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新教宗

    新教宗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2020

    主演:裘德·洛,约翰·马尔科维奇,西尔维奥·奥兰多,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毛里齐奥·隆巴迪,马克·伊瓦涅,安东尼奥·彼得塞利,基卡·乔治奥,亨利·古德曼,马西莫·吉尼,伊格纳齐奥·欧力瓦,尤利娅·斯尼吉尔,乌尔里奇·汤姆森,基努娜·斯塔梅尔,托马斯·阿拉纳,玛丽莲·曼森,莎朗·斯通,拉蒙·加西亚,克劳迪奥·比加利,诺拉·冯·瓦尔茨特滕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猜你喜欢

    • 第10集完结

      星际迷航:皮卡德 第二季

    • 第4集

      我亲了个女孩

    • 第8集

      昆妮

    • 已完结

      昆妮第一季

    • 更新至第02集

      熊家餐馆第三季

    • 完结

      温特沃斯第九季

    • 完结

      温特沃斯第三季

     剧照

    新教宗 剧照 NO.1新教宗 剧照 NO.2新教宗 剧照 NO.3新教宗 剧照 NO.4新教宗 剧照 NO.5新教宗 剧照 NO.6新教宗 剧照 NO.16新教宗 剧照 NO.17新教宗 剧照 NO.18新教宗 剧照 NO.19新教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保罗·索伦蒂诺携手裘德·洛和约翰·马尔科维奇,讲述《年轻的教宗》庇护十三世心脏病发陷入昏迷后,当代圣座权力斗争和教宗隐秘生活。

     长篇影评

     1 ) 信仰

    先说结论:没有烂尾,没有不合情理。

    整部剧探讨的是爱与狂热,保守与博爱,中庸之道与悦纳自己。

    莱尼在保守与博爱间挣扎,与其说是心脏病发,不如说是无法与自己、世界和解。

    莱尼卧床后,牵扯到了狂热,这是莱尼无法控制的。引发了教会对狂热的恐惧,狂热的源头在于爱,由此引出对于爱的探讨。

    古特雷兹认为爱是大声说出来。

    约翰认为爱是对不同对象做合适的事。此即为中庸之道。

    然而中庸之道是压制天性的,最后约翰选择悦纳自己。实际上这里才是本剧最大的讽刺。

    约翰处高位,当谋其事,所谓的悦纳自己,不如说是欲望作祟。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莱尼拼尽全力来完成过渡,将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实际上,莱尼的死去,并不在病本身,而是莱尼最终也不选择妥协,莱尼不相信什么悦纳自己的借口,不相信什么中庸之道,更无法容忍教会内部的弊病。像为救儿童而死的牧师一样,像上一部莱尼的好友,他们不妥协,散发着光,这种光不必留在世俗人间。

    剩下的人,如约翰为欲望放弃一切,古特雷兹又再次饮酒,甚至枢机主教渴望权力最巅峰一样,他们沦入世俗,留在了人间。

    剧中还有许多细节,有很多隐喻,这里不再赘述。

     2 ) 年老的新鲜血液。

    1

    一谈到基督教,主题就是说爱。电影很好的反映了天下一家的思想,一种共在性。

    一个修女,一个领头的祈祷者,一个杀手,一个单亲妈妈,一个梵蒂冈的国务卿,一个同性恋的红衣大主教。当然还有我们上一季的圣人庇护十三世(由贾德.劳尔出演)。

    没有爱,美丽的十字架会堕落为霓虹灯。集体管制的生活,将我们的身心变成牢狱。修女急着要抽烟,神父急着要放松。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DNA当中,我说23对染色体中到底在哪一个位置写着爱呢?人类的爱,到底是不是本能的?爱他人,会使我们流泪吗?

    新教宗在第3集说,畸形的爱会导致痛苦。他的解决办法是用温柔的爱,将激情替代。可以说是中年人老年人的爱。年轻人荷尔蒙激素那么高,怎么会放弃激情呢?

    第1集当中,匆匆上台的方济各二试也是个激情的代表人物。他单方面表示要舍弃教会的所有财物,把他们分给穷人。要把欧洲的难民接到梵蒂冈来。简直是灾难。 要知道我们现任的教皇也叫Francis,这个月正在被起诉,是8年任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这关于贪污受贿的起诉书达到487页:“it could cement his reputation as a great reformer or prove the Vatican is unreformable,” says Ed Condon, a canon lawyer and editor of the Catholic news site The Pillar.(“这可能巩固他作为伟大改革者的声誉,或者证明梵蒂冈是不可改革的,”教规律师、天主教新闻网站the Pillar的编辑埃德·康登说)

    三顾茅庐邀请新主教上台的阵营中有一个大美女,大家一定记得,这个人也是有现实依据的,上节谈到的案件中:As chief of staff Becciu allegedly paid out 575,000 euros to security adviser Cecilia Marogna, dubbed the Mata Hari of the Vatican, who was meant to use the cash to free kidnapped nuns in Africa but reportedly spent much of it shopping at Prada, Louis Vuitton and Italian furniture shop Frau, where she allegedly dropped 12,000 euros. “I think I have the right to buy myself an armchair after all that work!” she later said. (作为幕僚长,Becciu据称向安全顾问塞西莉亚·马洛尼亚支付了57.5万欧元,她被称为梵蒂冈的艺妓玛塔·哈里,本打算用这笔钱解救非洲被绑架的修女,但据报道大部分钱都花在普拉达、路易威登和意大利家具店Frau购物上,据称她在那里狂血拼了1.2万欧元。”干了那么多活,我想我有权给自己买一把扶手椅!”她后来说。)

    2

     3 ) 凡人得到解脱,圣人回归天堂

    依然是索伦蒂诺的绝美画面和灵性配乐,又仙又妖,神圣蹦迪。

    每句话都好像磕了药,又好像是神谕。

    它和《年轻的教宗》一样,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自反性的神话结构。高潮还是在最后三集,前七集一切混乱到达崩盘边缘,后三集逆转,救赎,完成自反的结构。

    《年轻的教宗》的自反在于,起初PiusXIII只爱抽象的上帝,不懂得如何爱普通的凡人;他极端保守、坚持神秘,让梵蒂冈几乎众叛亲离,但他能上演常识无法解释的神迹,最终用两段演讲和和一封情书获得了全世界的爱。

    《新教宗》的前七集,梵蒂冈一片混乱,信众沉溺在对前任教宗PiusXIII的偶像崇拜中,养男宠的红衣主教怀孕的修女辞职的国务卿,可谓全员迷失。最后三集还是大逆转,所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路,所有的爱都得到了承认。两任教宗各得其归宿,John Paul III 回归于凡人,而PiusXIII回归于天堂。

    激进的狂热能让教会重新获得失去的目光,掀起一时的波澜,但教会的未来是温和和中庸,是接受多元。 正像PiusXIII在最后的演讲中说的,这不是middle way (中间之路),这是the way (唯一的路)。

    John作为代表温和中间派的一方,在讨论神职人员的种种“病态的爱” 时是这样说的 : “爱是无法被治愈的,你可以治疗癌症,但无法治疗爱” 。

    于是,修女的孩子没有被带走,同性恋的红衣主教没有被追罪,卸任的教皇甚至和卸任的市场顾问走到一起,恨了一辈子的父母还主动想见他。

    因为上帝的真理是绝对的,而人间的爱是如此的相对。


    结局表面上非常难以接受,PiusXIII死而复生,却再一次在万众簇拥中死亡。细想来这样的结局来却是合理而自洽。

    到最后,痛苦的得到解脱,狂热的献上膝盖。凡人皆得以与自己和解, 圣人永远地属于天堂。

    John Paul III 本身就是一个凡人,他自卑、脆弱,因为双胞胎哥哥Adam的死而厌恶自己,期待教宗职位去治愈自己,去证明上帝是爱他的。到最终他做回了凡人;

    Pius XIII则被塑造成耶稣的化身,处处都充满了与耶稣的对应隐喻。而耶稣是在天的,只有再次死去,他才完成最终的封神。

    片头的从海里走来隐喻着他Rise from the dead

    而结尾正是他走向海,走向上帝之国。

    只有PiusXIII 能拥有偶像崇拜的爱,而偶像必死。

    Idolatry is for god,and god,is in heaven.

    苏格拉底《申辩篇》 的结尾:

    “ 我去死, 你们去活,

    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

    (前一季中也有对苏格拉底这句话的化用,教宗的情书开篇是:

    Which is more beautiful , my love? Love lost,or love found ?

    结尾是 :I don't know, that is how I would like to imagine it, the answer

    没有答案就是我要的答案 )

     4 ) 导演的文青属性导致种种遗憾

    《年轻的教宗》因为有裘花加持,文青在逻辑思维上的糊涂账还勉强遮掩,在老约翰的《新教宗》里,没有转移视线的花枪,魔术就再也没法让人赞叹了,老约翰本身的表演风格就是嗨到断片前一秒的状态,这种云山雾罩的东西在接地气的对手、配角、故事里很超脱,像诗和远方,哪怕他念的诗连韵脚都荒腔走板,远方连一个街区都远不到,到底有那么点意思在,可是在整个剧都异想迷离的环境里,他就成了老不正经,像Studio54里流连不去的老dancing queen,是的,衰老是最可怕的,正如古铁雷兹拒绝了同是红衣主教的求爱,而年轻貌美的弗雷迪一脱光就颠倒不能自已。这个对比可悲又可笑,前面吧啦吧啦一通拒绝的大道理,还幻想得到了裘花圣灵的嘉许,可在青春肉体面前连犹豫都没有就拜倒了,那是靠精神力量吗?那是告诉我们,老丑没关系,出来勾引人就不对了。《新教宗》的种种前后矛盾让角色们越来越俗套,他们的痛苦越来越可笑,古铁雷兹长得挺像胖的阿凡提,本来挺好,一下人设就坍塌了。

    《年轻的教宗》,酒店里的妓女用手机近距离拍了裘花的照片,绝不拍照的裘花竟然扭脸就走了,这个悬念一直干扰我,此后只要一出现手机,就恨不得伸手进屏幕给他打一行字:妓女手里有照片!最后出场的回顾里竟然还有这个妓女的特写!好吧,就当裘花圣灵附体早早预知自己会死在第一次公开布道时,等妓女知道她拍的是谁,这照片也不重要了。这种无节操粉丝向的维护心情提醒我,裘花已经把角色建立起来了,所以才会边看边为他担忧。老约翰呢?这大爷天生一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滚刀肉形象,没法让人为他担忧,让观众为他担忧本身就说明人设坍塌了;可是一部观众没法担忧主角命运的剧,怎么能让人一厢情愿穿凿附会替它的漏洞自圆其说呢?

    最难以忍受的是竟然以为梵蒂冈和意大利的外交角力里,梵蒂冈真的可以动用宗教威胁,裘花那么说的时候,对象是一个正宗意大利花瓶,而裘花的确用饥饿营销的手段创造了进球机会,观众也许可以接受这种文青下棋想2着就以为决胜千里了,命令教众“不参与政治”是无差别打击,并不能针对总理个人,等于是外交宣战,实际效果恰好解放了意大利,当且仅当“花瓶会认为一切都只关于自己”这种勉强站住脚的前提下,这个段子可以成立。看文青设想政治,什么时候翻白眼都是恰当且必要的。解读宗教意象都成了搞笑,啥宗教油画、远古雕塑、奇异的袋鼠,最大的意象就是无处不在的苹果,裘花全套执政方针就是四个字的花活,饥饿营销,把乔布斯的灵从地下请上来附体就够了。

    如果没有疫情导致剧荒,真的看不下去。我都已经走神到这种程度了:艾斯特第一眼看见情人,一面喊“天使啊额滴爱”,一边要人刮刮胸毛,我忍不住笑了,这您就下不了眼了啊?得亏您没看见裘花\秃,毛都长身上了。

     5 ) 看完了有好多困惑(有剧透)

    一开始的方济格二世不知道他出现的意义是什么。他身边的那些护卫感觉很邪恶。

    突然出现的和国务卿一模一样的人,除了没有痣,国务卿一直看不懂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说他是一个表面邪恶的好人。

    他的同党,那个光头男子,那个独眼神父,似乎能够操纵世界局势,这群团伙是什么人。最开始以为在有上帝存在的设定中,这群团伙可能是撒旦的人,但看到最后2集,弄不懂了,他们似乎是好人。

    雷铁古斯他一开始拒绝上一季的圣职长,很为他高兴,但他后来拒绝不了弗莱德,让人伤心,可以理解,年轻善良的肉体,邪恶苍老的圣职长当然输了

    上一季金发妹子的堕落,她丈夫抛弃了她,还有他们的孩子。她很容易爱人(被那个修表工和神父欺骗),也因为不允许爱而愤怒(她爱上了残缺丑陋之人,当她说爱的时候,前面出现那群似乎是被上帝遗弃之人,对比还是很令人惊讶。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而且真的好漂亮啊,特别是怼脸画面,好喜欢),因为生活的不幸转为狂热的行动。

    约翰的眼线代表了什么,他在英国画眼线看起来有点鬼魅。

    他和那个金发公关主任,看起来他是喜欢她的,那约翰不是gay是straight,那他为什么不解释,似乎很多人对他的性向都不明。约翰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的直播对话被打断了,很好奇约翰的那番话要是说出了,效果会怎么样。

    约翰有一个兄弟亚当,亚当热爱天主教神学,写出了很不错的作品。而约翰他因为吸毒,头脑昏沉,任由亚当滑雪身亡。他还在亚当死后,把他的遗作,当做自己的作品发表。约翰很自责,很伤心,很脆弱。

    弄不懂约翰,他和那个金发公关部长要结婚吗?他父母终于放下对他的怨恨了?不过我喜欢约翰的演讲,特别是他对那些朋克的演讲,让我想到莱尼的父母。那些嬉皮士

    前面7集,莱尼处于昏迷之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角色,不知道他们的用意,很多新面孔,上一季没有的。 前面的画面+剧情的感受是邪恶,约翰真的很脆弱,甚至是软弱,拥有权力,却被别人牵着走。 莱尼出现以后,故事画面变得和上一季一样平和安宁,但是剧情变得很快。 约翰和莱尼,莱尼一开始说只是回去,约翰一开始说我是Pope,最后莱尼回到Pope,约翰回家。 莱尼应该是Saint,他为什么要让那个神父牺牲。还有出现的三次恐怖袭击,最后一次是他的狂热支持者为了验证他的死亡做的,前面几次呢?不是哈里发做的,那哈里发的出现,在电视里面长久的沉默是为了什么。

    最后国务卿当上Pope,莱尼在海边,他去做什么了呢? 这些该不会是为了第三季的伏笔吧。

    每一集片头都不一样,刚开始十字架跳舞💃🏻,看起来简直像是钢管舞。

     6 ) 禁欲版「权游」,打码到手酸也得安利

    有部剧,剧主盯它很久,动笔前一再迟疑。

    不是藏私。

    而是不到完结,谁也猜不准它走向何方。

    当故事合上最后一页,如梦方醒。

    细细回味,确实不负“神剧”之名——

    《新教宗》

    到底有多“神”?

    一组数字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

    三国电视台联合出品:

    英SKY、法CANAL+、美HBO。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六次提名戛纳主竞赛单元,手握一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金人。

    左为保罗·索伦蒂诺,右为裘德·洛

    以及。

    主演裘花绝无仅有的盛世美颜。

    《王尔德》剧照

    神仙阵容,讲出来的故事也带着“仙气儿”。

    主角,是一个完全虚构出来的形象:

    史上最年轻,也是唯一的美裔教皇

    《年轻的教宗》剧照

    你要问,虚构的故事凭什么封神?

    那就容剧主多讲两句关于“教宗”的背景。

    他是主权国家梵蒂冈的最高领袖,也是天主教世界的事实领导者。

    无形的疆域,覆盖全世界1/7的人口。

    权力鼎盛之时。

    就连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敢拒之门外。

    1077年1月,被革除教籍的亨利四世长跪3天,才取得教宗原谅

    简言之。

    教宗宝座,自古都是神位。

    理所应当,也该传于神人之手。

    就是他,莱尼·贝拉尔多

    被称作庇护十三世。

    “神”在三处。

    先是神颜,脸蛋如神灵般俊美。

    嗯,可能还要更美一点。

    听听,这是人话吗

    再是神力

    他有一绝技,名为祈福。

    曾让久病者痊愈,让不孕者繁衍,让作恶者暴毙。

    最后,是神秘

    刚接任教宗,他拒绝以一切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就连第一次的布道演讲,都把自己藏匿在黑暗当中。

    在他眼中。

    神秘是扇“窄门”,窄到只有一人可以站在门口。

    那就是他自己。

    三位一体,将他推上神坛。

    遥遥相对的,是

    有意欲发动宗教战争的恐怖分子。

    有持枪绑架儿童的暴徒。

    还有。

    权钱交易,见不得光的蝇营狗苟。

    神魔之间。

    人,即是信众。

    迷离的眼睛,簇拥在广场之上。

    亿万教徒都把目光投射过来,等待拯救。

    哪怕见不到教宗其人。

    广播里听到他的呼吸声,都是莫大欣慰。

    神魔人。

    刚把三重身份配置敲定下来,《教宗》就开始不正经。

    怎么个“不正经”法?

    它把每个角色放进设定的棋盘中,来回滑动,碾碎你此前的认知。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神”祛魅。

    神非神。

    你以为莱尼上位就是天命所归?

    错了。

    只不过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只不过枢机大臣欺他年少,方便控制。

    住进皇宫的那一刻,莱尼的叛逆就展露无遗。

    喝可乐,抽香烟。

    还不让除他以外的第二个人抽。

    ——以前的教皇可是禁止在皇宫里吸烟的

    ——现在有新教皇了

    这还只是小节。

    上任后,莱尼的王道之术愈发熟稔,也愈发黑暗。

    削藩分权不说。

    直接用红衣大主教的位子去贿赂告解神父,通晓了每个大臣见不得光的秘密。

    一张图足以说明问题。

    夜色中,有束光点在他山根上。

    哪有什么天神?

    只是权力王冠泛起的冷光罢了。

    权术也放在一边。

    更有甚者。

    他反堕胎,反LGBT。

    骨子里,他不信上帝,只信自己。

    “神”在正邪间游走。

    人魔两道呢?

    这个时候,《教宗》又引入新的变局——

    莱尼在演讲时突发心脏病,昏迷不起

    所谓大象之侧,小鼠不死。

    那么“大象”倒下——

    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借机入室登堂。

    机遇,就是新教宗的选举。

    上面提到的那位向莱尼泄密的主教继任。

    按照计划,应该是傀儡教皇的重演。

    可没想到。

    此前被人利用的软弱,此刻转化为极端。

    他秉持民粹,无条件接纳难民,还把教会的财富搬空。

    如此不识抬举,当然是“光速下线”。

    再选出来的教宗,讲大爱懂进退。

    只可惜,内心太多伤痕。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支易碎的瓷器

    当教宗够呛,做诗人还行。

    教宗轮替。

    可再没人像莱尼那样。

    哪怕背负暴君之名,也要把脚踏在镇封罪恶的石板上。

    教会内部开始骚动。

    歧视、霸凌、贪腐、性侵...

    丑闻像沸水,加盖施压只会越滚越烈。

    离神坛最近的地方,成了魔的舞池。

    更别提人间。

    《教宗》着重描述其中之一个体:

    少妇伊斯特,动人的容貌,虔诚的教徒。

    曾经,她被教会当作武器,用来对付强势的莱尼。

    但在莱尼祈福,让无法受孕的她诞下一子后。

    她就变为莱尼最忠诚的崇拜者。

    可以说。 她也是莱尼与人间最深沉的羁绊。

    可莱尼病倒。

    她的命运,也随之波折。

    丈夫身亡,感情被骗。

    为养活孩子,只能委身求生。

    一步步,一点点。 从受害者,走到娼妓,走到杀人犯。

    飘零、堕落、沉浮。

    她眼中的脆弱。

    不也正照见着我们每个人的无力吗?

    铺开画卷,凝成缩影。

    这是导演索伦蒂诺惯用的手法。

    条姐曾经和大家聊过他的电影风格,一句话概括:

    开最野的趴体,道尽人间的荒唐。

    上《绝美之城》,下《年轻气盛》

    意大利《滚石》杂志评价他离经叛道,纯粹“为露而露”。

    条姐姑且同意这前半句。

    《教宗》里面,他绝不藏着掖着。

    仔细看每一集的片头。

    夜晚的西斯廷教堂。

    他点起霓虹灯管,放出电子音乐,让修女们在闪光的十字架前蹦迪。

    两位教宗的世纪对碰。

    他安排一个正襟从大堂而出,一个穿着内裤从海滩而来。

    他用漂亮的构图、饱满的用光和精致的台词来表达“物盛”。

    他用紧随的龃龉、狡猾和空虚来叙述“物哀”。

    二流剧作在“设定”。

    足够饱满,但得请你入局。

    顶级剧作在“法则”。

    自称一片世界,让你无从指摘,只能被吸引进来。

    这种沉浸的观感已经颇为不易。

    若你还不满足,想要在“物哀”中有所顿悟。

    不妨回到第一季《年轻的教宗》的第一个镜头。

    婴孩爬过人山人海,光晕在他身旁流转。

    而后站起,圣袍加身。

    黑是魔,白是神。

    忽然上帝说,要有光。

    这时有道光降临,将黑白搅得难分彼此,共同注入同一具躯壳。

    这就是人。

     7 ) 《THE NEW POPE》影评,关于剧中几个女性人物

    为Esther鸣不平的人有很多,觉得她的一生足够悲催,什么好事都没有轮到她,她其实并不想害别人。

    这个人物是其实是很成功的,和她对比的几个女性,各有特色各有命运。

    比如第一季里面的:sister mary,她是一个对莱尼的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人,一个修女、神职人员,和修女身份对应的,是她既不刻板,也不教条,她玩球、吸烟、穿标语T恤、甚至和国务卿有微妙的感情。

    sister mary具备母性、但母性并没有让她盲目,她是全剧最有眼光的人之一,堪比国务卿。但国务卿的特点是能看到客观真相,sister mary却能看到人心,sister mary非常坚强,比很多红衣大主教更加坚韧有力,因为她是个信仰坚定的人。

    —————

    另一个女性:索菲亚。索菲亚和sister mary有某些类似之处,她并非是个虔诚的信徒,更多类乎一个雇佣的营销人员,她聪明、有眼光,是第一集中第一个理解莱尼的“营销思路”的人。

    第二季中,国务卿评价她“是个永远不会感到不自在的女人”,索菲亚非常自我,非常强大,不会因挫折而尴尬,能够敞开听取他人的意见,且非常善于理解他人的意图。

    如果说sister代表的是信仰,索菲亚代表的就是世俗。这两个女性是整个剧中“站的最高”的女性,如国务卿所说“什么是权力?信息就是权力。”这两个女性了知全局,又绝对的聪明,不管是“自私”还是“不自私”,“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她们都能做到“得体”。

    ——————

    第三个女性,极端组织的头领,一身红衣的女子。

    她是个狂热的信徒,如果你有信仰,也和宗教团体有接触,就会发现宗教团体中很少见sister mary和索菲亚,更多的是红衣女子和Esther。

    红衣女子和esther说“庇佑十三世就是我的耶和华”,她不是意志坚强之人,她只是偏激。也许她感受过莱尼的神迹,也许她受到过圣光的感召,她盲目地试图“唤醒教宗”、坚信教廷被“黑暗势力”控制、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这样对待自己的信仰的人,并不少见。

    为什么呢?用通俗的形容,就是“她的能力不足以支持她的野心”。

    红衣女子和sister mary 还有索菲亚不同,她有着“我和教宗精神亲密、我才最了解教宗”的幻觉,却不具备真正的“信息的权力”,不了解全局的信息,妄图用自己力量去左右更高层的人,一定下场堪忧。

    红衣女子是另一个版本的索菲亚,聪明、坚持、懂得人性的弱点,但她不如索菲亚的是,她缺乏自知之明。

    索菲亚非常清楚自己世俗间的地位、能力所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最后,当红衣女子跪倒在莱尼脚下的时候,莱尼强硬地说:“起来!”,莱尼的“幽魂”曾经接近过几乎剧中所有的人,却从未接近过红衣女子,这是个微妙的隐喻———莱尼能接近那些心中真正有他的人,不管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但是这个极端的红衣女子,莱尼不曾接近她,她的心中也未必真的有“神”。

    ——————

    最后说esther。她既单纯又复杂,既一意孤行又毫无主见,既容易被左右又容易背叛。她是一个非常奇妙而又悲剧的女性。

    和sister mary一样,esther具备母性,但她的母性非常的盲目。她坚信唯有子嗣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说“性的目的是为了繁衍”,甚至OOXX时候也看着圣母像,事后手里还转着念珠。看起来她好像是个会很好守护上帝的戒律的人。

    但是并不是——男人引诱她,她就屈从于欲望;教廷威胁她,她就屈从于强权;拿金钱诱惑她,她就会忘记自己的坚持;拿仇恨蛊惑她,她就会去参与绑架杀人……

    esther是个完全没有心的力量的人。她柔弱如流水,飘零如落叶。

    莱尼怜悯她,事实上从头到尾,esther几乎是莱尼最用心怜悯的一个人,他为她祈祷神迹,他为她数次“收拾烂摊子”,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无法“拯救她”。

    ———任何人都能够影响她,所以,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影响她。即使是教宗也不能。

    —————

    我觉得结局挺好的——不要卷入狂热的信仰、不要插手神明的斗争、不要以爱和信仰为名,撕裂他人的人生。

    转一句微博看到的:

    看到结尾,想起柏拉图的《申辩篇》:

    “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短评

    裘德一丝不挂,下面只盖着一块布,这样的开头你说能不香吗?

    8分钟前
    • 哦船长我的船长
    • 力荐

    “我突然感到一阵寂寞。”“如果我今晚让你进来,我们以后会感到更多的寂寞。”—翻出泪花又消化了许久的动容。

    13分钟前
    • 喵爷。
    • 力荐

    我不管,我要先打一个五星

    15分钟前
    • 茶叶茶御寒
    • 力荐

    索伦蒂诺的画面构架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20分钟前
    • para
    • 推荐

    第二季整体没有第一季那么玄乎了,但玄乎起来又比第一季还要玄乎。在想象中回应现实世界的种种纷争,而又不触及现实世界,把矛盾与和解保留在想象世界中。当然,比起欧洲的现实议题,更接近英美的现实议题。剧情有一点太戏谑了。最喜欢的部分是马尔科维奇和各种大龄过气明星的聊天。裘德洛的体毛、脂肪和紧身三角裤实在是略油腻,旁边一群泳装美女比起天主教更像是另外某宗教的天堂景象。这个系列最奇葩的地方在于:第一季找了个英国人来演美国人,第二季找了个美国人来演英国人。

    25分钟前
    • MauvaisSujet
    • 推荐

    如果说the young pope是在你的认知边缘反复试探,最终步入正轨,观感极其舒适。The new pope就是疯狂标新立异,修女跳艳舞,教宗瘾君子,粗糙民间rap,不出格不罢休。从开头教宗走过名画,和教宗走过比基尼沙滩就可见一斑。圣人得道,弃子得爱,野心家得权,可谓结局圆满。

    29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摄影呱呱叫。边看边截图,构图实在喜欢~~以及骚骚的秃裘他那白色内裤沙滩造型,吓喷了,尺度太大

    3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意大利人编剧导演就是不一样。很多方面很厉害,特别是结尾小孩撞教宗那一幕,还是很点睛,有些方面法剧美剧都做不到,历史的包袱和新世界世俗的融合,偌大的宫殿空荡回声的声音处理方法等等~~。另外,意大利人钱够了美学上真的是很不错。

    37分钟前
    • 安獭獭
    • 推荐

    虽然裘花还是美颜盛世 但是E7的新片头我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42分钟前
    • 最多14个
    • 推荐

    还是要靠Jude law来救场 第七集以后开始好看了 之前john那老头 我真是被他咬文嚼字难受死了

    45分钟前
    • 尤鲵柯
    • 力荐

    裘花躺了五集,六集中庇护十三被不断神话,同时若望二世的缺点渐渐暴露。结尾在神话的狂热中庇护十三也跌落成凡人,若望二世却找回自己找到了爱情,想讲的东西还是有趣,但是不好看还是不好看。年轻的教宗:我要信教了;新教宗:还是不必了。谁能控制住不去看裘德洛发光的三角内裤?

    48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还行

    一部对人类现实的伟大隐喻

    49分钟前
    • 濒临过期
    • 力荐

    这种剧看多了我大概会去信教 看的过程虽然云里雾里却有inner peace(想起The Leftovers)E09看得频频眼泪盈眶 真好 看完点开了《教宗的继承》画面差距太大了。。。对保罗索伦蒂诺五体投地!!!想重温绝美之城(想看:还有没有裘裘啊?TAT 太好了 裘裘确认回归

    52分钟前
    • 亮马河畔
    • 力荐

    我们以什么制造奇迹?我在想,如果这个剧时空穿梭到基督诞生以前并向当时所有人播放的话。

    5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延续第一部的观感,形式大于意义的一部剧。我相信任何一个宗教的价值在于传递、规训人们永恒的义礼,而不在于与当代议题发生多大关系,这不是应当性的问题,而是必要性的问题。事实上,可以没有电子乐,没有同性话题的讨论,没有做作的pose摆拍,在此之前,至少给我点真理,再不济,至少给我些现实的东西,别他妈跟我玩小资产阶级那套华丽丽了。

    57分钟前
    • Ashen
    • 还行

    4.5;依旧惊人炫技,镜头的环绕、游走、推拉如生命附着,穿透一切有形无形之物,洞穿每个被凝视的灵魂;强迫症般的打光与构图,洗脑上头的靡靡电音,令人瞠目的大尺度话题触及,美与丑,善与恶,奉献与索取,高洁与卑劣,上升与堕落,在这座浸润着时间遗迹的教廷里,上演古今一同的悲喜剧。新任教宗的“成长史”与上季在内核上有相似处,均有家庭原因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痛苦中慢慢蜕变、说服、认同、升华,John Paul III选择成为凡人与PiusXIII选择成为神迹,堪称殊途同归。第七集全剧高光,还需裘花压阵!在长长的梦境中肉身渡众人——我将永远注视你,我将永远陪伴你,我将永远祝福你,各种平行剪辑神乎其神,宗教的神秘被封存,唯有人间的大爱与大义存留。结尾致敬《闪灵》,为第三季埋梗?

    6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索伦蒂诺关于信仰的表达在第一季已经很充分,这一季试图在政治角力中找寻丢失江中的剑,颇有一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与勉强,虽然荧幕上的索伦蒂诺依旧有想法,但带几个过气明星蹭热度的加长版抖音就恕不奉陪啦,对马尔科维奇exquisite yet lack of empathy气质的Pope形象无感,裘德洛更具共情力;202弃

    1小时前
    • Poros
    • 还行

    不亚于第一季。爱是美,饱满,自由,悲悯,伟大。问题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没办法解答,只有上帝知道。ps海滩永远是男人奔向自由的地方。

    1小时前
    • 达文西
    • 力荐

    这个结尾,真是,感觉是导演被逼营业后对观众的报复:看吧,上一季就终结就好啦。和第一季的自然洒脱相比,本季矫情散乱,靠华丽的秀来掩饰剧情的尴尬,卖卖肉,卖卖萌,卖卖腐。被庇护十三世吊着胃口,只能说上一季作为教皇,他成功公关了观众。在焦灼的等待中,他不负众望地醒来,结果呢,他的存在成了问题本身。

    1小时前
    • 小橘灯
    • 推荐

    表白每集片头片尾都很好听的插曲,严重填补了音痴单一的歌单;表白裘裘行走的肉体,得以赏心悦目;表白大驾光临的John Malkovich先生,成为了前半段最闪亮的戏眼。感觉自己大概是少数更偏爱这部的观众,故事在前作完成了对角色精神层面的探索后,倾向了更宏观的视角;静观着教廷在飘摇中的位置,还有这里围绕着权力和突变而起的波云诡谲。前半段铺垫着迷雾一般的故事,修女和“WIFI”,Paul和想要见到的名人,Sofia与欲望…直到最后三集才拉开真正的大幕,渐渐明晰:为这个角色写就了最好的结局,也重新审问了信仰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

    1小时前
    • 基瑞尔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