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皮囊之下

    皮囊之下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英国2021

    主演:郑合惠子、黄圣池、胡文喆、台雅雯、郑妙、李殿尊、闫露娢、顾天逸 

    导演:沈沁源 

    猜你喜欢

    • 第40集完结

      时光正好

    • 更新第40集

      巡回检察组

    • 更新第12集

      金庸武侠世界

    • 更新第14集

      晓朝夕

    • 更新至第30集

      但愿人长久

    • 第9集

      我家娘子惹不起

    • 第14集

      金庸武侠世界2024

    • 第43集

      战狼·战狼

     剧照

    皮囊之下 剧照 NO.1皮囊之下 剧照 NO.2皮囊之下 剧照 NO.3皮囊之下 剧照 NO.4皮囊之下 剧照 NO.5皮囊之下 剧照 NO.6皮囊之下 剧照 NO.16皮囊之下 剧照 NO.17皮囊之下 剧照 NO.18皮囊之下 剧照 NO.19皮囊之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因一场意外,萧暮应姐姐姚梦归要求假扮“姚梦归”,从一个外卖员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发现疑点的陈默决定为了挖掘猛料并调查真相,便以执行经纪人的身份潜伏在萧暮身边。在调查过程中,陈默终于发现了萧暮和姚梦归的秘密,陈默萧暮两人也因此这一段“冒牌”际遇,开启了各自蜕变人生的故事。就在萧暮逐渐适应艺人生活,与男主陈默渐生情愫之时,姐姐姚梦归意外回归。最终发现谜底的陈默是选择揭发还是保护爱人?萧暮会继续依靠皮囊成为姐姐的影子吗?而这背后真正的操纵者又是谁?

     长篇影评

     1 )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1周:乔纳森·格雷泽《皮囊之下》

    2023戛纳补课圆桌系列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将于2023年5月下旬举行。该系列圆桌遴选了戛纳不同单元的部分导演前作,以每周1期、每期1~2部电影的频率进行补课和讨论。

    第1期:乔纳森·格雷泽 Jonathan Glazer

    格雷泽新作《兴趣之地》(The Zone of Interest)入选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次补课片目为其上一作《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 2013),曾入选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电影手册》杂志的10年代十佳榜单上位列第九。

    参与人:柜子 伯劳 夏萝 秋曳子 Sum Anni 举办日期:2023/4/16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Anni

    《皮囊之下》的影像上,或者说感官体验上——对于此片,这两者的所指几乎是一致的——最值得注意的也许是它对黑(黑夜、黑屋)的表现;很少在电影中见到如此纯粹的黑,更不用说一部美国电影,后者总是十分擅长于用打光来制造一个假的、亮的“黑暗”。

    类似地,格雷泽的前作《重生》在调度、音乐方面非常古典,唯一可称之为颠覆性的方面就是对黑的大胆运用,人脸、空间常常完全笼罩在黑夜之中。

    Birth, 2004

    不过《重生》是胶片拍摄,《皮囊之下》的影像则充满数字质感,二者还是有诸多不一样之处。此外,这部电影中的日景——通常发生在街道、商场等日常空间——就完全是另一种感觉,朴素、干净,没有多余打光调色,甚至可以说有一种纪录片的质感。

    Sum

    的确,这种黑色相当纯粹,几乎可以称为一种形式;但特别的是,它依然是色彩,具体的色彩。这一点非常吸引我的注意,在看完之后我最初意识到的是“纯”形式的反向转化,但这种转化如何可能?我觉得安妮的说法很有启发性,我更倾向于将这种纯黑色当成一种矛盾的存在,一种具体的形式(也许是对传统的形质论的一种反对),这种形式区分于同样场景中的另一种,在这另一种形式里,我们实际上是在打光下“理解”黑暗,这相对来说是形式里“保守”的一种。

    Anni

    确实,一般电影中的“黑”可能就是“没有光”,即使塞拉和格朗德里厄的强调黑夜的电影也很大程度上仅仅是这样;但《皮囊之下》的黑感觉是一种色彩,为什么会如此,可能和颜色的纯度有关,也可能和电影在影像和色彩运用上展现出的精致的雕琢感有关。

    Sum说的有关形式和内容的讨论我没有看懂,可以再详细讲讲吗?

    秋曳子

    Sum是说传统的打光方式里的暗部(它和周围的环境是交融的)其实也是以打光而实现的,而不是像《皮囊之下》里有如色彩一般“纯”的黑?

    Sum

    “另一种形式”,主要指的就是异人的女主角在小屋中一步步引诱男性冻结自己身体的段落。它同样是高度抽象的,我们仅能看到人物的身体、水及随附的镜面,当然还有光(不止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更是要让我们直接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里被我们把握到的同样也是黑,但对这种黑的塑造却并不让人陌生,在数字影像下它甚至更多让我联想到NWR的电影,一种“时尚的”形式感。当然更为核心的是,与最初提到的那种纯黑相比,这里所谈及的形式依然在一种传统的范畴内,原因也许正是在于,它始终无法让我意识到它具体性的一面。

    前半部分那种饱受诟病的空洞之所以能够完成朝向具体的转变,也许正是因为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那种空洞,而是一种极化的空洞;这种极空恰恰与具体保持着极其亲密的关系(我不敢轻易断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体验也许和德勒兹对安东尼奥尼某部电影的评价是同义的,尽管对于那部电影来说我无法感受到这样一种转化,但《皮囊之下》却给了我很强的这样一种感受。

    夏萝

    在前半段硬朗的锐利影像中,整个声音的设计也遵循着重复和序列的模式不断递进,因此言语和意图都能够被纯粹地简化,浓缩到色彩上便是纯粹的形式的黑。但随着身体性的不断介入,高对比度的黑也逐渐变得浑浊,才对比产生一种跌入人世的肮脏的“彩”。

    Anni

    有趣的是,影片最后其实结束于“白”——一种与“黑”截然相反,但同样纯净的颜色。对此格雷泽绝对是有意识构思的。

    夏萝

    不过在诞生之初她所处的环境也是一片纯白,这个意义上结尾只不过是回到事件起点,而并非是走向“黑”的反面,或者说,只剩铅灰色天空中的污点标记了过往。

    影片从一只眼睛开始,便诞生了不断迫近的凝视,这个用碎片言语所拼凑出的空壳,正是以形式性的黑、纯粹的“表层”宣示了她的绝对权力,不断穿过人类肉身这层薄膜,以瘆人的冷漠向外吞没。然而,摄影机的凝视随着幽暗中观察自身赤身裸体的时刻开始转移,纯粹的“表层”(黑)变得不清晰,“表层”的反面——“身体性”绵延并积累到完全颠覆的时刻。

    但在被侵犯过程中所感知到机械与肉身间断裂的刺点,唤醒了最原初性的排异,因此哪怕在最后一刻她所摘下的面孔仍在眨眼(仿佛在尝试唤起连结),这种悬横其间的差异终究是难以弥合的。

    Sum

    在前半部分中,那些自然主义的段落,很多时候都会匹配到她的目光上。就像男人们被“吸引”进纯粹的黑色空间中那样,似乎也有某些东西被她的目光所吸取。而前后的转变似乎发生在她的目光识取到的是其“自身”(很难说这是否真的是其自身,因为涉及到复杂的身心问题)的时候。在此之后我似乎不再经常能够注意到她的目光,如果除去再一次端详镜中的“自己”,以及结尾在森林中的视点镜头的话。这也许和夏老师说的眨眼有某种联系,但我可能不太认为眼睛对身心弥合而言是完全徒劳无用的。

    需要补充的是,我虽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眼睛的电影,但这里提到的眼睛却并不是完全概念化的,像前面提到的那种具体性的不断摄入,是我认为它非常迷人的一点。

    Anni

    对于夏萝之前的说法,我有一个疑问:身体性真的随着剧情展开而逐渐介入了吗?因为最后女主角把皮囊脱下似乎恰恰是一种对身体的否定,令我想起空白岸对《不》的形容:人的身体好像都不是具象的物质,而是“和充气玩偶没有什么两样”,黑屋段落突然炸掉的人体也是这种感觉。

    伯劳

    对身体的否定,是指并未真正穿越、触碰、感觉而仅是作为概念地经过人间吗?

    Anni

    “身体性”,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我指的并不是影像对身体地拍摄有多长或多亲密,而是指影像是否能唤起我们对于身体的知觉经验(在这层意义上,《太空生活》拥有身体性,而《尽管黑夜》之流则不)。在《皮囊之下》中,女主角以及其它“异人”的肢体语言和体态与其说是传递了一些熟悉的、可共鸣的身体经验,不如说更在于表现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陌生感,尤其是在黑屋段落,身体在纯色的背景和奇诡的音乐中几乎成为一种恐怖谷式的对象,而男人们沉入深渊之后的变形和奇怪音效也在增添这种感觉。更进一步地,当女主角从皮囊中脱出,我们此前对她的身体建立的一点点经验性认识也被完全破坏了。

    伯劳

    这点很同意,本片更是概念性地描述身体而不具备触觉;但作为一个对电影没有系统的人,又觉得有必要和《霓虹恶魔》这样强烈的概念电影做区分。《霓虹恶魔》不断在场景内部进行仪式积蓄力量;而《皮囊之下》里很多场景的恐怖似乎基于其强烈的吸引力,每一个场景都是直觉的,陌异的气质非常直观。大家谈了很多色彩,但这些纯色不正具备强烈的物质性吗?屋内的纯黑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成为切实的深渊,正如片头的纯白也是凸显了人的异质。

    Anni

    我觉得这很难说是“物质性”;这个词对我来说和“身体性”一样,并不关乎表面上拍了什么,而关乎影像——总是在与声音、叙事、情境等等发生化合反应后——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经验。在《皮囊之下》中,至少在其黑夜的部分,一切事物(色彩、身体、物候…)都很陌生,我们不再能从经验上把握任何东西,这种感觉令人毛骨悚然——你可以说,这种恐惧正是电影的主题;换言之,《皮囊之下》是一部“恐怖片”。

    与之相比,NWR的电影,尤其是《霓虹恶魔》,也许可以被视为色情片的一种,观看的时候会清晰地察觉到摄影机视线中包含的那种对于光线、色彩、形状和质感的近乎色情的痴迷(一种“恋物癖”),因此实际上他的电影是充满了物质性的——只不过不是布列松意义上的物质性,而是一种被消费主义统治的拟像社会中的物质性。

    The Neon Demon, 2016

    但是《皮囊之下》完全相反,摄影机的视线里没有爱,只有一种赤裸的暴力。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剪辑,镜头之间总是——连同各自的同步声——被骤然的切断、切换,剪辑前后的景别也总是对比强烈(例如长焦大远景和特写)。这样的剪辑不仅在电影体验层面上是对观众的操纵,而且在叙事层面上,它的出现也总是伴随着暴力:比如女主角上一秒还和受害者说话,下一秒就已经只剩她一个人,在这里,剪辑不仅隐藏了杀戮,而且其自身本身也成为了杀戮的一种隐喻。当然,这个手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编剧层面(延后黑屋段落,制造悬念),但它同时也是女主角的“非人”性在电影感官层面的一种具象化。

    后半段剪辑其实稍微软化了一些——可能也对应女主角逐渐获得自我意识的过程——但也仅仅是相对的,实际上依然非常暴力,比如每一次摩托车镜头的巨大噪音每一次都击碎了此前场景的一点点温存。但与同样喜欢“硬”剪辑的哈内克相反,《皮囊之下》在影像层面的暴力没有表现为对感官的拒绝(如哈内克那样的枯燥的“冷峻”),而是变成了一种与感官共振的激情,似乎越是暴力、越是异陌、越是恐惧的东西,越是能震颤我们的感官,令人兴奋;但这种激情不是一种迷恋的激情,而是一种死亡的激情。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它为什么是一部恐怖片。很多恐怖片即是由这种死亡的激情驱动,《克莉丝汀魅力》是其中极致,它和《皮囊之下》相反,展示了一个人变为异人的过程。

    Christine, 1983

    柜子

    《皮囊之下》的大篇幅黑暗场景的氛围营造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封闭暗室内引诱猎物的那段Main Theme音乐会让我想到《2001太空漫游》,因为闷音节奏带来的固定脉冲像是宇宙的信号,又像影片中拖动后退的步伐,一步步将人吸入情境。当然它要更现代,用压缩处理过的半音化的合成管弦乐嗡鸣传达着恐怖的非人感。

    Sum

    在我印象中,后半部分的配乐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却是机车的声音。基于对前半部分明显的异人感的把握,我会更倾向于认为,后半段中机车频繁的追赶并不只出于情节的考量,而更像是为了凸显出其异质的存在,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夜景中甚至看不到机车本身的形状,它如果不是被抽象化为两个车灯(如同一双眼睛),就是完全消失不见,因此我更倾向于将它当作是非人之物,它从外部保持着对主角本质的一种确认。

    Anni

    开头卡车中换衣的那个场景也很有趣,声音系统一反常态地完全没有底噪和回响,种种动作声的碰撞声不像是发生在声场中,而像是在真空中悬浮着。这和这个场景的视觉——人像悬浮在完全纯色的空间中——是同步的。就技术层面而言,这种体验似乎完全是21世纪式的,因为以前的收音技术和放映技术都不可能营造这么极端的声音系统。

    柜子

    我看很多友邻有谈到这部和《霓虹恶魔》的联系,大家有没有想法。

    秋曳子

    《霓虹恶魔》的所有场景更给我的是一种“人造感”,所有场景都有相应的刻意打光和音乐,不仅仅在凹人物造型,也在凹场景“造型”。

    The Neon Demon, 2016

    而《皮囊之下》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白天驾驶段落几乎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如同Anni说的),室内戏的“黑”也是纯粹的,不依赖于多色的光(Sum说的),且其音乐的主题像柜子说的那样是沉闷的、内收的(这点似乎与《霓虹恶魔》相对)。要说相似感的来源?对我来说更加来源于文本上从单纯/机械向觉醒的转变,以及异质的氛围的塑造。

    Sum

    数字影像、色彩与构图(尤其是形状,模型动画——作为这部的序——所强调的图形的确也会让我想到《霓虹恶魔》,当然在后者中显目的形状是三角形)以及配乐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强烈的形式感,这些最表层的知觉都很容易让我将这两部电影放入联想关系中。

    The Neon Demon, 2016

    夏萝

    它们的共同点显然集中于近乎神秘主义的极简叙事、对于皮囊/身体的痴迷、直观呈现的暴力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怖显然呈现出不同的取径。《皮囊之下》是将影片的氛围不断延宕于诡异离奇的谜底下,要求我们跟随 “异人”的视点(纪录片影像)对现实进行入侵,在模糊和神秘的黑暗中探寻机械体的意图——因而这种恐怖内生于观者对于人性的矛盾。而NWR早已大张旗鼓地透露了全片的意图,《霓虹恶魔》镜头下的演员们反倒因全然背离情感,呈现出了更偏离现实、更“外星”的症候,由感官体验所展露的恐怖仅仅成为了一种供观者消遣的、时髦的景观。

    Anni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皮囊之下》的主题对我来说相对比较无聊,后半段之所以观感不好也是因为它开始奋力在这个主题上建立起一段实际上相当没有说服力的“人物弧光”。最后的强奸戏也有点太想当然了。但是,那个“梦见了森林”的镜头和结尾的雪非常美。

    Sum

    同意。单看主题本身确实无聊,可能从主角那一次面向镜子的“自反”开始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滑向无趣的一端了。但它只是其中一个面向,或者说,片中的能量变化持久地吸引着我,以至于我几乎忽略了文本主题等其他方面的无趣。


    评分表

    *四星制评分,最高★★★★,×代表零分。

    往期推荐

    访谈翻译 | “一切都已死去但引擎仍在运转”:阿尔伯特·塞拉访谈

    长评 | 伪-伪纪录片

    评论翻译 | 《出局》及其替身


     2 ) 2014年最佳惊悚/恐怖片 个人年度十五佳!

    2014年的惊悚/恐怖片实在是乏善可陈,但直到我看了《皮囊之下》,最佳恐怖片实至名归!本片也提前进入我个人心目中的2014电影年度Top 15名单中(还有不少电影待补)~ 首先,本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在是诡异莫名:豆瓣评分6.1、IMDB评分6.2,但却入选了多家专业媒体的年度十佳榜单,影评人也是给出了几乎众口一词的好评,如此悬殊的反差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仅仅是因为影片比较晦涩吗?我还没有找到让人信服的答案,不过这一现象却再一次验证了imdb与豆瓣评分并不能真正反映影片质量、票房及影评人的看法。 (关于这一点,详情可以参看凡影的《观众评分如何反映票房》一文:http://www.duliyu.com/focus/4253.html) 进入正题吧,话说这是楼主第一次在豆瓣发表影评(以前都是短评,长文也就在个人空间里写写),如有错漏或不同意见恳请海涵和赐教~ 【友情提醒:本影评含有严重剧透,请观影后再往下浏览!】 从形式上看,《皮囊之下》的画面和配乐最为出彩。 画面方面,大量近似抽象的空间几何体及形状、让人汗毛倒竖的黑屋场景和苏格兰高地的各种风光远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极大地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的同时,又使得节奏张弛有度,在超现实的惊悚场面过后,欣赏这些舒缓美景的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充分的思考与消化的时间。 另外,片中插入了许多苏格兰(大部分是格拉斯哥)的街景,除了模拟外星人观察人类社会的视角外,也为其逐步认识人类本身作了铺垫。不过感觉铺垫的时间有点长,这也是全片节奏较缓慢的一个原因...... 片头的黑幕和特效画面让我不禁想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从虚无中诞生的亮点逐渐膨胀,直到近似星球运转、眼睛观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暗示了全片的背景(外星智慧生命造访地球)、主题(外星人对地球人从零开始逐渐丰富的理解和领会)和感情基调(第三者窥视,冷静、好奇)。 《皮囊之下》最让观众感到惊奇和震悚的当属在黑屋中的镜头了吧:诡异而空灵的胶质地板如同镜面般映照出了人和衣物,纯净而浓厚的黑色笼罩了一切,掠食者与猎物毫不踌躇地走向不可知的黑暗深处,脱光了的男人陷入地下并被逐渐抽干,仅存的完整人皮在胶质世界里慢慢皱缩,骨肉和精血之河流向让人战栗的红色空间里去...... 更妙的是,这个黑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Scarlett Johansson逐渐“人化”的过程中,黑屋从纯黑的抽象符号转变成了具备实体感、如同人类普通陋室般的存在,甚至还有楼梯和镜子! 另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视效是Scarlett Johansson在捕猎人类的过程中观察众生相的画面——街景和人流的浩转流变在女主眼中不断复合,形成动态叠像,最终过渡到对双眼的特写镜头。这一场景简洁有力,让人血脉偾张! 最后,不能忽略女主在卧室中第一次仔细观察和欣赏自己身体的镜头,以及随后与好心男尝试发生关系中发现尴尬,猛然惊醒并一把抓起台灯检查私处的镜头,只要没被剧透,大部分观众在这里都应该是一头雾水吧,到结尾才会领悟到个中缘由,此处真的不啻是最让人回味无穷、在哂笑之余又不无酸楚之感的桥段了...... 配乐和音效方面,本片做到了极致,几乎没有舒缓悠扬的音乐,在惊悚的场面(如几段黑屋狩猎戏、高潮部分护林员的性侵犯戏份)佐以让人紧张脸红心跳的配乐,但相比于不少恐怖片千篇一律式的吓人音效来说,多首曲子风格不尽相同,不仅最大程度渲染了气氛,更使OST本身也成为了别具一格的音乐佳品。与此同时,在紧张感并不明显的场景中,配乐和合成声效则干脆选择了缺席,这又是导演节奏控制力的体现,毕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嘛。 演技方面,Scarlett Johansson还真是适合演这个角色,毕竟寡姐本身气质就高冷,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外星人转变后的演绎还不够,几乎从头面瘫到尾了。难道是外星人学不会将感情外露到神态和表情的技能?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是本片最大的缺点,虽然加重了电影的冷峻、肃杀和阴暗刚,但也使得观众的代入感大大降低,甚至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从内容上看,全片主题是表现外星智慧生命逐步认识理解人类、产生人类的感情,并尝试融入人类成员之中的过程。根据IMDB上的解释,导演基本出发点就是刻画生命从懵懂无知只具有本能的婴孩成长为认识到具有身体意识和感情的青年这一过程。 有人说可以解读为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比较讽刺了,肉体和灵魂/精神的悖论关系:用肉体成功征服和狩猎男人,但当改变自我认同,想以精神/灵魂来贴近男人时却反而换来悲剧性的结局.....这究竟是女权还是反女权主义呢?),或者异族、少数派、个性卓然独立之人试图融入主流群体的故事,好像都可以说得通,不过也许你想得比导演还要深入哦~ 尽管剧情并不复杂(不像《盗梦空间》《记忆碎片》《内陆帝国》等烧脑悬疑片),但由于全片节奏较慢,且场景跳跃性较大,主要剧情均以白描的极简主义方式呈现给观众,毫无细节解释与背景说明,再加上Scarlett Johansson的面瘫和种种超现实主义的设置,观众产生理解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即使看不懂也不用急着打低分啊,本片在毫无剧透并初次观看时更大意义上是以体验为主的,第二遍才是完全融入并细致琢磨的最佳时机。另外,Scarlett Johansson首次全-裸出镜,毫无水分,还出现在三次长镜头中,这还不够弥补那些不幸仙逝的脑细胞吗? 话说回来,楼主也是在影片接近结尾时才恍然大悟,脱离懵懂迷茫状态的,但是这也正是《皮囊之下》的特有魅力之处:当你真正理解了主题和Scarlett Johansson的成长与转变时,那种爽快感是不言自明的~ 而这一历程不正是影片所要反映的外星人的蜕变历程吗?我们观影者也是外星人,或者说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外星人,在时间的洗礼中我们才逐渐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去~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结局令人心碎,Scarlett Johansson身为外星人,终归无法融入人类社会。从黑森林蛋糕的难以下咽,到旁人目光的芒刺在背,从体验人类爱欲失败的灰心丧气,再到沦为人类欲望牺牲品的怒不可遏,从对人类皮囊的恋恋不舍,再到屈从宿命的绝望与痛苦......她的结局在放走畸面人、放弃驱车狩猎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如同杀手Leon对Mathilda产生感情的命运一般。不知摩托男在望着升腾的烽烟时,内心是否有所触动?我只知道,Scarlett静静地躺在雪地里迎接死亡时,感受着从无际的天宇中撒向自己的漫天飞雪,心中一定是有感情的。 (导演特地用了雪地中90度仰视天空飘雪的视角,正是为了激发我们的同理心吧) 以上,个人评分:9.0/10~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

     3 ) 我终于敢踏出这一步了,你呢?



    我没有B站就不能活。

    在B站上看的皮囊之下,这是一部悲伤而冗长的电影,还好有小伙伴们不断分散注意力。

    开场15分钟左右基本没有BGM、没有音乐诶!中间穿插也是,对白没几句。要么就是口音极其浓重的日常对话。

    好多人冲斯嘉丽女神来看,我对她无感,但影片里觉得欧洲人真是脸小呀!身材很丰满。

    讲的是一个外星人对人类世界的观察,她色诱孤单没有牵绊的男人,并以此赖以生存。她观察人间百态,亲身经历了人的情谊,想改邪归正、融入人类社会却失败被人类消灭的故事。

    电影描述人类社会很真实,我们爱动物、爱孩子、互相帮助、给予陌生人问候,但也有居心叵测的坏人。

    女主看到有牵绊的男人就不主动搭讪了,那些男人怎么一经勾引就上钩了呢?还不是看中女主的姣好外貌?殊不知她就是一张画皮。他们也是好人,热心指路,但也想贪便宜、贪女色,女主利用这一点,或许也是一直得逞的原因吧。我想那些男人实在孤独,本能和冲动是一样的,除去一张皮,肉体都一样,付诸东流。。。?我真的不喜欢只看脸的人,好不好看都成了遍布全球有优势的惯例,这不公平。

    后来一个奇丑的人其卑微的灵魂令女主动了恻隐之心,丑陋皮囊之下,他其实是个好人,所以免于一死,女主也通过他经历转折。

    后来她决心叛逃,碰到了好心人。那个大叔真心善良,想了想,也就在苏格兰可以这样,民风淳朴,在高科技的大城市人性早已冷漠,才不会牺牲时间甚至腾出房间让陌生人住,我们是不是也和外星人一样了呀?武装起自己,一味追逐自己的猎物。

    她和大叔好上了,这时候我都差点感动哭。她寄宿在大叔家里,有次全裸在镜中看着自己,包括在镜中端详自己的脸,我想她正在打量自己、人类并接受自己融入人类的事实。

    我想她更多是想作为回报偿还大叔,女生想初尝爱情的滋味却意外发现自己没有那个功能。。。太可怜了。是不是我们一味在玩弄感情中停留太久,遇到纯粹感情时反而失去了爱的能力了呢?就像女主深陷迷雾中一样。另外我也在想,我们可以从男欢女爱中得到快乐,是不是也是赋予人类的特权?外星人没有,动物不知道有没有,是不是这样人类真的高出一等?

    经过这一次,她学会了愧疚和自卑吧,就叛逃了,却遭到森林管理员的猥亵。可见人类不只是善良横流,也是电影真实的地方。她在迷糊中感到松树随风摇曳的通感给好评。外星人已经准备从良了,却被人类算计。人性太复杂,或许外星人无法承受,活生生把一个善良的外星人给杀了,就因为内心的害怕。

    影片有些细节捕捉到位,比如都市中世人百态;外星人试图品尝人类食物一口吐出来;开头穿上女人皮囊时那个女人的眼泪;听到音乐外星人轻轻触动的指尖。

    科技、知识像冰冷的武器武装我们,让我们冷漠无情甚至出现变态扭曲,如同时钟指针的弯曲。可别忘了情感似冰雪天的热源,可以感化一切力量。音乐之类都是情感的流露。Let the emotion flow.皮囊之下,我们胜过外星人的是流动的血液和情感。

    最后,我想人类间的情感是伟大的,有感化的力量;尽管科技发达,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这个。是不是理智与情感的超现实版?

    我拿着电影给我爸看时,他一味说能不能看些正能量的片子?我想我心智的叛逆期才刚开始,哈哈。

     4 ) 这是B级邪典片还是视觉先锋

    阴冷潮湿的格拉斯哥,裸体的斯嘉丽小姐,恶貌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讲话全世界都听不懂的苏格兰人民,勃起的生殖器,漆黑对称的镜面效果,苍蝇巨变成恐龙发出的噪音,这些元素组成了Jonathan Glazer的继《性感野兽》14年之后的新作《皮囊之下》。

    影片还未上映,已经好评如潮。很多影评人赞说是全新的视觉先锋。《卫报》的恶评专家Peter Bradshaw 给了五星, 《滚石》PETER TRAVERS给了四星半。前者描述这片是“very freaky, very scary and very erotic” 非常诡异,非常吓人,非常色情。后者说“Visionary inventiveness is such a lost art in contemporary cinema that impatient audiences may bolt for the exits at Under the Skin. ” 视觉的创新在当代电影院如今是一门流失的艺术,以至于没有耐心的观众在观看皮囊之下时可能会有如被电击的感。

    我不觉得电影非常色情,苏格兰小青年太丑,斯嘉丽略显老态。也不觉的有电击感,画面走得很慢,电击感变成了缓慢的微弱电流。更不觉得非常吓人,反而,我被苏格兰的人口音弄得哭笑不得,那种山味腔十足的感觉,实在让我失去了恐惧感。就好像让十几个赵本山作为路人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你还会有恐怖的感觉吗?

    电影最后一幕那个想强暴女外星的苏格兰伐木工人,在发现对方不是正常人时,立马仓卒而逃,可过了几分钟居然拿了一桶汽油跑回来烧她。这太有喜剧天赋了。真实的人类遇到外星人会是怎么勇敢冷静吗?处理得还如此之快,引起森林火灾怎么办?

    不过电影的情节与面画,和音效的结合,确有一种诡异的荒诞感。高地山村风光与喧闹城市的格格不入,荷尔蒙旺盛的街头青年令人作呕的交媾态与斯嘉丽白肌翘臀的强烈对比,无穷无尽的黑夜与外星人的红唇,不断作响的黑胶被针头划碎声与汽车卡车交融的效果,把巨大的死亡气氛与荒诞的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外星人只杀微不足道的边缘人,但外星人却不忍给杀死最孤独的人。

    Jonathan Glazer 不亏是做音乐录影带出生,电影就像是一部巨大的MTV。噪音与画面的结合在外星人脱衣引人入黑泉时达到高峰。至于是不是视觉先锋片,我觉得有了苏格兰人民的热情参与就应该划到B级邪典。其实归类并不重要。i现在的观众都知道自己想要看什么,也大多明白导演想要干什么。此片就是一视觉与听觉的新体验,到头来,外星人还是一涂了黒漆的好莱坞一线女演员。


     

     5 ) 我同学说以后再也不跟我一起看电影了

    连蒙带唬把同学骗来和我一起看这个电影。她说不想看恐怖的,我说这是惊悚,没有鬼。她说还是不想被吓到,我说据说这个其实是科幻+porn,有激情戏。然后她半推半就地妥协了。
    我和我同学都是粗人,30分钟过去了却没看到激情戏,本应愤然离席。然而我们却被配乐结结实实地给吸引住了。也许是背景音乐把长镜头给中和了,我们竟然也没看得如坐针毡。间歇性的视觉刺激还是管用的。比如男人浸泡在胶质里面血肉被吸走后嘭一声一张完整的皮就下来了,凄美地飘舞。
    期间三人愤然离场,爆米花都没拿
    终于,在接近尾声,外星人和大叔准备ooxx的时候,我推醒了已经躺在我肩膀上睡熟了的同学。然而好不容易和人类坠入了爱河的外星人却发现自己原来是偷工减料的。
    字幕亮起的一刹那,放映厅里响起了一声干笑。然后其他人也都纷纷会心一笑。
    我同学说,再也不跟我一起看电影了。如果硬要一起,她选片。

     6 ) 最可怕的是!!!

    “The men lured into the van by Scarlett Johansson's character were not actors. Jonathan Glazer had hidden cameras installed in the van and only informed the men afterwards that they were in a movie.”
    -imdb


    (On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Female is actually a Selkie instead of an alien. Selkies are mythological creatures found in Scottish, Irish, and Icelandic folk lore. Selkies are said to live as seals in the sea but shed their skin to become human on land. Selkies are described as being very beautiful in their human form, and as having great seductive powers.)

    一个被人性的优点诱惑想要成为人类的外星猎杀者,最后被丧失人性的人类所杀。
    『‘At the end of the film, we now understand why Laura’s predecessor was crying. She had come to appreciate the humanity in the creatures that Laura will soon be harvesting. Tragically, Laura, who undergoes the same transformation, meets a premature end at the hands of an inhuman human. ’by awsmith 』



    另,看到那么多完全只关注裸体、主演身材,并且对她的身体评头论足的人,也算是见识到了一部电影衍生的荒诞。

     短评

    小斯终于要脱了,我可等好几年了。。。。

    4分钟前
    • 思想起
    • 较差

    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除了斯嘉丽,没看点,别提什么人性,现在几乎每部电影都会说自己在表达人性,都快成生活必需品了

    8分钟前
    • 较差

    做人还是有点难的。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电影剧本的断裂直接将一部逼格绝高的电影拉到二逼片。一部异形的自我认知,拍的出来你就是库布里克,拍不出来就是暴胗天物。

    11分钟前
    • 幸运儿与脱身术
    • 还行

    get 不到

    14分钟前
    • LoVe
    • 还行

    学会成为人。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白骨精西游记,导演一定很葱白库布里克吧

    20分钟前
    • Mumu
    • 较差

    好cult好喜欢啊!格雷泽大胆地利用极简的光影呈现自己对外星生物的想象,后半段加上女性/人类意识的觉醒(同时光也变了),不用任何台词也能呈现深刻的情感,非常酷。整体感觉很库布里克(开头、音效像太空漫游,中段水下像闪灵),女神果照流出后索性大胆出演了,粉丝们看着办吧!

    2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搞不懂黑寡妇为什么要牺牲皮囊出演一部既不很商业也不很艺术,甚至有点二逼的普通电影

    29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其实这个真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前段是斯嘉丽猎捕男子,后半段是斯嘉丽摇身变成无知少女被追猎。 但是被脑残的导演加了很多人为障碍让观众觉得挫折,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高明之处。 另外,哥能吐槽斯嘉丽的身材实在没看头好吗...

    30分钟前
    • 文西
    • 较差

    酷毙了!走进黑屋那几场戏看得我下巴都不见了好吗!诡魅迷人的观影体验,年度十佳无疑,配乐碉堡了!!!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欲望是食物,皮囊算什么

    33分钟前
    • 雄一样霸天下
    • 还行

    看到女神穿貂也像熊我就放心惹(不过还是好好看的熊T-T

    38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分了四次终于看完~~~就算有女神的三点全露,对着这片也完全硬不起来啊~~~

    43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1. 2046地球漫游 2. “我不是不行,是没有” 3. 人长得丑连外星人都不想拿来当披风(just kidding) 4. 符号是点睛还是冗余要看个人喜恶了 5. 苏格兰英语才是外星语,谢谢。

    46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鄙视那些在短评里剧透的

    50分钟前
    • 暗夜天使
    • 较差

    以前你是妖,人们就怕你;现在你是人,人们就杀你。只披了人皮,不懂得人心还是不行的。配乐大加分,女神全裸大加分,故事角度果真奇特,并且虽然情节虽然简陋,但还是撑起来了片子。前后两半过于直白的明暗,强弱的对比,显得太简单了。

    5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她终于对着镜子抚摸自己的身体,不再是为了吞噬他人的欲望,而是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躯壳。那一瞬间就动容了。她褪下皮囊,依依捧着自己的脸庞,女神又一次奉上最性感演出。冷而诡异。这个星球上最后一场雪,碰上那个星球的最后一场火。

    57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很不愉快的一次购物经历,好不容易省吃俭用货比三家买了个充气娃娃,老板居然忘记发重要零件,差评,差评,差评!!!

    58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如果你只想一览女神的酮体,拿张剧照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扯意识流扯性欲的都属意淫,倒不如一个移居英格兰的外星人的自我认知来得直接。保持神秘却没有揭开神秘的节奏,斯嘉丽成了唯一坚持的理由。喜欢结尾。如果给主角起个名,"黑寡妇"再适合不过。

    59分钟前
    • Ocap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