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八月处子

    八月处子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西班牙2019

    主演:伊萨索·阿拉纳,Vito Sanz,伊莎贝尔·施托费尔,Joe Manjón,María Herrador,Luis Alberto Heras,Mikele Urroz,Naiara Carmona,Simon Pritchard,Violeta Rebollo,西格弗里德·蒙利昂,Francesco Carril,David López,Julen Berasategui,Lucía Perlado 

    导演:霍纳斯·特鲁埃瓦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高清版

      公路战争:狂怒

    • 更新HD

      助产士国语

    • 更新HD

      北方1983

    • 更新HD

      塔达斯卜林达传奇国语

    • 更新HD

      说谎者游戏

    • 更新HD

      重案行动之连环凶杀

    • 更新HD

      负鼠

    • 更新HD

      路易斯安纳鱼子酱

     剧照

    八月处子 剧照 NO.1八月处子 剧照 NO.2八月处子 剧照 NO.3八月处子 剧照 NO.4八月处子 剧照 NO.5八月处子 剧照 NO.6八月处子 剧照 NO.16八月处子 剧照 NO.17八月处子 剧照 NO.18八月处子 剧照 NO.19八月处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炽热八月,马德里人纷纷外出避暑,将整个城市留给游客和一年一度的圣母节。即将满三十三岁的艾娃来到城里,拉着行李住进短租公寓。她四处漫游闲晃,探访故友、邂逅新人,与朋友河畔野餐、跟邻居狂欢跳舞,恣意地探索这个城市,就像每个初来乍到的旅人。然而,当度假的欢欣渐渐沉淀,不论是放逐他乡的徘徊,或是因街头巧遇前任而被拨乱的心绪,都让艾娃忍不住反覆沉吟,在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她该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  宛如侯麦《绿光》的诗意再现,透过贴近女主角的生活脉动,感受马德里随性怡然的城市气息。导演荷纳斯楚巴与女主角共同编剧,谱写出这则属于当代女性的情感诗篇,从爱情光谱扩展至信仰、文化等多元面向,细腻描绘难以言喻的内在心绪,营造温暖而不灼人、缤纷且柔和的旅行书写。

     长篇影评

     1 ) 《八月处子》观后感

    首先,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影片,全程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成为自己”——女主的那句“想成为真正的人”表达了她的心声。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同样的女性电影,同样的寻找自我和碎片化叙事,一次次的尝试怎样才是真正的自我。 这位将满33岁的女子来到熟悉的故乡的一块新的区域,准备在这里寻找自我。**她所穿着的衣服颜色很好的映衬的

    内心状态**: - 搬家的第一天,也就是从旧住所出发来到新家,所穿的是一件循规蹈矩的杏色长袖衬衫。 - 到新家一番休整之后,她敞开了衣服,随后换上了红色短袖,这是代表洒脱奔放的颜色,如同《罗拉快跑》中罗拉的发色——我认为这是她在主动的寻求改变和突破,相同的大红色系上衣几乎出现在她所有“突破自我”或者是“主动出击”的情节中了。 - 这天结束回到了家,她换上了冷色系的纯蓝色短袖,显然,突破自我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她躺在床上看书作为一天的结束,这天的她没有朋友,也没有自己。 第二天她漫无目的跟随一名游客来到博物馆,偶遇老友讨论起关于各自对夏天的感觉:老友认为夏天代表的“好混”和“低要求”,女主热爱着夏天,认为夏天最容易达到完美。这其实是镜子的两面,对人生积极和不积极的不同态度。 在遇见邻居奥尔卡和两位乐队成员之后,影片使用**大量动静对比的手法**来使观众抽离出剧情,落入真实,引人思考,如酒吧戏。 后面他们相约去游泳,引出了本片重点——女主认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很困难”,她穿着借来的泳衣站在池塘边犹豫了很久,不敢下水,同行的英国男子过来陈其不备抱起她一下扔进水中,她短暂的惊慌失措了一会儿,便迅速在水里获得了安宁。其实这很好的解释了她自己抛出的问题:只要勇敢踏出舒适圈,虽然可能会短暂的不适和惊慌,但这是成为“真正的人”所必不可少的一步。 后面她确实更加勇敢了,在电影院主动认识了两名新朋友、做了经脉按摩、认识了那名站在河边的男子、酒吧与公寓的经历,她最终成为了真正的人吗?我想这个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她如同这部电影的标题,**在这盛夏的八月,她的每一天都在获得全新的感受、靠近全新的自己,如同初来世界的婴儿、如同饱含期待的处女。**

     2 ) 在无所事事的时光里孕育新的自我

    如果有人问我,观看西班牙电影《八月处子》的感受,我的回答是:说不上具体讲了什么故事,只记得看完之后很舒心。

    《八月处子》中确实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电影通过日记体叙事,讲述了女主伊娃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徘徊与成长。

    影片看似散乱虚无,实则随性自然,轻巧浪漫。

    那种若隐若现的情绪,若有如无的哀愁,若即若离的人际关系,说起来简单,拍出来很难。

    《八月处子》做到了。

    我跟着女主伊娃,行走在马德里的炎炎夏日,和她一起感悟身体、生命、他人和自我,寻找生活的的另一种可能性。

    为了逃离炎热,马德里人习惯在夏天离开城市,留在城里的只有游客和心不在焉的访客。

    伊娃就是留下来的那一个,她即将年满33岁,刚刚结束了演员生涯,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她没有去远方寻找,而是留在原地,通过漫不经心的散步、观光、聊天 、认识朋友,来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新的乐趣。

    伊娃借住在出门度假的朋友家中,她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主动改变自己。

    她上街买花,躺在草地上看书,坐观光车游览城市,跟随一个陌生女孩的足迹参观博物馆,偶遇老友路易斯。

    主动搭讪电影院遇到的研究灵修的女孩,让她到家中给自己做灵修。

    打不开公寓大门的时候,去另一个朋友苏菲家过夜,也因此和很久以前开始疏远的苏菲敞开心扉,聊两人的友谊和经历的考验。

    伊娃在这个炎热的八月,保持着处子的心情,去探索,去寻找,敞开自己拥抱新的人、事、物,那些人、事、物让她找到自己,或即将找到自己。

    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伊娃的迷失与彷徨。

    她穿着泳衣在河边徘徊不敢下水,被朋友抱起来扔进了水中,她挣扎着大喊我恨你,却在入水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与自由。

    伊娃很喜欢夏天,她觉得夏天做事情很容易达到完美,夏天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做自己。

    她主动约新老朋友去河边野餐、游泳、唱歌、聊天。

    他们聊如何成为自己,如何成为更好、更确定的自己。

    苏菲聊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单身妈妈,奥卡尔聊自己冻卵后又决定放弃的心路历程,乔聊自己离开威尔士、定居马德里10年的感受。

    离开熟悉的地方,到达新的国度、开始新生活是一种自由。

    那些从未离开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自由,更让人钦佩。

    没有必要朝任何特定的方向看,你只需要看到广阔的天空,让你的眼睛习惯黑暗。

    伊娃独自一人去看一场名为“ 圣洛伦佐的眼泪”的流星雨,她看到了流星的燃烧,感受到了宇宙的静止。

    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个孤独的人在河边大桥上,伊娃怕他想不开,走过去,靠近他,和他聊天。

    那个人说,他从来没有去过自己想去的地方。

    伊娃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是一种相当可怕的感觉。

    她讲了高架桥的故事,说自己快要来月经了,然后很自然的告别。

    在次日的音乐会上,伊娃再次遇到了这个男人,原来他在广场上班,下班后去大桥抽一支烟,然后去酒吧找朋友,最后走40分钟路回家,这是他每天的仪式。

    伊娃喜欢他的仪式,她跟随他来到酒吧,并在之后的互动中喜欢上了他。

    电影结束在一个很微妙的地方,让人恍然大悟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疑惑。

    伊娃如同圣母玛利亚般的怀孕,似乎是某种象征,象征着新的开始。

    在这短短的15天里,在人与人之间原力的作用下,伊娃通过月光的引力激活自身,于是一个崭新的生命被孕育。

    同时,结尾又有一种感觉:我的时间尚未结束,我仍在寻找自己。

     3 ) 最适合自我探索的时刻

    即将33岁的伊娃选择在当地人都去避暑的假期仍留在自己的家乡马德里,想换另一种没有尝试过的方式去生活。

    八月的马德里异常炎热,她却觉得八月很完美,夏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适合做自己,做的也会比以往更好,所以她留了下去,去探索和思考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里说一下我眼中她的改变:

    1.一开始遇到感兴趣的游客(貌似是东方人),她默默跟着对方,观察她,也观察她看过的一切,却未开口。

    2.遇到路易斯,这时候她依旧处于被动,之后的聊天都是在路易斯的邀请下进行的(路易斯问她有计划吗?是否想喝一杯?),她甚至在公众场合跳舞都不好意思,但是随时时间推移,她开始享受这种谈话。

    3.遇到奥尔卡,这是依然是一次被动的相遇,不过是刚巧两人住在一起。镜头一转,她们就一起在酒吧喝酒聊天,并看没有交代是谁主动邀约。细看她们的相遇,奥尔卡帮伊娃开门后两人的聊天明显奥尔卡更自在更主动,伊娃还是有些小小的面对陌生人的尴尬的,不过奥尔卡说了如果要找我可以按5就走了,她应该是不知道如何联系伊娃,所以我更倾向于这时是伊娃主动邀约了奥尔卡,因为她知道邀请奥尔卡这样外向热情的性格大概率不会被拒绝。

    她们的谈话也非常愉快,甚至愉快的跳起了舞——也许是因为气氛,但确实她之前拒绝和路易斯当街跳舞。

    4.主动邀请了英国人和威尔士人(前一天与他们的相遇也是被动的),还叫上了索菲娅和她的孩子(好家伙,开始攒局了)。这次的河边聚会是伊娃转变的关键。

    首先进一步表达了她想找到自己。在这一段乔说他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离开的家乡所以找到了自己,还是因为自己本身是这样所以才会离开家乡;奥尔卡也说自己因为去了很多国家因而一直都在重塑自己的生活,她认为在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更容易获得自由,同时她觉得在熟悉的地方能够做自己的人非常有勇气。

    这一段伊娃的表情变得有些沉重,她一边认真听一边在思索,她有点羡慕乔,同时觉得如果没有从父母那里解放出来,做一个真正的人是非常难的,因为她从未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过。

    她对在河里游泳的同伴都很羡慕,但是不知道是身材还是性格保守的原因(借了泳衣,但是却穿着披肩,不时的调整衣服),她自己始终没有主动下水,直到被英国人开玩笑的丢在河里。一开始她很慌乱很抵触,但很快适应了水,她露出笑容然后脱下披肩,就在水里惬意地飘着。

    这里我感觉是一个关键的转折,被动下水之后发现其实水里并没有那么可怕其实对应她之前所说,她觉得从没有后悔没跟一个人约会过,却后悔跟一个人约会很多次一样,我们都会害怕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与其主动会带来不确定的伤害不如连获得美好的可能一起放弃,这样至少是安全的。

    但落水后的她似乎决心打开自己了,去直面这种害怕。

    5.在电影院遇到玛丽亚,她开始主动接触她所感兴趣的了。她邀约玛丽亚来她家做疗愈痛经的仪式,并因此成为朋友。

    6.在看完流星的夜里,伊娃搭讪了习惯一个人的阿戈斯,这一次她更加勇敢,即使对方不擅言谈,尽管聊天尴尬的结束在伊娃关于桥的故事,但并没有让她失去对这个男人的兴趣。

    钻玻璃墙我是真没想到,社牛本质发作了

    到后面再次相遇,她跟着阿戈斯来到酒吧继续攀谈。阿戈斯鼓励她向喜欢的乐队表白,这种直接表达自己欣赏的感觉让伊娃觉得很棒,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伊娃本身是很倾向与这个世界产生链接的。这里其实我很喜欢阿戈斯的观点,有时候对我们喜欢的事物,我们会不自觉的把它拔高,甚至觉得神圣不可侵犯,会仰望会露怯会自卑,甚至不敢面对面直接表达喜爱,“但是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也许他们比我们做的好一点,但也没什么不同”。

    到最后她确实越来越松弛,越来越敢于做自己了,并且是在她熟悉的城市找到了自己,感觉很自在。电影沿着自我探索的主线对很多女性视角社会问题展开探讨又点到为止。

    比如随着年纪增长引发的生育焦虑,冻卵也不过是在拖延时间。

    比如有孩子的朋友觉得自从成为母亲,就被看作另类,所有的朋友会远远的看着你,与朋友们生活似乎失去了交集。

    她最终成为了真正的人吗?这个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她如同这部电影的标题,在这盛夏的八月,她孕育出了新生的自己。

     4 ) 夏日记忆

    关于夏日的记忆,漫步在马德里,偶遇一个个可爱的人,互相给予对方中肯的人生建议。在这个特定季节八月盛夏的日子里,人的耐心是急躁的,而不管是初见朋友还是多年老友的友谊是真挚的。这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的散文之诗,它由一片片生活碎片组成,从早到晚、白天黑夜。闲逛、交流、休息,组成了一幅幅基于生活却超脱于生活的画面。漫步在炽热的八月盛夏街头,我们却感受不到多少关于夏日的炎热,最多只从人物口中听到几句抱怨的话。那些天气是明朗、色彩纷呈的,阳光所照射之地都充斥着活跃之情。剔除夏日最惹人厌的炎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夏天,它特别具吸引力,会让人感觉非常的不真实。

    这是一部关于真实生活的纪录片,任何一部电影的起点都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而终点可能会超脱出生活的范畴,也可能是像本片一样仍旧终于生活。全片的剧情一直都是处在生活的范围内,如:“到哪里去,去哪里玩,去和谁见面等”。虽然普通,但是我们能从平静的生活中体会到安宁与舒适。再者电影本来就不是尺度的呈现,而是深度、广度的探索。很多人会对普通的,接近生活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觉得这些枯燥、无趣,食之无味,看之无意义。想着生活本来就很折磨了,没必要去体验他人平庸的生活,渴望从强刺激中收获愉悦感,在这之上是可取的。但是一味的追求强刺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会直面不了生活中的磨难,最后也会丧失反思和思考能力。所以是需要定期进行一定量的共情的。现实世界中经常有很多事件的戏剧性甚至比最戏剧性的电影剧情戏剧性还要高,但若仅凭这点就全盘否认掉电影的价值的话,这无疑是一种偏激的体现。电影就只是电影而已,别给它太多要求,你若喜欢就赞美,不喜欢就合理批评。

    从生活到人生,从平常到高尚。出门—闲逛—偶遇—交流—休息。在这个假期里,女主她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收获了不少。线性日期递进式叙事中,在八月后的那个数字不停增加时,她的生活也在逐渐丰富起来。开始时她孑然一人,独立生活在自己的居所里,出门、吃饭、休息都只是一人,然而随着夏日里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她的人际交往圈逐渐的扩大,她的生活也变得不一样。生活是平淡的,而在其中的惊喜是瑰丽的。就如女主她面对那些个不同的个体时一样,起初在刚接触或者相遇时,总是会先从眼前的事物说起,在漫无目的的摸索即将到站后,便会引到一种崇高的境界。那时眼前的这些生活都会被抛到脑后,会开始对人生哲理进行拷问和说教。

    夏日的终章里,季节性所带来的热情轻而易举的推动了一切。它赋予了片中的人物非凡的能力。它帮助了女主解脱了内心保守的思想枷锁;它让女主的闺蜜重新回到社交圈;它让女主相识了很多男性。欢乐是短暂的,但在这个夏天里它却持续不断。假设这不是个夏季,人们没有那么活跃,那这一切都将不存在,女主这一整个假期也会面临孤独和枯燥。但是她身处夏季时每一次出门都会收获一次惊喜,可能是故人的偶遇也可能是结识新的朋友。而这一次次的惊喜又都会变成下一次的前提,这些都是串联在一起,并且是具有持续性的,此处证实了快乐可以持续不断。

    关注于女性的电影,但我不认为它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有关于女性的电影总会不可避免的讲到这些与女性密切相关的事,一些只属于女性的烦恼、痛苦。而这些与女性相关的事在剧情中并没有起主导作用,并没有非常着力的去书写,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是一些先关内容的起点,全片大体上最主要的情节点还是关于于女主的生活。管于女主的偶遇男性,从开头到结尾一共有4个男性。这四个男性有朋友、失联的男友和第一次见的路人。这几个男性分别都可以代表一种情绪,分别是:平淡、激情、失落和爆发。这些创作者刻意而为之的元素,间接性的阐释出了女主在不同时间段所持有的不同情绪,他们是一剂剂具有刺激性的激素,会非常直接的改变她的心境。关于女主的生活,那些在我们眼中看来是十分普通的事,在她看来却不一样。她以一种极为热烈的态度去迎接着这些普通生活,虽普通但不平常。又是因为这个假期所带给她的特殊性,使得让这些她眼中普通的事变得不普通。

    女主的背景一直都是处于一种极为模糊的状态,在她与他人谈话的期间,我们也不能得知多少关于她的信息。隐隐约约的、似有似无之感让我一直带到了结尾处也尚未消除。而结尾又是个开放式结局,加深了这层模糊。虽然我很喜欢开放式结局,不给一件事下具体的定论,把后续留给我们的想象。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给出一种倾向,一种明确的倾向,让我们可以去往一个方向去想象。女主背景的过于缺失使内容间的联系变得过于的松散,情节变成只是情节而已了。相互之间不能产生多少联系,也不能更加有限的利用起这些分散的内容。在这些散漫之中如果加入一些规整的内容可能会使这些看似无规律的内容更上一层楼。在一些情节点上加入惊喜,使人物和整体剧情更加的贴合。使人物更加的立体,让她绽放出更亮的光辉。

    电影最后一个场景是一处室外餐厅,当女主和小女孩离开那正前方后,字幕便滚了上来,随后人群声和配音声齐鸣。

     5 ) 我们到底在找寻什么?

    隔着两个凌晨,在这一百二十分钟里,我的思绪跟随伊娃来到她的世界,仿佛也度过了半个月之久。

    她很迷茫,她像是在寻找什么?她诉说着她的态度,游走于街道让思绪漫想,无论是抬头仰望黑夜等待奇迹,还是在狂欢的舞台中独自感动流泪,或是被神秘的人所吸引,这所有的一点一滴就已经描绘出了她想要的答案,哪怕八月过后,迷茫又会出现,她仍会寻找到自己一样。

    与其这样的猜测,不如说她所呈现的一切更像是一面镜子,我仿佛置身于这个神秘的空间里,所以我也好像在镜子里寻找着什么?又期待着会发生什么改变,好让自己的内心不再感到困惑!而最终的答案是什么也许谁都不会找到。

     6 ) 《关于女性的觉醒》

    《关于女性的觉醒》

    这部片子我断断续续看了四次,或是五次才把它看完,这并不是那种有着很抓人故事情节的电影,我猜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把它全部忘掉,但它,怎么说呢,是那种散漫的,你可以说它是日记形式的,或纪录形式的。反正,我是把它当做纪录片来看的,有人说,那干嘛不直接去看纪录片,这个多假?!同学们,你们要知道,纪录片也并不总是客观的,就算你拍的是动物,是大自然,拍摄者们也总是把他们想要说的话藏在里面,结果都是一样,这部片子或那部片子,他们的拍摄者总有话要说,有的说得好些,有的不好;有的是说给自己听的,有的是要劝诫世人,还有只想挣钱的,这种人如今看来,是最单纯的拍摄者了,他们会动脑子去迎合观众,弄出他们喜欢的口味。

    除了情节不紧凑以外,女主角不够漂亮是没能让我一气看完的另一个原因,我现在对于美貌是一种才华,并且无需证实这话有了新的领悟,你想想,你得贿赂上帝什么他才能让你生的美?!上帝那家伙很难说话的。

    还是说影片吧。

    故事从一个炎热的八月开始,女主角伊娃无所事事,借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而朋友出去避暑了。她一个人留下来干嘛?!电影里没交代,只是看到她每天漫无目的的溜达,看到有游客进了博物馆,她便也跟了进去;看到游客因为街头表演而笑,她也笑了起来,仿佛,她是没有自己的。后来,在电影院里,她无意之间听到两个女人的谈话,她便主动搭讪,让其中一个女人为自己做了脉轮疗法,之后三个人还探讨了女性例假的话题。后来伊娃一个人去看了流星雨,他们称之为圣洛伦佐的眼泪,据说那是圣洛伦佐为希望撒下的种子,她那最后一滴眼泪,是想寄托一个愿望的,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许下愿望后都可以得到收获。

    流星雨。

    我记得很多年前北京曾有过一次流星雨,而那次有一个花季少女在看流星雨时被歹徒杀害,这件事当时被说了很久,以至于现在只要一说到流星雨,我就会想到这桩惨案。

    接着说伊娃。伊娃看完流星雨后,独自走在黑暗的大街上,然后,她看到大桥边有一位男士站在玻璃挡板里,出于关心,她走过去对那位男士说,这里不能进去。然而男人没有理她。于是这位好心的仙女,躺在地上钻过了玻璃挡板,来到陌生男人面前,和他聊天,对他讲了一个听来的故事,一个富家女因为恋爱受挫要跳高架桥自杀,可是被自己的长裙子救了,她的家人也因此妥协,同意她和恋人在一起,两个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讲完了,她对男人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你这些,我有点......我想我要来月经了。”然后她离开了。

    林白曾经写过一部自传体小说,叫《一个人的战争》,写的是女性的性意识,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开放的写法,等到木子美和棉棉想起来用下半身写作,已经是后来的事情了。我见过林白一次,她就是她书里写的那样,丝毫不差。

    伊娃终于也觉醒了,她主动起来。我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一边。我相信,苏格拉底自己一定是求爱方,跟我一样,我们都相当神圣。

    2021年4月23日

     短评

    镜头捕捉生活片段,我们随着女主遇见这个城市。整体的感觉非常舒服,闲适惬意。

    4分钟前
    • 叶底藏花
    • 推荐

    寻找幸福,嗯!哦我的天,又是一股美妙的清风~~~ 和侯麦背道而驰的一点在于侯麦的日记时间卡通常意味着和前一日的事件断裂,而在这里却只是事件的继续开始,但也有可能只是马德里人总爱一夜不眠。

    9分钟前
    • TWY
    • 推荐

    #27. CL# as a bystander 享受片刻被环境音包裹 / 如果是“忘记了一个故事 只记得当时听完很开心” 那就再好不过了

    12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推荐

    隐约中还以为是法国电影,那种轻巧与浪漫。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极具包容度又细节丰富的迷人电影,开篇介绍公寓就引人入胜,它和后来伊娃去到阿戈斯的公寓还形成了一个小小居所互文,因为女主是在“静止”中寻获我是谁的人生意义,她不像一般的女性,是通过出走而找到自我,她是留下来,从一开始的被动遇到人(路易斯),到后来主动聚集人(河边聚会),再到后来更主动的认识(玛利亚)和建立联系(阿戈斯),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这期间写到了宇宙的静止,流星的燃烧,有些人一个晚上会经历很多,伊娃的回溯与重生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美。路易斯、奥尔卡、乔这些人通通都问过她的计划,最后在阿戈斯那里有了答案,这一番写得很高级,她说了高架桥的故事,又说自己快要来月经了,然后道别,和这里的细节一样,导演拍下了许多突然而至又生机勃发的细节。女主角表演也超厉害,有意无意展露了许微妙的反应,令整个影片真切

    18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另一个时空的《修女艾达》,都在倾力呈现一个女人的徘徊与成长,都在有限的时间里由摄影机发掘出女性身体的无限性。前者是演绎的、显性的;《八月处子》则是捕捉的,隐性的。马德里被赋人格,成为母胎,孕育着艾娃对于生活之不确定性的从容;艾娃经历了一切却又好似什么都未经历后,焕发出母性的包容与温柔的坚毅,微笑着走向明天……

    20分钟前
    • Aloysha
    • 推荐

    闲适清浅地走走停停,过一段夏日,逐渐面对自我,与不同的人短暂交流,不需要有什么目的。的确浪漫且有点侯麦,私人很喜欢,很像我某一段时间的状态的理想化呈现,又似乎可以透过本片重新检视自身。

    25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四星半。几乎是美妙的,关于女性与光线、色彩的秘密。等待夏夜流星,等待某个《绿光》式的神秘时刻出现,却不知尘世之光随着一次次打开百叶窗,始终闪烁在这个女人的脸上。墙上那轮蓝绿色的月亮仿佛来自《1Q84》,而这个lunatic woman却将其作为圣女背后的光晕——在交欢中完成主体性的回归,重述“处女怀孕”的传说。女性如何言说幽娴贞静的欲望?于是我们想起天吾的疑问:“青豆那时和月亮缔结的究竟是什么密约呢?.......当时她究竟把什么东西托付给了月亮?”

    27分钟前
    • 卡佛啪啪卡夫卡
    • 力荐

    15天就整理好心情开启新人生了 哪有那么好的事

    28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提前进入感受了一个炎热的夏天,还是在马德里。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陆续看手册去年的十佳,果然又是这款。它的这个事件的编排很有趣,每一天都是与陌生人的搭讪和交流,没有目的性的叙事任务,只在一些细微的变化之中看女主角的内心如何泛起一丝丝涟漪,回过头来一想,才会发现细节上的味道。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随性自然如法国电影,清新治愈如日本电影,但却是个西班牙电影。看的时候拼尽全力回忆一年前在马德里走过的每一步。

    35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西班牙的《夏天的故事》,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女主简直就是社交女皇,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女主得了新冠,这就是个悲伤的故事。

    38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侯麦万岁。少了法式的慵懒和自然。更缺少一种夏天的感觉。

    40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英仙座流星雨造访下的马德里,潮汐牵引着欲念,从午夜漫步到黎明,每一个孤行者纤细的神经,牵连着最遥远的星辰,宇宙自有安排,是我们的相遇。导演自言,他的演员团队是从第一部电影开始延续至今,仿佛能看到一群最熟悉的好友经由电影的汇聚,生活自流淌出,而这里几乎有欧洲夏天让我想念的全部美好。

    4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Eva的N次奇遇。同样是人物的反复交错,如果说Alor Setar是时空的往复循环,那么马德里则呈现不断变化开拓的纵深。生活的给你的灵光乍现,就如受孕的处子,诞下的是继续前进的信仰,于是我此刻如此渴望接触一个陌生人,和他分享平静的夏日时光。

    43分钟前
    • 吃查3000
    • 推荐

    和侯麦相似度很低,因为它完全不旨在导向任何人际的、外在的联系,而只拥有一个向内的视角,并基于此,借助日常的动作和对白,使人物的内在延伸至城市空间中,提炼出一种属于生活的超验。正如月圆之夜勃发的精神力量,升腾。也因此,比较的对象应是mikhael hers,maren ade和nadav lapid。

    47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

    很潇洒。

    51分钟前
    • 奥利
    • 还行

    很侯麦的风格,欧洲真的令人羡慕,33岁没有正经工作还能在马德里度过一整个有朋友有酒有演出的夏天。

    54分钟前
    • 女魔头
    • 推荐

    真好。虽然与hers或manivel选择在日常情境中寄托的情感完全不同,但最后达到的心境却是近似的。这种情感主导的内向型表达也让结构组织变得更不引人注目,脱离来自日常情境的束缚。

    55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