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搭错车

    搭错车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5

    主演:马少骅,关晓彤,牛骏峰,张建新,赵亮,陈创,郑佳欣,李晓红,刘琳,李崇霄,苇青,李锦飞,宋元甫,唐昕,陆妍淇,孙晨熙,刘向卿,崔良麒,张浩庭,吴宇昂,洪卫,白志迪,郑强,付鑫伟,陈其聪,朱春燕,郭思彤,童冠翔,张良斌,郑友国,吴佟,姚亦姚,许占伟,胡晨曦,戴秀红,苗杰,王子优,袁帅,赵君,董春光,杨永文,刘兆雨,曹释亓,王孟志,许明秀,柯贤根,张义生,张尧,郭惠政,徐若飞,廖松梅,谢金枝,韩宁,李军,潘伟,翟桓槿,李婉莹,刘世杰,冀书亥 

    导演:罗灿然 

    猜你喜欢

    • 第04集

      上有老下有小

    • 更新第39集

      但愿人长久

    • 更新至第20集

      颜心记

    • 23集

      金庸武侠世界2024

    • 第7集

      执行法官

    • 第15集

      时光代理人 2024

    • 第48集

      战狼·战狼

    • 更新第15集

      时光代理人

     剧照

    搭错车 剧照 NO.1搭错车 剧照 NO.2搭错车 剧照 NO.3搭错车 剧照 NO.4搭错车 剧照 NO.5搭错车 剧照 NO.6搭错车 剧照 NO.16搭错车 剧照 NO.17搭错车 剧照 NO.18搭错车 剧照 NO.19搭错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上世纪70年代,因哑巴的缺陷而一直打光棍的佟林在家门口捡到一个女婴,虽不能言语但天性善良的他收养了女婴,并给女婴起名“阿美”。因为阿美,佟林受下乡返城没有工作着落的妹妹佟燕的挤兑,将工作和房子都让了出去,自己则带着阿美外出租房,并以收破烂为生,靠着微薄的收入独自抚养阿美。父女俩每天最欢乐的时光,是佟林为阿美弹奏那些收来的旧乐器,阿美每每都兴奋地手舞足蹈,这也是佟林最开心的时刻。中考时,老师劝说阿美报考音乐附中,但是因高额的学费,阿美不忍再给父亲增加负担而拒绝了老师;佟林得知后,一心为了阿美的前途考虑,替阿美做主报了名,自己则又偷偷地多打了几份工。当阿美学有成就时,佟林却因为成年累月的劳作而罹患了癌症,阿美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为父亲佟林唱起了《酒干倘卖无》。

     长篇影评

     1 ) 酒干倘卖无的由来

       我很久以前都听过苏芮的这首歌《酒干倘卖无》,但是并不知道其中是什么意思。在百度收了一下,我只查出这是一句闽南语,是收酒瓶时叫的语言,大意是谁家有旧酒瓶,可以卖给我啊。但是你听了歌里后面的的唱词,就会发现这首歌好像是写一个人感念父母恩情的。而这与收酒瓶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是1980年代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1960年代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退役后靠收卖酒瓶为生的台湾老兵哑叔,,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叫阿美的弃婴,他不顾家庭生活的艰辛,决定抚养这个孩子。为此,妻子离他而去。他一人独自担起家庭的的重担。阿美长大后在一家歌厅唱歌,意外结识了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时君迈。她的演艺事业从此飞速发展。公司为了包装他,说她是大建筑商的女儿,哑叔了解这一情况,也很心酸的承认阿美不是他的女儿。而时君迈无意中听到哑叔经常给阿美吹奏的酒干倘卖无的曲子,受此启发,作了这首歌。哑叔日渐老去,没有阿美在身边照顾他,只有阿美小时候从大人手里救下的叫来福的狗陪伴他。哑叔最后在孤寂中死去。阿美在演唱会上唱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
       这部电影有几种人看了会感动,一是对父母恩怀着感激的人,一类是在外打拼而无暇照顾父母的人。谁人没有父母,谁的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倾尽全部心力。天大地大,唯此最大。推诸自身,二十多年父母辛苦养育,而今未曾丝毫报得父母一分,看了这部电影,怎不叫人怆然泣下。现在大了,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家看到父母比以前老了许多,心里总是很愧疚。不知道要几世才能报答完这份深恩。我们常常対欠人的的钱财、人情总是耿耿于怀,总要找机会还了人家的钱和人情,却不知我们对于父母、还有其他关爱我们的人,不知欠了多少呢?据说人弥留的时候之所以难以释怀,是因为在阳世的种种因缘未曾了结。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吧。因为凡是来人世间走一遭的人,都知道生的不容易,我们都在种种关爱中成长。没有这许多人的呵护,我们会觉得孤独,我们会很无助。因为他们,这世界才有了希望,才有了温暖。

     2 ) 期待受挫兼论《搭错车》的道德原型观

    [摘要]在姚斯的接受美学里,期待视野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而荣格的原型批评则把《搭错车》的经验视野圈入了传统的道德批评之中。当理想的追求背离了传统的道德,当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发展跳出了其周围人物及观众的期待之时,我们感受到地将不只是情感上的落差,反会有更为丰富的美学感受。或许“搭错车”本身就是要向我们讲述背离传统即“集体无意识”的视野受挫的。

    影片《搭错车》是80年代的重要作品。讲述哑叔含辛茹苦抚养背弃女婴阿美成人,而终成走红歌星的阿美却背离亲情哑叔抱憾离世的曲折故事。最初自己只是怀着完成作业妄图用理性的高姿态去审视作品,但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演进,期待视野的一再受挫,自身的情感评价不断发生着变化,始终为一种或甜美或忧伤的真挚情态深深打动。下面将就姚斯期待视野的期待遇挫与荣格原型批评中道德批评的内在关系上对《搭错车》进行浅在分析。
    期待视野是姚斯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它秉承了解释学的基本思路,主要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1)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P4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姚斯认为在人们既定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新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审美距离,即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他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2)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见《接受美学与接收理论》P25
    荣格的普遍影响,体现了他的主要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方面的研究。“集体无意识”指人类自然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之为原始的意象。而原型则指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景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3)《荣格文集》英文版,卷九(一分册)P4,卷七P188。他说“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如英雄、大地母亲、太阳之父、上帝等原型。电影《搭错车》正是较多地体现了这两个理论。
    一、 芝兰阿姨——缺席是否注成必然?
    芝兰阿姨是哑叔生命前期最为重要的人,而“我”阿美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阿美在叙述中说道“我不知道我走进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我得到了终生的依靠,而哑叔却失去了一生的伴侣。”事实发生然而却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如果芝兰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或许我们能够看到三口之家的温馨。然而在大雨之夜哑叔失去爱人的无奈与悲痛,想要诉说却只能独自承受无言的诀别与悲恸。
    二、 阿满叔——悲剧的开始
    故事讲到童年的阿美与邻居阿满一家,阿满嫂朴实善良,阿满叔憨厚淳朴,一家人生活在温馨与幸福之中,正是他们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下层社会的人间温情。朗吉弩斯说崇高的情感是恰到好处的真情,“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导致崇高。”(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P125,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这体现了情感评价上的诚挚的情态。情感处于诚挚状态作品才会动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就能在富于感染力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为读者所认同和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P16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是的,我们都被这种最为朴素的人间情怀打动着,我们希望这种快乐能够永远延续下去,我们甚至像阿美那样期盼着阿满叔买回的洋娃娃。然而情节骤转,醉酒的阿满叔落水而死,买回的礼物洒落一地。此时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构现出人们的双重悲剧。一面是家中熊熊燃烧的大火,一面是失去至亲的悲恸,在阿满嫂失神麻木的眼神中,我们深切地体味到了悲剧的意味。
    三、 阿满嫂——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阿满嫂在剧中应该是最为隐忍的母亲的原型,独自承受着生命之中所有的悲剧——早年丧夫、晚年失去儿子,两次失去住所,最后连老来相伴的哑叔也离开了她。作为一个女人,本该得到丈夫的疼爱、儿子的照顾,然而在她却向我们呈现了所有可能的“期待受挫”。一次次在泪眼中送走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男人。母亲啊,人生之中能有多少痛事让您这般隐忍的承受?
    四、 阿福——人性与兽性,别样的讽刺
    或许我们不会忘记幼时的阿美从阿满叔斧下救出阿福的情景,阿美的善良不仅感动了哑叔,感动了阿满,同样也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同样不会忘记阿福危机之中把可能使阿美毙命的毒蛇咬死。由此我们便会产生一种形象的期待,即读者希望从初次接触到的形象和情境中看到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的氛围的展示与渲染。(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P33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然而多年之后,阿美成功了,却也放弃了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对比之下,阿福却做到了善始善终,在其老去之后以自己的生命从摩托车下救出了哑叔。这时蒙太奇手法再次运用,老汉想起了幼时的阿美,看到此时垂危的阿福,内心的复杂与沉痛难以尽述,“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对于人性来说不正是一种别样的讽刺吗?
    五、 阿美——酒干倘卖无
    对于阿美,剧中并没有急于给她下一个道德的评价。哑叔的含辛茹苦使我们期望阿美会给予起码的亲情上的回报,这是由于我们传统的道德评判所带来的期待。然而阿美的背离、最终自己父亲终于抱憾离去的时候或许她内心深处才真正品尝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楚吧!
    如果说行为上的背离是现实所迫的话,那么情感上的罪恶却无法避免。时君迈的新歌写完了,让阿美唱给所有需要爱的人。最后的演唱会上,一曲《酒干倘卖无》表达了她所有的情感: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无奈和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是忏悔吗?是悔悟吗?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阿美终于认识到了人类最本真的东西——亲情。同样体认到了集体无意识的“天、地、家,还有父母”。
    这不仅是我想到了“于连家族”的高加林。在他身上集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与落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种种矛盾,悲剧的实质是处于新旧转折时代的农村知识青年呼吸着新时代生活的气息,渴望改变低下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传统道德与新的生活观念、人与环境之间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和矛盾,这就形成了悲剧的命运历程。
    最后高加林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德顺爷爷向他展现了农民的宽厚胸怀和土地样的深情,他手抓黄土,喊到“我的亲人哪。。。”这一声同样道出了他的痛苦,他的悔恨,他的灵魂中的悲剧的回音。

     3 ) 搭错车?其实是命中注定!

         当啊美在舞台上沉重的唱着《酒干倘卖无》,那是对过去的人的思念与寄托。其实啊美并没有错,年少的她出发点只是为了能够多赚钱,能和爸爸过上好日子。看到她的几个儿时玩伴另眼相看的时候,她就好像一个被遗弃的人一样,曾经温暖、和谐的情感支撑现在没有了。
         
          当她在舞台上成为耀眼明珠的时候,她的内心状态按理说应该是充分满足,但是她却觉得无比的孤单和寂寞,这说明人们的心灵慰藉是与情感支撑分不开的。说实话,我到是希望看到另一种局面,看到舞台地下做着爸爸和朋友们,一家人都以啊美引以为豪!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尽人意,没有全美的状态,有得必有失,这其实就是一场现实与梦想的冲突与矛盾,让我们从小人物的视角看到一些内心的状态历程。

        影片的视角始终围绕在小人物们身上,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那样的简单,一顿饭就包含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但是生活却又是诸多的不幸与无奈,亲人的离去,那无神无助的眼神,让人看着心情非常沉重。或许对于这些小人物来说,生活就是尝遍酸甜苦咸的修行把。

         不过,就像片名《搭错车》一样,人生不管遇到什么,即使是与自己内心原来想的不一样,我们也要按照既有的轨迹去执行。很多东西其实也没有什么原因和理由,说到底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4 ) 父爱无声


        50年代的台湾有两种弱势群体,其一是原住民,其二就是那些退伍老兵,前者至少还能守着自己的土地与信仰,后者就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幻灭、凋零。《孽子》里的青爸家徒四壁,只能寄希望于儿子身上;《老莫的第二个春天》里的老常纵容娇妻,到头被炸瞎了双眼;《搭错车》里的哑叔无法言语,每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罗那些饮光的酒瓶,百无聊赖的时候就敲敲打打,那旋律是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还很年幼,所以也不懂它所指代的是父爱,那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时代,战场荣归的老兵没了去处,连婴孩都会被爹妈丢弃在路旁,他们的相遇也许是个巧合,一旦交汇了就会编织出一副凄惨的社会图景。收养一个弃婴要付出的代价,是妻子的离家出走,那是现实对他的报复,也是这个势利的时代对他的考验,这个世界也有和哑叔一样善良的人群,他们依旧淳朴率真,只是因为缺乏了竞争力和技能,就无形的遭遇了社会的遗弃,成为跟动物无异的“笼民”。台湾社会的伦理道德观总是有些倾斜的,弱者总是得不到保护,久了就越发的寂寥,哑叔收养的阿美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一个咿呀学语的姑娘,再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经不起大千世界的诱惑便一头扎进灯红酒绿的奢华中去,徒留头鬓斑白的老父郁郁度日、暗自惆怅。

        哑叔的爱是无语的,他的声带早已经在战场上被割裂,没了沟通能力的他只能被掩埋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人人可以踩踏的弱者。哑叔唯一的寄望就是阿美,那份爱可以装满房间里的每一个空酒瓶,剩下的就逸散在空气里,让人在呼吸的瞬间也伴随了脉动,阿美一定是觉察到了,只是她看得并非那么重要,在她的眼里,做歌星、赚大钱、出人头地才是更实际、更有意义的目标,那份父爱就在若即若离之间丢弃或者隐藏了。那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物质发展伴随了道德沦丧,猜疑、逐利也逐渐取代了正义和真爱。阿满一家是影片的副线,遭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死亡,阿满酒醉失足落水,阿满的儿子阿明又在与拆迁部的争执里死于非命,他们都生在了错误的时代,也是真正“搭错车”的一代。

        《一样的月光》在影片里显露出了恢弘与大气,我不知道苏芮为什么要唱的如此愤懑,并且透出了恒久的无奈。阿明出殡的葬礼上,灵车与阿美的轿车擦身而过,一个回头竟然都已经那么艰难了,偶尔想通了要返身的时候,原来的住房区已经只剩下黄土与瓦砾,那是经过洗劫后的记忆,也是对情感摧毁后的空白,这种疏离一直持续到影片的末尾——死亡。编导用蒙太奇手法把阿美的演唱会与哑叔的病亡剪接在一起,更平添了煽人眼泪的力量,并叩问起人们的心门,“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是什么……”,阿美走向了被人操控的生活,她亦是“搭错车”的一代。

        这部电影的原声似乎比电影本身更有名,参与专辑制作的李寿全、罗大佑、陈志远、梁泓志、侯德健,无一不是台湾乐坛举足轻重的音乐大师,侯德健写的那首《酒干倘卖无》无疑是最震撼的,相信很多人都会唱,只是不晓得有几人知晓歌词背后那段凄惨的故事,还有那无声却又沉重无比的父爱。

     5 ) 晚了十几二十年看的电影

        不喜欢写评论的,没那文笔写不好。不过写啊写啊发现短评放不下,姑且发下。
        早就知道《酒干倘卖无》出自《搭错车》,到现在才找来看,意外发现编剧是黄百鸣与吴念真。前者自不必说,后者本来不认识,今年读过他的《这些人那些事》《台湾念真情》后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
        虽说晚了这么久才看,但发现现在看也有现在看的好处,起码对故事的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包括眷村、包括那时的台湾,好吧,还有“我们这儿”也已经不时出现的野蛮拆迁。
        那时的语调、装扮、舞美等等在现在看自然不能入眼,但想想晚这电影近十年的奇片《江湖恩仇录》当时咱不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是?时代不同。抛去这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其精华:社会的变迁、子女的离开、邻里之情、父女之爱……故事俗套,但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挚与诚恳。
        看这片子不得不提其中的歌曲。送给哑叔的那首煽情的《酒干倘卖无》就不用说了,没这歌的话或许我都不知道这电影。看电影过程中更触动我的是那首《一样的月光》,在片中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当一切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进时,身处其中的我们该如何自处?这歌出现的时候总会让我想到同为罗大佑的《鹿港小镇》。
        还有两部小品,阿美签约的时候想起了赵丽蓉老师的那部《如此包装》,那个“麻辣鸡丝”的艺名;更多让我想起的是蔡明、郭达在某年春晚上的《父亲》,完全就是山寨版《搭错车》啊

     6 ) 搭错车

    《搭错车》
    叙事简单平直,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本来想说“想当初相见,似地转天旋;当意念改变,如过眼云烟”,但随着故事的渐行渐末,想法也消失了!
    我们推动着世界发展,我们的感情却成了牺牲品。
    这里,没有人是冷血的;但是,结果却是让人失望的。
    这不是某个人的错,是时代,世界,和不断向前的历史车轮的错!而没有这种错,世界会减速,甚至停滞,也许我们会回到世外桃源的生活,但你却无法再用你的iphone,ipad,PC读到这些话了。
    每种观点像是多棱镜的一面,看一面,我们也许会说“人不能忘本”,看另一面又觉得“物质与精神如何平衡”,但当你看的更多,想的更多的时候,多棱镜会让你炫目,你会变得困惑,看不清到底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错。
    “搭错车”,错的不是哑叔的车,而是人类进步,历史向前的车!

     7 ) 悲惨的底层,网一样的亲情

    关键词:悲惨的底层。网一样的亲情。

    底层小人物无力左右命运,只能随着时代的拍打随波逐流。没正当工作,好赌的阿满醉酒淹死,儿子阿明强拆而死,好心肠的哑叔,以女儿为天,最后思女成疾而死。即使偶有跳出阶层的,也以牺牲亲情友情为代价,忍受斩断阶层脐带时的剧痛,阿美的谎言、内疚都属此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处的“恨”不是令人痛恨,可以解释为“遗憾”。中国人是人情国家,亲情在生活中的比重尤其大。在亲情网中,我们时时感到温暖、舒适,但却以牺牲自我为代价。阿美是一个天资很高的女孩,她是被哑叔收养的弃女,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底层生活圈,进入了上流人的社会。这样一个出身没有任何优势的女孩,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同时还要受到来自自身阶层的牵绊。爸爸,是阿美唯一的亲人,是一个为她付出了所有的人,也是一个要求她偿还所有的人。当然爸爸没有开口,甚至他还非常体贴,不让自己的思念称为女儿的阻碍,但是哑叔没了女儿,就没了灵魂,饭也吃不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部电影的大团圆结局:哑叔日思夜想,没女儿不行,最后在如此“痴情”的父亲的感召之下,阿美终于回归了家庭,开始了和父亲共生在一起的生活……她的歌星事业可想而知。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父亲,必然要求一个放弃自我的女儿,因为没了女儿他活不下去。

    并非在责怪哑叔,其实他是我们父母的典型:为儿女奉献了一切,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但我为他们感到抱歉,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活过,甚至从来不知要为自己而活,更不知道自己活得好才是对儿女最大的宽慰。哑叔们,很伟大,也很自私。

    小时候看这部剧哭得稀里哗啦,现在看依然掉泪,但我已明白并非让你哭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用一个又一个人间惨剧烘托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只为了剪断那只飞翔的鸟儿的翅膀,这样的电影,反应的是这样的现实。

     短评

    4- 工作vs 家庭+弃子调+忠狗情+寮民悲欢+暴力拆迁+商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不知是否受那个时代音乐影响的缘故,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却没能很好地驾驭。故事嫌粗糙,词本也有优化空间。虽必要说主题曲是灵魂,前半却也明显存在滥用;讲述者变幻不定,难以使人代入。另,烹狗剥蛇是否要算限制级呢?

    8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结局是俗气 也是催泪的,经典的老电影有那年的味道,虽然俗气 但是当那酒干倘卖无响起的时候,苏芮的声音让我不禁留下了眼泪

    9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最后一刻看到女孩在舞台上唱出酒干倘卖无,突然哭了。

    11分钟前
    • waKe Up
    • 还行

    听着罗大佑、李寿全等音乐人作曲,苏芮演唱的一首首主题歌,又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少年岁月中……

    15分钟前
    • 大熊
    • 力荐

    养育之恩大过天,子欲养而亲不待。父女情,强拆,娱乐圈黑暗。一只阿美救下的小狗救了父母两人的命,动物有时比人有情。当年片中每首歌曲都流传甚广。满嫂什么命?丈夫,小舅子,儿子都死了!最令人介怀的地方是李立群31岁的年纪演完爸爸演儿子。

    1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前三分之一接近无懈可击,用光、摄影、表演都好。剧本不错。后面比较拖沓。搁了多年一直没看的片子,老物有老物的味道,至少人家是在认真拍电影。大家谁看过《葛老爷子》的,也是相当不错,小时候看的至今印象深刻。

    23分钟前
    • 雨宫萤
    • 推荐

    就要掉下来的眼泪硬生生的给阿美的舞蹈给逼回去了 PS 我就说阿美和下一站幸福里面吴建豪的妈很像啊 没想到真的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PPS 半个歌舞剧 PPPS 啤酒瓶弄成的房子太有特色了

    24分钟前
    • 罗瑶瑶
    • 还行

    1 强拆至死; 2 玩摇滚穷死; 结论:落后台湾30年~

    25分钟前
    • 肆意搞起吧騷年
    • 推荐

    虽然主要讲亲情,但历史背景及变迁没落下;李立群真惨,演爸爸掉水里死了,演儿子强拆死了。

    26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推荐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29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最大惊喜:时隔好多年才冷不丁因为突然观看《搭错车》而后知后觉地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酒干倘卖无》的出处。另外,在1983年的电影里就有实打实的同志角色(虽然不太正面)也是够可以的。还有,据说狗狗的寿命是10~15年,然而阿美成年后,「没被杀反被养」的来福感觉依然年轻气盛没有进入老年时期?……电影故事戏剧性挺强,但一波接一波的情节转折却时常让我感觉有些突兀,导演的拍摄手法也觉得不及同届拿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小毕的故事》。……据说,1983年,《搭错车》在台湾五个月内八次重映,票房收入高达四千万台币。1984年,《搭错车》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3个多月。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①《酒干倘卖无》歌词其实就是该剧故事的缩写②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老年丧伴,满嫂的悲苦人生有力地辅助了主题氛围的烘托③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子,让你绝望,也给你希望。惟愿在苦难来临时,我们也有哑叔一样的月光④苏芮的宽广音域造就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并用最简单最质朴最催人泪下的音乐语言实现了热切情感在刹那间的爆发: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39分钟前
    • 红袍修罗
    • 推荐

    都有那么多人说过阿美和哑叔了,我就说说满嫂吧。这个角色是故事里命运最坎坷的了,跟时来运转的阿美不一样,她先后没了丈夫弟弟,又没了唯一的儿子没了家,最后连哑叔都走了。她坐在台下听阿美唱歌的时候,默默流泪的样子真叫人不敢多看。难以想象这样的生活到底要流多少泪,吃多少苦。

    41分钟前
    • 乔贰肆
    • 力荐

    即便知道它的催泪模式,但当它上场的时候,还是能糊人眼线。其实如果理性些来看的话,不难发现编剧在许多苦情戏上挥洒的刻意程度,但如果说我的感情完全没有被触动,则必然是谎言。你不得不佩服黄百鸣对观众喜好的精准拿捏,虽然他不算一流编剧,但“平凡人家的儿女他日成为大明星,会如何对其家人”这种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思考性与想象空间的命题,一眼过去便已勾起无数好奇。而如果说这还仅仅是影片成功的起步,那么音乐便堪称影片成功的核心:永远不用怀疑那首经典对本片的意义。这种乐曲的筛选是教科书式的范例,直接把那些人改变或被改变的一生,彻底融进去视与听中,不经意间,便被感染。另外我虽无意在此谈及这种话题,但这讽刺却很苦涩,[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偏偏是那两个出品地和我所立之处这片地的最大矛盾点

    45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推荐

    好作品分两种,一种是看了还想再看,一种是看了不敢再看的,搭错车就是第二种。作品中有亲情的温暖,更多是现实的挣扎,揉和在一起更显压抑。哑叔一生悲苦,最后连忠实的狗也留不住,抚育阿美长大是他唯有的幸福,而阿美却离开了他。看过这部电影的,听酒干倘卖无一定百感交集…女虽悔悟,亲却不待。

    50分钟前
    • 清歌墨苒
    • 推荐

    隔十来分钟死一个好人,哭一场,这么烂俗苦情戏码也没遮挡住那一代人的命运悲剧和吴念真的现实关怀,战争后遗症、海外流离、强拆,苏芮的歌声里包含了太多的愤懑。吊诡之处在于对商品社会的控诉,却只能通过最商业的方式才能表达。李利群那时还操一口台湾腔。

    55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酒干倘卖无"催人落泪的人间真情,"一样的月光"中仿佛是对物是人非的无奈呐喊……苏芮演唱的一首首歌让人难以忘怀。手法现在看来即使或多或少显得老气和滥情,电影还是相当的催泪。片头让人印象深刻。

    59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难道流传的都是阉割版?怎么重看感觉节奏加快太多了,好好的片子,有些细节都被剪掉了

    1小时前
    • DM 1 9 8 9
    • 还行

    最惨的是邻居那个阿姨吧,死了儿子老公老伴,房子被烧被拆。剧情放在现在看太俗套了,有些地方看着好笑。吴念真参与编剧,多少带点那个时代台湾惆怅文人成长的影子。整个片子音乐演技都很好,吴少刚真是满脸书生气啊,很帅。那条蛇真的是吓死老子了。

    1小时前
    • 七毛
    • 推荐

    被“酒干倘卖无”这首几十年前唱片时代老爸就很喜欢的歌影响,今天终于看到电影,是部好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记得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失去后再来追悔莫及。。。

    1小时前
    • 一贫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