰演的达西,我想恐怕是无法超越了。总的来说,在我看来,我更喜欢忠于原著,而又能充分表现各个人性格特征的95版。

     4 ) 可以当作标准英国英语的教材

    这个版本的电影很老了
    但是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棒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呀

    美女帅哥聚首
    精彩对白不断
    爱情故事凄婉

    这部电影最大特色应该是对白
    对白的内容非常丰富
    当然主要是因为小说写得好
    语言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且是标准的英国腔调
    不过语速稍快(尤其是Mrs bennet)

    据说去年新拍的版本也不错
    不过我觉得恐怕很难超越
    总之没有看过的快看吧

     5 ) 经典

    这部电影的画面制作的十分美丽,尤其是女主各种一个人走路发呆的时候的镜头,郁郁葱葱的森林山谷简直犹如画卷。 这部电影还算完好地呈现了《傲慢与偏见》的主体故事,但是不知道是否由于时间关系,感情方面展现的有点不是十分流畅自然,观众不能很好地体会到那种傲慢偏见到爱情的转变。生活中的傲慢与偏见可能需要很多年抹除,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慎重地去傲慢,尽量远离偏见,这会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伊拉莎白的幸运,会遇见一个愿意耐心消除你的偏见的达西先生。

     6 ) 对自己说,镇定——由《傲慢与偏见》想到的一些无关话

       《傲慢与偏见》是很多女孩子喜欢的小说。我想我看了不下十次吧。在家里的时候,闷了随手抽出来的书,要么是《红楼梦》,要么就是《傲慢与偏见》,都是那时候可以读不倦的书。
         
         女主角伊丽莎白算是我小时候的偶像,虽然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是我以往完全未曾接触的一种生活态度。书里说,乍一看,觉得也只是普通平凡的女孩子,但相处一阵子,会慢慢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平庸无奇的人,而且眼睛很有神采,用中国的说法形容,就是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吧。可能因为小时候长得丑,所以特别偏爱才女吧... 现在也爱看美女帅哥,但最钟意的还是这样眼睛有神采的人,比如2005年版傲慢与偏见里面的女主角,就让我觉得嚣张,没有了英国那个年代的淑女风范,神采不是左顾右盼,不是挑衅,更不是眼睛多大,而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韵味,这点上,1940年电影版和1995年bbc电视剧版的女主角都符合我的审美观,前者的落落大方和聪慧,后者的可爱,都让人自然而然想起书里的描写,伊丽莎白不是一个多么漂亮的人,但是让人难忘的。
         
         那个时代,结婚是女人的前途和命运,正因为那些下午茶和舞会和闲聊,不仅仅告诉了人们班奈特一家五个女儿如何嫁出去的,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现实,在三维背景之下,作者用她熟悉的一切开始描绘,有声有色,确因立意而不流于庸俗,我想,她应该也是非常喜欢伊丽莎白这个角色,甚至这个角色身上应该也有她自己的影子。
     
         时光荏苒,万里之外,现在,女人的前途又是什么呢,中国女人的命运又是什么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摆脱更多的束缚,可以离开故土任意遨游,可以比男生更能干更独立,好像除了生理差异之外,已经没有不可完成的任务。看上去,似乎如此,但前几天还在玄机看到,张江恨嫁女的帖子被讨论地热火朝天,都市“白骨精”们,赚够钱,转过身,还是希望能有个人可以依靠,可以结婚生子。
     
         都说好男人越来越少了,连我做实验的technician都说,也对阿,现在好男人基本都被抢光了,剩下的...也很难让你们满意了。原来,现在已经进入了剩女时代,怪不得连老妈都三天两头给我qq留言要我要留心解决个人问题如何如何...
     
         两百年前,女孩们就在疯狂把自己嫁出去,就算再美好聪慧如伊丽莎白者,都也不能避免考虑,只不过行为更理智罢了,在今天,竟然又让我依稀感觉到了一丝硝烟弥漫后的悲壮,也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生活没有婚姻,社会该多混乱阿...
     
         只是,婚姻的基础不是感情么,而感情,又怎么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呢,又是怎么可以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的呢。
          
         顺缘,逆缘,皆是前缘。当人们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的时候,就容易相信感情也可以。婚姻,可以,但感情,确不可以。每个人都会被迷惑和诱惑,责任变得无关紧要,寻找不变的感情,越来越难。感情当然会变,只是因此不相信感情,不用心去爱的人,是没有机会体验到刹那永恒的转换,但愿我仍然相信和守候,但愿我仍然可以爱得全心全力,若受伤仍然可以痛彻心扉,若落空仍然可以真心祝福,但愿我仍然理智,不理会偏见,认得清傲慢,不被这纷纷扰扰乱了方寸失了自我,不因为到现在还没有幸福就退缩,不因为失败过就胆怯。
     
         这世界,只有很少人可以完完全全看得到另一个人独一无二的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浮光掠影背后,若没有爱上那种独特,该如何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完美,只是可以不断发现彼此的好,愿意去习惯了不好。要让一辈子都丰富,可以互相扶持,互相倾慕到终老。既然幸福的最后,只是跟那一个人执手白头,于千万人间也无须惶恐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每个都独一无二,而这个世界的幸福,并不用速度来衡量,走得快,走得慢,一样赶得上地老天荒。

     短评

    这个版本的还不错。是正宗的英国腔么,语速很快。哈哈,这个达西也好多啦。而且班纳特太太的形象也突出了很多,05版的就比不上这个啦。

    6分钟前
    • Joann的画
    • 推荐

    看过的改编电视剧和电影里,最喜欢这一版,Jane和Elizabeth相当漂亮和耐看,情节也活泼欢乐,感觉很勇于自嘲。虽然是黑白片,但心里能看得到明媚的色彩的感觉。当然,结尾有点仓促,把它变浅薄了些。

    9分钟前
    • Raaachael
    • 推荐

    1.这个伊丽莎白真活泼可爱 2.达西竟然也好活泼…… 3.让你们见识一下藐视原著的好莱坞黄金年代,不要太棒!至少前90分钟都超有意思的,后面30分钟就是伊丽莎白转变的太生硬了 4.其实是从舞台剧改编来的,我还以为这么多棚内戏是因为战时大家穷。。赫胥黎是电影的编剧

    11分钟前
    • edie
    • 推荐

    劳伦斯奥利弗的演技没得说,让观众从一开始的憎恶到后来的喜欢过渡的很有说服力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中规中矩的名著改编,给Lady Catherine强行洗白。选角蛮好的,还没怎么看过Lawrence Olivier年轻时候的作品,竟真有些Darcy的风度。

    16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其实改编的很一般,对原著的改动实在太大,让我有点难以接受,而且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穿的衣服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但是演员实在选得太好了,班纳特家5个女儿都如花似玉,连隔壁的夏洛特都有沉鱼落雁的美。P.S 专门下载的上译配音的版本,听着好怀旧~

    18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一下是彩色的一下是黑白的 一下是英语的一下是中文的 什么人扣的……

    22分钟前
    • 超级碎纸机
    • 力荐

    改编成电影,仍然是美国式的,稍嫌短了,不然未必不比BBC精彩

    2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额...无语的保姆装.不过每个版本的Mr.Darcy都是亮点啊...

    31分钟前
    • E
    • 推荐

    对原著进行了可谓大刀阔斧的改编,原本细腻如水缓缓流淌的故事被改成了快节奏的美式快餐。多一星给颜值最高的一版,不得不说旧坞时期就连打酱油的演员都是大美女,后世的翻拍演员长相都实在不敢恭维。Greer Garson以36岁高龄饰演丽兹居然毫不维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少女的灵动聪慧,眉目如画长相舒展大气,也难怪会成为战时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兼票房女王。

    36分钟前
    • 远山淡影
    • 推荐

    始终最爱的一版《傲慢与偏见》

    39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Elizabeth的老爸好有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至于Mr Darcy,倒是没什么感觉。

    40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十多年前在cctv6上首次看到这部片子,greer的美让人透不过气,片中的服装道具都很到位,除了有点短,原著中的很多细节被忽略之外,是部精彩之作

    45分钟前
    • bling-bling
    • 推荐

    超爱。。挚爱。。改编很成功很忠于原著。。Laurence Olivier&Greer Garson 都太嗲了。。Pride&Prejudice。。

    46分钟前
    • vivien
    • 力荐

    一部分台词完全用了原句,但对重要情节比如Lizzy和叔婶去彭伯利、婚礼的删改太多了。Lizzy比其他版更冷静得体,简不够漂亮稳重又没存在感,达西积极得过分,对Mary和Kitty着墨更多,Lydia倒是各版本里最固定的,连长相都相似。不过老电影的气氛还是无可比拟,光是角色说话的腔调就能治愈烦躁。

    50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推荐

    傲慢与偏见这故事是由无数细节铺陈出来的,拍好了就是一树芬芳,能绕梁三日回味无穷,就像95年BBC版堪称古典经典。否则?就是家长里短嚼舌头、三流花边小报那样的儿女情长。本片就输在完全不英国而且美国味儿太浓,表达方式直白又奔放……有我喜欢的演员也没用哇!2012.10.7.CA984

    53分钟前
    • m.
    • 还行

    1975年 曹雷 富润生 邱岳峰等配音我这一年要看几部《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啊!网盘投屏“上譯经典”曹雷,李梓,邱岳峰黄金时代的国配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意片名虽然知名度没有原著高《屏开雀选》之前看过片断这次真的又重新再看一遍,段落和段落之间非常熟悉,只是演员表情不一样,每个年代🈶不同凡响的演技。(网盘重新下载彩色版/ 黑白版 118分钟版本+上译国配)配音参考:曹雷、毕克、童自荣、邱岳峰、程晓桦、林彬、富润生、张同凝,潘我源、赵慎之、倪以临、郁瑞芳等(2021-3-17)

    54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看过05年版的很喜欢。这个是最早的40年版本,虽然还是黑白的,但是人物各个个性鲜明生动。还有80版和95版,想看全所有版本。

    56分钟前
    • 浅浅
    • 力荐

    比不上95BBC版优雅动人深得我心,加了许多好莱坞喜剧元素,不少地方有改动,削弱了嘲讽,几个主角一般(伊丽莎白显老,达西中庸,宾格利和简稍嫌被忽略),倒是贝内特太太的神经质、贝内特先生的串串金句、马脸贵族姨妈、动辄开口“我那女恩主”的表亲,颇为传神有趣。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傲慢与偏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好看且耐人回味,是一部难得的改编力作。

    1小时前
    • 会笑的昨天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