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夜车

    夜车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美国2023

    主演:乔·兰多,丹妮尔·查克兰,迪奥拉·拜尔德,亚布拉哈姆·本鲁比,约瑟夫·D·雷特曼,Sean Dillingham,凯兰崔尔·斯蒂尼曼,布伦特·贝利,伊凡·谢尔盖,雷吉·奥斯汀,Kevin Joy,Nayeli Esparza,Carly Diamond Stone,Val Barri,保罗·哈帕尼米,Tianna Tuamoheloa,Levi Vincent,Thomas Nelson,Jillian Tremaine 

    导演:Shane Stanley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夜车 剧照 NO.1夜车 剧照 NO.2夜车 剧照 NO.3夜车 剧照 NO.4夜车 剧照 NO.5夜车 剧照 NO.6夜车 剧照 NO.16夜车 剧照 NO.17夜车 剧照 NO.18夜车 剧照 NO.19夜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单亲妈妈Holly为了维持生计,成了一名好莱坞皮卡司机,在车里经营黑市医用品。与此同时,她能否逃脱FBI特工的无情追捕?

     长篇影评

     1 ) 爱需要冒险

    原来不想多说什么,但看了几篇评论,却不得不多说几句了。

    影片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李军是不是会杀吴红燕成了悬念。不少人认为李军会杀了吴红燕。虽然我不能肯定的说李军不会杀吴红燕,但从影片提供的蛛丝马迹中,我认为李军不会对她下手。

    如果要杀吴红燕,他有很多机会,但他迟迟不愿动手。从他知道吴红燕走后,闻着吴红燕的围巾可知,他在杀与不杀之间处于激烈的内心斗争。越到后面,杀的念头越淡了。他也觉察到吴红燕对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真实而强烈的。

    而当吴红燕知道李军想杀她时,她逃走了,但后来却主动回来,而且提醒李军带上放着作案工具的包。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想她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那种孤独的生活中去,她需要李军这样一个男人。为此,她愿意冒生命的风险。这显示了她对爱的渴求。

    但更深的一层内涵是:她相信李军不会杀她。在他们的交往中,她可以体会到李军也需要她这样一个女人。她不愿意逃走,也不相信李军真会杀她。最后她选择回来,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做个检验:如果李军在完全有条件杀死她而不留痕迹,却仍没有杀她时,那么表明李军是爱她的。

    当她把自己交出来时,她给予了李军完全的信任,而这种信任能否唤起李军心中的爱与人性呢?也许不能。但这是唯一能唤起他人性的办法。

    我想这才是导演想表达的。爱需要冒险,甚至要把自己完全交出去,这是唤起另一颗心的唯一途径。

     2 ) 《夜车》的前色和底色

         在我的字典里对人的评价中最损的不是流氓,不是猥琐,甚至都不是虚伪,最不把人当人看的评价是“你是好人”。因为这个评价的第一层含义是你一无是处,既没有智慧,也没有才艺,你只配做好人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第二层含义是来自评价的人,说你是好人,意味着他/她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说你是好人,便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放纵找到了心安理得的借口,比如说为他人,因为他做不到,你做到了,所以你是好人,他就可以继续满足自己的私欲了。第三层含义看似无害,却最有破坏力,好人/坏人之分意味着把人扁平化,单一化,无趣化,直接的后果是混淆视听。各位只要想想儿时受的教育就知道了,或者看看当前的主流媒体,它背后的意图之一就是阻碍了对人的真正认识,贴上标签,万事大吉,好人嘛,就应该是这样那样,如果人这一动物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可是,事实上,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随便抓一个人你都无法用任何标签去贴他。所以当真相显露时,往往让人目瞪口呆,存在了几十年的所谓的道德传统的围墙一下子坍塌了,受不了吧,而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旁冷冷的笑,甚至有一种快意,因为我从来不敢简单得看待一个人,任何一个平时在别人眼里最老实巴交的人都可能做出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任何一个看似阳光乐观的人,其实内心里可能是极其黑暗,悲观的人。
         
         电影的功能之一呈现或者揭示这种意想不到的真相。可惜在中国电影中,这种揭露的快意鲜有出现,直到这部《夜车》,直到这个女法庭刑警的出现。用前面的好人/坏人的二分法,吴红燕应该算是“好人”,至少在前几十分钟里,她何止是一个好人,简直是一个极有人情的人。我一向反对简单的传统意义上善良,这种善表面上好,其实背后真正的黑手是对人性的泯灭和遮蔽,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好心做坏事的局面。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片子,说一个派出所警察一直劝一个年轻女人不要去舞厅里做舞女,经常在“关心照顾”这个女的,希望她找个正经的工作。因为在警察所代表的世俗的眼光里,舞女就意味着不正经,意味着堕落,可是这个女的就喜欢跳舞啊,这个警察经常来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最后一幕是女人抢过警察的枪,一枪把他打死了。估计他死的时候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要杀他,自己好心的劝善最后却换来如此的恶果。他就是不明白他的善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干扰是一种恶。理性的善,我不知道有没有更准确的词来表达这种善。比如吴红燕对旁边妓女的态度。这个让人想到了基斯洛夫斯基的《蓝》,朱丽拒绝签字赶出邻居的妓女,和吴红燕拒绝报警赶走妓女如出一折。在一般人眼里,妓女这个标签简单容易地宣判了一个人,这里姑且不讨性工作的道德性极其背后的社会因素,而是想想这个标签所带来的直接含义,意味着标签之后的人的道德败坏和所有的肮脏。其实,这种简单的看法经不起任何推敲,而真正的恶却被隐藏或者忽略了,最直接的人就是片中那个女邻居,她才是真正的恶或者丑,她真正的意图是借助传统和世俗的偏见排除异己,干涉别人的消极自由,这种人往往是怯懦的,没有判断力的。而在吴红燕和朱丽身上,却有着理性的善,她们懂得洞察人性,懂得如何把别人当人看,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懂得其后的无可奈何,懂得慈悲和怜悯。又比如吴红燕对待犯人时的正义性和坚强。
         
         如果影片只说了这点的话,那真是单调的很,真正的精彩在后面。别忘了片名叫《夜车》,吴红燕无数次搭夜车去干什么呢?不少观众看到一半,知道她去做什么时,估计不少人要目瞪口呆了:为什么一个充满正义的,富有同情心的女人会借着婚介所去找男人,而且直接的意图是性?为什么她会做出这么“无耻”的事,为什么在宜春她还是一个好女人,到了忻城她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坏女人”呢?难道一趟夜车就有如此妖魔鬼怪?记得不久前,一群同事一起吃饭聊到《色戒》时,其中有一个同事一脸正气,说这是黄片,他不看。当时我们都很惊奇,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会以这个为耻?而后,他又露了一句:可惜是汤唯演,如果是另外一个谁谁演的,他就一定去看。哈哈,狐狸尾巴还是败露了:)假道学背后往往才是虚伪和肮脏,才有不可告人的黑暗。当然,我也明白这位老兄会这样,有当前的教育背景和世俗所致,这也暴露出某种可笑和荒唐之处,就在不久前还有夫妻在家里看成人电影被邻居举报抓起来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议,却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再往旁边看看,不少人在学校,甚至到了大学,家长还极力制止孩子恋爱,从小学就开始制止早恋,而孩子一旦毕业了,过了几年找不到对象,就开始纷纷着急着张罗相亲。当然你可以说小时候是怕影响学业,真的会不会影响姑且不讨论,我们关心的是后来孩子找不到对象,是不是因为从小被压制的恋爱导致了后来不懂得如何去恋爱呢?为什么这种天性的东西要受到压制呢?有多少人后面婚姻的不幸福是因为恋爱经验的缺乏,到后来糊里糊涂的就和别人结婚了呢?看看现在上海的万人相亲就知道了,这个号称二十一世纪的东方大都市,有多少有活力的年轻人不知道不懂得去找爱人,当然这里面有其他社会因素,但前面的提到的爱的压制和缺失却是不可回避的荒谬和讽刺。其二,恋爱本身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父母在小的时候制止子女,后来又担心找不到呢?OK,让我们再推进一步,性本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个东西到处被遮遮掩掩,闪烁其词?中外的历史一再地证明,那些遮遮掩掩的东西背后往往掩藏着某些肮脏的阴暗的东西,而当你用干净的眼光看世界时,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说的,没有什么是需要隐藏的。
         
         妓女那个角色容易让人产生吴红燕被诱惑的误解,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评论。为什么是诱惑呢?这里面还是有道德偏见在里面,因为按常规,诱惑的东西往往是被认为不好需要抵制的东西。为什么会认为性是不好的东西,这明明是所有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和吃喝拉撒没有太大的分别,为什么偏偏被当作是忌讳的,甚至强加上道德的标签呢?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之九《不可贪恋他人之妻》中就探讨了这一命题:身体在性的罪不是一种道德的恶,而是个体人的身体性情中的在体性欠然。这和伦理道德无关。难道非得在日复一日的冷漠隔阂估计中苟且度日,难道非得用钱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然后在寒风中笑着哭才是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朋友一开始看片子的时候会觉得片子有点旧的感觉。这可是2005年,这个号称地球村的世界,在北方的,在这样的小城市,依然有上个世纪征婚的交谊舞的破旧,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个体就非得承受这种孤独的压抑吗?所幸的是,这毕竟和上个世纪不同,还是有些勇敢的人,比如吴红燕,能够做出自由的选择,尽管通过夜车这种方式有点畸形,但正是在畸形的背景之下的不得已的选择,终究还是跨出了一步,也因此达到了个体的觉醒和解放。这一点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中也有了某种呼应,小人物也能作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并承认由此产生的后果。
         
         展示人性的复杂仅仅是本片的前色,那么它的底色是什么呢?这得从两个主人公出发,李军为什么要报复吴红燕?作为执行刑罚的吴红燕为什么觉得不安,为什么要去赎罪,她赎的是什么罪呢?代表法律执行裁决的她和李军有什么仇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恐怕还是得从《十诫》之《不可杀人》出发。杰克因为妹妹被一个醉酒的拖拉机司机压死,然后他杀了一个不认识的出租车司机,然后,他又被判处死刑。在这里我们并不知道杰克为什么要杀出租车司机,但是杰克的被杀却是以法律的名义,法律又是以谁的名义呢?我们无从得知,只看到法律的无能和人们的无助和孤寂。“法律不应该效仿天性,而是要改良它。法律是人类的理念,用以规范私人间的关系,时下的我们和生活方式都是法律运作的结果,不管我们是遵守或者违反它,人类是自由的。他的自由是以不妨碍另一人的自由为范围.惩罚...惩罚是一种报复,尤其当它意在伤害罪犯,而不是预防犯罪时,可现在法律可带有报复意味,它真的是为无辜的人着想吗?立法之人真的很无辜吗?”十诫上说的不可杀人指的是不可无理由杀人,有理由的杀人是允许的,历史上和现实上从来没有中断过,但问题是:谁来决定杀人的理由是否正当?司法制度维护最低的社会公义,却不能填补生活中因个人性情而产生的偶然性断裂。张玲玲和杰克都是在法律的名义下被杀,其场景是如此相似,司法制度的冷漠和在这种制度下生活的人们是如此残酷,让我们不禁质疑这种司法制度的正当性。任何人的出生都是随机的偶然的事件,谁也无法选择在什么样的司法制度下出生,它并没有征得你的同意,然后一生下来,你就不得不去遵守它,一旦违背它,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更值得质疑的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真的能完全制止暴力吗?惩罚张玲玲却带来另一个家庭的毁灭,李军为什么要承担丧妻失子的痛苦呢?他和杰克一样(失去最亲爱的妹妹)承受“个人性情而产生的偶然性断裂”。而且作为弱者的李军遇到的种种不公平的欺辱又有谁来匡扶正义,来主持公道呢?这时候法律却是缺席的,它在维护的究竟是怎么样的生活准则呢?这一点在李沧东的《绿洲》中有同样的探讨,司法制度在不停地惩罚洪忠都,即使他是替人背黑锅,法律也是毫不手软,甚至他和韩恭洙这两个最弱势的人的仅有的小小的希望都成为一种奢望,被这个强大的机器剥夺得一无所有,他在警察局里一点都不会自己辩护,因为他知道他的任何辩解都是无用的,最后只能绝望地在夜空中用砍树这种无能的方式去做无能的抵抗。留给李军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报复,用另一种暴力去抵抗这种不公平。这一点上和杰克有点相似,但略有不同,杰克杀出租车司机具有暴力的随机性,而李军报复吴红燕则有一定的指向性,因为张玲玲是她带走的,尽管这种指向性稍微推敲便能看出其中的荒谬性,但是,但你永远不能指望一个被逼上绝路的人遵循所谓的清晰逻辑。这或许是惩罚性司法制度先天性的不足和无能。
         
         吴红燕的不安和负罪感恰恰是《不可杀人》中的律师的困扰,他们同样意识到这种司法制度之下的荒谬和无能,自己不但不能改变它,还是它的同谋!上周和朋友聊天时聊到她对目前人类思维方式的反对和颠覆,自己则作为反方,辩护说这是人类几千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是清醒地意识到这种自然选择的某种先天性的不足,甚至到处是死结。但你却想不出任何更好的东西去修正它。
         
         当吴红燕知道自己是李军的“仇人“时,恐惧而逃,漫天雪地,出于本能的逃跑,我知道此刻她是背负着本不该由她承受的重负,最终还是不堪重负地瘫倒在地,就像那匹路边的烈马,无论你竭尽全力,还是无法挣脱那种宿命式的牢笼,即使暂时逃脱,依然无法逃脱那张早已注定的网,没有别的出路,是的,只能回去。所以吴红燕的救赎是某种悲剧性的赎罪,她赎的是那种以暴制暴却无法真正声张正义的先天不足的司法制度的罪,赎的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中所制造的不公正的罪,这种圣徒式的救赎是那么决绝和富于悲剧性,尤其是当她提醒李军别忘了拿那个放着斧头和刀子的包时是如此冷静,如此惨烈,她也因此完成了自我治愈和救赎的旅程。但是,导演还是没有完全走向绝望,在无法逃离的死结中,还是留下了一丝希望,李军闻了吴红燕留下的围巾,他还是被暖化了,终究是爱化解了仇恨,终究爱才是人类最后的希望。所以面对最后的开放性结局,我还是抱有小小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安然地回来,也为那些现在的未来的无助之民祈祷。
         
         至此,基斯洛夫斯基八十年代在波兰提出的道德困境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得到了某种呼应和延伸。
         
        jude_chen
        2009-1-5 上海
        

     3 ) 马车和马鞭

    一个人追求情欲,却发现情欲是对杀意的误读

    另一个人心存杀意,但发现杀意已经误入情欲的迷途

    马的意象很显然指向女主,不过荒诞关系是存在于两个人之间,两个人应该都面临那样的处境

    对女人而言 马鞭是无法抑制的情欲,让她一直在灰色地带逗留 而马车是自己的真情被一次次工具化的遭遇,被用来泄欲、用来赚钱、用来复仇,就是没有被爱

    对男人而言 马鞭是慕强本能的征服欲,让他想抢回孩子、占有小船、点妓女(很可能和老婆之前的工作地点有关系)马车是他自己蹩脚的能力和性格让他屡次吃瘪。特别是最后的复仇,成功了吗?其实是彻底的失败(如果不是女人的误解,他早就跟丢了。最后他对女人动了感情,不想拿包,已经背离了自己复仇的打算) 所以他在推船时痛苦

    复仇与否,变得无力又无意义

     4 ) 大陆女演员多学学人家刘丹

    《夜车》。7分。

    刁亦男编剧、导演,刘丹、奇道主演作品。

    早些年,导演们还年轻的时候,都尝试过这一类夹杂人性与地域的影片,尺度都不小。导演们都憋着劲儿,女演员们也肯用力。

    刘丹在这部片里还是相当有付出的。

    刘丹饰演的是一名丧偶十年的法警吴红燕,生活极其枯燥,周末去相亲跳交谊舞,隔壁叫床既烦躁又止不住想听。直到有一天执行女刑犯的枪决任务后,奇道饰演的女犯的老公李军开始跟踪她,从此生活发生了变化。

    红燕以为李军只是跳交谊舞的相亲男,在她多次相亲无果后,寂寞的红燕终于在宾馆里推倒了李军,两人走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故事,但它并不深刻,也不尖锐。

     5 ) 漆黑夜、白手套

       确切地说,这不是一部悬疑片,尽管它具有悬疑片的诸多特点:打乱节奏的片断对话、行踪诡异的人物、逐渐揭示的主角生活,以及没有结局的结局。倘若硬说它是一部悬疑片,那又不得不注意到它平缓的节奏,不够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写实风格的人物场景刻画,这一切都异于悬疑片刻意造就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分裂以构成观众受到心理及感官冲击不同步而造成悬念快感的普遍方法。
       所以这只是一部叙事的片子而已,这样的影片总会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主角间的矛盾冲突在国产片子里算比较有特点,至于拍摄手法,昏暗灯光+旧式音乐不能算有新意,非要从这方面找点特色的话,那就是有大胆的性爱场景描写。当然,这个特点,比较俗。
       女主角是法警,用俗话说是刽子手。这个说法并无偏颇,在古代,无论杀好人还是坏人,只要是依法行刑的人,都称为刽子手。区别在于,古代行刑不用带白手套,而她得戴上。这对她来说是一种错位的生活体验,似乎戴上了白手套的双手杀了人,就不再带有血腥味。但白色手套本身的纯洁感不能给予她任何解脱,她一直保持着孤独,尽管她很想从别人那里获得爱,但心里始终是矛盾的,想要获得却又不敢大胆追寻,只能在阴暗的房间里独自对着镜子跳舞。这种自卑感导致她只能在工作结束后偷偷坐车到令一个地方去结识陌生人,在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似乎才能解脱心中束缚,放心大胆地与人交往。但这毕竟也只是临时的,虽然影片本身并没有交代她的过往,至少我们可以这样推理:没有人能够真正进入她的生活,或许她尝试过许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单身,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找个陌生的男人带来些慰藉,也许就是最适合她的生活方式。就像每一副白手套,用完以后就被她烧掉,把所谓的纯洁连同生活的束缚,一起烧掉。
       男主角...我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片子里交待得不够仔细,不过这并不重要,多半是在工厂里当个杂工,什么都做,老婆犯事被枪毙之后,又被排挤出去看水库。总之这是个很窝囊的男人,老婆也管不好跑出去当小姐杀了人,孩子按遗嘱过继出去了,家毁了,生活也完了。不过大凡事业窝囊的男人,性功能都不窝囊,所以导演才会有借口把这对男女的生活用最原始的方式搅和到一块儿,于是这片子的两条主线就凭借着一次媾和汇聚在一起。
       寂寞女人与没了老婆的男人的媾和,并没什么奇特之处。问题在于,寂寞女人依法杀掉了这个窝囊男人的老婆,而这个窝囊废以一种近乎白痴的思维方式认定这个女人就是破坏她生活的罪魁祸首,于是对女人展开追杀。这只是第一处匪夷所思,另一处匪夷所思是,这女人居然误认为男人是在单身俱乐部相中她并且跟踪她的,这种《尾行》式的情节安排,在国产电影中倒也算个尝试。整部片子的味道,也就是建立在这两处匪夷所思之上的,所以不要刻意去追究这种情节安排的现实性,只要去感受导演故意营造出来的矛盾冲突想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旁观导演对该情节的把握水准就够了。至于这部片子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我并不清楚,倘若从人性描述来看,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我也不知道究竟它所表达的是高于一般朋友的亲情还是所谓的爱情,还是复仇时带有的困惑感情,或者是在宽恕与坚持之间的矛盾心理。在我看来,整不片子只不过是讲了个故事而已。
       对于最后没有结局的结局,我想很多人都做了自己的猜测。我个人的看法,男人在女人逃离之后宽恕了女人,而女人在逃脱之后又返回来寻求解脱。两人如约上了小船,去等待最终的裁决。无论最终会是怎么样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怎样的结果都是情有可原的。
       男人之所以会有宽恕,并不单纯是良知的觉醒,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之间发生的两次性行为决定的,当然这并不是所谓的“因性生爱”,这种说法一向是我所鄙弃的。男人在这两次性接触中所表现出来的亢奋和暴力,从精神上来说不亚于一个充满仇恨的刀客对仇敌的挥刀猛砍,也就是说他砍人的欲望在近乎强暴的性行为过程中已经基本释放完了。之后把装满凶器的包拿出来,不过是一种惯性而已,等到他去拉船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仇恨已经没有了,一种空虚感涌上心头,空虚中回忆起女人的温柔来,随后便是哭泣悔过。当然这不代表他最终会放过女人,因为杀人,毕竟只是一种冲动而已。
       回过头来再看女人。一个在寂寞黑夜里只能对着镜子独舞的女人,发现一个如狼似虎尾行着她的男人,会是怎样一种心情?无论如何,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个男人需要她,而且是一种奋不顾身的需要,我想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挣脱这种强烈的被需要感。只是她误会了,他并不需要她扒光衣服,而是需要她纳命来。
       影片的末尾,终于逃脱出来的女人在看到奋力爬坡的白马由于不堪重负活而倒下的时候,所有反抗都已经崩溃。于是她失魂落魄地坐下,思考片刻之后决定回到男人那里接受最后的审判。结局就是这样,漆黑的夜,扭曲的心灵,并不纯洁的白手套,不堪重负的白马。故事已经讲完,至于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

     6 ) 散发出欧洲艺术片气质的道德伦理奇情故事

    不愧为编剧出身的导演,刁亦男的第二部作品完全褪去了处女作《制服》的粗糙感。当观众还以为他会追随着贾樟柯的现实主义美学路线之际,没想到他却用复杂精湛的编剧技巧来叙述出一个极具欧洲艺术片气质的情感与道德伦理故事,也似乎开始让人看到之后《白日焰火》的模糊轮廓。这部作品当年入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算是刁亦男与戛纳的初次接触,虽然最后没得奖,但是影片所散发出的欧洲艺术片气质在法国大受欢迎,尤其是获得《电影手册》编辑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的高度赞赏。

    相比起刁亦男之后的两部作品,这部《夜车》并没有明星参与出演,而名不经传的实力派演员,则令观众将焦点放在影片内容上。影片探讨的主题隐晦而压抑,讲述一位丧偶单身女法警的日常工作,每逢周末她都会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参加婚介所的联谊活动,寻求对象和欲望宣泄的出口。剧本巧妙之处在于让观众一直误以为这是一个女法警寻觅真爱的烂俗故事,结果在后半段才让惊悚的悬念感浮出水面,并袒露出法律道德与人性欲望的剧烈冲突探讨。这种剧本结构与《白日焰火》十分相似,只不过这部作品没太多潜质拍成一部商业类型片,导演更愿意沉浸于自我风格的表达和诉说。

    剧本的另一种巧妙之处在于,叙事过程中次要人物的情节无疾而踪,观感相当突兀,却是为勾勒人物性格所用,比如女主角与前面两位男士的相处情节,其次是男主角召妓并杀死仙人跳幕后操纵者的情节。这种塑造人物的方式往往成为不少观众诟病影片沉闷的来源,事实上,这种“闷骚”的手法在欧洲艺术电影里屡见不鲜,观众需要耐心地在这些游离于主线叙事的情节里拼凑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不断发掘观影的乐趣。

    刁亦男导演似乎对权力象征有暧昧的偏好与批判态度。这部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与处女作同样,依然是一部讲述“制服”的影片:女主角穿上制服时是一丝不苟、冷漠无情的法警,而脱下制服后却是渴求爱情、欲壑难填的普通女人。她在这两种反差的身份之间承受着难以言喻的欲望压抑,直至遇上跳艳舞的女邻居,以及女死囚的丈夫后,才找到释放的突破口。然而,跟《制服》男主角的态度截然相反,她并非是迷恋制度权力的执法者,尽管她亲手执行了男主角妻子的死刑。她作为女人的自然属性已然压倒了贴在她身份上的社会属性。换句话说,个体对欲望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制度权力的迷恋,人性彻底打破了政治/社会性对身体的禁锢。

    从这点来看,又似乎能给影片那个莫名其妙的结局提供一丝耐人寻味的解释空间。影片最后女主角得知男主角准备要杀害她替妻子报仇时慌忙出逃,在路上遇见一匹受鞭笞的马跪下来走不动,却依然被主人鞭打。这个灵感来自大师导演贝拉·塔尔的场景令女主角回心转意回到男主角身边,甘愿承受不可知的结局。这种突兀的心灵顿悟的描绘有悖于前面精心塑造的人物性格,明显是编剧过于刻意的结果,有强行点题的嫌疑,却无意中提升了人性欲望的复杂性,这又是欧洲艺术电影气质的一种表现。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影片引发出对死刑的思考,这一点是刁亦男拍摄这部影片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样地,这个话题在大陆国产电影里是不多见的。影片展现了女囚犯经历一系列审讯过程,从监狱到法庭,再到最后被执行死刑前法警的荒谬行为,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法律和道德可以约束、甚至剥夺人的生命,却无法抑制人的情感和欲望,超越道德伦理的爱情是否可以存在?这个隐晦而复杂的主题在刁亦男导演的下一部作品《白日焰火》里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剖析。

     7 ) 一场“镜”疲力竭的欲望

    很久之前的旧文了,看到KTV点了看过,还给了四颗星。表示赞同~

    一场“镜”疲力竭的欲望
         ●第一次出现镜子:联谊舞会上的一面巨大的巨型镜子。这面在影片开场时便出现的镜子,准确地凸显了“镜子”对于这部影片的隐喻作用。一面是保守,一面是开放,赫然对立。稍后,吴红燕被骗子强行拽下的白色文胸也与悬挂在妓女房内的黑色文胸,形成对仗。
         ●第二次出现镜子:吴红燕在家中对着镜子,抚慰脸上的伤痕。然后,她侧耳倾听隔壁传来的叫床声…显然,长期以来压抑在她心头的欲望,蠢蠢欲动。
         ●第三次出现镜子:吴红燕在妓女家拿着镜子,为她试装。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面为妓女试装的镜子,却并没有在画面内折射出妓女的样子。吴红燕只是呆呆地拿着。她的眼神始终不敢直视对方,在一个轻瞥之后,离开。苍白无力的困顿,跃然银幕。
         ●第四次出现镜子:建筑工地、婚介所得托、窗镜。这次,吴红燕实实在在地凝视了一把自己。此时,她内心的防线已经越来越低了。只是,想找个男人谈场恋爱。所以,当她后来得知那个男人原来是托的时候,她用两百元人民币,“嫖”了他。
         ●第五次出现镜子:迎合着隔壁妓女家传来的靡靡之声(歌曲《忘不了》),吴红燕对着自家的镜子,跳起了脱衣舞。虽然学得比较蹩脚,但是吴红燕的内心世界,完全的分裂了。影片的节奏,开始加快。
         ●第六次出现镜子:吴红燕在开往兴城的列车上,对着公共镜子涂抹口红。如果说,我们把兴城看成吴红燕泄欲的私密之地的话;那么,吴红燕这次的出发,“性”趣盎然。
         ●第七次出现镜子:吴红燕继续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涂口红。只是,这次倒影在吴红燕镜子里的人是李军。两人之间的爱恨纠缠,正式上演。镜子,不再出现。


    尤其是,在影片行进到48分40秒的时候,出现了一段长达3分钟的场面调度。镜头从巷口的“望风人”开始,低低地扫过小巷,横Pan过“祝你快乐”的广告版,然后穿过墙壁(缝合剪辑),进入室内:一群吞云吐雾的男人,兴趣盎然地看着一场钢管脱衣舞。吴红燕亦在坐。这个段场面调度,准确地将吴红燕的生活环境、内心银幕表现了出来。

     短评

    不能说非常好,但是我特别喜欢。对女主角状态的描写,可以感觉到有种中年不得志的创作者自己状态的投射。可惜现在电影圈里没几个欲求不满的挣扎者,只有看得开的婊子大行其道。

    10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在白日的暗道相遇,在空冷的宾馆交欢,在黎明的水库诀别,孤独男女因杀戮相遇,最终也将结束在不明确的杀戮中,刁的善恶夜车没有结局,也没有终点。ps:贾樟柯拍《天注定》没少看本片吧。

    13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论范儿而言比[白日焰火]还要足,活脱脱儿的高贵冷艳法国范儿;剧情吧呵呵呵,太概念的部分和写实的部分都很醒目,可惜还是概念太占上风(要不这么概念大概会直追布鲁诺·杜蒙吧)。本片里看到了科长[天注定]里打马的出处。

    1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她以为他想干她而没料到他只是想干掉她 他本想着干掉她却没想到会干了她

    19分钟前
    • ZZS
    • 还行

    持刀痴汉尾行冷艳单身女法警终得逞,“我干了枪毙我老婆的凶手!”;制服熟女求交往求慰藉求合体各种求,“我是个警察我也是个女人”

    2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摆脱了贾樟柯影子的刁亦男,淡化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转而抽取出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去乡土化的描述。人物不再是随波逐流,而开始进行自主独立的选择。不变的是几次被突然打破的寂静,人物的暧昧与疏离,以及内心深处对宿命的笃定。

    2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心说,同样的调调,我怎么觉得比《白日焰火》好呢。然后一看导演,哦,同一个导演。不过不冲突,我还是觉得这片比《白日焰火》好。

    27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感觉那种冷感有点刻意。刁亦男我印象里是个不错的编剧,那么请继续编你的剧吧。

    29分钟前
    • skysunny
    • 还行

    一方被压抑了仇欲,一方被压抑了性欲,当二者以违反宿命的方式相遇,便注定了要从彼此身上索取更多,进而陷入难以抉择的两难境地。角色犹如在冬日寒风中试图点燃一根潮湿的冻木,到头来也只有那么几丝一闪而过的灰烬。刁亦男冷峻的镜头成为窥探人物内心的窗口,一番徘徊,不再上车,因为都已颠簸够了。

    3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三部错位警察,刁亦男有货。一贯清冷压抑,固定镜头,特写。女警不抓隔壁“发廊妹”,从偷听到举镜到练习脱衣舞;执行枪决前犯人被要求练习动作,女警装子弹接烧手套特写,后一次为屈辱女囚破例保留头套;挽着婚介所托儿的手臂,幸福笑着又渐行渐远;上贼船开放结局。接缝,跪马。爱与欲一同苏醒。

    3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性饥渴+自卑+仇恨=宿命

    37分钟前
    • Mark
    • 力荐

    过于直给和学院 但导演的虐恋趣味 闷骚劲儿 意象喜好都已尽显

    40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白日焰火》的前奏,晦暗、迷雾般的工业城市下笼罩着无处释放的情感与欲望,权力秩序所营造的压迫氛围化作人物几近失语、去神情化的表演特质。人物身份的对立与精神情感上的靠近成为人物关系的矛盾与张力,这也延续到了后作《白日焰火》之中,前者更注重情绪氛围,而后者更注重类型化的考究,这也是刁亦男从小众晋升主流的必经之路。

    41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活得压抑,死得憋屈。某些场景让我想到几年前写的一首诗——《枪决现场》:刑场上 / 五名罪犯 / 跪成一排 / 五名法警 / 举枪瞄准 / 一声令下 / 四人倒下 / 余下一人 / 高声喊道 / 报告 / 没打着 / 身后 / 一个声音 / 你等会儿 / 子弹 / 重新上膛 / 咣的一声 / 脑袋 / 打个稀烂。

    4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这电影绝了,气质超级无敌寂寞,藏在人物冰冷的外表下,比看完白日焰火之后还让人浑身发痒,为这感觉也必须推荐。但是剧情确实有点为了气氛而显得刻意些。读短评看到大宸惊世骇俗预言帝,太厉害了😂刁亦男真成大器了

    4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比《制服》成熟了不少,但还是不够;刁亦男说不定能成大器...

    48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还真有点金基德

    4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冤有头,债无主。

    5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又看了一遍 依然很棒

    59分钟前
    • 废闲居士
    • 力荐

    比白日焰火好太多了,我对一部电影最好的评价就是几乎完美,夜车配得上这四个字,庆幸中国还有刁亦男这样个性尖锐的好导演,坚持原创剧本,探讨疏离个体,画面干净写实,演员不乱文艺,能同时做到这几点很不容易

    1小时前
    • 兮称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