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利维坦

    利维坦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俄罗斯2014

    主演: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叶莲娜·利亚多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安娜·乌克洛娃,阿列克谢·罗津,塞尔吉·波克霍达夫,柏拉图·加米涅夫,谢尔盖巴切乌尔斯基,瓦列里·格里什科,阿拉·伊明兹瓦,玛格丽塔·舒比纳,德米特里·贝科夫斯基-罗马绍夫,谢尔盖·博里索夫,伊戈尔·萨沃金 

    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黑水

    • HD

      绝地隧战

    • HD

      筒子楼超人

    • 更新HD

      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最终章SP

    • 正片

      扫黑·决不放弃

    • HD

      如果我能冬眠

    • HD

      巴尔的摩

    • HD

      勇士2011

     剧照

    利维坦 剧照 NO.1利维坦 剧照 NO.2利维坦 剧照 NO.3利维坦 剧照 NO.4利维坦 剧照 NO.5利维坦 剧照 NO.6利维坦 剧照 NO.16利维坦 剧照 NO.17利维坦 剧照 NO.18利维坦 剧照 NO.19利维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巴伦支海附近的小村中,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个人利益与政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能够提前明确谁会赢得战斗的国家。贪得无厌的市长盯上了尼古拉一家所住的房子,并企图白占那块土地——实际就是强占。市长行为粗鲁,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从警察局到法院,他知道如何驯服不顺从的人。

     长篇影评

     1 ) 大厦将倾,而我却只关心它倒下的地方那窝蚂蚁的存亡

    此利维坦非彼列维坦,它是旧约里记载的饕餮海怪,与那位国民画家无关,尽管电影里巴伦支海的画面也极尽苍茫壮美。故事是天朝人民再熟悉不过的强拆,屁民面对国家巨轮时的蚍蜉撼树和粉身碎骨。他们终将成为利维坦的祭品。既然命数已定,何不让电影的副线来引我入胜,那是躲闪着巨轮撞击的小舢板上趔趔趄趄的市井:暴戾的父亲,叛逆的少年,绝望的主妇,海边小屋的晨昏盛景,醉去醒来的伏特加,吵个小架上个小班修个小车打个小猎偷个小情……就好像大厦将倾,而我却只关心它倒下的地方那窝蚂蚁的存亡。

     2 ) 好大一个不恐怖的恐怖电影

    《利维坦》9.2 1,早闻大名,原来是一个恐怖电影,这个电影太恐怖了,这种恐怖不是表面上的,不是泼洒血浆刺激眼球,贩卖丑陋挖掘人性,呈现悲惨收获同情,而是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悟性,思考+醒悟=看见本质,看见本质就意味着看到冰山隐藏的大部头了,正是因为看到大部头所以才心头发凉惊悚恐惧,无奈又绝望。

    2,无奈更甚《海边的曼彻斯特》,谁给你自暴自弃的自由?当一切像江河之水一样看不见的在流失,一切都不可掌控断流,愤怒只是困兽犹斗,白骨才是归宿。

    3,绝望更甚《狩猎》,你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说什么清者自清,请你到监狱里去自清,去拷问上帝为什么?《利维坦》已远远不是“强拆”这么简单幼稚的政治难题,而是持续千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决绝之争,在电影里胜负不一,唯物主义输者有律师和男主科里亚,赢者有市长。唯心主义输者如男主科里亚的妻子利里娅,赢者如现代“教皇”的神父。庄子在齐物论就曾论“辩”,把他的那段论“辩”放进这个电影里好生残忍现实,由此可见庄子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超越了他的导师,朴素唯物主义的老子曾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律师(唯物主义)和科里亚的妻子利里娅(唯心主义)最后都不再辩了,而男主科里亚(唯物主义)却欲辩无机,好犀利的讽刺。对和错,善与恶,黑与白等在这片中导演留了非常大的空白,给观众自己去解读,但大是大非导演还是很清晰的。

    4,最重要的,也就是最恐怖的,当宗教信仰服务于权贵阶级,或者说当权贵阶级向宗教输出利益,宗教光明正大的宣传正统,也就是试图证明权贵是正统,是光明正大的。权贵宣传正统,也就是试图证明宗教是正统,是光明正大。他们以正统麻痹平民百姓,高举正义之旗吸食平民百姓的血肉,海中的自由无敌之鱼王“利维坦”都会血肉吸干惟剩白骨(海边的白骨正确的理解其实是被无敌怪兽利维坦吸食光光,但我认为人性恶起来时比利维坦更甚)。另一个权贵与宗教狼狈为奸的电影请见《豹》,台词大概如是说

    权贵:“我们本质上就是豺狼虎豹。”

    5,我讨厌憎恶儒家就是因为儒家是专为皇权服务。

     3 ) 做一个温驯且被驯服的人

    刚开始我一直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部有关讲述对抗体制的电影,就如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样,强拆强占,贪污腐败,弱民强权,以及无用的陈词滥调。可是真正看下去之后,发现电影不止在讲这些,影片似乎揭示了一个更加深远,更加宏大,带有永恒意义的话题。
    在霍布斯的著作中,利维坦是指绝对权力的国家——是一个人工 模造 的人;其中,主权是它的灵魂,官员是它的关节,奖惩是它的神经,财富是它的实利,安全是它的事业,顾问是它的记忆,公平法律是它的理智,和平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你,而内战则是它的死亡。

    在(圣经)里,利维坦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口鼻喷火,腹下有尖刺,是世界的毁灭者。

    俄罗斯的电影和小说总是带给人们一种对人类苦难的探索和反问,比如托尔斯泰的 安娜卡列尼娜,托福妥耶夫斯基的 罪与罚。

    在利维坦这部电影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巴伦支海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实际上它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贪得无厌的市长盯上了尼古拉一家所住的房子,并企图白占那块土地——实际上是强占。市长行为粗鲁,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最后的结局是妻子跳海自尽,尼古拉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一个家由完整变得支离破碎。

    在影片的一开始有个细节,尼古拉 前往车站去接他的好兄弟—从莫斯科来的律师,在回来的路上,就交警斯特帕尼兹又一次要求尼古拉替他修车的事。尼古拉对他的好兄弟气愤的说道:“我烦死斯特帕尼兹和他的破车了,并说任何腐败的交警干上五年,都能买的起一辆好车了。”他的好兄弟则说道:“也许他是一个清廉的警察。”尼古拉则调侃的说:“是啊,还善良呢。”然后两人相视大笑。

    任何一个琐碎的小问题往往都指向一个更大的问题。在前往法庭上诉失败之后,尼古拉 一众人回到家中,这时候喝的伶仃大醉的市长找上门来无理取闹并不屑的说道,你们这些刁民,你们不会有权力的,想都别想。由此我想到柏林在(两种自由的概念)演讲中所提到的一句话,即对于无力运用自由的人来说,自由什么都不是。而在这次事件中尼古拉所行使的自由就是柏林所提出的作为一个人应拥有的“积极的自由”的权力,而在这里这种自由是被打压的。细看之下,市长的逻辑简单而粗暴——人民是蝼蚁,不具有权力,所以必须逆来顺受。而市长此时正面临着一次大选,他忽视了他的权力正是来自于他口中所说的“蝼蚁们”手中的一张张选票。这是对俄罗斯当今制度的一种反讽。

    当我们把希望寄予尼古拉的好兄弟即莫斯科来的律师身上时,影片中莫名其妙出现这样一个桥段,交警斯特帕尼兹拿着报纸念出了这样一句话:“达尔文对定向与不可逆转的生命历史发展的概论。从生到死,一段长时间的跨越即 进化论。从这里又再一次指向了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看到这里其实可以毫无疑问的猜出电影的结局了。

    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中,无论是尼古拉的好兄弟律师睡了他的老婆,或者野外聚餐外加射击比赛,更多的是表现电影情节上的一些冲突。它们都指向同一主题——最终的悲剧。
    俄罗斯是一个宗教国家,在电影中那个焦虑的市长不止一次的求助于主教大人,在遭遇律师的威胁之后,他又一次求助主教。而主教的发言让人颇值得玩味:上帝是一切的主宰,有主宰的地方就有权力。如果你掌握了权力,用自己的权力解决问题,不要寻求帮助,否则敌人会觉得你很弱小。 我实在佩服主教大人偷换概念和稀泥的能力,于是市长再一次充满信心决定运用手中的权力恐吓律师,并且成功了赶跑了律师。

    具记载,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后来人们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维坦,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这个利维坦有双面的性格。它由人组成,也由人运作,因此具有了人性当中半神半兽的品质,它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

    于是故事和我们所预想到的一样在走向悲剧。古希腊式的悲剧是宿命论的,它只有一条守则,即与命运抗争从来都不会成功。而尼古拉所表现的则是体制下的悲剧,即与体制抗争永远都不会成功。

    尼古拉在遭遇好兄弟律师弃他不顾,妻子死亡之后,找到神父逼问道:“你的仁慈万能的上帝呢?

    “我的上帝,在我心中。至于你的,我不知道。你要祈祷什么?我从来没在教堂见过你,你没有斋戒,没有领圣餐,也没有告解。”

    如果我点上蜡烛,做到这一切,一切会不同吗?或许现在还不晚。我的妻子会死而复生吗?我的房子呢?还是,已经晚了。

    “我不知道,上帝是虚无缥缈的。”神父如是说道。

    “你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要去告解?那你又知道什么?”尼古拉问道。

    “你能用鱼钩钓到利维坦吗?还是能用绳子绑住的舌头?它会向你祈求原谅吗?它会对你礼有加吗?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平等的,它在傲慢的水族上称王。”神父反问到。

    “你知道约伯吗?约伯 看到了自己的曾孙,并且活到了140岁,因为他顺从了自己的命运。”

    顺从自己的命运似乎是宗教所宣扬的世界运行的方式,于是在暴政的压迫下,人们无所适从,在巨大的利维坦面前个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强权即真理,国家即利维坦。

    那么在一个国家政权和世俗神权同流合污的时代,人民有何权力?似乎没有人能够抗衡这种命运。人们似乎习惯了逆来顺受,他们像是羔羊一般,温驯且懦弱,在屠刀割破喉咙之前才会做出微弱的抗争,发出凄惨的叫声。

    它似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真理,做一个温驯且被驯服的人,因为这一切道路(包括苦难)都是通向耶稣基督的。

    神父所说道:“我的上帝与我同在,你的上帝在哪里,我不知道。”

     4 ) 当伏特加市民面对怪兽政体

      安德烈.萨金塞夫在恢弘的新片《利维坦》中,以诸多对比强烈的场景意象和步步跌入深渊的悬疑剧架构,塑造了一个以卵击石的个体悲剧。孤傲而脆弱的漂亮小屋与波涛汹涌的冷酷巴伦支海,举目无措的家庭成员与搁浅岸边变成巨大骨架的鲸鱼,插入不见尽头迷雾的公路与威权政治统帅的市长办公厅……作为一对对高度象征性喻体,共同显影出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在俄罗斯当代的漂亮镜像。我们也可以试着以全书的四个部分作为镜子,来简单审视一番这部杰出的电影。
      

    论人
      电影故事可以简单概括成,Kolia一家对抗国家拆迁行为的后果展现。和大多数生活在极北之地的俄罗斯人一样,汽车修理业主Kolia也有着那个相依相伴的好朋友——伏特加。酒精总能点燃起他看上去很爷们的火爆脾气,却也每每在其燃烧起来后,又遭遇强权浇灌过来的冷水,让紧握的双拳又松了下去,让对抗的欲望又怂了下去,让觉醒的尊严又颜面散尽。

      他有着漂亮的妻子和相似性格的孩子,有着同样沐浴在伏特加中的三两好友。他们会一起开几百公里,到许可打猎的荒野之地,掏出猎枪甚至AK-47,扫平各色空酒瓶甚至从赫鲁晓夫到叶利钦的领导肖像,恣意的开枪,总是让平民百姓显得最男人的时刻。

      他还有着一个来自莫斯科的律师朋友,经验丰富、心计慎密,帅气朋友用经验帮助着Kolia勉强抗衡着圈地的市政府;用心计搞上了他的漂亮老婆。

      Kolia的家庭,也是萨金塞夫从三部前作(《回归》、《将爱放逐》、《伊莲娜》)中屡屡勾勒出的隐患家庭。过来帮忙的律师朋友,成为了那个将微妙天平引入万劫不复深渊的重要砝码。他试图以相对公平的莫斯科社会行为法则,来制衡滥用公权的偏远小城市长。

      霍布斯论著中,由于多变的欲望,人类不存在“至善”,而只有从对暴力与死亡的恐惧中滋长的“至恶”。电影里也清晰呈现出,因为背叛和猜疑,而带来的那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论国家
      在霍布斯看来,只要有着将人托付给某种威权的社会契约,才能实现社会和平。可跟着作者进一步的忧虑,萨金塞夫也相信,这样的威权会产生人与魔鬼的灵魂交易,而这个魔鬼,偏偏就是为阻止“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而建立起来的利维坦国家。而利维坦,是一头来自《旧约》中吞噬人类的巨大海怪。

      电影中,可以控制Kolia和邻里以及社区在伏特加后暴力冲突的,自然是另一个权威的暴力机构——警察局。在天高普金大帝远的巴伦支海港小城,肥硕而匪气的市长是这个暴力机构的合谋者甚至策划人,与寻租资本家的深度合作,让他还有能量统领白道的法院和黑道的帮派。借着酒劲的Kolia刚一在警察局说出威胁话语,就被立马以扰乱社会治安的名义,被送去看守所。似乎掌握着滥用职权证据的律师朋友,着实让市长紧张了一番,在与幕僚头脑风暴一番后,旋即让黑道朋友给出一个让他立即滚回莫斯科的理由。更糟糕的还在后面,观众痛苦的发现,这样一个利维坦国家要踩平一只蝼蚁,竟可以有着完全合理的正义程序。

      显然,这个独裁的边远城镇,也可以克隆成千上万个,共同组成今天俄罗斯——这个由强硬的普金独裁、让西方世界重又担忧而惊恐的利维坦国家。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批判意旨明确的电影,竟然挂着俄罗斯文化部和国家电影基金会联合支持的招牌,堂而皇之的出现于戛纳电影节上。以至让人们思考,如果说出色的好莱坞电影都在骂美国,那么出众的俄罗斯电影是否也一样在苛责俄国呢?对国家威权政治的恐惧,曾大面积出现在苏联倒台后20世纪最后十年的新俄罗斯电影当中,从共产主义专制到叶利钦休克疗法,从1936年大清洗到两次车臣战争,都在追讨历史血债中透露着对现实失望之情。而萨金塞夫,这位一度被美誉为“塔可夫斯基接班人”的低产作者,再明确走出大师影子后,这次直接触碰灰熊大国的屁股,会不会影响他将来的创作自由呢?

      在导演看来,“什么样的水质生长出什么样的花朵”,《利维坦》总该出现,只是让出资了35%的文化部官员得多花些时间向上级解释解释,“而文化部部长还继续想要我的下两个剧本看看呢”。著名制片人亚历山大·罗德尼亚斯基则回忆着拍摄前与文化部的美好蜜月,“他们看中的主要还是这个漂亮故事”,并保证这部电影将在9月份于俄罗斯全境上映。


    论东正教国家
      霍布斯原著诞生在1651年的英国内战之际,第三部分是论天主教国家。平移到萨金塞夫的电影里,就成了部分影响强弱两个角色的东正教力量。

      试图夺取Kolia地产的市长,在遭致律师威胁和勒索后,将地方大牧首邀至办公室,只言片语说出自己的内心困惑;而后来失去爱妻的Kolia,在又一轮醉酒后,质问勤勉的神父,上帝究竟在哪呢?即便被他们不信却又想要倾诉的神权对象劝说,自始至终,敌对的两人始终也没到教堂做过告解。

      如果任何人声称超自然的启示比起民事法来得重要,那么国家便会出现混乱,霍布斯强烈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并在著作中声明,我们并无法确定某个人的话是否为上帝的启示。

      电影中的上帝显然并未垂青弱者,反倒施尽阴谋的强者在结尾的弥撒中得到了祝福。

      这或许并非对信仰的讽刺,毕竟作为俄国人,大多都认可东正教的积极意义。高度认可彼得大帝改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曾评价过,“政治得到了宗教力量,正教教义也就强大起来了”,并在小说《群魔》的笔记中跳出历史,进入民族魂魄的总结到:“俄罗斯之所以伟大和奇妙,是因为它的信仰,是因为它有东正教。东正教的一切也就是俄罗斯的一切。”

      只不过,在这个北极圈小城里,导演始终没有让观众看到任何一个角色哪怕一丁点的奉献精神。或许敬畏心的缺失和信仰的虚伪,才导致着电影中这个利维坦国家失衡的显露出其狰狞的那面。


    论黑暗王国
      萨金塞夫以平稳运镜,在大景别里雕琢出一种磅礴气势,亦步亦趋一场场相互关联的好戏,又让故事有了走向个体灾难片的漂亮节奏。仿若那条漫长的海岸线北边,冰冷刺骨的北冰洋,也在塑造着俄罗斯成为一只不安而极富侵略性的利维坦大海怪。

      可是,如若这个故事的角色,不是喝着伏特加说着“哈拉说”的毛子呢?

      “什么样的水质生长出什么样的花朵”,萨金塞夫认为这样一个个体被毁灭的故事,可以出现在任何国度,甚至于激发其故事灵感的朋友家人自杀事件,是发生在与俄罗斯永远为敌的美国科罗拉多。他倾向于悲观的认为,从出生开始,我们任何一个人就带着原罪成为“国家”的一份子,而国家的精神力量始终大于个体的认知极限。

      这么想来,只要集体这种形式存在着,任何健康的体制都有可能滋养出能轻易吞噬个体的利维坦怪兽,成为一个个潜在的黑暗王国。

     5 ) 酩酊之地

    美国导演开始谈人生,俄罗斯导演就立马讲哲学。为了拍点“深度”出来,大家都蛮拼的。

    本片的最后四十多分钟几乎拍“塌”了。因为开头就是用律师的到来“入题”的,半路这个人突然没了,对整体平衡不能不伤筋动骨。而这个“一走了之”多少是为下面的命案做扣:醉醺醺的丈夫宁愿相信老婆是投了莫斯科,出于家丑不能外扬的心理,没及时报失踪……但导演的初衷并不是拍悬疑凶杀。既然连妻子丧命的真相都不想交代了,何必在这儿设悬念?结果这场“飞来冤狱”除了继续强调权力机器的荒谬无理之外,反而使故事的现实感大大降低。还不如安排全家忍气吞声地搬走,然后发现拔地而起的并非“镇长的皇宫”,而是一座教堂。

    司法和宗教批判本来是很“有分量”的主题,但在俄罗斯,这些都是托尔斯泰的《复活》玩剩下的。至于官僚体系特别是“小地方”的暗无天日,在外省当了三年基层公务员的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里也基本写完。为了急于求突破,影片开始陷入符号勾兑:某人的画像在办公室墙上明晃晃地大刷存在感,烤肉聚会上莫名其妙冒出的“前任”们,三个女法官如同命运三女神般机械地宣读判词,片尾的“上帝属于有钱人”生硬到不忍直视……当然还有被那副指为“利维坦”的鲸骨架。与《回归》中水乳交融、不露声色的隐喻相比,这也太难看了。

    律师的幼稚病和镇长的boss脸比起来,还是前者更闹得慌。一个混在莫斯科的人真心不应该简单到用点黑材料就想把对方放倒,更何况遭到殴打恐吓之后居然就没了下文——如果他把那些材料公布了呢?唯一的合理解释是,他根本就没有操控媒体的实力,这只是一出“钦差大臣”式的虚张声势。他的到来和“帮忙”从一开始就是意在朋友妻子的“回报”(影片开始便暗示他和这个生活压抑的女人之间早已有某种心照不宣)。而男主的出狱到底是因为他的交涉还是交警的功劳,片中也没有明说。

    相对而言,镇长的“恶”虽然看似脸谱化,但细细想来却非常真实。偏远小镇上的土皇帝不可能像小丑那样,思考出一套形而上的黑暗哲学,或者喋喋不休地讲解恶和人性的辩证法。他们所能表现出的就是这种直截了当的贪婪和蛮横。在现实中,也恰恰就是这种最低层次的恶行每天都在给无权者们造成最大的伤害,而且求告无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社会秩序的虚无——甚至连“选举”都不能对此产生约束力。信奉“赢家通吃”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开辟出自己的上位路径。再给神父们分一杯羹,就可以买到一次宗教心理疏导,来平息小小的惶恐不安了。

    于是只剩下伏特加。在这个广阔到无边无际、冰冷到寒意彻骨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受困于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无数无声无臭的小人物们,在受到了权力的惊吓和侮辱之后,只能求助于上帝和酒精。而上帝又被教会劫持了,变成了权势的护身符。那么就只有一杯接一杯的伏特加。无论正派或反派,都在燃烧的醉意中开怀放纵,之后又在昏昏然的状态中失去理智,毁灭自己或别人。这个战斗种族的宿命,似乎就是徒劳地把本来强大的力量和智慧消耗在这片混沌和荒芜当中,挣扎了一个又一个世纪,仍然没有尽头。

     6 ) 《利维坦:不光是一部反强拆的政治电影》

    这部电影的力量抗衡远远比我原本所设想的要复杂。

    导演将原本观众所期待看到的力量冲突(政府和平民的冲突)分解,并重新组合。我们确实看到了两种缠斗在了一起的力量,但并不简单可归为政府和个体。

    从电影一开始,男主角尼古拉出现,代表一种强有力而野蛮的力量。他是个说一不二的父亲,用巴掌教训叛逆的儿子,并称之为“男人之间的爱抚”;拒绝与妻子商量家庭重大决定,而更愿意把心中的愤懑和不甘跟老朋友倾诉(妻子说,”过几年你就会被儿子打倒了,他的回应是我才不介意呢;而只有面对老朋友的时候,他的回应是低下头,‘我们都不是年轻小伙子’,即承认自己的无力)。而面对与市长的对抗时,他会首先就冒出鲁莽的想法——杀人。他跟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大海边建造房屋,用双手吃饭的祖父,父亲一样,是依旧在小农价值,父权意识下生活的体力劳动者。他所代表的力量就像夕阳下海边散落着的航船废墟,巨大的鲸鱼遗骸,原始,蒙昧且富有魅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得过时了。

    从电影一开始,这个男人就已经站在了擂台上。但,他对面的对手是谁呢?

    当尼古拉因为一时冲动被关进了看守所时,他的律师朋友做了什么?在办公室里同市长进行了一番势均力敌的舌战,然后,在小旅馆享受了同尼古拉妻子的性爱。当尼古拉被放出来,打电话给他的妻子(此时她正赤裸着下半身跟律师共处),抱怨她对自己的关心不够,这一幕仿佛在映射着许多生活在社会中下阶层的体力劳动者常会有的抱怨——凭什么他们会得到的远比我们多?

    律师朋友,尼古拉当年的军队下属,从军队出来之后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直到成为如今的著名律师。在片中所展现的俄罗斯政治环境下(警察普遍贪污,市长垄断经济,横行霸道),他能够进入莫斯科律师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唯一的前提就是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既有的游戏规则。虽然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因为旧日的友情跟他站在同一战线上,但实际上,他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他跟市长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他们代表的是同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更为精巧,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组成一种密码,一套游戏规则,在同类人群中反复操练,加固最终成为一道密不透风的墙。这一点在律师敲诈市长的一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所应用的语言完全是同一系统,充满了暗示和试探,一个名字像一个需要被解开的谜语,从一个人的嘴里貌似轻描淡写地被吐出,而另一个人则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去破解背后的含义。

    所以他同尼古拉(以及尼古拉的朋友)的结合只是暂时现象,他所使用的力量系统已经改变了他的处世方式,让他不再具有尼古拉那样的爆发力(哪怕那是无谓的)。而在社会层面上,他远远超过了他的朋友。这种精巧的社会力量已经胜过了个体的,不受约束的力量,所以他安然地返回了莫斯科;而他的朋友不只失去了妻子,房子,也失去了15年的自由。

    导演无疑是悲观的。已经熟练掌握了“语言/文字即力量”的精英们逐渐被一个个编入了系统之中,等待他们的是水晶,陈酒和播放着爵士乐的高级酒吧。记得那个穷困潦倒的神父讲得关于约伯的故事吗?约伯不肯相信无形的上帝,他不断挑战底线,直到上帝“大发慈悲”,以暴风的形式出现在他面前,向他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悲悯,直到他完全倾倒,折服。这个故事在说什么?我觉得是反抗的尽头必指向服从,至少是见好就收。

    而还没有被精细得社会化(就像鱼被流水线收进一个个小格子里一样)的个体依然拥有巨大的,野蛮的力量,正因为没有组织也无规律可循,它们反而对坚不可摧的国家机器产生了最大的威胁。在导演的镜头下,他们不可避免地从一开始就将以废墟,骸骨的形式出现了,因为他们的第一次觉醒其实就意味着毁灭。

    女性的缺席

    尼古拉的妻子莉雅,毋庸置疑,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人。但很可惜,她的美并没有为她在这部电影中增加多少存在感,从头至尾,我们其实都并不了解她究竟在想什么。从一开头,她就生活在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导的家庭中。如果将开头尼古拉儿子同她的对话置换到一对夫妻之间也同样可以,这就在暗示她实际上在同两个强势的,认同父权,并且都对她有欲望的男性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就像一道沉默的影子。

    在情节上来看,莉雅的存在一直都很像专为推动情节而设置——她跟律师偷情,导致尼古拉与律师分道扬镳并更加颓废;她的自杀,进一步在心理上摧毁了尼古拉,并且为政府制造罪名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她究竟如何看待这段偷情,如何看待丈夫的“原谅”(我一直认为这种原谅也是一种虚伪的自我欺骗),她没有说,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知道的是,她最后的死因可以归结为她感觉到男性世界的抛弃—— 丈夫的“原谅”,情人的离弃,还有继子的鄙夷。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整部电影中,她是唯一一个看到利维坦的人。这个圣经里代表混沌和邪恶的巨大怪兽,在霍布斯的书中出现的国家权力的实体化形象,她的丈夫和情人都选择了对抗并失败,而她选择承受,承受搬家,承受情人的偷情,承受丈夫强暴式的做爱。

    所以她本不应死去的,在现实中这样的承受者都活下来了。

    特别喜欢的点:

    两个神父的对比:世俗意义上的虔诚和心灵的虔诚——表现为两种迥异的语言体系,后者简直就是诗。

    结尾的强拆画面,扭动的起重机如陆地上的利维坦。

    “ 利维坦是一头巨大的生物。它畅泳之时,波涛亦为之逆流。它口中喷着火焰,鼻子冒出烟雾,拥有锐利的牙齿,身体包裹铠甲般坚固的外壳。性格冷酷无情,暴戾好杀。 ”

    写于编剧班结束后

     短评

    不只是个强拆的故事。权力、信仰、爱情都受到了一轮挑战。7分。

    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少年在退了潮的荒凉海滩上与利维坦的森森白骨一同哭泣,女人在惊涛拍岸的裸岩上与翻滚的困兽一同哭泣,男人在怪兽巨爪般的挖掘机正摧毁着回忆时哭泣。

    12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五星推荐:《利维坦》,部分桥段甚至有梁赞诺夫的影子,我始终期待俄罗斯电影的回归,俄罗斯电影都值得去大银幕看,因为它浑然天成的大气,是世界上最痛苦深刻的文化,那些自毁的孩子会情不自禁的爱上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俄罗斯人对灵魂叩问的更直接,更给力,虐心虐得更爽,连讲的笑话都那么悲伤。

    17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利维坦,旧约圣经中的水族之王,力大无比无物能伤。两次滩涂巨兽骸骨的出现那么乍眼,而人们业已习以为常。瀑布烧烤没有展现的激斗、射击靶子用领导人照片、与牧师求祷时的耶稣像。这样一个人类世界里,警察可以因几句言语不和而非法监禁,市长可以因贪得无厌而强拆恐吓嫁祸,连朋友之间也无底线可言。

    2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片子本身没有任何喜剧的地方,但把我笑坏了,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所有演员从头到尾都在醉酒状态的电影,酒是真酒,演员是真喝,战斗民族太猛了,从头到尾都是单人、双人、三人的伏特加灌口表演,发扬了喝酒不吃菜,不划拳,不铺垫,当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喝点什么的大无畏精神。

    23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基调凄怆幽邃,犹如永无停息、深蓝即黑的浪潮翻滚,庞大的史前生物骨架孤独如恒星;一个泯灭时空位置的现代寓言,内里互斗,外象倾轧,资本与宗教的勾结,法律与暴力的串联,千里之穴溃于蚁穴;家庭的式微幻灭依然是萨金塞夫主题之一,覆巢之下无完卵,两场庭戏宣判精彩。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贾科长瞪大眼睛看清楚了,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天注定”。

    30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总感觉有一些过于直白刻意的东西。

    3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回归》确实是我挺喜欢片子。可这部太平庸了,豆瓣上一水儿的夸赞大师气质真不理解。题材普通,对政府体制和宗教的讽刺也流于表面,妻子的出轨也突兀。整个怪兽骨架摆海岸线上再来点冷峻空镜头就高端了么?而且还是140分钟如此冗长的篇幅,叙事效率呢?

    35分钟前
    • 非想
    • 还行

    用摄影来掩盖剧本的不足看多了也会厌的

    39分钟前
    • koala676
    • 推荐

    太典型的悲劇劇型,太古典的拍攝方式,太生硬的思辨對話...!總之不愛,生生地把理性與感性從故事中撕裂,而毫不動人。

    44分钟前
    • neema
    • 还行

    仅看作对抗国家机器,就把这个电影看浅了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俄罗斯的海水是深不见底的幽黑色。这个吞噬了社会主义、集权主义、东正教义的民族就像片中一隐即没的怪兽脊背,让人不寒而栗。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以诸多对比强烈的场景意象和步步跌入深渊的悬疑剧架构,塑造了一个以卵击石的个体悲剧。孤傲而脆弱的漂亮小屋与波涛汹涌的冷酷巴伦支海,举目无措的家庭成员与搁浅岸边变成巨大骨架的鲸鱼……作为一对对高度象征性喻体,共同显影出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在俄罗斯当代的漂亮镜像。

    53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B】还不错,但离神作还差得远,利维坦终究只是个小聪明

    54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山岛竦峙水澹澹,洪波翻涌秋瑟瑟。世上最强钉子户,抗衡到底即罪名。以卵击石身难赎,却道人心欲多变。备遭惨剧缘何事,泪洒海上哭失声。

    5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就算是龙也有搁浅滩遭虾戏的时候,何况凡人。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男主角妻子被发现出轨这个戏剧性的时刻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大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指明了男主的悲剧不单单是由于国家机器的迫害,同时也恰好凸显了一个人所面临的命运的捉弄和四面受困。这表达了导演对世界更深刻的绝望:在上帝化作的风暴面前即使拿起你的枪,可能你也根本不知道要射向哪里。

    1小时前
    • 石墙
    • 推荐

    一部杰作,镜头冷峻大气,坏天气里的人物,超现实符号,有安哲电影的质感。只把它看成讲述俄罗斯“钉子户”的电影,迎合西方而得奖,冤枉了电影也小看了导演才华。“利维坦”的怪物隐喻,既是贪婪国家集权也是宗教的孱弱,男孩罗马很像《回归》里父权坍塌后的那个男孩,长大后能逃过怪物吞噬么?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叙事太冷峻了,感情处理的极其细腻,又有留白。看得人心寒。。(战斗民族连念判决书都像打机关枪)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