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武汉日夜

    武汉日夜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田定远,孟宪明,杨莉,苏洁,李青儿,曹珊,涂盛锦,王紫懿,王震,李超,王枫娇,左双贵,石长江 

    导演:曹金玲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武汉日夜 剧照 NO.1武汉日夜 剧照 NO.2武汉日夜 剧照 NO.3武汉日夜 剧照 NO.4武汉日夜 剧照 NO.5武汉日夜 剧照 NO.6武汉日夜 剧照 NO.16武汉日夜 剧照 NO.17武汉日夜 剧照 NO.18武汉日夜 剧照 NO.19武汉日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900万武汉人与来自全国各地医疗系统及其他行业的一线人员,一起打响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武汉日夜》内容来源于从疫情开始,武汉当地三十多名摄影师在抗疫一线持续拍摄数月,多达数千小时的素材之中。影片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以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为辅线,展现与疫情抗争、与死神决斗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凡人”在疫情面前不舍昼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难关。  所有的至暗时刻,心中总会有光。所有的天方夜谭,都抵不过事在人为。所有的微不足道,都蕴含生活的力量。疫情之下,武汉的日夜,不止空旷的街道,还有努力生活的身影,更有“破茧而出”的新生,他们无所畏惧,迎接阳光。在这座英雄的城市,900万人将继续迎来一个个清晨和黄昏。他们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们的名字,普通又独特。他们的生活,平凡又有份量。

     长篇影评

     1 ) 所有的至暗时刻 都是你眼里的光

    2020年1月23日,湖北武汉因为新冠疫情封城,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紧急按下暂停键。

    在同一天,全国陆续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医护人员奔赴湖北。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8天建成雷神山医院。

    2020年4月8日零点,武汉“解封”。

    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批抗疫医疗队从武汉撤退。

    2020年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这不断跳跃的数字背后,武汉经历了什么?这场属于人类的胜利,潜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与感动?1066分小时的素材,30个摄影摄像的一线拍摄,《武汉日夜》真实的将它记叙。制片人李玮在采访中介绍《武汉日夜》名字来因——“我们想要表现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平凡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日夜构成的”,日夜,是再普通不过的形容,暗合了生命本身的简单有力,无需过多修饰便能直抵人心。

    疫情期间的武汉是一个以秒为单位经历着生死离别的世界,时间和空间都在停顿中发生变形,此刻,生命里的爱与怕被重组放大,悲喜聚散无休上演,你不能装作你没有看见。

    《武汉日夜》以多个视角记录着这场战役中的平凡战士,凝视着他们,就是凝视着每一个具体的生命,凝视了经历每一场生死离别之后的人类对于生活本身的深深眷恋。

    他们是夫妻,丈夫是医生,妻子是护士,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们会常年如一日的在医院进行繁忙有序的工作,下班回家,有空的那个人会陪着儿子做家庭作业,在儿子生日的那天举行家庭聚餐,在他们结婚纪念日之时,忙碌的丈夫不会忘了给妻子制造浪漫的惊喜,有序与日常随行,琐碎与温馨并存,一切该是平常人生的美好模样。疫情来临,夫妻成为战友,家是不能再回去的地方,地下车库成为每日休息的阵地,与儿子的视频对话是连续高强度工作后的短暂慰藉,给儿子过生日,庆祝结婚纪念日成为了奢侈的梦想,有梦就有希望,抗疫打响后的每一个清晨,他们从车厢里爬起来,信心满满迎接新的一天,他们此时的身份是 “迎着炮火前进”的战士。

    她是一名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但她没有心思去焦虑自身的危险处境,他的父亲因为感染新冠住进了自己工作的这家医院。住院之前,他和父亲相约,他们要一起去旅游,看遍世间大好河山。她眼睁睁看着那个多才多艺、乐观向上的父亲变得安静无力,她自认父亲是意志力顽强的人,她相信大山一般的父亲可以熬过这关。但病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功的怪兽,短短数日,父亲病情恶化去世,她穿着工作服,整个头部被层层叠叠的防护面具包裹,一路狂奔,看不到她的眼泪,跑向父亲的病床前,看见的是一个被白色布单全面捆绑住的人体形状,不能拥抱,不知道父亲最后去世的样子,五脏六腑的悲痛化作为声嘶力竭喊出的那声“爸爸”,那会是她最后一次叫爸爸吗?别人都说她们是白衣天使,那是过于坚强美好的礼赞,那一刻的她不过就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小女孩。我想,送走他父亲之后,她应该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痛苦吧,科室里还有很多病人等着她去照顾,她只能加倍努力的工作,因为她不忍心让任何人经历这般失去亲人的痛彻心扉。

    他是两个可爱孙子的爷爷。没有这场疫情,他会在家带着两个孙子背诵古诗,和儿孙在一起,辛苦一生的他终于可以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病毒把这一切搅碎,现在他意识模糊,羸弱无力,呼吸都成了困难的事。在病床旁边的支架上有一个录音机,录音机反复循环播放着两个孙子给爷爷的口播留言,“爷爷,你要快点好喔。”“爷爷,我想你, 你想不想我呀?”爷爷,我养了一只蜗牛”“爷爷,我想当飞行员,你支持我吗?“爷爷,你要好好吃饭”,录音机那头的声音清脆活泼,生命力盎然,与病房的紧张与静谧一开一合,形成了某种具有生命激流的暗涌张力。爷爷硬是在孙子的声声呼唤中挺过难关,打跑了怪兽。我想爷爷在意识模糊之际,他一定有听到孙子亲昵天真叫唤出的一句句爷爷吧,那是鼓励他不要放弃向死而生的一声声加油。

    他们两个都是武汉人,互不认识,因为加入了武汉紧急救援车队而结缘,15天后二人闪婚,患难之下,他们更加确定对方是彼此的心之所爱,命中所属。为生命救援奔赴的日子里,他们懂得了如何珍惜眼前人,守住来之不易的幸福。

    她是影片中说“对不起”最多的那个人,但她不是一个犯过错的人。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负责打理保管去世患者的遗物,然后将它们送到逝者亲人的手中。明明每一次都竭尽全力了,她依然感到很惭愧,她哽咽地给每一个去世患者的亲人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我们确实尽力了,我们还是没能挽回你亲人的性命。”在那么多句的“对不起,不好意思”里,我眼眶湿润,一次次明白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

    这些生与死,艰难与感动,相遇与分离,都是《武汉日夜》记录的故事。与其说它是一部记录人类与病魔进行顽强斗争的抗疫史诗,我更想这样形容:它记录的是一座城市里一群平凡人,面对无常生命变化时的爱与怕,它献给每一个认真拥抱生命用力活着的普通人,他们是黑暗里的束束微光,寒冷里的阵阵烟火,照亮温暖了至暗时刻的武汉。这里,每一个人经历的日与夜就是武汉的日与夜,这里,每一个生命里的爱与怕,也是我们普通人面临大难时的勇气与自持。

    当然,作为一部只有95分钟的记录片,它不是完美的。过多人物的讲述导致每个故事都入蜻蜓点水般泛泛而过,缺乏深度的挖掘,有痕迹感的铺垫编排、对眼泪的过度特写泛滥也有刻意煽情之嫌。但我仍然觉得,它是足够真诚的,它让你看清生命的脆弱与无力,它让你知道人类对于生命的意志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顽强和持久。看完后,它会让你湿润眼眶,然后在心里产生一个更为深远的问询—“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

     2 ) 加油,白衣天使

    带着孩子去看的影片,希望孩子永远记得2020的这一年在中国,在武汉发生的这一切。影片没有过多的剪辑,是由许许多多小片段剪辑在一起,在大家都居家隔离的时候,是这些逆行的英雄们在不分昼夜的抗战在一线,甚至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老人喂食,擦拭身体,按摩,还有爱心志愿车的那些司机,你们好样的! “我想要活下去”一个感染者的心声,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大家记得带几包纸巾去看,看这电影费纸。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3 ) 导演专访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珍贵

    这些影像你从未见过。

    影片的素材来自于30位互不相识的摄影师,拍摄于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和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地点——

    2020年1月23日关闭离汉通道后的武汉医院ICU病房。

    探长有幸采访到纪录片的导演,曹金玲。

    对于这些1000多分钟的原始素材,曹金玲导演却“很生气”。

    因为很多素材,一到关键时候镜头就失焦了,甚至摇摇晃晃。

    更别说考虑什么运镜和构图。

    后来曹导也想通了,电影画面的焦点并不在于镜头,而应该在于内心,在于镜头中所蕴含的情感。

    而且,当时的拍摄环境太艰难,这些镜头已经来之不易。

    它距离那些医院和病人足够近,也足够真实,但也足够危险。

    这些镜头背后,是一台台被包裹着的摄影机,和一个个穿着防护服的摄影师。

    在关键时刻,有些摄影师出于职业反应直奔现场,他们甚至没有做好周全的防护,就跑进了污染区跟拍。

    摄影师之一,陈卓

    曹导演告诉探长。

    30位摄影师中,有一位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当所有人都在寻找远离病毒的安全之地时,他选择奔赴前线。

    临走时他去看望老母亲,说自己要去医院拍摄。

    母亲并没有拦他,于是他就走了。

    在他转身的时候,他听到母亲小声嘀咕了一句“可能这一走就见不着了”

    >>>>真实

    正是因为有了这30名摄影师,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宝贵镜头。

    要知道,那时候连家属都无法进入医院看望自己最爱的人。

    有些家属,是在这些镜头中,才得以看到亲人最后的样子。

    幕后花絮

    为了最大限度保留这份真实,导演并没有给影片加煽情的音乐,也没有画外音。

    更没有夸张的戏剧化的主观引导,只有默默的客观呈现。

    剧组还花了许多钱去做特效,这些特效并不是上天入地的CG,而是让画面清晰,让运镜稳定,或者擦去一些穿帮。影片的声音也进行了大量的还原和重建。

    影片开头有位阿姨在打电话,我们都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也没有字幕。

    但她脸上的焦急与无助,任何演员都无法呈现。

    1000多分钟的素材,最后只留下90多分钟,有太多素材也被舍掉。

    其中曹导演最不舍的,是一个打不出去的电话:

    有个老奶奶已经六七十岁了,她康复后特别想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她告诉护士,她想打给她的妈妈。

    然后她就给护士比划数字,7、8、0……

    但她比划了整整2个小时,也没能想起那个号码。

    老奶奶开始抹眼泪。

    旁边的护士在这2个小时里就一直帮她想号码,还说“不着急,没事的,我们想起来再打”。

    但护士和摄影师都知道,这是一通永远都打不出去的电话。

    >>>>拍不下去的摄影师

    探长问曹导演,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曹导演说,他们看素材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每天都哭。

    面对这些素材,他们都尽量保持冷静,有些副导演本身就是纪录片导演,阅历丰富,也很有经验。

    他们看的时候,顶多抹一下眼角,或者去外面抽上一根烟,然后回来接着看。

    纪录片中探望妻子的左双贵

    但在六七月的时候,大家都绷不住了,状态都不太对。

    出品方就让大家放假,给自休息一段时间。

    这大概就是剧组最难的时刻。

    而对于现场崩溃的摄影师来说,他们没有任何崩溃的机会。

    片中记录了一位叫李超的患者,他和父亲双双感染入院。

    他心态非常好,在医院还帮小区采购物资。

    他的身体越来越好,每天盼着出院和妻儿父母团聚。

    在医院里他和老父亲视频,鼓励父亲坚持下去。

    李超乐高高兴兴抱着物品出院的那天,跟拍的摄影师得知了李超父亲去世的消息。

    摄影师和医生没有立刻告诉他。

    看着乐呵呵的李超,他们都备受煎熬。

    住进隔离酒店之后,摄影师告诉了李超这个消息。

    但李超没有哭泣,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沉默良久。

    这时的镜头开始出现晃动,甚至断断续续。

    导演告诉探长:那是因为摄影师在哭。

    摄影师崩溃了,拍不下去了。

    >>>>陪伴与治愈

    探长很好奇,这些镜头记录下来的东西,对于被拍摄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看纪录片的时候会是什么感受?

    曹导演的回答很神奇:“有些是患者记忆的补充,有些把患者‘治愈’了”。

    导演曹金玲

    导演本来也担心,这些记录下来的痛苦经历,当事人是不是不想再回忆。

    所以她和剧组对于影片素材的授权并没有抱太大奢望。

    其中有一名重症患者叫王枫娇,康复后刚回家的时候他们一家都尽量不提这个事情,他们选择用遗忘来恢复。

    住院期间的王枫娇

    当她看到影片《你真好》MV,看到自己和家人的镜头,竟然第一次感到了释然。

    王枫娇从没有看到过这段时期的自己,当她看到这些视频之后,她感觉自己被治愈了。

    然后她说:“今后如果你们有什么宣传需要,我随时都可以来”。

    等到剧组2021年元旦探访他们的时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他们在满是烟火气的武汉,吃了一顿大餐。

    一家人的愿望也很朴实:“希望我们团聚在一起,健健康康的,过好日子。”

    幕后花絮

    剧组很快取得了所有人的授权。 导演说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感觉被冒犯,而是感觉到了尊重”。 还有就是他们已经和摄影师形成了信任。

    在当时的医院里,尤其在ICU,家属均无法探访。 他们除了需要专业的治疗,更需要人的陪伴。 患者身边除了医生和护士,陪伴他们的就是摄影师。 片中有位老人,努力掰开柚子后,把第一块递给了摄影师。 一切发生的很自然,也很温暖,仿佛摄影师就是他的家人。

    片中还有一位特别的老人叫石长江。 他曾丧失自主呼吸70多天,那段时间,他没有意识,也没什么记忆。

    而那时候,他的孙子经常给他了录音。 在他的枕头旁,就一直放着一个录音机。 孙子会给他读诗,向他汇报家里的情况。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录音机里传出一个稚嫩的声音说: 爷爷你知道吗?我们家养的蓝莓树复活了,还长出了新的芽呢……

    孩子的声音充满希望。 第71天,终于发生奇迹,老人竟然恢复了意识。

    他出院的那天,做着轮椅一直盯着太阳看。 护士还说,老盯着太阳看对眼睛不好。 石长江老人却说:这是我4个月来第一次看到他。

    后来曹导演很好奇,就问老人记不记得孙子孙女给你读诗? 老人说记得,虽然不知道他们俩在哪,但知道他俩在说话,在读诗。 而看到纪录片之后,老人也终于填补上那段消失的记忆。

    >>>>人性的实验室

    德国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被托尔特·布莱希特曾说过,戏剧的情景越极致,人性就越凸显。 《武汉日夜》恰恰记录了这个人性实验室里的一切。 有人在这里失声痛哭,失去父亲后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有人在这里结实了新的亲人。 片中有一幕,一位不能说话的老奶奶仅仅抓住医生的手,她说不了话,一直不肯松手。

    医生安慰她说,我知道你胸闷难受,但不要害怕,这里24小时都有人。 “亲人不在,我们就是你的亲人”。

    还有位医生在病床旁直接骂出了脏话: “你给我tm撑着你知道吗!”

    影片最后是一名医生用死者的电话通知家属,他们的亲人去世了,过来领一下遗物。 医生已经拼尽了全力,但还是充满愧疚的不停说对不起。 另一边家属没有任何苛责,而是含着眼泪说谢谢。 在这份愧疚和感谢中,有难以表达的伤痛,也有人性的光辉。

    >>>>重生

    最后,探长想说的是片中一位吃货老人。 他叫孟宪明,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76岁的重症患者。 他骨子里,有一种战士的不屈与顽强。

    在纪录片中,他几乎从未停嘴。 而且,即便是吃热水泡馍,他也很有仪式感,一边大口大口的吃饭,一边嘟囔着: 这会儿是满汉全席,那一会儿是西餐。 在这最危重的病房里,他似乎享受着最香的美味佳肴。

    当他坐在电影院观看大银幕上的自己的时候,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好似一个打赢了胜仗的士兵。 边看还边说:重生了,又活过来了!

    幕后特辑

    接受采访时,他手舞足蹈,信心满满地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我要死。” 这份顽强,这份乐观,或许这就是战争经历给他留下的精神遗产。

    幕后特辑

    说到遗产,探长问曹导演,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场战役,你如何评价? 如果疫情给我们留下一个伤疤,那这个伤疤又是怎样的? 曹导演说: 我们不该遗忘,应该反思……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一种警示?我们应该反思人类自己在世界,在地球上的位置。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都共同经历了痛苦,离别,悲伤。 现在疫情控制住了,或者当疫情结束了,我们又恢复了,我们也又入场了。

    这场疫情像是人类历史相册里的一张相纸。 2020年1月23日武汉关闭离开通道…… 而当我们在十年后,几十年后,甚至几百年后人类再翻开这个相册的时候,能够记得我们在2020年经历了什么。 有哪些人离我们而去,有哪些人挺身而出? 我们又是如何重生?

    导演说:只有当我们记得,当我们反思了,修正了,我们才不会有遗憾。 才不枉疫情我们在疫情中所承受的这么大的伤害。

    观众特辑

    我们要带着这块伤疤继续生活。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经历的离别与伤痛,提醒着我们骨子里的不屈与顽强,提醒着我们面对下一场危机的时候要更加自信与坚韧。

    日夜更迭,生命不息。 我们要珍惜此在和身边的人,好好去生活!

    文/探长

     4 ) 武汉日夜:英雄城市下的平凡儿女

    2020年1月23日,湖北武汉因为新冠疫情封城,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紧急按下暂停键——封城。随后,全国陆续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口罩、酒精、蔬菜、水果等抗疫物资源源不断。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8天建成雷神山医院。

    2020年4月8日零点,武汉“解封”。

    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批抗疫医疗队从武汉撤退。

    2020年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武汉日夜》是一个以武汉疫情为主的命题作文。相比于同类型的的影视作品如《中国医生》,《最美逆行者》,《一呼百应》、《穿过寒冬拥抱你》等等其他作品。

    《武汉日夜》略显朴素、没有明星、没有大场面、没有大投资。有的只是娓娓道来和平静的叙说。要不是在疫情这个主题下,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会耐着性子看完。

    全片只有写实、只是普通、没有疫情初期的混乱、只有抗疫路上的坚强。

    全片从武汉疫情最关键的三个角度出发,医护、志愿者、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我们看那段时间武汉日夜的时间线救治初、救治中、治愈后。

    患者及家属、是这场疫情最直接的受害者,面对前所未有且来势汹汹的疫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他们无助。面对亲人被抢救无效的结果、他们悲伤。

    两个孙子的爷爷在病榻上,始终昏迷。床头边的小收音机放着孙子的想念与家常

    “爷爷,你要快点好喔。”“爷爷,我想你, 你想不想我呀?”爷爷,我养了一只蜗牛”“爷爷,我想当飞行员,你支持我吗?“爷爷,你要好好吃饭”,一声声的简单而真诚的呼唤在思念爷爷。

    还有外卖小哥,自己被治愈在酒店隔离,但是他的奶奶、父亲、母亲、却被新冠夺走生命。

    医护,彻夜奋战、24小时在线、始终同患者在一起。

    有一对医护、他们是夫妻丈夫是医生,妻子是护士。疫情来临,夫妻成为战友,家是不能再回去的地方,地下车库成为两人休息的避风港,与儿子的视频是她高强度工作的最为放松的时刻,武汉抗疫的每一个清晨,他们从车厢里爬起来,携手共同战疫。

    一个始终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面对身患新冠的父亲。却没能从病魔中留住他。面对父亲被病魔带走的时候,她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只是悲痛的歇斯底里叫着“爸爸”!其实医护也是人,并不是天使。也是患者的家属。

    疫情之后的患者的遗物归还是个让人难受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他们尽力了,但是她却还一直在说对不起。在一直表达自己的愧疚,亲人的眼泪、医护哽咽般的道歉,感动千万人。

    志愿者、也是平凡英雄。他们互不相识、却高度自觉。自发组织起来,深夜转运孕妇、搬运物资、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他们可以因为志愿活动认识15天就直接领证、他们用这场战役来宣告自己的爱情、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温暖着武汉这座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英雄的城市与他们这些平凡的儿女始终在一起。这个历程有希望有失望。有人永远离开,但也有那些新生命呱呱落地告慰我们。

    片子结尾,太阳照常楼群间升起,阳光明媚、江水缓缓流过,道路上车水马龙。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上班、上学、买菜、锻炼而听着小孙子稚嫩之语流泪的爷爷最后又监督起了小孙子学习,失去三个亲人的小哥坐在街头吃早餐。只不过这次却纷纷戴上了口罩。这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平凡一天的开始。

    但为了这样一个平凡的一天,武汉经历了一场如此残酷的考验,而很多人就此永远告别了我们。灾难过后,人们还会好好活着,但也不会忘了内心的伤痛,只是背负着它继续前行。

     5 ) 武汉日夜纪实

    同时感染病毒的父子各自隔离,儿子宽慰视频里的父亲,积极配合医生,不要有太多杂念;

    方舱医院里一个奋笔疾书的女孩儿,做着《五年真题模拟》;

    同样是在方舱医院,一群女人跟在两名身着防护服的医生后面跳着广场舞;一位阿姨在一旁的病床上看着他们,手里打着节奏,嘴里喊道:加油,加油;

    感染新冠病毒的一对新人,在医生的主持下,完成了自己的新婚典礼,周围鼓掌的是医生与护士;

    一对夫妻为了能更好的照看自己感染病毒的母亲,选择在停车场的车里睡觉,寒冬腊月里,他们穿着羽绒服,说到今年的结婚典礼和孩子的生日,可能是要错过了;

    一位专门护送感染新冠病毒孕妇的医生说,他们承受的压力是我们的两倍,因为它们的肚子里还孕育着新的生命,疫情结束后,我想摘掉口罩,看看同事们的样子;

    一位丈夫拜托医生将自己买来的水果送给已经感染的妻子,他望着妻子的病房,突然双眼湿红,久久不肯离去;

    病榻上,一位老爷爷听着收音机里自己孙子唱给自己的歌谣“寒冬腊月呦,盼爷爷归”;

    一位临产的孕妇,恳求医生能让自己的丈夫在病房里陪着自己,他语气淡定,但已是泪水两行;

    一个中年妇女饱受病痛的折磨,经抢救无效,死亡;

    剃了短发的女人,手工制作了一个剪纸蛋糕,躺在病床上,透过视频为自己的女儿过生日;

    医生整理好死者的遗物,给家属打电话归还给他们,嘴里不断的说着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之后,父亲离世了,自己康复出院来到了一处墓地;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到了商场,给她买新衣服;小婴儿出生了,是个女孩;爷爷又可以跟自己的孙子背古诗词了;女孩儿接过医生递过来的自己母亲的遗物,听着医生不断的道歉,自己也是泣不成声,说,我知道,我知道;丈夫把自己剃了短发的妻子接回了家,并亲自下厨,她哭了,他给她一个拥抱。

    血色的残阳,勾勒出城市的剪影,只是这次长江边上多了两位垂钓的老人。

    那位护送孕妇的医生终于摘掉了口罩,与自己的同事们坐在饭店的餐桌上,四人举起啤酒,看清了彼此的模样。

     6 ) 平凡而伟大,向伟大的人民致敬

    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春节也是难以忘怀的。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在19年12月开始,湖北武汉流行一种新型的肺炎,到了春节前一周,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越来越严重,因为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九省通衢,武汉又是一个人口千万的大城市,又到了春节返乡的高峰期,病毒就这样在全国传播开来。 84,这是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时的年龄。相信大部分人到了这个时候早已安享晚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数小时未合过眼的老人,以及他奔波的身影。 当年的非典,相信大部分参加过的医护人员都心有余悸,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主动请缨的白衣天使,以及他们忙碌的背影。 疫情当前医护工作者情愿出征,爱国企业家新设生产线支援生产,海外侨胞输送物资......平凡人人民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啊! 2020,一个终将会过去的年份,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这一年,必将迎来灿烂的暖阳。

     7 ) 短评

    影片聚焦了几位疫情期间的几位病人、几位医护工作者,以小见大,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疫情对于生命的支配、家庭幸福的影响。同时影片中大量使用具有内涵的空镜头,如一开始被雾霾笼罩的城市意味疫情让这座城市被阴霾笼罩,后来暴雪意味着疫情更加棘手,最后春暖花开象征疫情有所好转,不仅增加诗意色彩,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氛围,与影片故事相辅相成。

    但同时,影片也有许多稚嫩的地方:

    (1)内容稍显避重就轻。整部片唯一具有的冲突便是苏洁父亲去世的那场戏。影片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从未谈及医患冲突,医患冲突在疫情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粉饰现实的嫌疑。

    (2)情节节奏略显突兀。官爱玲去世之后,镜头很快就切到了一位年轻妈妈的小孩顺利出生,刚刚死亡的沉重瞬间被出生的希望打破;一位母亲为孩子拍摄跳舞视频,整个氛围十分温和幸福,突然就被苏洁父亲去世的场景打破,情绪跨度太大,以至于显得突兀。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合格线的作品,如果仅以此片记录武汉日夜,是完全不够的,武汉日夜远比影片内更煎熬,病人远比影片内更加痛苦,医护人员远比影片内更加伟大。

     短评

    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默默的纪录,归还手机那段看哭了。

    6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先说电影之外的,由于是CCTV6出品,相当于背靠政府,所以几乎拉了整个娱乐圈过来为电影站台,可谓把明星当民工用,然而这类发声看似声势浩大,实际效果感觉也就平平。另外发行费用应该不少,到处送票,甚至是分派送票指标,然而依然有大量的票送不出去,白白浪费这么好的宣发资源。再说电影本身,生离死别很难不让人动容,但是整个内容体量、拍摄方式、剪辑效果都不足以表现突出这次疫情的特别与严重,当然因为新冠的突如其来,再加上也肯定不是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自然也会带来创作的难度。只是单单就电影本身的表现来说,真的就是一般呀,期待未来诞生更好更有格局的抗疫电影。

    11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接近片尾的一段:医生通知过世病人家属来领逝者的遗物,医生不断道歉,家属不断感谢。这一段我现在想起来还会哭到不行。我们总说人类的悲喜互不相通,但至少坐在影院看此片的这2小时,我相信观众的悲喜是相通的。

    14分钟前
    • 特特特别想出门
    • 推荐

    哭的稀里哗啦,冷静之后想想,其实也不是片子拍的多好。抗疫题材,念新闻我都会哭。

    15分钟前
    • 那只小狐狸
    • 还行

    五星给留在了2020年的人们

    16分钟前
    • 叫我阿圆
    • 力荐

    从头哭到尾 拍摄手法和技巧可以说是一点儿没有 但贵在真实 说实话拍成新闻联播我也会哭的

    17分钟前
    • Lumos
    • 还行

    历史惊心动魄,成品平平无奇。

    21分钟前
    • 再也不潜水了
    • 还行

    情绪波动是因为抗疫,是因为我们都是从20年初走过来的。但如果只说片子本身的质量的话,就一星。最多一星半,不能再多,不能再多!

    22分钟前
    • 西林
    • 还行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26分钟前
    • Erdong
    • 推荐

    从开头空城开始就很难过,看的时候一直在抹眼泪。距离武汉封城整一年了,疫情还没离开,那些逝去的生命和这一年里所有伟大的美好的人和事都值得被铭记。@香溢蓝海

    30分钟前
    • 阿牛
    • 推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回望过去这一年的武汉日夜,很多片段戳了泪点——王枫姣分娩24小时之内被确诊,护士整理死者遗物交还家属,医生为医疗器械打气说“辛苦了”。无论是医护、病人、家属哪种身份,都是人间与病毒的交锋,有人重聚有人失去,口罩和手机成为片中最常见的阻断与桥梁,朴素的对话往往最动人,最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不知道跟《76天》有多少重合,但这部更应叫《武汉医院日夜》的纪录片,很像《金银潭实拍80天》续集,从创作来讲很逊,但能得知李超的抉择,王枫娇与左双贵的重逢,算是有所宽慰。其实整部电影也是在提供某种安慰,大难骤降,生死两线,普通人,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善良、道义与扶持,永远感人肺腑,但是,无法奢望谁能解释为什么只需要他们在让步,在受难,而他们的苦难为何只剩苏洁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缩影。(打分只对电影,不对这些可爱的人与消逝的人,不然多少颗星都不够。)(开头有个大错别字,“疫情暴发”应该是“疫情爆发”)

    3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没有刻意的煽情,展现的是真实反而更让人揪心。裹着防护服完全认不出人的医护人员;紧紧握住医护人员手不放的老人;枕头上播放着孙儿生日的老人的泪眼;救援队志愿接孕妇去医院的身影;通知家属死亡的医护人员不停的道歉…那些伤痛,不能被遗忘。但是总要往前看,有机会去武汉吧,看那个城市的樱花和夕阳吧。

    34分钟前
    • Kiki
    • 力荐

    是那種「你知道是這樣子的你也知道自己會當著那麼一大影廳的人哭成什麼球樣子但是你仍舊覺得很感動會從頭一路哭到結束」的片子

    38分钟前
    • 薛定谔的喵
    • 推荐

    这辈子估计也忘不了那个武汉女孩撕心呐喊叫妈妈的视频。

    42分钟前
    • 我是猪贩子
    • 很差

    电影并没有记录最混乱的时期。选择性的记录了一些事情,有感动有致敬,但作为纪录片来讲,确实少了些什么

    44分钟前
    • 推荐

    剪辑得有点乱,但是本身真实的感动太珍贵,感谢所有逆行者的付出和武汉人民的坚韧与拼搏。

    49分钟前
    • 素年
    • 还行

    真的是纪录片,没有过多的刻意编排,太多故事都是感人的,后面四个妹纸朋友真的不知道留了多少泪

    54分钟前
    • J
    • 力荐

    忽如隔世

    59分钟前
    • 微凉
    • 力荐

    官方命题作文,没有大唱赞歌丧事喜办,更难得的是也没有一味地堆砌悲情赚眼泪。导演很好地掌控了悲喜节奏,将重点放在了疫情初期身处武汉的“人”而非“抗疫”,影片前段的几个病历给人感觉都是充满希望的,直到中段陆续有人离世,才渐渐显露出残酷。PS:希望能看到记录疫情之前世界的纪录片,比如2019年11-12月,人们不自知covid-19时最后的“快乐日子”。

    1小时前
    • croya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