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翻译疑云

    翻译疑云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法国,比利时2019

    主演:朗贝尔·维尔森,欧嘉·柯瑞兰寇,里卡多·斯卡马乔,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爱德华多·诺列加,埃里克斯·劳瑟,安娜·玛丽亚·斯图姆,弗雷德里克·周,玛丽亚·莱特,马诺利斯·马诺里斯,莎拉·纪欧多,帕特里克·波查,塞尔盖·内斯特连科,米格伦·米切夫,伊琳娜·穆雷勒,凯斯特·洛夫莱斯,雅各布·乌尔里克·罗曼 

    导演:雷吉斯·罗因萨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花翎飞盗

    • HD中字

      完美受害人

    • HD

      蒙娜丽莎与血月亮

    • 恶行

    • HD

      甜蜜的家2023

    • 更新HD人工中字

      世界奇妙物语2024夏季特别篇

    • HD

      天地正气2024

    • HD中字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翻译疑云 剧照 NO.1翻译疑云 剧照 NO.2翻译疑云 剧照 NO.3翻译疑云 剧照 NO.4翻译疑云 剧照 NO.5翻译疑云 剧照 NO.6翻译疑云 剧照 NO.16翻译疑云 剧照 NO.17翻译疑云 剧照 NO.18翻译疑云 剧照 NO.19翻译疑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知名畅销小说作家的遗作——他生前畅销小说的三部曲最后一集,即将发布。为了能在世界主要地区同时出版这本小说,出版商聘用了9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翻译员,同时在现场翻译小说。他们被关进了一间豪华但守卫森严的套房,时刻在监视之下。然而,绝密手稿的前十页突然在网上流出,出版商也被勒索巨额赎金。如果不支付五百万欧元,还会继续泄漏内容。除了出版商和这9名翻译,没有人接触过这份手稿。出版商确信,泄密者就在他们9人当中。究竟谁是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

     长篇影评

     1 ) 不应该只有7字头

    这个电影作为推理电影逻辑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自洽的 给百分之九十的观众看都没有问题会是一部爽剧 然后作为翻译文学方向暗线 里面对译者这个很难被看到的、但是对文学世界创建而言必不可缺的角色 展现给了观众 让大家看到了容易忽略的群体 所以实在是不知道为什么才7.2。

    去看了一下影评给2-3星的人的评价,几乎都在纠结为什么这个作者要恨出版商,认为不够事出有因。其实我觉得他一开始也不会想着这么复杂,但是出版商杀了老人,他才想整一出戏好让他亲口承认杀人坐牢。他起初讨厌这个出版商并不足够让他去谋篇布局搞这些,可能就是有点讨厌,所以不想让他独家出版了,这也很正常,作为作者选择心怡的出版商很正常,也没有违反规矩(签约的不是独家)但是坏就坏在——没想到出版商为了拿到原稿居然迫害爷爷,如此可怖,所以他才想搞这一出好戏复仇,我觉得逻辑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有人又觉得有些人物是没有意义的,比如那个看起来很无所谓时不时发出嘲笑的老头译者,大家觉得他对主线没有帮助。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所谓的不相关的人物,一是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性,不然大家凑一块全是与本案相关的也不太合理,有点夸张;二多方面呈现不一样的译者心态、展现“翻译”世界,他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译者的待遇与作者不一样,他看的开了,但是自杀的女人没有看开,这两个看起来无关的人物也表现了作者、译者之间无形的壁垒,留给观众去思考、去更多关注译者。

    译者群体庞大而渺小,我是学翻译的,所以很多时候可以感同身受。在学翻译之前,我很少去关注一本书的译者是谁,像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或许会发现翻译版本不同而去选择更好的译本,但很少像关注作者一样关注译者。有些世界是在我学习了相关专业之后才打开的。文学的世界很精彩,如果说作者是创造者、译者便是传播者,缺一不可(出版商也很重要)。

     2 ) 谋杀谁的似水流年?

    影片中有一幕,男主角被反派开枪射中心脏瘫倒地上,后来缓慢苏醒过来,原来在他胸口藏着一本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流年》,挡住了子弹救了他一命。恐怕只有在法国电影里才能看到如此巧妙结合文学主题与惊悚悬疑气氛的浪漫化情景,这无疑证明了法国人确实很擅长拍摄犯罪悬疑题材。这部新片《翻译疑云》的构思大胆巧妙,大部分情节发生在地下室的密闭空间,让人误以为是密室杀人悬疑类型片,但看完之后却发现那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情节。悬疑题材的成功关键肯定要依赖滴水不漏的剧本,而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取胜之处在于不可靠叙述者的视角,令剧情在后半段接连出现两个意外的反转。这种叙事方式像在阅读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文学化意味。

    事实上,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跟文学密切相关。话题围绕着作者、出版商和翻译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大做文章。在影片里,出版商永远是自私逐利和心狠手辣的,他不懂得文学创作对于作者的意义,在他眼中写书只是赚钱的工具;作者全心专注于文学创作,漠视金钱,但现实中却要依靠出版商才能获得名利;而作为作者真实思想的传达者,译者无疑是最受压迫和剥削的底层群体,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译者大有人在,剧中那个来自希腊的老翻译家就是例子。而无辜的则要数一死一重伤的两名女性译者,她们卷入这场无妄之灾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有暗中支持翻译者,并为这个弱势群体发声的意味,不得不让观众在体验精心设计的悬念与反转之余,留下一些现实思考的时刻。

     3 ) 捋下剧情吧

    男主古德曼小时候在老头店里偷书被抓,老头是好人把小孩留下来打工。小孩长大以后写了一本书想向老头证明自己的才华。

    老头认为这样的才华应当出名,所以想让男主把书出版,男主并不想用书来赚钱,妥协之下,老头以笔名把书交给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开的出版社,这个出版社老板以为这个笔名对应的是老头。

    到这本书写到第三部的时候,男主因为不满该出版社把这书营销成畅销书以及把译者关在地下室翻译两件事,授意老头第三部出版不再签独家出版协议。

    出版社老板一气之下把老头推下楼摔死了,然后一把火烧了书店。由于这本书一直是以笔名发表,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个书店和这本书有关系。

    接着男主得知老头死后便谋划了复仇,想让出版社老板自己露出马脚,所以会有一段男主自己翻译了其他语言的前两部放在网上希望可以和作者见面,因为他知道那个“作者”已经被杀了,出版社老板根本没法联系到这个“作者”了。情节中有交代出版社老板向老头透露译者名单,所以男主便主动接触了部分译者来了场假偷原稿。(这里建议看下东方快车谋杀案,这和男主小时候老头问他问题他的回答有关联,我没看过,不作猜测)

     4 ) 译者的不易!

    本片相对于其它经典的悬疑大作来说,肯定是无法相提并论,但其通过卓越的剪辑手法将本片的悬疑效果呈现的非常自然和流畅,影片后三分之二的部分,剧情反转蜂拥而至,高潮部分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整体观影效果还是不错的。小编会给本片一个7.5的评分。 本片以一部风靡全球的小说的翻译工作为剧情依托,所有的剧情发展也就在这九位译者之间展开。小编细查之下发现,饰演这九位译者的演员虽然可能并不为我们国内的观众所熟知,但其都大有来头。首先是我们的男主,埃里克斯·劳瑟饰演的最终大BOSS,他参演过《模仿游戏》。

    在片中的扮相比较普通,片中的身份是英文译者,实际是隐藏在背后的运筹帷幄之人。

    女主是欧嘉·柯瑞兰寇饰演的俄文译者,其参演过《007:大破量子危机》,在其中饰演邦女郎,并在《遗落战境》中出演女一。

    片中这位俄文译者有着对文学有着超脱于世俗之外热爱,但又有着单纯的内心,为了更好地翻译作品,甚至不惜去亲自体验溺亡的瞬间。在人群中突兀的一袭白衣,或许也暗示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其次我们的终极反派也是大有来头,他是朗贝尔·威尔森饰演的暗黑出版商。朗贝尔·威尔森参演过《黑客帝国2》和《黑客帝国3》,并分别饰演反派。

    在片中朗贝尔·威尔森饰演的是一位利欲熏心的出版商,为了拿到著作授权,不惜杀死自己的恩师。

    其次本片中其她译者也都大有来头,例如葡萄牙语译者小姐姐萨拉·吉罗多,出演过《美女与野兽》(2014)。

    丹麦语译者的饰演者西瑟·罗比特·科努德森,出演过HBO的《西部世界》。

    中文译者的饰演者弗雷德里克·周,他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个出名的亚裔喜剧演员,其父母是柬埔寨金边的华侨,出演过《超体》。

    简言之,这些配角在自己的国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只是在国际上没有知名度而已,这些演员的演技完全可以放心。 本片的剧情相对来说并不复杂,可以说是一出借助翻译文稿的复仇大戏,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最后的反转也是非常抓人眼球。 本片中引起很多网友争议的是下面这段情节。

    有网友认为这是在刻意抹黑我国的审查制度,也有网友认为介于最近发生的“动漫人物发色举报”等事件,我国的审查制度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更有激进的网友将其上升到了对这位亚裔演员的人身攻击上。小编则认为大可不必,我国特有的审查制度近年来确实被很多人诟病,认为其审查制度导致的作品删减问题对作品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分级来代替审查的呼声也越来越多。审查制度有好的一面,就势必有其存在局限性的地方,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文学自由,一刀切的取消审查制度,也未必就是明智之举,所有的制度和政策都会在实践中逐渐修正,至少我们还可以自由的讨论审查制度的优劣,就说明自由其实并未远离我们。 本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将翻译员这个职业呈现在了观者的面前,由于小编在闲暇之余也会参加公益的字幕翻译工作,所以对翻译从业者处境还是颇有同感的。译者是链接读者和作者的一座桥,但却往往被视而不见。目前很多的公益字幕组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免费为广大观者翻译电影资源,他们所要求的,也不过就是片头那一闪而过的属于自己的笔名而已。最后,向广大的电影从业者致敬,疫情之下,君请共勉!

    利欲熏心的恶徒,

    总是会披上正义的伪装,

    邪恶血腥的恶魔,

    总是会触碰纯良的灵魂,

    以孤独为友的侠者,

    以一己之力抗争着世界,

    你会记得他吗?

    那个以风为友的游侠!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诗词里的影院》

    诗词里的影院

     5 ) 很不错的观影体验

    朋友圈看到有人推荐的电影,存了很久,终于看了。久违的熟悉的法语。最开始节奏不快,但很容易看进去,很舒服。 说悬疑我觉得不够,主要还是反转。随着最后真相的揭晓,很多观影时困惑的点被解开了。 以下可能涉及剧透,未观影勿看!勿看!勿看! 难怪男主会在女主病房里说,凶手就是镜子里的自己。 设计了这么一大圈,既是为了自己的东西在自己手里。不满于那个人利用自己作品赚钱的手法,更是惩罚他,让他说出自己杀了老人的真相。(那个老人家好好,看到他被推下楼梯好难过呜呜呜π_π) 可惜,还是有人死了。那位夫人从一开始机场送别时老公说娶你因为你是翻译能在家就觉得不舒服,果然,一个人放弃的梦想才是最念念不忘无法释怀的东西,如果她有机会去尝试,哪怕没有资质不会成功,结局或许也会不一样。真是令人唏嘘。 看的过程中总会想,何至于此呢?怎么就至于这样审问,甚至开枪呢?大概原因就是,贪婪会使人疯狂,极度的疯狂。但贪婪也会有代价,总会有人来惩戒。 影片还设计了中文国际化,没想到会有这一趴。 没太看懂女助理看到的照片代表什么,让她放弃了继续帮助出版商,大概是代表他也扼杀过她的文学梦想? 总之,晚上观影体验很不错。

     6 ) 叙事3星,剩下的优点1星(但凡反派智商高一点..),剩下的留给进步余地

    先夸电影的叙事。情节的推进一点都没依靠生硬解说、仅靠剪辑就完成得很流畅。层层叠叠的时间线和因果线的穿插亦不突兀,造就了本片极佳的观感。

    开篇设置悬疑:这个书店是什么?怎么被烧了?这件事为什么重要?而电影在很后面才揭晓答案。因为这是电影里很重要的一个情节,所以放出来的线尤其的长。相比之下,掉包的手法在剧情中的重要性反而不大,因此是被“速战速决”地揭示了。类似地,男主的特殊性和“Oscar Brake”老爷爷也是在电影较早就体现出来了,而这条线的“收”也相对靠后。

    电影里的几个小伏笔很巧妙的。比如在掉包的时候掉出来的那根笔——它在提示观众,那掉包真的成功了吗,究竟是为什么成功的。这一条因果线也收得较晚,让人更为惊喜。

    这个环境看起来很适合自习

    电影中的推理手法中规中矩。“暴风雪山庄”的设定、反密室的作案手法都挺本格的。多人参与作案参考《东方快车谋杀案》。但是除去偷原稿这部分的手法,其他的悬疑基本都是用“男主太nb”这一事实解决掉了,没有让人心服口服的快感。编剧或许想通过把反派打造的特别令人反感来让观众获得最后的爽感,但是吧,这个人坏得很奇葩蠢得很别致...商人追名逐利必然会做被大众或创作者不齿的事,但是你说他一个出版商为了一本书的钱杀了自己的老师、未来的摇钱树么。就算有可能,但他真的会之后为了省200/500万欧元一口气又要杀那么多人呢?不是很有说服力。后面的对峙也显得他过分急躁。严肃作品把一类人描绘地太过绝对其实不太好。不过演员演得不错。(顺带一提,这个人是《黑客帝国2》里的一个反派,当时表演法语骂人并形容其犹如“用丝绸擦屁股”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段就属于可以但没必要的纯拉仇恨行为

    相对让他少瞎作瞎作一点,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有改进的空间。其实本片在猜内鬼的桥段悬念不大,因为电影很明确地指向了rebecca和男主,而rebecca又上来就“自爆”,所以观众很快便能意识到是男主要秀操作。其实可以给其他人物/或者挑一两个人加一点red herring,让观众多推理(开头一段倒是体现出了大家的个性鲜明和人人都有疑点那个味儿,但没有再发展)。或者可以让其他人反应社会现象。例如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就算很快便当的角色也都对应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呈现他们观念,比如那个宣扬女德的老太太。本片显然有意体现每个译者的性格三观,但没有凸现他们的优缺点或进行批判。导致这些人徒有人设但没有深层意义(没有moral lessons)。当然这很可能是受片长制约的。丹麦女人那一段情节我觉得是个例外,做的很不错。虽然“文学气”有点重。

    这一段温馨的聊天算是唯一让众人一心输出价值观的地方了。这里和后面合力围攻反派的段落都很紧凑,是个优点。

    说到文学气,我感觉电影里对书的内容的提及、男主和rebecca的行为准则,只是体现编剧的个人观点而非推进剧情。其中书的情节、rebecca的执着、《追忆似水年华》替男主挡子弹、还有男主在rebecca病床边说的那段话,我没看懂它在隐喻啥... 希望能有大神点拨迷津。

    至于反应译者现状这一点,电影因为剧情需要有点过于夸张/具象化对译者的压迫了(失去人身自由),导致观众更可能把困境更单纯地当做戏剧化的处理而不是真是存在的事情。(PS有人科普将译者关地牢是存在的,见评论区)平凡琐碎的压迫拍的好的话一样可以令人窒息。但这样也会减少电影的戏剧性。我个人在做志愿翻译,也上过coursera上教翻译的网课。根据我肤浅的认识,除非是在翻译说明书,翻译其实需要很强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但是国内译者的付出还没有相称的保障和回报。至于片中chen也提到的sensorship问题,生活在时代的大家应该都对此有所体会吧。

    其他的,演员们的演技都在线(而且基本都真的对应在片中的国籍的,大家的法语说的也是真好,我慕了)难得有个智勇双全点的华人角色。女主长得有点像Zeta-Jones,男主看起来很诱/受。查了下他原来是小图灵和《去他*的世界》的男主。未来可期。

    来大家一起欣赏

    祝大家端午节安康。欢迎讨论。如果走过路过留个赞就更好了qwq。

     7 ) 翻译疑云 | 属于创作者的乌托邦

    《代达罗斯》是全球最畅销的小说,拥有着十亿读者,前两部的成功也让第三部的问世备受瞩目。出版过前两部的出版商艾瑞克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已经拿到了代达罗斯第三部的出版权。

    为了将出版本书的利益最大化,他决定同时聘请九个该小说最畅销的国家的翻译人员进行同期翻译,为后续全球发行做准备。

    于是,来自九个不同国家的译者们不远万里来到了法国,出于对小说的保护,艾瑞克将九名译者统一安排在了地下室进行工作,美其名曰防止小说内容提前泄露,其实就是将译者们软禁起来,禁止他们与外界取得联系而泄露小说原稿。

    但是在如此这般严谨细腻的环境管控下,三周后,网络上还是泄露了第三部文稿的前十页,在泄密者发给艾瑞克的信息中,要求艾瑞克一天之内打款500万欧元到他的账户上,否则泄露代达罗斯第三部的前100页。

    在短信的最后,提到了一句话:“现在的世界,需要的是爱,甜蜜的爱。”而这一段词也正是译者们在圣诞party上唱的歌的歌词。这就说明了泄密者在九名译者中。

    于是,只为利益最大化的出版商艾瑞克与九名译者中泄露小说原稿的神秘人开始了激烈的博弈。

    一、悬疑

    本片作为悬疑片来说是合格的,影片用正序和倒叙穿插的技巧叙事,先是交代了每个译者以及艾瑞克的身份,然后在故事发展中将镜头转向了艾瑞克被抓入狱后的场景,再在艾瑞克和古德曼的谈话中让故事回到了地下室中发生的时间节点,两条线反复穿插着,直到最后古德曼将谜底揭开,故事结束。

    影片在倒叙讲述这一条线上也耍了点聪明,当艾瑞克打开监狱的门坐下来,威严的气派与坐在对面的古德曼身上流露出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就让观众觉得古德曼是被抓入狱的,而艾瑞克是来探监询问他如何泄密小说原稿的。

    在影片前半段也的确会让人有此番想法,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原来艾瑞克才是被抓入狱的,古德曼是来探监的。

    这一个小反转影片并没有着重强调,因为它不算是剧情上的反转,而是观众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反转的发生,当发现两者的身份互换后,会觉得自己怎么那么“蠢”,被自己骗了,又会会心一笑,认为这个安排很巧妙,就像魔术一样,没有魔法的存在,而是用障眼法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观众自己骗自己,这就是观影的小乐趣。

    当古德曼开始讲述如何拿到原稿的段落也是全片最紧张的情节,先是讲述了古德曼串通其他几名译者进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复印原稿情节,就像《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样,艾瑞克原来面对的泄密者不只一个,而是一群。

    随后剧情再次反转,原来古德曼就是代达罗斯的作者,因为写这本小说只是为了向自己的忘年交作家乔治证明自己能写出一部好的小说,并不想出版,于是和乔治一起想出了奥斯卡的笔名进行出版,并由乔治的学生艾瑞克作为出版商。

    连续的反转使影片在后半段高潮迭起,当然,强调后半段的原因就是前半段叙事较为平庸,甚至有点冗长。

    不过瑕不掩瑜,在悬疑气氛的营造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二、信仰的坍塌

    九名译者中有一名来自丹麦的译者杜森。

    她是个家庭主妇,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喜欢文学,热爱文学,是一名优秀的译者。

    但心底一直有个作家梦,无奈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日常的琐事让她没有精力去构思自己的小说世界。

    这次为期两个月的翻译之旅可算将她从家庭琐事中脱离了出来,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再续写润色自己的小说处女作。

    可是突然代达罗斯原稿被泄露了,发狂的艾瑞克开始搜索每个译者的身上物件和房间每个角落。

    他们找出了她藏文件的夹子,以为是代达罗斯的原稿,她歇斯底里维护着文件夹,说那不是原稿,可文件还是被抢走了。

    当艾瑞克当着她的面阅读她的小说并羞辱小说和她本人时,她解释说这是她的处女作,目光闪躲,显得有点不自信。

    当艾瑞克将书稿放在火中烧毁后,她感到了屈辱,眼里的光芒随着烧毁的书稿一起黯淡,这是她的梦想,她的信仰啊,就这么被人践踏,被人毁灭了。

    后来艾瑞克为了找出泄密者将地下室的电停了,几名译者靠着烛光在黑暗中夜谈,杜森也说出了她的故事。

    她为了讨好她的老公生了孩子,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再也没有时间空间去追逐她自己的梦想,可当她终于有点时间可以为梦想坚持那么一小会的时候,却被艾瑞克无情摧毁了,她没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于是在座谈会后,她选择了上吊自杀,让灵魂随着烧毁的梦想一起消失。

    可以说她是本片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从她身上能看到许许多多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每个创作者都害怕自己的文字被肆意践踏,它可能有缺点,可能一文不值,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每一个文字都是自己的心血,如果自己的心血被毫无人性地践踏和摧毁,无异于毁灭了一个创作者的灵魂

    三、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古德曼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觉得文学作品应该纯粹,不应该与这种压榨人性、压迫自由的翻译方式结合在一起,于是他让乔治不再继续跟艾瑞克合作。

    而艾瑞克是一个十足的商人,他不在乎作品是什么,更不在乎作品的内容,他只想将作品进行包装,进行销售,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他是乔治的学生,可当他听到乔治说不再将代达罗斯第三部的出版权给他时,他慌了,全球最畅销的小说无法在他这里出版,这会让他前期宣传第三部的投入全部打水漂。

    他将乔治推下了楼梯,为了小说的正常发行,他拿走了第三部的原稿,并且放火烧了乔治的房子,使其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而代达罗斯的作者一直都是以奥斯卡的笔名进行发表,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

    于是古德曼选择了复仇,为了纯粹的文学梦,也为了忘年交挚友乔治。

    当不落俗套只为梦想的理想与充满利益的现实碰撞在一起时,该怎么选择?

    其实很难去辨别谁对谁错。

    作家负责创作,商人负责销售,作品才得以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整个产业链才得以运作下去。

    一般不为利益只为心中执念创作的一般有三类,一是已获得巨大名利的创作者,此时的他们不需要为了五斗米折腰,有着一大堆拥趸,可以不顾市场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一是刚出社会的小年轻,没遇到过生活的波折,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愣劲,世界在他们心中就应该是理想化的模样,还有一类是不用考虑生计家境殷实的人,这种较少,不多赘述。

    “可是当年纪渐长,当兴趣不只是兴趣,或许变成某种谋生的工具,我该怎么看我自己?”这是热狗《安可》中的一句歌词。

    上面几类人存在,但不具有普遍性,现实中最多的还是把写作当做是谋生工具的创作者,多一个阅读多一个赞同就能帮他们多一笔收入,生活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把文字的纯粹套上一层利益的外衣。

    拿我自己来说,主业是一个程序员,看电影写影评只是爱好,更新速度、文章内容完全由我自己把握,有没有人看也不是特别重要,能把想说的写出来,就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但是当某天我决定辞掉程序员的工作,专心运营自己的文章作品时,是不是就要开始对自己的账号开始营销了?

    没人看我就没有收入,于是开始疯狂营销我的账号,直到有了一定收入后再回头看,当下的我和曾经因为爱好看电影的我是不是走上了两条不一样的道路?

    会不会从怀抱理想的古德曼变成了为了利益的艾瑞克?

    所以本片更像是一场梦,一场做给对文字怀有赤诚之心的创作者的梦

    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让人暂时忘了现实世界的利益,忘了为着生计不得已做出的屈服,而寻回创作者的初心,寻回最开始对于文字创作的梦。

     短评

    反转悬疑,每个人的秘密,人性善恶,老派推理,致敬阿婆

    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把话撂这儿了,这电影会像《十二怒汉》和《完美陌生人》等群像类型一样被翻拍。美中不足的就是反转不够多,书袋掉得太稀松,要是让我改编……怎么禁忌怎么来,反正傻子看不懂。

    1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777. 你们说什么123,应该说甲乙丙。读过了乔伊斯,拿普鲁斯特挡子弹。

    1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那华人小哥是毕志飞演的吧?长的也太像了😂

    12分钟前
    • 安东
    • 较差

    开始以为是密室题材,后来以为是群盗题材,最后,原来是复仇题材……

    14分钟前
    • Blue Jasmine
    • 力荐

    如果不是疫情,其实蛮可以在北京今年的各种电影节上期待一下。爱、自由、热情与人道精神战胜冷漠、体制与金钱,理想主义的温情为时代招魂。本片的结局在片中就已写就,真正令本推理迷愉悦的是强势迅速的反转。(秘书就是秘书,倒是有点反常)以及本片也是编导合一呀。

    17分钟前
    • CarmenX
    • 力荐

    电影汇集了各式各样的法语口音,较难理解。关键时刻文学能保命、语言能致命,Proust的小说可以当防弹衣用...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所以不要自作聪明地用来当暗号。

    18分钟前
    • 荔枝小丸子🍡
    • 还行

    男主,说你什么好,要颜值没颜值,要身材没身材,演技不是最出彩,角色却是最讨厌的,那赶地铁的计谋十分牵强,还有如果你和甲方在监狱里面对面时,那是一堵玻璃墙隔在中间靠内线电话联系怎么办,你还怎么捂住麦克风又让对方听见?最后我最奇怪的就是,整件事的起因,人家好吃好喝好玩的供着你,就让你帮忙翻译一本书,怎么就成虐待了呢?难道比二战集中营还惨?比学生还惨?比996还惨?不是你圣母婊道德感的情绪化反应,有谁会死?

    21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文学谋杀案。译者不只是作者的附庸,有时候作者愿意为译者付出更多。悬疑部分有阿加莎的风格,小图灵的演技和一口流利的法语真没得说,这娃是迟早要提名奥斯卡的呀~~~~~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实在不喜欢男主。

    31分钟前
    • peipakoa
    • 还行

    书作者想匿名的动机是真的偏激,赚钱和文学又不是对立面。对暗号败在了普通话已走向世界这个属实有创意。p.s.汉语译者竟公然表示在自己的家乡创作自由只是个抽象概念,但自己有经验在这套规则内过审。

    36分钟前
    • 邮差总按两次铃
    • 推荐

    整体来说比较臃肿不够短小精悍的作品。角色过多,除了主角以外的工具人角色的寥寥可数的镜头都能看出来是编剧为了把该角色培养成假犯人而设置的,人设一点都不丰满,观众也不能自己去挖掘他们的疑点,失去了观看悬疑电影的乐趣。/偷换主线,铺垫了不少时间的主线最后缩成了佐料,而主线则又双叒叕是平淡无奇的凶手自白讲故事。

    39分钟前
    • 苍海王子
    • 还行

    隐身的译者,地窖里的译者,无法创作的女性译者,被审查的译者,没有版税的译者,成为作品本身的译者,从利润低的语种开始杀译者,经济赞助人vs专业人士,译者反击!

    42分钟前
    • Sean S.
    • 推荐

    我们来说中文,1、2、3……砰,一个细节让整片提升一颗星,哈哈哈。

    46分钟前
    • Tina
    • 推荐

    前中期都太過鬆散,明白想令觀眾在最後的反轉得到最大的感覺,但過度的切換時間點讓觀眾難以去消化,不過個人是挺欣賞最後的反轉。但劇情也是令人無言和奇怪。好壞參半。

    49分钟前
    • love216
    • 还行

    哈哈哈有点文人自high

    53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最后悬念揭晓,感觉只需要这一场就够了啊,还搭两条命进去,何必呢。James耍起心机也是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58分钟前
    • 苏解放
    • 推荐

    一失足成千古恨,小心驶得万年船。“谁已脸红便已认罪,真正的清白是无需羞愧的” 谜团会在所有的简单事情之间解开。请记住世界通用的三位数常用密码:123,321,567,365,069,666,911,007,777… 其实本片厉害之处在于:翻译与创作的悬殊,作者跟营销的角力,书迷对作家的痴迷…9国翻译对剧情的精妙运用,电影故事跟书的情节完美结合,都有渲染点题。“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犯罪是一种戏剧”

    5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中文是通用语言了,一二三,都听得懂。关于互联网版权、粉丝创作、志愿翻译、传统出版等内容,本可以再深入和尖锐一些。不到一半我已经直觉锁定“嫌疑人”,编剧可以再认真点。

    1小时前
    • malingcat
    • 推荐

    当柯瑞兰寇遇到了法语流利的“毕志飞”……虽然这个险恶心灵·梦碎出版业的故事试图以文学和翻译为影片升品,怎奈本身的套路程式感还是太过明显,明显到翻译组成员之一的爱德华多诺列加曾在若干年前出演过另一部形式雷同却更具品质和影响力的电影——职场无间道。老实说,这种“群疑自闭悬念戏”除非找到特别犀利别致的题材切入,否则一旦陷入程式让观众似曾相识之后,欧洲大陆的完成度还真的远远比不了英国人。因为英伦特产之冷黑幽默性格总能保证过程本身的生动有趣,总能将老相识讲出了新滋味!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