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董卿,郦波,王立群,蒙曼,康震 

    导演:颜芳 

    猜你喜欢

     剧照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2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3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4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5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6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6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7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8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9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预计在春节期间播出。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我看不惯中国诗词大会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winston smith(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9194683/


    马上,这节目就要播第三季了
    我想问列位给第一二季打五星的同志们一个问题,你们知不知道袁世凯尊孔复古的优秀事迹呢
    你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节目会在某日报,CCAV以及各大卫视上掀起一波模仿狂潮呢
    来一波粘贴先(以下内容粘贴自搜狐)
    谁也不曾想到,一档没有明星、没有游戏、没有唱歌跳舞、没有耍宝搞笑的综艺节目会火爆如此。

    有人说,该节目换起了大家对小时候北古诗词的记忆;

    有人说,该节目让大家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之美;

    有人说,该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有古典气质的评委、主持人和选手;

    有人说,这才是综艺节目该有的模样。

    其实,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想着“怎么可能”的五体投体之感。

    举个简单例子,最近湖南卫视的《歌手》也比较火爆,里面有一个大神级歌手叫谭晶,谭晶是参加2000年第九届青歌赛被大众所熟知,当年她获得的是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

    但那一年的青歌赛,最受人关注的除了歌手唱歌之外,还有就是唱歌完毕后的知识问答。每位歌手唱完歌还得接受主持人的知识提问,有的连最简单的国旗都认不出,惹得观众哈哈大笑,有的再刁钻的问题都能轻而易举化解,让大家心服口服。那个时候,我恰逢高一,在自己房间写作业,唱歌一概略过,每到知识问答就跑到大人的房间看一眼,过过瘾,由此也可见该环节对大众的吸引力。



    当年知识问答环节,余秋雨是评委

    那么,下面我们就盘点下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几档知识类综艺节目。

    1、星星擂台 ---三星智力快车 ---智力快车

    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名称叫做《三星智力快车》,其实该节目前身叫《星星擂台—五省市高中知识竞赛》,好像是在北京电视台还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2000年,三星冠名,改为《三星智力快车》,登录央视一套,2009年,冠名结束,该节目再次改名为《智力快车》,放到央视十四套(少儿频道)播出,其参赛对象也由高中生改为小学生。

    该档节目应该对许多80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综艺节目还不发达的21世纪初,恰逢80后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知识记忆最深刻的时候,参赛选手也都是同龄人,有一种高手过招的感觉。那些最后胜出的也都是实力超强,据百度百科词条显示,参加过该节目的高中生,32%考取了北大、清华,48%被上海交大等知名学府录取,其余20%也都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可见参赛者个个都是学霸。

    2、开心辞典

    同为21世纪初央视的重磅节目,《开心辞典》自然不能落下,这同样是一档纯知识类节目,但在以往选择的基础上增加了电话求助、观众求助和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等娱乐性环节,使得节目更加具有趣味性。

    看这个节目对选手的印象不是很深,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98年进入央视后主持《经济半小时》,相对严肃一点,但在主持《开心辞典》后备挖据出快乐、活泼的一面,一下子在众多央视主持中脱颖而出,当年也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如今,距离该节目首播已经过去17年,你可能不知道,王小丫已经49岁了。

    3、一站到底

    传统的知识类综艺往往分两种:一种是集体答题,一排选手坐在答题桌前,根据主持人的提问进行回答,加减相应的分数决出胜负;一种是个人闯关,分为各个关卡,根据回答情况,奖金不但累积,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直到登顶。

    但江苏卫视2012年推出的这档《一站到底》颠覆了大家对知识类综艺的想象,其同样为集体答题,但不是各自计分,而是人与人对抗。

    最基本的规则为一人挑战十人,一对一答题,类似于现在大家熟悉的“飞花令”,看谁先回答不出,如果中间的这个人可以连续对抗周围的十人,就能成为“站神”,而最好看的自然是“站神”和“站神”之间的对抗(诸神之战),好几次,主持人手中的题目都被答完了,两位“站神”依然我自岿然不动,着实刺激。

    随着节目的热播,观众的热情总会散去,节目组也曾经把诸多知识类综艺节目的冠军请来、把名校的学霸请来等,但毕竟这么多期(300多期)节目下来,有些题目大家也会疲累,同一种形式也会看腻,所以,《一站到底》降温也在情理之中了。

    4、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回答常识类知识是知识类综艺节目的核心,但如果继续拓展,不考常识,就考你这个字怎么写?

    我想节目组开办这个节目的初衷在于,互联网时代,大家习惯电脑打字、手机打字,而当真的要写一个字的时候,不会写了。所以,河南卫视和爱奇艺创办了这个节目,请来马东主持,高晓松、于丹等当评委。

    只不过,节目制作略显粗糙,收视一般。

    但类似的节目放到央视,效果就不一样了,央视十套(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无论从舞美还是评委,其阵仗就远远超过《汉字英雄》,尤其是请来央视主播读字,更是有一种别样的美。

    5、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

    央视尝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甜头,接连推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类似的形式,但内容却大不一样,将我们可以涉猎到的知识一网打尽,成语和谜语都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虽小众了点,但肯定可以吸引一帮观众,也因此,《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就理所当然了。

    6、中国诗词大会

    同样还是央视科教频道,在“汉字听写”、“成语“、”谜语“之外,又有了”诗词类“的综艺,如果说国外也有俗语,有谜语,那么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则完完全全就是我们本土的文化,唐诗宋词,短短几个字的拼凑,就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美,这种美给予了都市里急躁的人们一种平静,就像田园生活受热捧一般,诗词也能让人宁静,让人陶醉。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搜狐,粘了这么多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告诉你,这类节目你我已经看过不少了,完全没必要再来一波。

    如果它只是刷屏,我还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一星
    它的问题在于,第一:这种节目可以批量流水线生产,制作粗劣,成本极低,我看不到制作方的诚意。而诗中最为重要的诗意我也没有发现——把好好的古诗打乱后让你还原出原诗来,这样的过程又有什么诗意?李白,杜甫,白居易写诗的目的中,高尚点的是陈情,次一点的是言事,再次点的,可能还有邀功请赏,求取功名,乃至参加考试,诗人可能是酒后想起来写两笔,饭后想起来写两笔,如厕后都有可能想起来写两笔,换句话说,李白的诗李白自己都不一定记得住,诗人们写诗也不是为了让现代人们背下来(他哪里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
    第二
    这种节目已经有了固定的套路,无非就是找几个青年学生,秀出他们受应试教育压迫之下记忆的所谓“经典内容”。没有创新,极少有能力的考察,更多考验参赛选手的记忆能力——你再怎么记,又能记得住几个G的内容呢,它的舆论导向性会带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生存能力的忽视和对记忆内容的重视——这契合的是应试教育的需要,而非素质教育对人的需要。
    别跟我说你不懂,我们河北的高考考纲中,对背诵默写古诗文的范围要求由原来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变成了所有学过的古诗文,而这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二,如果他只是对高中生有影响,你们也还真不用担心。
    我担心的是......
    奥威尔曾经说过的: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我认为掌握他人时间,精力,自由,平等的人都可以掌握思想。
    知道吗,在TG领导下言论自由永远是一种奢望,谁都没有把握TG会不会把诗词做成“新话”。

    第三,本人语文学得比较好(这一点你可以通过我很少打错字看出来[笑哭]),所以啊,我无法忍受人们一说话一写作文就乱用诗词,好像他们挺有文化一样,戒掉诗词,说你自己的话,说活人的话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死了几百几千年的古诗来旁征博引,自卖自夸呢?因为这样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说话方式能显得你比较“有文采”?我只觉得好好的文章中加入太多的诗词无异于往香甜的糯米饭里加了一大把沙子,不仅咯牙,还倒胃口,而且古人写的那些东西真的就能表达你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吗。

    第四,不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明星、刺激的音乐、流行的服饰,以及竞争意识就行了。剥夺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指导者命令的服从心。让他们对批判国家、社会和领袖抱着一种憎恶。让他们深信那是少数派和异端者的罪恶。让他们认为想法和大家不同的就是公敌。——阿道夫·希特勒
    对啊,现在不论是诗词大会,还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是那么重要。方法论背后折射的价值观,岂不是差不多么。

    古诗是古人的东西,而现在中国的现代诗,注意是现在,也根本不能重现昔日文化的辉煌,而诗人,也不再是昔日神坛上受无数人追捧的对象,而是文科生中最为混的差的代表。
    而现代诗,也就是这样了吧

     2 ) 返璞归真,感受诗词魅力

      首先,我觉得《中国诗词大会》这种淘汰的赛制就是比较吸引人的,观众会随着节目中选手的进度而紧张而高兴,随着一位选手的失败而遗憾,同时会随着选手们一起做题,学诗词。   而比赛的方式又容易激起观众和选手们对诗词学习的热情,毕竟谁都不想输,这次失败了或者没答出来就会更认真的学习。   而且很喜欢康震老师,我觉得他的点评都是专业不枯燥并且带着一点小幽默,而并不是向选手和观众们死板的灌输一些东西,很喜欢。

     3 ) 吾爱诗词大会,希望董小姐一直办下去,有四期、五期、六期……

    央视最喜欢的节目,没有第二,因为这个节目,重新认识了董卿,喜欢上了董小姐。喜欢节目的设计,喜欢各位诗词大家对诗词的解读,四位老师的解读是整个节目最大的亮点,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很多诗词在大师们的解读后,让我对诗词有了真正深刻的认识。四位老师,我是你们的粉丝。

    彭敏、陈珏如,你们是我的偶像,你们好棒啊😊

     4 ) 为热爱点赞!

    在雷海为的身上,让看到了他对诗词的热爱,坚持了十几年,真的只是因为热爱。

    在雷海为的身上,让我看到了诗词真正的力量,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能给予人真正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

    而且而且他的心态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不卑不亢,沉稳,从容淡定,泰然处之,,最后决赛的时候,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想学习他那种淡定

     5 )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诗

    《诗词大会第三季》刚刚落下帷幕,台上的竞技已经过去,而诗词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仿佛才开始。有人不禁要问在当今侣手机而友电脑的时代,词歌赋如此作古之物,离我们相距甚远,如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可是随年岁日长,我却发现诗词中有一种魅力,历久而弥新,永远不能被时代淘汰。

    诗词中的美学

    诗词中的美学我想一大部分出自季节诗。 我们仿佛已经失去了感知气候节令的洞察力。电子产品更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世界只囿于一方屏幕。但是诗词却让我们对于大自然心向往之,因为寥寥几行的诗词已将整个季节的意象装进了我们的脑袋。

    比如说当我读到“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时候,脑海中会闪现漫天梨花雨的场景,心里也寻思着要找到能与诗对应上的美景。 比如说当我读到“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心中又会不禁感叹到季节的转换,时间的流逝;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已经到了深夏。

    诗词的意象万千让我萌发了对自然的感召,使我的五官敏锐,心灵充盈。

    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

    诗词中的共情

    在我愈发长大,有了一定阅历以后,才发现古人那些诗词里抒发的情感与我们当下的心情是能产生共鸣的。

    比如说,在异国他乡留学的时候,每到中秋佳节的时候,望着天上那一轮明月,明知道它在世界各地都是一般样子,却不由得想吟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偶遇数年前曾经追求过我的男生,现今风度翩翩,后悔那时候错失缘分,不由得想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年没有回家乡过春节,突然要面对一群熟悉而陌生的亲戚,心情变得忐忑复杂,脑袋一瞬间出现了: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毕业后不停地面试名企,面对刻薄挑剔的HR们,只能谦恭地推荐自己,内心却酸涩无比。这时,忽然有一句诗涌上心头: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人生的喜怒哀乐其实统统写在诗词里了。虽然时代改变了,但是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却能穿越千年直达我心。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词中的气韵

    《诗词大会第三季》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擂主雷海为。

    雷海为是一位来自湖南邵阳的外卖小哥。他虽然其貌不扬,董卿也打趣说雷海为不像一个80后,但是他在台上答题的那种气定神闲、泰然自若让人不由得钦佩。在某一种程度上,他的笃定的气质也是拜诗词所赐。

    这里想引用陶渊明的《归来去兮辞》中的一句: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如果说有这种知命而不信命的心境,想必人生无论有多难都不会犹疑彷徨了。

    唯有读诗词,才能领悟这层真谛,从而从容不迫,于是才会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因为诗词已经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跟古代相比,现今社会是物质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匮乏的年代。所以现代人要读诗,因为诗诗词有一种美学,诗词用美轮美奂的意象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因为诗词有一种共情,在我们遭逢不同的境遇以后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共鸣。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无需依仗金钱和权力,我们已经足够自信和坦然了。

     6 ) 简评评委、选手和主持人

    康震老师对毛诗好了解(每次解说毛诗都是很激昂的背景音乐,究竟是要搞哪般?),王立群教授还是适合讲历史(不如其他三位点评嘴皮子溜),蒙曼老师讲话节奏特别好,郦波老师侃侃而谈。 陈更一个北大工科博士还可以背这么多诗,很厉害(但是听她说的意思是之后想要做个家庭主妇的,可是这么有才那就真的不要局限于个人小家了吧)。 彭敏水平挺高,可是太想赢,心态不好(可是万一两次都做亚军那还是不好受吧,对一个求胜心切的追求成功的人来说)。 外卖小哥雷海为很励志,真是找到自己的舞台了。 陈珏如实力挺强的,下次比赛可以戴眼镜,要不然感觉她看康老师画画比较累。 任自豪也是水平挺高的,可是遇到彭敏这样的让你接“者”的对手,还是挺可怕的。 钱子昂小朋友挺厉害的,后生可畏。 王天睿同学一看就是很沉稳的青年,都有一点严肃到不苟言笑了。 其他参赛选手也是各有特点,挺有趣的,东北的树上背诗的大爷,洛阳的交警,北京的对外汉语教师,川大中文系的女生。 对金主农行的广告做得真好,还专门访问了两个农行工作人员。中间穿插的中国好故事也挺感动的,主旋律一把。 最后就是粉了董卿吧,董姐真有气质的,有才有貌,台风大气。

     7 ) 关于结局

    四星献给我热爱的诗词。这一季可吐槽的地方太多了,第九期横空出世一个外卖小哥我似乎就能预料到他是最后的冠军。我一直看好彭敏,从第二季开始,唯有他除了背诗,还会说诗词背后的意境,很明显那才是真正的中华诗词。可惜和去年陈更一样,最后还是战胜不了自己,这次的胜负欲太强,终究还是昏了头。最后一个外卖小哥夺冠很符合央视的风格,也符合政治的需要。(当然他也很厉害)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获得成功很励志很正能量。

    希望明年彭敏陈更等人不要来了,一是因为要把机会留给更多的人,二是因为他们已是无冕之王,不需要这个冠军证明自己。

    是实话这一季没有去年好看,剪辑的确有问题,但赛制更公平了,不以百人团答题情况决定攻擂资格,这个去年就想吐槽了。还有能在这里看到董卿姐姐很惊喜,还以为她彻底转战幕后了~\(≧▽≦)/~

     8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势必再掀古诗词热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源公众号:毒舌八点档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春天带来了温暖和美好,也给我们带来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再次激发了毒舌君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

    毒舌君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还记得上一季小才女武亦姝在飞花令中的惊艳表现,那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圈粉无数,记忆尤新。

    不过这一次毒舌君发现节目变化挺大,百人团变成了四个不同风格的小团,还多了第二现场的预备团,这也意味着百人团的选手随时地位不保被预备团成员取代,这意味着比赛紧张刺激程度升级,出来的效果也是更好看了。

    但百人团成员可不是轻易能被取代的泛泛之辈,有一期,“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答题正确率从百人团脱颖而出,接着又连对八题,攻下当期擂主。节目开始还有有点小瞧“外卖小哥”的毒舌君分分钟被打脸,自愧不如。他可不是侥幸攻擂成功,是实实在在地学习并且热爱诗词。所有诗词的积累,都是利用候餐和休息的间隙争分夺秒地学习而来。真正的高手果然在民间,毒舌君服气!

    同样百人团出身的还有连拿四期擂主的任自豪。要知道诗词大会的历史上从未有人连任擂主超过三期,他能成为四期擂主,绝对实力不容小觑。但他本人则十分谦虚,在第四期依旧守擂成功后,舞台上的他红了眼眶,哽咽到不是自己实力比别的选手强,只是运气更好一点点。但在毒舌君看来,运气从来不会给没有准备的人,他本身已经足够优秀。

    眼尖的毒舌君还发现预备团中有几位老熟人,彭敏和陈更就置身其中,实力强劲的二人在第二季都以惜败告终,这一次他们重回诗词大会舞台,双雄对垒的场面将节目瞬间推向高潮,毒舌君看得大呼过瘾。据说两人当晚双双上了热搜,群众基础不是一般的好。

    这一季不但保留了毒舌君最喜欢的飞花令,还增加升级版的“超级飞花令”,比赛的时间大幅缩短,连思考的时间都不留。对此毒舌君只能表示,我是观众,就来看看学习学习。

    热爱汉服的姑娘陈珏如,就多次站上超级飞花令的挑战台,尽管每一次都有不俗的发挥,奈何对手也不是凡俗之辈。第一次挑战时,陈珏如将”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背成四十八年,第二次则遗憾败在”水“上,终于在第三回”山“字的飞花令中赢得胜利。超级飞花令不愧”超级“二字,思考时间只有对手念诗的短短两秒钟,对于实力和心理都是极高的挑战。

    节目还有一个新增的玩法“诗词接龙”也很有趣,毒舌君以前只玩过成语接龙,总觉得诗词接龙难度太大,直到看见诗词大会上的选手发现真的是山外有人、人外有人!而且不止是登上擂主的选手有如此实力,百人团每一位成员都不是弱者。有一回董卿提议全场一起玩诗词接龙,结果直接引爆全场。各路豪杰大显身手,热情高涨,诗词接龙在各团之间一句一句毫无阻碍地传接下去,酣畅淋漓!

    除了实力强劲的选手,还有四位资深渊博的文学老师——康震、蒙曼、王立群、郦波。他们不但对于诗词中的各类典故如数家珍,还有题诗作画的非凡能力。曾经有位喜欢康震老师的网友说:“哪怕诗词大会每一期只是看康震老师“吹”陆游、画画,我都能看十几期!“,甚至还有00后“小迷妹”卿熙容为求取老师画作三次登上舞台。

    选手有去留,嘉宾会轮换,但有一个人从2016年至今三届《中国诗词大会》都陪伴着观众,那就是董卿。作为三季节目的主持人,她既能化身为选手身边的绿叶,也能游刃有余地把控全场节奏,成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说她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节拍器也不为过。

    有一期节目中,一对语文教师夫妻在现场玩起了飞花令,你来我往似乎毫无结束之意。主持人董卿此时机智地叫停了游戏,打趣其丈夫怎么能和妻子较真,应该说:“娘子,我甘拜下风。”如此机智的化解问题,主持功底可见一斑。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能让观众感受到董卿对节奏完美的掌控,那从小学生到老年夫妻的话题转折就需要董卿具备巧妙的话术了。

    小学生卿熙容在一道关于描述婚姻诗句的题目中败下阵来,董卿友善的帮助女孩圆场,称其没有选对答案情有可原,毕竟她离婚姻生活太过遥远。对于婚姻的理解,可能上年纪的夫妇会更有感受,下一刻,就将节目的镜头转向了预备团的老年夫妻。

    董卿既不失幽默地化解了小女孩的尴尬,也为场外的选手争取了镜头,一举两得。

    在这样一档富有文化底蕴的节目中,从文化和娱乐之间恰如其分地找到平衡点,在完美掌控节奏的情况下带动嘉宾与选手们的互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独特美好的一面,既不抢走选手嘉宾的风头,也不成为美丽的背景墙。做到这一点足见其能力,同样也需要自身具备足够的文化功底。

    早在前两季董卿就已经展示过自己的才华,第二季里她听到一位选手说自己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他诗词,董卿马上就联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名句:“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毒舌君曾经不由得感叹,董卿是真正热爱诗词、并能深切感受诗歌之美的人。

    第三季节目中的她依然金句频出。一位10后小男孩号称能背诗500首,董卿惊叹地夸奖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丈夫未可轻年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会用英雄出少年来赞赏青年才俊,而不知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这句唐诗。

    听闻“无胃”民警夏鸿鹏的病痛经历,董卿为之动容,她感慨人们经常会把一些突如其来的、无法控制的一些左右我们的力量称之为命运,而命运到底是什么,其实命运可能是上苍对我们的意志与勇气的考验。她引用了西方哲人说过的话:“命运无法妨碍我们欢笑,即便它在胁迫我,我也要笑着面对它。”

    与选手的互动时能够信手拈来诗词名言,令人惊叹不已,要知道能够这般自信又自然的说出这些话,可不是背背台本就能做到的。随机应变是她用多年主持功底锻炼出来的能力,而日积月累的沉浸阅读则是她出口成章的底蕴。

    她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会在每天睡前雷打不动地坚持阅读一小时。她的卧室中没有电视手机等任何电子产品,每天安静地看会儿书就睡觉。

    在2014年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选择按下人生暂停键,去美国访学进修一年充实自己。

    学习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是需要坚持的目标,于她而言是习惯成自然。能够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不为名利诱惑而选择沉淀,在充满物欲的时代能够坚持信念潜心学习的人,怎么会不优秀。

    观众称赞她的主持能力,这些能力是她与自己较劲超负荷的工作与付出所换来的。观众佩服她的才学渊博,那是她日复一日坚持阅读的收获。她为人称道的地方有百般,那都是她自己用努力所换来。

    在综艺乱像的电视银幕中,她一直执着于做负载着文化底蕴与诗情人生的节目。从国外读书回来后便开始筹备《朗读者》这档节目,这一次,她的身份不仅是主持人,还是制作人。

    我们会发现《朗读者》舞台上的董卿不一样了,她并没有身穿华丽的礼服,而是换上了清新淡雅的职业装,还是那么端庄秀丽,得体大气。她所讲的那些话也不再是导演给她的标准统一的主持人文稿,开始讲的是她心里的话。她说出来的每个故事都让人动容,《朗读者》成功了,也成就了不一样的董卿,这其中蜕变的背后转型的决断和勇气、沉淀下来的坚持与付出让毒舌君肃然起敬。

    《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一季到第三季,每一期都陪伴着大家的主持人董卿表现得更加成熟、优秀。观众关注的不再是她的衣服款式、口红色号,而是津津乐道于她在节目中的博学多才、诗词雅致。

    美丽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不忽略对于内心的滋养,做到内外兼修,才能由内而外的散发魅力。

    甚至在第二季中有位选手这样赞誉董卿,“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诗词为心”。

    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董卿能够来主持,而且一来就是三年。相信很多主持人都没有自信站到那个主持台上,这个位置非董卿莫属!

    现在我们80后、90后、00后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他们不是只喜欢追明星追剧,也热爱文化、充满情怀。毒舌君身边就有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激发起了他们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拾起书本来学习古诗词。一个优秀的文化节目作用在于引导和传达好的审美,这一点《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而且非常优秀!

    --------------------

    一个用研究学术的心态在认真观看电视、综艺、电影的联盟

    微信号:dushebadiandang

     短评

    三星给董卿,两星给诗词。

    8分钟前
    • 怪人村
    • 力荐

    感觉百人团智商提高了不少呢有木有?

    12分钟前
    • 这可如何是好啊
    • 推荐

    中国的诗词真的太美了,古典文化应该多宣扬,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啊,中国的诗词文化真的太有意境了,这种节目就应该多开展,让更多的人知道诗词文化的魅力,并传承下去

    16分钟前
    • 挽梦忆笙歌
    • 推荐

    有时候遗憾反而是完美,敏叔胜出的话就无惊喜可言,实力早已得到认可,无冕之王输在心战。倒是雷海为夺冠有着不一样的惊喜和震撼,闪闪发光的平凡人才让人心生敬佩,突然让我明白了厚积薄发的真正意义。

    20分钟前
    • 小碗青
    • 推荐

    最后的擂主争霸赛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最后的冠军实在是太精彩!太励志了!他真的很稳,彭敏冠军这个坎感觉过不去了,难不成明年还来?(PS:王立群老师感觉有点中风后遗症的感觉,是不是录节目太累了,保重身体啊!很喜欢这几位评委)

    24分钟前
    • 翘嘴的小猪
    • 力荐

    特别好看的节目。学习了很多诗词。这个节目最好看的不是比赛,而是选手们淘汰的时候,内心恬淡,礼貌谦虚。每一个选手我都特别喜欢。

    29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很喜欢的综艺节目,希望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喜欢诗词。

    34分钟前
    • 百因必有果
    • 力荐

    心疼彭敏

    35分钟前
    • Roger Federer
    • 推荐

    诗词对决,快意人生

    36分钟前
    • 岳山丘
    • 力荐

    那些老面孔能不能不要再出现了?!什么彭敏啊陈更啊,真的看腻了啊,全中国都知道你们很腻害了啊?!另外,康震老师在讲主席诗词的时候太多政治意味了,还有老是展示什么快板啊剪纸啊木雕什么的,诗词节目就好好地做诗词好吗?另外,人物采访能短一点吗?别搞得跟我是歌手一样,唱歌5分钟采访半小时?

    40分钟前
    • 许逸辰
    • 很差

    火车硬座睡不着,抖音都看不下去了,只好背诗默写,一夜搞定了一篇长恨歌。宾馆唯一看得下去的节目也是歌词大会。最好玩的是亚军彭敏。一看他的打扮和眼神,志在必得的样子,恰到好处的卖弄,就觉得他不是北大就是人大的。一查果然人大本科北大硕士,这样的大神也只会是千年老二。

    45分钟前
    • 香蛋🌈
    • 推荐

    等了好久终于来了。我最喜欢的一档综艺,感受中国诗词之美!

    46分钟前
    • 青松落色
    • 力荐

    康震一如既往主旋律,不遗余力的亵渎诗词之美,期待下一场陈更杀出预备团挑落彭敏。

    49分钟前
    • 自己人
    • 推荐

    #看了想读书系列# 为我们璀璨的诗词文化遗产感到深深的骄傲,为自己的不学无术感到深深的羞耻。从冠军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词爱好者丰富而沉静的品格,也从诸多选手身上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更对四位点评老师的文采和风姿钦佩到长跪不起。非常好的节目。央视:你爸爸终究还是你爸爸。

    51分钟前
    • 开了一朵花
    • 力荐

    千呼万唤,终于来了。百人团分了类感觉更合理,新加入的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也有意思,观感比隔壁的《经典咏流传》刺激。

    54分钟前
    • 阿怪
    • 推荐

    七夕那期太有趣了。

    59分钟前
    • 力荐

    “吾爱康老爷 风流天下闻”

    1小时前
    • Free酱
    • 力荐

    比前两部,有更多的笑点了。

    1小时前
    • 支靖仇
    • 力荐

    康震老师真是越来越一言难尽了。。。

    1小时前
    • 香草山上的鹿
    • 推荐

    很失望,大约第二季之后期望太高了。政治性这么强啊,哪有诗意可言呢?

    1小时前
    • 摸鱼能手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