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奇遇人生第一季

    奇遇人生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阿雅,徐熙娣,春夏,窦骁,毛不易,朴树,宋佳,范晓萱,李诞,白举纲,赵立新,陈学冬 

    导演:赵琦 

    猜你喜欢

     剧照

    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3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4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5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6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6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7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8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9奇遇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俯仰天地,纵察人生。十位行者,十段旅程,从非洲到极地,用世界丈量心灵维度。9月25日起每周二晚8点,腾讯视频 《奇遇人生》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

     长篇影评

     1 ) 范晓萱:你给我的肯定,永远都不会太晚

    一、因为你是范晓萱,所以“爱你爱你”,每天一遍

    应阿雅录制《奇遇人生》的邀请,范晓萱来到喀纳斯,拜访了旱獭乐队,也由此和主唱旦布尔的妈妈结缘。

    初次见到旦布尔的妈妈,范晓萱就显得“异常”激动,听完旦布尔妈妈唱的喀纳斯民谣,她忍不住去上前亲吻、拥抱。 后来在聚会上,旦布尔的兄弟们围着餐桌一同唱歌,旦布尔妈妈听完便撒下热泪。

    范晓萱知道,妈妈是因为看到儿女们和睦幸福,很感动、很骄傲,于是又再次忍不住,去拥抱了落泪的旦布尔妈妈,还对旦布尔妈妈说:“我爱你。”

    范晓萱这种外露的表达似乎让人“尴尬”。就像有人评价刘维当面唱《因为你是范晓萱》,让人觉得有些尴尬一样。

    但实际上,不是这种勇敢的表达令人尴尬,而是偏内敛的东方思维,让我们习惯了羞于说爱。

    而范晓萱是跟着只比自己大17岁的范妈长大的。不同于大多数母女,她们更像是闺蜜般相处。范晓萱说,“我们会对彼此说我爱你,而且是每天晚上,尤其是睡前,都会说 I love you !跟 Have a good night。”

    范妈妈觉得,“我爱你”三个字对某些家庭来讲,可能太露骨了,所以许多人会转个弯换个方式,比方说“你吃饱了没?”“要穿多一点。”“我们母女相对直接许多。”

    或许了解了范妈妈这种最为直接的“爱的教育”,就可以理解范晓萱与旦布尔妈妈“异常”的亲昵了吧。

    二、母亲是姐姐、是朋友、是音乐的启蒙者、是勇气的来源

    范晓萱的母亲名叫林智娟,年轻时也是歌星。17岁怀了小孩之后,以为生病的父亲冲喜为由,坚持结婚并生下了范晓萱。后来因为夫家不喜欢女儿,两年后便与丈夫离异,成为了一个驻场唱歌,独力养大女儿的单亲妈妈。

    范妈妈给予小萱全部的关怀,也带给她音乐的熏染。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萱,对母亲有着极强的亲昵和依赖。在音乐上的沟通与分享,也让她们能比普通母女多一份对彼此的理解和认知。

    范妈妈对于范晓萱而言,是母亲,是姐妹,是朋友,更是音乐启蒙者,信仰的支撑者,是勇气的来源。

    三、面对全世界的指责我都可以是赢的,但你一否定,我就全输了

    范晓萱的“反叛”至今是媒体喜欢讨论的话题。

    17岁,范晓萱以清纯可爱的“小魔女”形象出道,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可是她是范晓萱,是听着妈妈口中迷情的、有腔调的JAZZ长大的范晓萱,唱着“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那个可爱少女不是真正的自己。她发现这条路和自己本来计划成为创作型歌手的路岔开了。

    于是她剃了光头,唱起了爵士,玩起了摇滚。她说:“大家都以为我开始转型,其实不是,我只是回到我原来的路上。”

    可是她的反叛引来的,是莫大的灾难。业界认为她这是在自毁前程,公司苦口婆心地劝她:如果放弃“小魔女”形象,人气就会大跌。公众也不接受曾经的“小魔女”,变成了一个光头、纹身的叛逆者。

    这些反对让范晓萱迷茫、难过,但,这都不是致命的。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亲人的不支持,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来都是港湾一样的妈妈,这次却没有站在范晓萱这边。

    就像在文革中,面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都没有倒下的老舍,却在看见家人的冷眼后,心灰意冷,走出家门,沉了太平湖。

    就像那个朋友,无数次雅思考试都遭遇失败,却能越挫越勇,但因为父亲在电话里指责“你没用、你废物”,就瞬间崩溃,只想抬脚,从十七层楼上跳下去。

    最为柔软的亲情,往往在这些时刻,成为最锋利的刀剑。 那个原本敢与世界为敌的范晓萱也抑郁了。她挣扎、迷茫,无数次想要自杀。

    而现在,范晓萱已经看到了越过云层的晴朗,但当她看到旦布尔的妈妈会支持儿子追求音乐,再回想起自己的妈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却不曾支持自己,所以也会感慨啊。

    四、很少有家长能明白:道歉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

    但令人觉得温暖的是,多年以后的某一天,范妈妈特地拨通了女儿的电话,说:“我把你的一些MV啊,表演啊,把那些视频又看了一遍。妈妈想跟你说啊,你真的很棒。那个时候妈妈没有支持你,妈妈跟你说对不起。妈妈现在看,你真的很棒哦,不知道这个道歉会不会来得晚了一点。”

    再次提起妈妈的这一通电话,范晓萱依然会泣不成声。 她说:“你(妈妈)给我的肯定永远不会太晚,谢谢你告诉我你对我的肯定,那个对我来讲,很重要。”

    其实听到妈妈的道歉时,她心里一定是常年封闭的内心深潭,被搅动决堤的那种委屈吧。

    实际上,天下的孩子都是会“记仇”的孩子,但妈妈,却不都是会道歉的妈妈。

    “子女都等着父母道歉,父母却等着子女道谢”才是多数中国亲子关系的常态。

    中国的多数家长都奉行着一种“打压式”的教育。

    他们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候会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骄傲。”

    他们在孩子出了差错时候会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

    孩子在父母的不认可里,变得越发自卑沉默、小心翼翼、没了主见。但可怕的是,这种变化在父母的眼中,是听话了、是懂事了。于是他们为自己的教育成果沾沾自喜。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对孩子的伤害。就更不必说道歉。

    前几天有一个微博热搜是#年轻人脱离了家人自己住以后#,话题内容里,有一个姑娘的故事特别戳心。

    姑娘高二的时候成绩不理想,想走艺考的路,母亲反对说:“你看某某姐姐考美术,现在不也没工作。某某哥哥国美毕业的,现在开画廊,一个顾客都没有。”姑娘反驳说:“你不能拿别人的失败来评判我。” 母亲就骂道:“那就你厉害,别人都不行,就你行,我怎么没看出来,我也没觉得你画得好啊?!”

    后来高考过后,母亲无意间翻到姑娘的画册,说:“你画得还真不错啊,早知道就让你去艺考了。” “早知道就让你去艺考了。”

    一句轻飘飘的话,让姑娘当时就抑郁了。那背后的委屈,父母是察觉不到的吧,他们都觉得:“我当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啊。”

    范妈妈的这通电话,因为太少,所以显得珍贵又温暖。 “那个时候妈妈没有支持你,妈妈跟你说对不起。妈妈现在看,你真的很棒,不知道这个道歉会不会来得晚了一点。”

    这句话里面,是多少孩子等不来的父母的肯定,是多少孩子等不来的父母的道歉。

    相比外界的否定,父母的否定会带给我们成倍的失落。像“根本就不该生你下来”这样随口撒气的话,父母说完可能早就忘了,但孩子却会永远记得,它会一遍遍在内心回响,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结痂,但永远不会消失。

    倘若能听到爸妈那句掏心窝子的“道歉”,所有关于忘记的伪装就会被击得粉碎。可是,又有多少家长,会像范妈一样,会把这句“对不起”说出口?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越来越多与父母意愿相背离的选择。我们理解父母的担心和反对,也理解他们的不支持。

    只希望,在我们逆风前行,终于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能够听到一声“你做得真好”,哪怕迟一点也没关系。

    毕竟,那就是身为儿女的我们,加倍努力的全部原力啊。

     2 ) 她在闹,你在笑,阿雅、小s把闺蜜情过得像爱情

    看了第一期,被阿雅和小s的相处方式给吸引了。小s在一旁咋咋唬唬、耍宝、开玩笑,阿雅就笑着看着她,眼神里都是包容和宠溺,有时候也被带动着一起互动,很甜。

    其实阿雅和小s在国中就相识,那时候在以大小s为代表的“七仙女”组合里,阿雅排名最尾。后来工作了,阿雅依旧担任丑角,小s也总是开她玩笑,变性梗、整容之类的,脱口就来,很多时候阿雅只是选择尴尬地笑过,并没有彻底翻脸。

    一般来说,女生之间的友情都是平等的,你不高兴,凭啥本小姐要让着你?你屡次开我玩笑,让我丢人,那我为啥还要倒贴和你玩儿?女孩子们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有时候一句话就能瞬间拉远距离。这么一比,阿雅和小s的相处模式有点像恋人,一个闹天闹地,而另一个就岁月静好地陪着。

    能够做到这样,一部分是阿雅性格好、能包容,还有一点就是她知道小s开这些玩笑只是为了节目效果,并不是出于真心的想要伤害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小s理解到阿雅不喜欢被开玩笑后,选择当众道歉。实里看,她们还是平等的,只不过两人选择的角色不一样罢了。

    最好的闺蜜情大致也就如此了,希望不管奇遇多少次人生,每个小s都能遇到阿雅。

     3 ) 《奇遇人生》:这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凭啥有豆瓣9.2分

    大自然的美是免费的,但抵达大自然的美又很残酷地按等级划分

    开播不久的《奇遇人生》收获了极好的口碑,其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分,是近些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真人秀节目。这档节目由主持人阿雅发起,每期节目阿雅会陪同一位艺人,前往一个非凡之地。首期节目,小S探访非洲大象孤儿院,播出的第二期节目,春夏到美国去追龙卷风。此后朴树、窦骁、毛不易、宋佳等明星都将分别与阿雅踏上“奇遇人生”。

    《奇遇人生》豆瓣评分自开播以来一直维持在9分以上

    乍一看,《奇遇人生》的形式并不新鲜,有点像以前电视台上扎推出现的《花样XXX》与《向往的XXX》的结合,都是明星结伴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一段奇妙的生活。

    但节目看下来,我们很容易发现出二者的区别。一是,《奇遇人生》中明星角色不断退后。在此之前,也有不少真人秀冠以“慢综艺”的概念,不设置复杂的游戏环节,也不设定人物的角色性格,将明星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在流逝的时光中,让明星关注生活、体验人情冷暖;但在这一节目形态中,明星仍然是整个节目的看点,明星之间的性格差异激发出的龃龉和冲突是节目戏剧性的来源。因此,围绕着《花儿与少年》《中餐厅》等的话题都是哪些明星之间怎么了,而不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碰撞。

    《奇遇人生》小S与阿雅去非洲看大象

    不以明星为噱头,《奇遇人生》有自己的追求。每一期节目开篇都有这样的字幕:“地球,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人类七十四亿四千万,当我们凝视世界时,世界也凝视我们,当我们遇见他们时,我们也遇见了自己。只有出发才是一切的开始。”也即,它所要探讨的是,渺小的个体与浩瀚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大自然里那些玄妙的事物,才是节目的主角。

    小象的丢失,打乱了原本的拍摄计划

    二,《奇遇人生》少了其他“慢综艺”节目中对生活的事先“剪裁”和“构造”,少了剧本和设定,凸显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奇遇”。就像第一期,小S与阿雅到非洲看大象,她们不曾料到会遇到两头小象丢失的意外,打乱了原本的拍摄计划,她们更没有料到会直面大象被猎杀的惨状;第二期,春夏与阿雅追龙卷风,这不可预期的风,你根本也不知道能不能追得到……前路的旅程,是真正的未知。但所有的遇见,又都令人惊奇——大自然虽不时反衬出人类的贪婪和弱小,但大自然又无私地以它的美馈赠人类,无论是日暮时分的非洲草原,还是追风途中的一路风光,都美得那样安静无言,那样动人心魄。

    在自然的大美之中,人是会获得一种类似于基督教中“神圣感应”的,即人会在内心产生造物主的存在和他的至美、至真、至善和至高的感悟,甚至成为一种信念。我想到的是毛姆的一段描述:“你有一种灵魂把肉体甩脱的感觉,一种脱离形体的感觉。你好像一伸手就能触摸到美,仿佛‘美’是一件抚摸得到的实体一样。你好像同飒飒的微风,同绽露嫩叶的树木、同波光变幻的流水,一切都息息相通了。”

    阿雅和春夏

    《奇遇人生》想抵达这样的效果。阿雅曾说:“参加这个节目一定需要他本身的感知力和思考能力很强,因为这样我们进到一个环境的时候,他才能获得,自己有反馈。” 因此,当小S发出那一段“我觉得不管力量有多小,你就是做”的感叹,当春夏追风后思考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时,我们丝毫不觉得这些段落是老套的心灵鸡汤,我们相信这是在与大自然短兵相接时瞬间收获的“神圣感应”,是奇观、奇人、奇遇,带来的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反思。

    好的“奇遇”,不仅是让节目嘉宾有感触,也应该让观众有足够的代入感。《奇遇人生》在这一点上也做得不错,它不断强化和凸显出真人秀中的“纪录”元素,以接近于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出来。节目总导演是知名纪录片导演赵琦,他是第一位同时获得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大奖和亚太电影大奖的中国人,在纪录片领域赫赫有名,他的整体把关,让《奇遇人生》风格真实而舒服;节目的摄影孙少光,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纪录片摄影师,他的加盟,让《奇遇人生》拥有了电影般的质感,大自然的美纤毫毕见。

    如果要说不足的话,《奇遇人生》与很多“慢综艺”一样,无论是它所展示的“奇遇”还是“生活”,似乎是专属于明星这一阶层的。非洲的大象,美国的龙卷风,印度尼西亚的查亚峰,这些“奇遇”于普通人而言可望不可即,大自然的美是免费的,但抵达大自然的美又很残酷地按等级划分。会否有属于普通人的“奇遇”?那种就在我们身边,却又为我们所忽略的“美”?发现这样的“奇遇”更难,给予普通人以“奇遇”的可能,也更伟大。

    ——首发澎湃有戏——

     4 ) 如果国产旅行慢综都能像《奇遇人生》

    听说朴树、毛不易、小S等几位明星,会与阿雅结伴,分十期去十个地方进行旅行。

    我一边笑着“朴树老师是不是又没有钱了。”一边点开了第一期《奇遇人生》。

    我以为是个什锦版的《花儿与青中年》,我以为几个嘉宾一起去十个地方,我以为第一期就能见到朴老师和毛老师。

    结果只有S老师和雅老师,算了,一分钟的广告都看完了,退出太不划算了,将就着看看吧。

    看着看着,不自觉地觉得,这个综艺有点不一样啊……

    首当其冲的就是徐老师和雅老师松弛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其实在我国这些旅行慢综艺里是很难看到的,每个人都总是一副妆容整齐、精神饱满的模样,哪怕坐了十几小时的飞机也要戴上墨镜对着镜头做出兴奋的样子挥手微笑。每次看到这种场景我都在怀疑坐四个小时飞机就迷糊得眼睛聚不上焦的我是不是个废人。

    而我们的徐老师,下了飞机,面对阿雅浪漫的问题:“你有没有闻到草原的气息。”风轻云淡地回:“我只能闻到汽油的味道。🙄️”;晚上在屋里铺下的功能难以言说的垫子;两个人宛如纪录频道“在非洲”主持人的朴素(索然无味)打扮;自在随意(语法不够严谨、发音也不完美、词汇也不高级,但你就是觉得她们与外国人交流的状态非常自如舒适)的英文交流。

    只有不过度用力的MC,才能让观众跟着她一起放松下来。

    我原以为,她们只是看看喂喂大象,举两个大象危机的数据,说两句保护大象的话,就可以结束这一期旅行了。

    可是两头小象失踪的突发情况发生时,她们积极地参与到小象的寻找工作中。

    屏幕前的我,跟着她们一起为走失小象担心;

    看到盘旋的秃鹰心里紧了又紧;

    听到Lisa说象会记得它身上发生过的可怕的事情时跟着掉眼泪;

    听说小象找回来,跟着一起雀跃不已;

    看到秃鹰的食物是一头刚刚被残忍猎杀的大象,又难以置信地跟着哭起来……

    内容真诚催泪只是一个方面;

    可怕的是另一个方面:拍摄。

    整期下来,很少见到慢综艺常见的满屏花字,花字克制而恰到好处。

    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审美巅峰的风景拍摄,绝对的纪录片水准!

    大河落日,枯草荒原,遥远的夕阳下动物静静的身影和粼粼的波光。

    赞比亚动物保护的工作人员,面对镜头,没有开怀大笑,没有羞涩扭捏,他们神情坦荡平静,慈悲如菩萨;他们聚集在草原上的坚定背影,像静默的山河。

    跟这一幕幕让人感到自身无比渺小的壮美景色相比,我们之前常见的航拍美景美则美矣,却稍显小家子气。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我国那些慢综艺饱受诟病。

    “抄到外壳抄不到精髓”

    “买到版权买不到精髓”

    打个比方,韩国爱豆的常见表达:“会展现更好的面貌给大家的。”

    人家用韩语说的,我们翻译过来就这么写。

    但实际上,这不是中国人说话用语的习惯。

    所以当我们听到中国人用汉语说出“会把更好的面貌展现给大家的!”这样的话时,能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人就算不是从韩国回来,也是对韩语或者韩娱很熟悉的。

    同理

    韩国拍风景,拍慢综艺的心态,可能跟中国从本质上就不一样。

    我是罗PD的饭,他的风景拍得总是令我心驰神往

    但我在看他拍摄的综艺、风景时,我想的是:“世界上有这么多美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看似微小的幸福,我们的人生,应该要好好地感受才行。”(你看,韩语翻译腔出来了)

    看多了罗PD的景色,在看国产慢综的景色,难免就有挥之不去的熟悉感,接着,衍生出抵触。

    《奇遇人生》让我豁然开朗。

    古代人登高望远时说的是什么?

    他们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们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们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发现了吗?

    当亲身面对浩瀚的世界,壮阔的美景,中国人想的不是什么“生活里有这么多美!”

    中国人想的是“世界真大我真小,小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到底有多小!”中国人满心都是宇宙洪荒、万物有灵,根本不太想自己那点儿小破事儿!

    我们两国人在对待风景的心态上可能就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国人拍出韩式风情的风景画时,我们能迅速冷静地冷笑一声:“我知道你拍的时候心里根本不是这么想的!”

    我想《奇遇人生》的导演和摄像,一定是怀着一颗对世界、对生灵的敬畏而悲悯的心,加上高超的审美和技巧,才完成了这一次国产综艺风景巅峰级拍摄。

    真的,就算你不信,也求你去看看《奇遇人生》,不带对谁的偏袒,像你小时候一样,跑到电视机前,像一张白纸一样新奇地接受一个节目,试试看,然后你会发现,我夸《奇遇人生》,

    那都是夸少了!!

    光从风景都能感受到导演和摄像大破天的格局和厚到可怕的底蕴!!

    本来应该用更加高级的,更有文化的夸法,奈何文采实在是捉襟见肘,调动不出太多有文化的词了。

    但是真的很棒!!真的很棒!!!

     5 ) 毛不易回忆母亲去世|拿什么疗愈我们的创伤?

    最开始看毛不易参加这期《奇遇人生》要去台湾身心障碍养护院,心里一凉,别的嘉宾都去风景奇秀的地方“游山玩水”,为什么毛不易就要去这么“平常”的地方啊?

    但是看完这一期却真心觉得,大山大水,奇观异景固然难得,但站在此刻,能体会那些活在苦痛里的老人们的心境,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才是一场真正的奇遇。

    你能去到的地方很多,但能去看看别人的生活走进他们内心的机会,很少。

    毛不易的歌自带疗愈属性,节目组安排他参与身心障碍老人的音乐治疗项目也是顺理成章,他们最先去到的是失智症家里,用简单的音乐跟老人交流互动,初见心暖,但真的了解这个过程又觉得心酸。

    虽然这些年对失智症的报道不少,自己和朋友身边的长辈也频发这种疾病,但大众对这个病的认知其实还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总觉得只要照顾好衣食起居就好,其他的无能为力。

    但节目里老人的家人说的一句话,说到了痛处,最开始患病的时候,老人是把失智症当敌人一样去面对的。

    他们并没有完全丧失智力,也并非总是停留在痴呆状态,当他们自己意识到病症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阻碍不是衣食起居无法自理,而是一种退缩,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越来越不愿跟他人接触,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老人们才觉得不给别人添麻烦。

    但这种心态很难被察觉,病人家属往往觉得这样是正常表现,反倒“省心”,但实际上,患有失智症的患者更需要去敞开心扉,保持一定的社会互动,这才是对他们有益的治疗方案,而这离不开家人花心思去照顾和陪伴。

    毛不易为病患老人伴奏,阿雅跟老人一起跳舞,那首《甜蜜蜜》唱得支离破碎,但老人很开心,一曲结束不忘优雅地鞠躬向舞伴致意,这是一个失智老人仍要保持优雅和体面的最好证明,所有人都觉得他原本不该是那个得失智症的人,“他的记忆力最好”。

    如果没有这样的节目安排,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音乐既可以温暖普通人的心灵,对于患有疾病的老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他们在音乐中重新学习表达情绪和沟通,而这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

    我们想帮助身边的人减轻身体上的病痛,却忘记了心灵也同样需要疗愈,哪怕不是用音乐,但陪伴和沟通同样有治疗的效果。对于那些我们爱的人,我们不吝啬金钱,宁愿砸锅卖铁也愿意为家人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但往往只是在用想当然的方式,而没有去真的了解和体察他们的需要,除了钱,爱和陪伴也能挽留一个人的生命。

    节目组安排了多次去探访不同的身心障碍老人,有一个画面看的我特别难过。一位奶奶在一个人的时候,手举着老式收音机听歌,想着有多少时刻,她只能一个人跟收音机作伴,她能听到的话语只有从收音机里传来。有人陪伴看望的时候她有多快乐,平时一个人的时候她就有多孤独。

    前几期《奇遇人生》用各种自然风光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那这一期节目其实是在说人生的另一面,爱和向往不要只存在于心间,它们要落地要去实现,哪怕你能做的很少,但也不要让爱你的人扑空。

    这个话题或许是老生常谈了,很可能触动过又转头就忘,很多人都是如此,也想给在乎的人关怀和陪伴,但无奈自己也是满身伤痕,疲惫不堪。

    也许你未曾想到,关怀别人,就是治愈自己。

    毛不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节目中他第一次详细回忆母亲去世前的过往,也分享了自己的心里话,平时略显羞涩不善表达的他坦言遗憾,直到母亲过世,他都不算是个成功的人,一直在挂科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又不会照顾自己。而今他用音乐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但是他自己的心可能还一直处在冰封状态。

    总有些痛不能与人言,总有些遗憾让人无能为力,但是在参与音乐治疗项目的时候,毛不易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为患病卧床的老人歌唱时,他治愈的也是自己。就像节目开始阿雅的那句话所说:毛不易对音乐疗愈很好奇,或许疗愈一直是他潜意识的追求。

    没能唱给妈妈的歌,如今唱给了更多需要爱的人听,这是一种遗憾的弥补,是一种解开心结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很多未竟的心愿,未能表达的爱,它们是沉睡在心底的创伤,三不五时提醒着我们它的存在,创伤也同样需要疗愈,不触碰不是最好的方法,修通才是。

    直面自己的情结可能太过刻意和残忍,但是在关怀别人的同时,我们打开情感的闸门,有机会让凝固的情感流动,我们看到爱的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看到爱的人幸福,自己也欣慰。

    付出爱和关怀就是让情绪“活”起来,也只有情绪活起来,创伤才不会淤结,人才会真的变得鲜活。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补偿机制,补偿我们曾经没来得及付出而带来的愧疚感,补偿我们没能接收到的爱的回应,它让我们更完满,而不是让心灵的缺口始终去寻找失落。

    付出关怀和爱的过程,也是学会共情的过程,在他人身上看到的情感投射到自己身上,才是最好的设身处地去思考去感受。当你理解的越多,感受的越丰富,才会有越来越开阔的心境,更平和更客观的去看待自己的创伤和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这期节目最终没有落在一个悲伤的基调,它用热闹的晚会结束了这次的台湾疗愈之旅,也让我在结尾时从难过的情绪中跳脱出来,感受到一种力量。

    为你在乎的人付出,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赋能,给他人带来积极的体验,也是在回馈自己的内心:尽管人生的底色是悲凉是无力,但我们依旧给爱的人增添了一些美好快乐的色彩,用自我的力量在种种限制之下为别人和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节目中有一段提到一个生病后不说话的爷爷,在音乐疗愈的过程中开始说话,工作人员说这就相当于打开了一扇窗,看到的不仅是彼此的心意,也让付出爱和需要爱的人都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开阔了自己的心。

    其实我们也跟这些病患老人一样,不是总有机会亲自去丈量美好的风光,但生命中有了爱和关怀,这扇窗就会让我们不再囚困自己。所谓奇遇人生,最终是为了遇见那个更开阔的自己。

     6 ) 朴树,永远如少年

    我想我明白为什么这档综艺能高达9.2分了。

    朴树在我印象里一直就是个远离烟火,不问人间事的人,看完「奇遇人生」第五集之后,我更加确定他是如此知行合一的一个人。说起话来有些结巴,面对镜头没有「综艺感」可能就是他最大的综艺感。

    他在节目里,是一个不加雕琢的璞玉,浑身散发出隐隐约约的光泽,初看不起眼,细看让人过目难忘。他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百般的不情愿,展示自己对于刻意尬聊的反抗,对陌生古巴的冷漠和怀疑,所有这一切的不近人情,都在他遇到了古巴自由音乐人的时候仿佛抓到了颗救命稻草般,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容身之处。

    我想到了刚来北京的那段时间,我和周遭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无法插入他们的话题,去一趟饭局,我如坐针毡。那时候我学会了一个保护伞词汇叫做「社交恐惧症」,谁喊我吃饭我都拿这条去搪塞。节目里的朴树,简直就是社交恐惧癌啊~有些生气地对着编导和摄像机埋怨的哭腔,像极了我接到邀请时在家里的纠结的碎碎念。我只想窝在自己那二十多平方的卧室里,抱着电脑和手机卧倒,与世隔绝。

    所有的倾诉和交流都在文字里得到释放。后来写字变成了工作,社交变成了任务,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要认真去完成它。所以我很刻意地学习和观摩,躲在暗处,看那些左右逢源的人如何出口成章。渐渐的,圈子由拼盘打散慢慢汇聚处志同道合的小团体,大家有着同样的三观和话题,我突然找到了我自己。就像朴树小心翼翼地献上自己的CD一样,我拿出我的宝物和他们交换,付出一筐故事,收获了一屋子的理解和认同。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了融合的快乐。

    而这种快乐,在最后朴树大声和着歌的时候,我也看到了。

    那种状态,充满了稚气,魅力十足。

    这档节目豆瓣评分这么高,主要就是惊讶于她的清新脱俗。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和自己的另一种人生不期而遇。真是符合极了豆瓣er的口味。我们多么羡慕这样自如的生活啊。这些嘉宾大多不是流量担当,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刻和独特。他们身上没有故事性,但是他们身上有人格。再多的包装,再多的台本,也遮掩不住他是朴树,这样一个在娱乐圈冷眼旁观的深山中的高僧形象。

    看「奇遇人生」的时候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综艺节目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未来可能会去向哪里。过于油腻的胭脂俗粉,舞台上的光芒万丈,真的是现代人追求的娱乐体验吗?我们的生活本身不就是一场盛大的作秀,自己还不够累吗?当我们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换了身干净的贴身棉质睡衣,打开视频设备,想要的难道不就是一场彻底的放松吗?在遥远的陌生国度和陌生文化下,漫无目的地游走,交谈一些毫无卵用的寒暄,做一些有些莫名其妙的琐事,就这么打发一部分人生吧,好像也没什么关系。我们走的太快了,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那么就在这一刻放慢一点,让我们的灵魂追上来。

    朴树一个人迎着海风走在无人的堤坝上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平凡之路」,想起了那个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凌晨首映的深夜,听到浑身颤栗,听到泪流满面。

    朴树,谢谢你。

     7 ) 朴树,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开心?

    对朴树最近的印象,是他唱《送别》时泣不成声的样子,当时慨叹,这是内心多么柔软的孩子,感受着那么真切的悲伤。

    看到微博在刷朴树的真香,忍不住翻出《奇遇人生》看,从机场那一段开始,仿佛理解了,朴树的抑郁人生。

    有毒的目光

    他遇见阿雅,说有些后悔,后悔参加这个节目。那一刻的阿雅,平静而温和,我想正是这种不苛责的态度,让朴树慢慢放松下来,愿意去尝试一下那个他以为的世界:那个世界有很多别人的目光,有很多自己不感兴趣的应酬。而无疑整个节目看下来,就是一场见证:见证自动思维如何在纠结中慢慢融化。

    朴树说,他想做真实的自己,但有时候又要礼貌,担心别人不高兴。他自己的时候走台步很潇洒,但如果这时你告诉他,你走台步很帅,走给我们看看,他反而不会走了。就像他排练的时候练得那么好,但是当真正演出时,却紧张的不行。这是因为出现了他人的目光。拉康说,每个人都期待大他者的存在,在他人的目光中,看到自己,形成自己,知道自己是值得爱的还是令人讨厌的。这个目光最初是母亲,慢慢地是父亲,慢慢地是社会规则。所以,即使走上社会,你会发现,我们仍然期待别人的认可与赞赏。

    理想中的他人目光是如其所是,又不是如其所是。就是妈妈看待宝宝,是充满了爱与期望的看着宝宝,宝宝心中慢慢形成,我是值得爱的,我是有希望的,但同时,妈妈的期待与爱又不是占据,即妈妈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妈妈希望的样子,这样的目光,是孩子面对接下来的世界的动力,是自我形成的雏形,即我带着妈妈的祝福按照自己的步伐去闯荡世界,而不是,我要去闯荡世界满足妈妈的愿望。一种目光是有爱,一种目光是有毒。我想,朴树感到的目光就是有毒的目光吧?他感到的世界不是他想要的世界,他想要去往的世界也不是他自己想要去的。为何他会给别人一种羞涩小男孩的感觉,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的目光对他更像是监督与束缚,而不是赞他如其所是。

    我们国家对小婴儿有把尿的习惯,仿佛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传统了,家人通过估量宝宝该尿尿了,就要在尿桶前把他,直到她尿出来或者身体打挺为止,这个把尿动作算结束了,而15-20分钟后,再开始新的一轮。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婴儿开始,什么时候尿尿就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要在把尿的时候尽量尿出来,如果那个时候不尿,就变成了不听妈妈话的坏宝宝了。这只是所谓父母期待的一个众多例子之一,那如果婴儿从那么小开始,很多行为与意识都是被这样的行为包围呢?如果一个孩子不是乖孩子,就会失去父母的爱,他会怎么做呢?他努力的做父母期待的行为,会对自己的需要沉默,渐渐地忘记自己的需求。这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称为的“虚假自我”,我得到了别人的喜欢,不是因为我真实的样子,而是我表现出了他人希望看到的样子。有的时候朴树总会给我们一种矛盾,在成为自己还是他人眼中的自己的一种矛盾。

    朴树说 ,他36岁的时候在外界看,是生了一场病,但是对于他来说,是从零岁开始成长。我想他说的这场大病就是抑郁吧。外界评价抑郁仿佛洪水猛兽,躲而不及,因为它会让人不开心,会让人消极,会让人忍不住流泪,会让人质疑为什么活着,会让人选择结束生命?可是,抑郁却让人更加真实,抑郁是把这个世界所有的外在都剥光,看着光溜溜的自己的过程,外在的财富,外在的身份,外在的期待,外在的理想,外在的爱,那一刻全都没有意义了,从自我出发,我想要什么?我为什么工作?我要赚钱还是要出名?我要成为歌唱家还是成为歌者?我要找门当户对还是心之所动?一切的理所当然在这一刻都推翻了,甚至一无所有,在那个人性的最底层,我作为婴儿,不再考虑妈妈的目光,那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去往何处呢?都说抑郁是让人深刻的,我想这个深刻大概就是对这些的重新思考吧?至于说,为何抑郁的人不快乐?当试图质疑这些“外在”的时候,其实是充满自责与内疚的?自责:自己没有成为那个目光中希望成为的孩子,内疚:自己要背叛这个目光成为自己。但是,他又说试图寻找自由与压抑之间的平衡,如果说自由是自在的成为自己,那么压抑就是符合他人期待的做出一些言行。我想他大概还无法完全背最初的那个目光吧?所以才要在成为自己与成为他人理想中的自己之间寻找平衡。

    有毒的世界

    我们常常跟抑郁的人说,多出去走走,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但实际上,让他主动出去走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就是很大一个坎。就像朴树坐摩托车前与坐摩托车过程中的区别。在他的心中,这个东西或许是危险的,或许是无聊的,或许是自己不喜欢的,尽管没尝试过,但天然的有种拒绝。这种拒绝来自于什么呢?

    曾经做过心理分析医生的作家爱丽丝.米勒说:对待孩子,在他们的头两年中,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可以塑造他,可以占有他,教他学会好的习惯,甚至教训和惩罚他。这时教育者不必大新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也不会进行报复。但当孩子可以反抗和表达他的痛苦和气愤时,想要摆脱加在他身上的不公正时,如果他的父母不能容忍他的反应(哭喊、悲伤、愤怒),并借助目光或其他教育手段加以制止,他责备剥夺了以他的方式来做出反应,这样的孩子就学会了沉默……如果孩子必须忍受对他们的伤害、屈辱和广义的强奸而不能做出反应,那么,这些事件也就无法融入他的个性之中,情感则被压抑,对需求的表达无法得到满足,而且没有希望得到满足。这就是一种无望的状态……会使大部分人陷入精神困惑之中。

    据研究显示,抑郁的人会有一些自动思维:比如说外面的世界危险的,比如自己不够好,比如自己做事很不成功等。当最初的屡次抗议总是被镇压的时候,最佳保护自己的方式无疑是沉默(即不动),就像鲍温说,当儿童面临跟母亲的分离,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抗议,第二个阶段是从抗议升级至绝望的程度——他们大哭大闹,拒绝同任何人接触——而在第三个阶段,孩子则突然完全安静下来了。他们终于以无动于衷的姿态认可了他们所处的环境。而这个在成人这里,我们会称为习得性无助。如果反抗也是那个样子,那剩下的其实是对环境的不预期的期待。就像朴树说,我不喜欢坐摩托车,我不喜欢录制节目,都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经验性的回避,与其挣扎不如留存体力,渐渐地,对外在世界不再好奇。

    节目中,从朴树不给音乐人唱歌而送唱片,到后来的想主动跟大家分享一首歌,尽管看似有点不符合当时情境的歌,我们看到是一个慢慢打开的朴树。尽管觉得这个世界很危险,但经过尝试,还是找到了融入世界的方式。在这里,看到朴树内心的挣扎,让我们感到格外真实和感动,谁不是那个渴望得到表扬的孩子?谁不希望做那个父母喜欢的乖孩子?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是乖孩子,有些人不知道,有些人试图逃开成为自己,有些人在抱怨中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不想长大…….

     短评

    如纪录片一般的综艺,追问的是人与自然到底该如何相处这种终极哲学话题…立意很高,在喧嚣的世界里敢做这么不讨好的综艺,为腾讯点赞👍

    6分钟前
    • Yan
    • 力荐

    首播集关于保护大象。看到大象🐘被猎杀,鼻子被抛在一边,冲击力真的很大。希望综艺少点娱乐化,多点人文关怀。

    10分钟前
    • 濮渔
    • 力荐

    5星只给小S和她的姐妹淘。我爱小S,她是我的永远的人生灯塔。摆脱内地综艺不要再让小S和那些恶心做作鬼一起拍节目了,就让她永远和姐妹淘在一起不行吗!!!

    15分钟前
    • Ricky🔆
    • 力荐

    难得看到这么安安静静说事的综艺,没有花字特效和尴尬的鬼畜

    18分钟前
    • Particle
    • 推荐

    10年前徐熙娣说 她绝对不出台湾 就想在家呆着 看到大怂逼变得这么勇敢 鼓起勇气去改变世界 真好啊

    21分钟前
    • icy在游水
    • 推荐

    安静地呈现,有万钧之力。

    25分钟前
    • sex_robot
    • 力荐

    有点想吹爆窦骁这期,迄今四期以来最爱,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看得过瘾!未知、冒险、刺激、超出负荷、遗憾、本以为登顶即胜利没想到下山也是危险重重。且完全被窦骁圈粉!这一期的过瘾,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有语言沟通的顺畅,以及窦骁不同于之前两位嘉宾的是,他是真的平时在做这件事情的人而非一个初次体验者的身份。

    26分钟前
    • 任小妞
    • 推荐

    非常感动。想起多年来对阿雅和S的印象都是S常常在康熙嘲笑阿雅是男的,印象中这对好友只要同台出现,从来就不缺什么笑料。不料多年后的今天她们一起出现在一个综艺节目却完全没有在搞笑,收起了年少时的活泼和直爽,却多了一份沉稳和真情流露。很难得的一档综艺,能沉得住气,去探寻生命,情感。最后,愿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

    29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因为春夏所以看了第二期 像是流水一样 很平淡也很流畅自然 虽然这期很难找到素材 但也能感受到制作团队的用心 一定会有人说不喜欢春夏,但她就是这样,脆弱而坚强着。她是粉色的花岗岩石,她是没有那么柔软的春夏。

    32分钟前
    • Cyril
    • 推荐

    春夏太可爱啦why not? you're young, you could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太会鼓励人了吧 非常好看 我找回了看旅游卫视的感觉

    37分钟前
    • .
    • 推荐

    喜欢镜头,美又有温度。

    40分钟前
    • 鹅大仙
    • 推荐

    吹捧过高,形式大于内容,“设计感”过于强烈,为了“遇见”而“遇见”,毫无人文之美。你们真不觉得整个过程都很无聊吗?

    42分钟前
    • 魔都狮子头
    • 还行

    吃饭时随便看的,完全没想到这么好,像只是个人剪辑的非洲纪录片,阿雅和小s在里面的状态相当放松又舒服,看完获得了内心的平静。想认识瑞秋也想去大象孤儿院。

    47分钟前
    • cassarino
    • 力荐

    终于有了一个正常的国产综艺节目了。以及小S才是保存了少女感的女明星好不好?!?!我S真美,私心打5星。

    48分钟前
    • konnok
    • 力荐

    太寡淡了,拍摄的内容和谈话的感悟其实有点脱节,有点强行深度的感觉

    51分钟前
    • Vincent
    • 还行

    讶异每期嘉宾的选角导演太对我口味了。如果说小S、范晓萱、宋佳这些我喜欢的女明星是让我看到她们深入的另一面,那春夏、朴树、毛不易这些对人生怀有阴翳和厌离之心的艺人的出现,更是让我觉得遇见同类与找到同温层。

    52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偶尔看到了好的节目……报了仇似的痛快。

    56分钟前
    • 乍暖
    • 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准,高规格,良心制作的综艺节目!不愧是赵琦亲自挂帅的节目内容,没有脚本纯靠外界环境挤压艺人释放真实情感!不愧是孙少光担当摄影指导,每一帧画面构图都美到炸裂!整整50几分钟,每一秒都在说着两个字“牛逼”!

    59分钟前
    • 万万先生
    • 力荐

    真的不要太棒了!尤其是第一集让小s来开篇,用大象做立意!

    1小时前
    • DUNKEERKE
    • 力荐

    赵琦导演是真的厉害,我才知道前四期的正确解读是要连在一起看,从开始的幼象代表新生,第二期春夏代表懵懂的青春,这一期窦骁代表向上奋斗的青壮年、阿雅代表面临抉择、稍感疲惫的中年,再到下一期毛不易体验临终关怀所代表的迟暮之期,这妥妥就是一个时间轴啊!

    1小时前
    • 长安一夜雨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