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饥饿站台

    饥饿站台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西班牙2019

    主演:伊万·马萨格,佐伦·伊格,安东尼亚·圣胡安,埃米利奥·布阿勒,亚历山德拉·玛桑凯,马里奥·帕尔多,阿尔吉斯·阿洛斯卡斯,米莉安·马丁,Zihara Llana,Txubio Fernández de Jáuregui,Eric Goode,Óscar Oliver,Chema Trujillo,Gorka Zufiaurre,Miriam K. Martxante 

    导演: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外星人报到

    • HD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 HD

      畸变

    • HD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正片 上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 HD中字

      生化危机:终章

    • 更新HD

      屌飞船奇遇记

    • 更新HD

      星际之门:真理之盒

     剧照

    饥饿站台 剧照 NO.1饥饿站台 剧照 NO.2饥饿站台 剧照 NO.3饥饿站台 剧照 NO.4饥饿站台 剧照 NO.5饥饿站台 剧照 NO.6饥饿站台 剧照 NO.16饥饿站台 剧照 NO.17饥饿站台 剧照 NO.18饥饿站台 剧照 NO.19饥饿站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未来的反乌托邦国度中,囚犯们被关押在垂直堆叠的牢房里,饥肠辘辘地看着食物从上层落下,靠近顶层的人吃得饱饱的,而位于底层的人则因饥饿而变得激进。  由加尔德·加斯特卢-乌鲁希亚执导的《饥饿站台》是一部扭曲的社会寓言,讲述了人类最黑暗和最饥渴的一面。

     长篇影评

     1 ) 藏起来的结局

    与开放式结局电影相比,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是一个有结局的电影,并且结局出现的很早

    像带着狗的前工作人员一样,同样不知道有很多人挨饿的厨师长认为奶冻被送回是因为有一根头发,在对比过几个厨师的头发后斥责有嫌疑的厨师,这其实就是整个故事的结尾了。

    (当然有人会质疑,厨师长怎么会这么天真?难道他这么久都没见过平台的血污粪便之类吗?在影片中,有一个侍者端着食物放上去的镜头,厨房本来就只负责食物出品,将食物送给客人以及收拾用餐后的桌椅本就不是他们的工作。况且见识过平台的话,还费那般功夫将食物做的精美无比又有什么意义?)

    奶冻结局与小女孩结局不同,是完全的悲剧,全片在不断打击观众,抛开明晃晃的“反共产”,布丁结局代表的是下层人舍弃性命送上去的信息,被当作“因一根头发不满”的抱怨,中层人不知下层的悲苦,(信息被截断在不知情的中层决策者那里了,可以说根本没送到知情的上层人手里)思维的不同,下层人的“献身”像深海地震,到了海面上,不过是一道小小的海浪,可悲,又一丝丝可笑。

    我认为333层的小女孩是不存在的,是男主的幻想,男主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想呢?先前的春梦已经暗示男主对亚洲女人有好感,或许是因为他希望她与自己一样没有完全被这座监狱变成无理由杀人的疯子,而是被他理想化的苦苦寻找孩子的母亲吧。

    但由于影片结尾处男主的幻想情节占的比重太大,很多人会认为女孩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实包括女工作人员告诉男的信息这一项明示外,房间没有升温降温这一暗示也说明食物被送回0层,而男主留在房间里在幻想中死亡了。

    有很多朋友质疑为何小女孩是肯定不存在的,因为很多关于小女孩是存在的假设,都需要观众用影片中不存在的信息来让她合理化,而剧情中却无迹可寻,那么抛开观众的想象,单单讨论一下剧情中有的内容来分析一下,小女孩为何是不存在的。

    1:找孩子的女人真的在找孩子吗?

    男主只是在老头口中听说女人在找孩子,而女人在影片中始终保持着沉默(后面有说冷证明她不是哑巴),不排除是囚犯们看她每次都下来而编的故事。

    剧中明显的否定则是前工作人员直接说出的她的真实身份

    在我看来没必要专门安排这个环节让她撒谎,(虽然她并不知道真实的层数,但是亚洲女是她亲自登记进来的,排除被管理层欺骗)可能就是为了让观众在最后看到“女人的儿子”(这里男主说的是她在找儿子)时有所怀疑。

    而幻觉中为何是小女孩,极有可能是因为女人已经去世,男主已崩溃无法接受现实(甚至想要抛下平台不顾,最终是被黑人拉上去的),小女孩则称为希望的延续。

    顺便一提在西班牙是没有“孩子”这个说法的,人们会直接说女儿/儿子,虽然儿子也有孩子的意思,但只要是知道性别的小孩就会说清楚是儿子或者女儿噢,例如“我的小孩”在西班牙一定是“我的儿子”或者“我的女儿”

    2:温度没有升降

    这是一个女孩存在前提下的很大的bug,有人说是失灵,有人说这一层没有,有人说因为奶冻是小女孩的最爱所以可以被留下来,但这些都无法在影片中得到解释,唯一不需要特殊化这一层的解释便是奶冻已经离开该楼层,小女孩和吃掉奶冻的情节是男主的幻想。那自然温度就不会变化了。

    3:小女孩如何存活下来,是否加入轮回

    如果小女孩真的存在,那她是不可能加入轮回的,因为除了最后男主之外没有人真正的见过她之外,她也极有可能被当作食物吃掉

    那么永远停留在333层的小女孩如何进食呢?

    不可能是她的母亲,因为能到达333的只能是尸体,而房间过分干净小女孩身上也没有血污。

    最重要的事情是,如果每个月都要喂食小女孩,那么女人要保证在一周内下到333层,与战斗力更强的黑白男主比,女人本来就是偏弱的,不但容易被某些男性囚犯囚禁起来泄欲,对于下层的人来说,女人更像会动的大餐。

    那么一天内下到333层,连两个带武器的男人都深受重伤最终死亡,会被主动攻击的亚洲女人,可以做到吗?更不提她要带上多少的食物下去了。

    工作人员喂食?那小女孩就不会是饿了几天的状态,还要保证往上几层没有犯人,不然上面的人不可能不会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跳下来抢夺食物。

    4.小女孩从何而来?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结局又去往哪里?

    前文来看,我们已经可以完全排除是亚洲女的孩子,那么唯一的可能是管理局安排,而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做善恶实验,想要找到那个“救世主”,“智者”还不够他们的标准吗?

    而送上去接应的是厨房的侍者,作为执行任务而不是决策者的他们,管理局对外宣称“没有16岁以下的孩子”,厨师们可以顶着被管理局灭口的风险,曝光这一切吗?

    5:被选中的奶冻

    这算是对小女孩存在的最直接的否定

    剧中出现的奶冻的存在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证明厨师长对待食物要求很高,但这在0层食物的精美程度上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况且还有男主点的蜗牛的繁杂的制作过程,专门再拍一个在剧中被赋予了更深含义的奶冻,仅仅是为了说明厨师长的职业精神真的有必要吗

    6:红色的幻境

    此片段为最后亚洲女死亡后,男主回忆起“春梦”

    从影片的前中期,我们就可以看到男主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差,幻觉不断地闪现,像男主的潜意识与他对话一般,而在最后,男主询问为何不能吃掉小女孩,幻想中的黑人说小女孩是信息,而奶冻也是信息,是否在暗示小女孩其实是奶冻?同时,此处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

    在男主的幻觉里,癌症女又提出被杀死的狗也是信息,亚洲女再一次乘坐平台下来。用刀指向男主的左方,在男主望过去的瞬间,他又被幻想中的黑人叫醒(黑人早已死亡,与他一起看到小女孩也是男主想象的一部分),这一段又想要说明什么呢?

    从以上几点来看,小女孩存在必须建立在女工作人员说谎,不参与轮回,或保证在轮回中每次都不被杀不被啃手啃腿,

    333楼层温控失灵或不存在(或你可以留下你最爱的食物这个剧中没有的设定)

    如不参与轮回永远停留在333层,那女人每次都能顺利的带着能吃几顿的食物(毕竟下来上不去)在一周内下来(中间可能打打人疗疗伤耽搁几天)

    工作人员投喂小女孩(工作人员又从哪里给他吃的,投喂的话为什么要关在这里,男主到的那天为什么看起来又很饿)

    剧中出现的奶冻只是为了描写厨师长的职业精神或做一个没有也不影响剧情的铺垫

    这几个前提上,与真实存在相比,小女孩是幻想的可能性会不会更大呢?

     2 ) 最可怕的是,电影里荒诞的现象能和现实生活一一对应

    《饥饿站台》的明喻、暗喻太多了,而且很多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表面上“监狱坑”好像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它讲述就是我们的故事。

    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荒诞的现象,最可怕的是那些荒诞的现象能和现实生活一一对应。

    地球就是一个巨型的监狱坑,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其中一层。

    最初格伦只知道监狱坑至少有132层,因为狱友崔马格斯在那里呆过。

    后来他听前监狱坑工作人员伊莫古里说这里一共有200层,然而第4个月他们却来到了第202层。

    格伦大致算了一下,得出结论一共有250层,但其实一共有333层。

    人不只被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被分为333等。

    越上层的吃得越好,下层的则是吃上层剩下的,越下层的饮食条件越差。

    而且你还不能屯食物,否则就会触发警报。

    (也有可能并不是不能屯食物,而是不能屯别人的食物。格伦留下一个苹果就触发了警报,假如他留下的是蜗牛就不会触发警报。)

    厨师们对此毫不知情,他们对烹饪追求完美,却不知道华丽的食物背后隐藏着黑暗的故事。

    上层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对下层撒尿、吐口水,甚至做更肮脏的事。

    下层明知道留给他们的食物可能掺杂着不干净的东西也必须吃下去,因为不吃就会饿死。

    经历了苦难和折磨并不能让他们变得善良,反而让他们更加自私,更想通过折磨他人来发泄愤怒。

    比如崔马格斯就会对下层吐口水、撒尿,因为不管他干什么下面的人都会吃。

    格伦说:下面的人下个月可能就换到上层去了。

    崔马格斯很淡定地说:是啊,到时候就轮到他们撒尿了。

    他没有想过假如他折磨下面的人,以后下面的人去了上面报复他怎么办。

    他只是觉得他之前在132层天天被折磨,现在终于有机会折磨别人了,不折磨白不折磨。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现象。

    甲每天都被领导乙打压,有一天甲运气好连升了两级,变成了乙的领导。

    他不会和乙处好关系,他一定会报复乙,给他穿小鞋。

    那万一乙以后又变成他的领导了怎么办,那到时候再说呗。

    另一种情况是甲每天都在被领导乙打压,于是甲每天都靠打压下属丙来发泄。

    为什么乙每天都要打压甲,说不定也是因为他每天都被领导丁打压。

    他们和崔马格斯是一样的心理,我天天被折磨,如果我不去折磨一下别人那我不就白被折磨了吗?

    如果说吃不干净的食物已经够惨了,那么100层以下的就更惨了,因为食物早已被吃得连渣都不剩了,只能要么吃人,要么被吃。

    他们每次只割一点狱友的肉来吃,确保狱友不会死去。

    甚至还会割狱友的肉给他自己吃,同样是防止他死去。

    虽然崔马格斯刚刚割下格伦的肉就被杀了,但其它人很可能这么做过。

    甚至可能崔马格斯当初在132层的时候就是吃狱友的肉活下来的。

    虽然崔马格斯否认他吃了狱友,但谁知道他有没有撒谎呢?

    当然也有米哈鲁这样的人,愿意为了找孩子去更低的楼层。

    不过第333层的小女孩并不是她的孩子,因为米哈鲁说她有一个儿子,而不是女儿。

    伊莫古里坚称监狱坑没有16岁以下的孩子,所以米哈鲁来到监狱坑的时候是没有孩子的。

    如果她真的有孩子,只可能是她在监狱坑里被强奸过,在监狱坑里生下了孩子。

    伊莫古里还说过米哈鲁是10个月前进入监狱坑,所以米哈鲁可能是被强奸了,但是孩子胎死腹中,从此她幻想自己有一个儿子,每个月都要下去找他。

    对于这样一个残酷的人间地狱,大部分人却没有想过要改变。

    因为一个人只有吃饱了才有心思去想别的,这里大部分人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更别说想要改变了。

    而且就算想要改变,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暴力比讲道理更有效。

    伊莫古里每天对下层的人讲道理,叫他们只吃自己的那份,但是他们从来都不听。

    终于,格伦不再讲道理,取而代之的是强制命令他们这么做,否则就在食物上拉屎,让下面的人全都吃屎,他们果然乖乖听话了。

    后来格伦和狱友巴哈拉特“护送”奶冻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他们好好讲道理,但对方根本不听他们的,他们只好采取暴力了。

    暴力比讲道理更有效,这也是有迹可循的。

    陈胜吴广觉得秦朝很腐败,所以他们选择了起义。

    如果他们对皇帝讲道理,皇帝会听吗?他们只能采取暴力。

    革命是要流血的,想用讲道理的方式说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

    格伦了解了监狱坑的机制,也想到了推翻它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代表的是崇尚科学的人。

    而其它人只在乎把这个月熬过去,至于下个月被分配到哪一层就听天由命了,他们代表的是愚昧无知的人。

    一个懂科学的人遇到一个无知的人那肯定是没法讲道理的,只能用强制手段。

    比如禁止在飞机起飞的时候用手机、禁止朝飞机扔硬币、禁止在加油站抽烟……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飞机起飞的时候用手机、为什么不能朝飞机扔硬币、为什么不能在加油站抽烟,那我们就强制规定禁止这么做,如果他这么做了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当疫情发生了,很多人不知道戴口罩有什么用,那我们就强制规定出门必须戴口罩。

    很多国家不强制要求人们戴口罩,美其名曰“自由”,最后感染人数飙升的时候后悔已经晚了。

    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

    绝对自由的结果就是监狱坑这样的人间地狱,而格伦的目的就是将监狱坑的绝对自由变成相对自由,他要制定一个规则,让所有人都有食物,这就是从蛮荒到文明的进化。

    格伦在第171层、第202层的时候,他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没有心思想别的。

    但当他在第48层、33层、6层的时候,他能吃饱肚子,然后就会有时间思考,思考监狱坑是怎样的机制,以及怎样推翻它。

    更高层的人,甚至还有闲心做爱。

    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的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就好比当你有1万块的时候,你可能想买个新手机;

    当你有100万的时候,你可能想买套房子;

    当你有1亿的时候,可能买东西对你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可能你会想做以前没机会做的事,培养以前没机会培养的爱好。

    或者就像格伦那样,你有一个宏伟的理想,现在终于有能力去实现它了。

    但如果你现在只有5块钱,买手机、买房子、实现理想都不是你能考虑的,你唯一能考虑的是等会儿是吃袋装方便面还是桶装方便面。

    人的需求、欲望是有等级之分的,也有很多专家做过深入的研究。

    比如马斯洛就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寻求、自我需求。

    衣、食、住、行是最低级的需求,当这些需求能够满足的时候,你就会饱暖思淫欲,或者像格伦那样开始思考人生。

    连衣、食、住、行都不能满足的人,是没有那个闲心想那么多的。

    所以伊莫古里对34层的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因为34的人上个月在第88层,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现在有吃的了还不赶紧多吃点,哪还有心思想别的。

    低层人首先是没有心思想那么多,其次是就算想得再多也力不从心。

    格伦在33层的时候,就算他思想再超前,他的能力也有限。

    他只能命令下面的人听他的,不能命令上面的人听他的,因为他只能朝下面拉屎,不能朝上面拉屎。

    格伦在第33层的时候就想到了推翻这个机制的办法,但是他没有能力去改变。

    当他来到第6层的时候,他才终于可以付诸行动,才终于可以像“是男人就下100层”的小游戏一样一路来到监狱坑的底层。

    处于底层的人有再好的想法也没用,只有身居高位才能把他的想法变为现实。

    假如你现在有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也没有太大作用。

    你顶多发一条朋友圈,或者发一条微博,然后有10个人或者20个人点赞,但是传播不出去,也不可能被更上层的人听到。

    但如果你成为了网红,你随便发一个标点符号都会有几万赞。

    一个人在第100层、200层的时候,他每天思考的都是怎么活下去。

    当他来到50层以上的时候,他能吃饱肚子了,然后就会去思考:我这个月是能吃饱了,但如果下个月又把我放到100层、200层怎么办?

    就算他想出了办法也没用,他只能等到他来到10层以上的时候才能行动。

    但行动了就一定有结果吗?

    格伦、巴哈拉特来到第333层后,见到了一个小女孩。

    基本上200层以下就没有活人了,格伦怎么可能在第333层看到一个活着的小女孩?

    所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小女孩是他们产生的幻觉,根本没有小女孩。

    巴哈拉特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格伦是被饿死了,而奶冻被成功送到了0层。

    为什么格伦、巴哈拉特会产生幻觉看见小女孩呢?

    这是隐喻现在很多人年龄大了以后,知道凭借自己改善生活的可能性太低了,所以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希望他们将来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格伦、巴哈拉特成功把“信息”送了出去,但是第0层的人根本没有理解他们的意思。

    这是隐喻人们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但是下一代也没有成功改善生活,这就是阶级固化。

    想要打破阶级固化,一代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两代,甚至更多代。

    格伦、巴哈拉特把所有的食物分给了人们,唯独留下奶冻,是为了引起第0层的人们的注意。

    但厨师长以为他们之所以不吃奶冻,是因为里面有一根头发。

    这和上面所说的“当你有5块、1万块、100万、1亿的时候的想法”是类似的,上层的人和下层的人考虑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层人的声音很难传到上层人的耳朵里,因为上层人不会听你说话,就算听到了也不能产生共情。

    就像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吃草根、树皮,许多百姓活活饿死。

    晋惠帝竟然说: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打破监狱坑的机制有多难呢?

    首先你要在马斯洛需求中处于比较高的层次,你才有那个心思去思考人生。

    然后你需要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听众,你才能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

    但就算你成功把信息传到上层了,他们也不一定理解。

    所以想要推翻监狱坑的机制太难了,以上每一个条件都是一道坎,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跨过所有的坎。

    格伦、巴哈拉特想要推翻监狱坑的机制,他们先用暴力把奶冻带到了底层,然后把奶冻作为“信息”传到了第0层。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

    上层人的想法无法传到下层,因为他们思考的层面不一样。

    上层人要想把想法传到下层,最好的办法是强制和暴力。

    下层人的想法也无法传到上层,因为上层人理解不了下层人的生活。

    下层人只能把“信号”传到上层,至于上层人能不能理解就不一定了。

    上下层之间几乎没有沟通,也无法沟通,因为有代沟。

    崔马格斯说人们既不和上层的人说话,也不和下层的人说话,就是隐喻这个道理。

    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格伦最后失败了,所以他的行为就没有意义。

    行动会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但不行动的结果只有失败。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要尝试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所有人都是过一天算一天,那么监狱坑的机制永远都不会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就像格伦说的:改变不是自发的。

    伊莫古里所说的“自发性团结”只存在于她的想象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监狱坑的机制不会自己就改变了,它需要有一个外力才会改变。

    社会也不会自己就进步了,也需要受到外力才会进步。

    社会的进步就是需要大量的格伦这样的人,也许第1个格伦失败了,第2个格伦失败了……但第100个格伦成功了,那么社会就进步了。

    所以不管格伦成功与否,他的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他失败了,但是如果接下来还有人尝试,总有一天会改变监狱坑的机制。

    不过这种机制只能变得更好,永远不可能绝对公平。

    伊莫古里所说的“如果每个人只吃自己那份食物,每个人都不会饿死”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个社会只要超过2个人,就会有贫富差距。

    而且根据马太效应,有钱人往往会变得更有钱,穷人往往会变得更穷,所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要想让每个人都有饭吃,没有人被饿死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要所有人都吃得一样多是不可能的,在监狱坑或者是在地球都是如此。

    当格伦、巴哈拉姆来到第6层的时候就觉得很幸运了。

    那么第1层就是绝对的顶层了吗?

    即便是第1层的人也算不上高层,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低层。

    第1层往上还有第0层,第0层也只不过是一群厨师,再往上还有-1层、-2层……

    就算你做了监狱坑的典狱长,你上面还有市长、省长……

    整个世界真的只有333层吗?

    333层只是监狱坑内部的等级而已,监狱坑外面也许还有333层,甚至不止333层。

    不过阶级多不可怕,可怕的是阶级少。

    333个阶级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世界只有2个阶级,富人都一样富,穷人都一样穷,没有中间地带。

    当地球人数更多的时候,或者能源枯竭的时候,说不定整个地球就会变成“饥饿站台”。

    有钱人的生活不会有太大改变,仍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穷人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最穷的人只能选择要么吃人,要么被吃。

    不同的是下层的人不会突然来到上层,上层的人也不会突然来到下层。上层永远都是上层,下层永远都是下层。

    然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像《赡养人类》那样变成只有1个富人和20亿个穷人的世界。

     3 ) 浅谈电影设定对应的现实与政治元素

    菜刀老头代表的是利己的现实主义者、保守派。后来变成男主脑中的声音,多代表人性自私的一面。

    宠物女代表的是利他的浪漫主义者、但不是自由派,更接近改良派。变成男主脑中的声音后,更多的代表的是理性的发声。

    亚裔女,含义很复杂,既暗喻了宗教上的圣母,主动下沉底层“牺牲自我利益”去寻找“孩子”,算是血腥版玛利亚。另一方面,又代表了激进的革命先锋,并不被保守派、改进派所认同,甚至认为她的“孩子”不存在是个纯粹搅乱制度的疯子。另外她也代表了命运与变数——即便你知足的呆在你的那个阶层,依然有外来事件和力量让你失去本就不富足的生活。

    绳子黑人队友,代表理想主义者,很像各个历史事件里的“学生”,简单、真诚、觉得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世界,但也容易被骗被煽动。其次,也是跨越阶级的人,但面对上层阶级关闭上升通道后,选择推翻这个游戏规则。

    轮椅老头,扮演的智者的角色,一眼看过去仿若甘地再世,其建议也非常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几分神采。而提出“信息”这个建议则是对应的男主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诉求,虽然变革本身掺杂着暴力,但与纯粹恐怖主义的暴力宣泄不同之处,就在于暴力和混乱是阶段性手段而不是目的。

    每个进入监狱坑的人带的东西,代表了他的为人、社会属性、职业或阶层。

    综上所述,男主开始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理论派,偏自由派,对应现实差不多就是中产或知识中产,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不是顶层分配者。被现实鞭打了几回合后上升到了6层变为决策层,成为了真正的舍身取义的革命家和社会实践家。

    升到第六层然后下沉的过程中:

    拉屎的第五层代表了占据资源却耽于声色道德沦丧的权贵阶级,可对标故宫大G女。

    前50层,男主只是要求他们放弃一顿却被各种拒绝的人,代表了在变革中不愿出让权益的既得利益阶层与团体。(实例太多说了要被封号)

    50层之后,就是韭菜大赏,有遵守男主新制度的拥簇者(只吃自己份量);有沉湎于娱乐麻痹自己的人(泡在游泳池里等别人扔西瓜才去吃);也有借机讨要更多的投机者(与男主一伙言论争抢);还有想窃取gm果实的强盗(与男主他们大打出手);甚至更多在男主他们出现之前就已经进行了自我消灭的人。

    而愈往下愈悲惨,说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悲剧,不是个人的善恶选择或道德的约束就可以避免的。

    最后出现的小女孩,那个亚裔女本不该存在的“孩子”,对应的是先锋者不被当下所理解的追求。而男主所要传达的信息,是舍身取义的“义”。

    这个“义”是什么,各花入各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的理解是人性所存的最后一丝善意,剥去财富、阶级、种族、外貌这一切之后,生为生命平等活着的权利。

    男主走下餐台,意味着享受革命果实的,是未来是下一代。变革的漫长往往需要一代人的牺牲。也对应耶稣为众人牺牲自我的宗教寓意。

     4 ) 显而易见,改变不会自发到来

    这就像在说: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物质足够富足,导致部分人惨死的原因乃是分配不公。与共产主义平均分配的理想愿景相比,资本主义依赖“看不见的手”实行的分配似乎更加合理,因为人性本质上是自私与贪婪,最大可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前现代的思想或许自一开始便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人聚在一起,自然会产生组织,形成规则,来让群体更优地存活下去。

    只是在这部电影中,预先设定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建筑形态上,由上到下的层级分配符合自然规律。有人身处高层衣食无忧的同时,底层人民为了果腹拼命奋斗。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革命。这是男主角乘坐升降餐车由上往下强制分配食物的原因:50层以上禁食一天,50层以下每人分配同量的食物,从而保证监狱内每个人都能存活下去。

    这说明一点:体制是渐近改善的,问题的发生往往便是改变的契机。监狱内部自上而下层级分配食物的规则既然是不可改变的,人性的自私既然会导致底层的人员因食物短缺饿死的命运,那么想要让所有人存活下去,要么改变人性的自私,要么改善这条规则。

    当男主角向下层的人呼吁节制来让更下层的人获得食物时,改变并没有发生。只有当他说他会将屎拉在食物上留给他们,他们才失去了狂吃的动力。因为有食总比没食(不会吃拉过屎的食物)更好,更符合人性。但这只能在两层间传递,而无法在整个楼层贯通。

    新规则无法自发形成,只能通过暴力强制。男主角和黑人通过暴力让其他人遵守规则,当然老人的方法更合理:先好言相劝,然后再诉诸暴力。两个人在整个群体里发挥着与现代社会中警务系统同样的作用:让人民遵守规则。同样也说明:变革若是无法通过协商获得,只能借助于暴力。

    这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人不再作为动物(受制于求生欲望),而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来思考。社会成员的身份意味着他需要为更广大的人民谋福利,动机在于总有一天他也会身处底层,面临没有食物吃的困境。倘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新的规则,那么秩序就能建立起来,人人都有相同的存活可能。

    任何一处封闭空间聚积的人倘使要全员存活下去,自然会形成组织。组织产生行事规则,行事规则形成秩序。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到整个国家,小到家庭,都需要通过分工来让整体更好地运转。国家的形成,就是公民让渡权力让政府管理的结果。

    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阐释了相似的道理。一群人在遭受失明瘟疫后,被隔离在一起。马上,群体内部就形成了势力分裂,自发地形成组织,遵照一套可行的规则,从而让每个人尽可能地存活下去。这同样适用于新冠瘟疫对全世界不同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必须建立新的规则来应对这起突发事件。

    尚有几个疑问,既然管理员说16岁以下的人不可能进入监狱,那么底层的小女孩从何而来?有一种可能:那位梦想成为玛丽莲梦露的亚洲女性曾经遭遇强奸,从而生下来她,那就说明整个体系的运作时间已经许久,那位母亲可能是终生监禁,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5 ) 《饥饿站台》:这是一部烟雾弹很浓的电影,乍一看高深,实际什么都没讲好

    饥饿站台,2.5分 这是一部烟雾弹很浓的电影,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乍一看高深莫测,但实际上每一点都没有表达透彻。 电影分类是恐怖惊悚,结果开篇是脑洞规则类的,像《心慌方》《电锯惊魂》《移动迷宫》等,我以为也是这种讲陷入异世界或者人造机关要遵从规则才能逃出生天的类型。 结果影片花了很小的篇幅就把规则讲完了,后面套了《赌博默示录》的情节,主角为了得到某种证书进入这个游戏,不只是他,杀人犯之类的为了逃避责罚也被加了进来,游戏规则是现实的,你不吃别人,别人就吃你,掺杂着制度和人性阴暗面利己主义,这么一看也还不错,借助脑洞的外壳讲人性也行。 只是人性的讲述过于浅显,哲理也并不深刻(因为大家本来就知道)简单来说就像黄渤的《一出好戏》简单讲了一遍人类发展演变史一样,所以没法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之类的,不过这样也可以了,发展下去好歹可以中规中矩,结果讲到一半又戛然而止,开始内心追寻,试探规则,相当于直行了一半又变道了。 后面的一段尤其不能忍,主角又开始搞大家一致团结,让上面看到我们的努力,开始和黑人抡着棒槌到下面给大家分食物。 这又是搞个啥,最后证明了人们团结一致,所有的人都会无罪释放吗?想要得到证书的人都会得到证书吗?影片中并没有说出来,而且所有的规则你已经全部明白了,待够了时间就能出去,你要么就自己爬出去,要么就呆着。 与此同时影片的bug也出现了,照着主角儿和黑人那么牛逼,人们很轻易的就能想到下去把所有人都弄死,连食物也不用分了,这下不是更无敌了。 还有一开始的信号之类的,就算你把所有人都突突死,你也能无伤的到达最底层,然后把小女孩儿送上去,毕竟这就像拼图游戏一样找到这块拼图就算赢,但这算是你找到规则还是没找到规则呢?所有人都让你干死了也证明不了团结啊,但是说一个都不干死,你们也没少杀人,这又能证明什么呢? 最后还特意留了个开放式的结局,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有和没有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开放而开放,小女孩儿上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们这些人会因此得救吗?这个监狱设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根本就没有讲出来。 所以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只能是故弄玄虚,你本来就不知道起因和结果,哪怕是判断题也行啊,小女儿上去人们会得救,或者不会得救,都行。 在这里根本就不知道小女孩儿上去的意义,也没人让你送上去,相当于触发隐藏机制,但是这个隐藏机制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最后还来了个开放,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开放有什么用,最后还弄得你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道这个故事的设定是什么样的,但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这特么杀人犯之类的都往里面放,明显是为了上级人们的玩乐啊 主角这么折腾干嘛呢,你是去那边过日子的,就像航空部做实验,让人躺在舱里30天观察人体变化一样,也没有人告诉你有通关这么一说,你这就…… 可以看出影片想表达的很多,想引发人的思考,还想故意玩儿深沉,但是每一样都没绷住。 ps:看到开头感觉可能是西班牙电影,最后看了介绍,果然是西班牙电影。

    ps:你要是非说影片是暗喻共产无法实现,人们费力挣扎也不得好死之类的……那他妈我无话可说

     6 ) 《饥饿站台》评析:“显而易见”的本质是“熟视无睹”

    “显而易见”的,”显而易见”这个词其实是《饥饿站台》这部电影的灵魂。 越是 “显而易见”(obvious),就越容易 “视若无睹”(ignorable), 等于人们宣布放弃了细节、放弃了追问、放弃了思考、放弃了质疑,而接受一个眼前的现存秩序。

    魔术师总是用 “显而易见” 来吸引观众,然后利用观众的 “视若无睹” 来移花接木。 这个吊诡的现象,不仅发生在电影内部,也发生在电影隐喻的现实中。

    我昨天才看了这部电影,第一时间感觉没看懂,因此翻阅了数十篇影评。 令我感到吊诡的是,电影有一个最为 “显而易见” 的问题都被 “视若无睹” 了:

    米哈鲁怎么做到每个月都在低层活下来?

    我将先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讨论另外的几个话题:

    • “显而易见” 的本质
    • 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的本质
    • 电影所隐喻的阶级社会
    • 失败的救世策略
    • 如何在 Hole 中实现真正的共赢
    • 结局的那条 “message”,最终传递给了谁

    先谈第一个问题:

    米哈鲁怎么做到每个月都在低层活下来?

    亚裔女米哈鲁, 她每个月初都从高处下降到低层,甚至超过200层。 她是怎么在低层生存下来,还保持体力的?

    米哈鲁(Miharu ?看长相是东南亚裔?爱吃石锅拌饭是韩裔?看名字是日裔?) 如果只是专精吃人肉,也不见得要下那么深。 她每次最多也只随身携带一个装着血肉的小包袱而已。

    在尝试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沉浸在电影的设定里思考一下, 如果自己在在这深坑里(英文 “the hole”, 翻译成 “监狱坑” 似乎不准确,加入了额外的意义误导), 每个月都有一个理由(且不论是否是333层小孩)都必须降到深处, 如何才能确保生存。

    我想到的唯一必胜策略是,在有食物的层次醒来后,逐层往下杀死大多数人, 从而保证高层的食物无法被吃完,一定会降到很底层。 但它的前提是武力值 110,必须有能力杀死大多数人而且自己不受致命伤。

    米哈鲁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她每次搏斗伤痕累累,而且也未曾滥杀无辜。 何况她到第171层救了男主时,171层已经没有任何食物降下来了。 她如果真是为了找自己的孩子,任何一个没食物的层次即便找到了,她也无法和孩子活下去。

    因此米哈鲁往下降,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 即便身在高层,也必须冒巨大风险前往低层,不是自利也不是取乐
    • 身处低层有办法一定能活下来

    思前想后,唯一可能的解释是,米哈鲁是真的要寻找一个小孩(是不是她的孩子另说); 而电影结尾让小孩(我不确定是男孩女孩,只是头发长而已)躺在平台上往上升,一直升到0层,是可行的。

    小孩和其它的餐具不会因为电梯急速上升而粉碎,这点可以说通。 管理局制造了一个能自动下降的平台,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可以搭乘平台回到高层的风险。 如何阻止人们偷乘平台上升呢? 答案是加速度,平台会把途经的障碍物击碎(某个血腥画面提示了人体被平台撞击的后果)。

    这是为什么平台到达了最底层333层(6米一层,洞深恐怕在3公里),还会继续下降很久才到底。 333层到最底部的距离是平台用来加速的,同时从高层跳下来自杀的人也不会填满在333层。

    同理,0层到 1层之间,应该也有很长的距离用来减速。 否则平台像炮弹一样急速上升,击中顶部阻隔物,一定会有巨响、震动和碎落物。 然而每次都没有,说明平台是有办法减速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黑科技。

    基于这些推论,米哈鲁只需要有办法和平台一起降到最底层,就能够在别人无法察觉中去到0层,从而有机会活下来。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只能走向主角幻想说。

    电影中出现的五个月里,只有主角神志恍惚的第四个月(202层)米哈鲁没出现,她每次都下降了。 她可能每次都到达底层,然后带着孩子通过平台回到0层。

    这种推论并非光明结局,而是和 “冻奶说”(送上去的是冻奶,但0层的人认为是有头发才没有人吃)同样黑暗的。

    米哈鲁很可能每个月都到了0层,但从未在当月被送下去,因为送下去等于告知所有人低层有办法到达高层。 然后 The Hole 的体制就真的被打破了,因为人人都会涌向最底层。 但每个月之后,米哈鲁又被送回某一层了,所谓到达0层送去的 “message” 跟那个有头发的冻奶一样,并没什么卵用。

    “显而易见” 的本质

    电影中男主角屡屡提出常识性问题,作出正常的举动(例如和上下层的人喊话)。 但那位拿着加强版武士刀的老爷爷(Trimagasi),都用 “显而易见” 这个口头禅来回复他。

    我们观众也一样,刚开始还带着悬疑进入电影,到最后已经和老爷爷和男主角一样,忘记疑问了。 一切似乎都 “显而易见”,而且 “说话令人疲惫”。

    这是人类接受一个外在秩序的标准流程。 当人们提出疑问和质疑时,也预示着改变秩序的欲望。 而当人们 “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就会慢慢被秩序同化,觉得一切都 “显而易见”, 甚至连 “内心的怨恨” 都没有了,就像清洗干净的蜗牛一样。

    当主角被 The Hole 同化的过程,我们观众也在被电影同化着,似乎忘记了最初的疑问。

    电影开头就有一句独白, 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三种人,”上层人”(those at the top),”下层人”(those at the bottom), 和下落的人(those who fall)。

    第三种人里面又有三种人:

    • 放弃希望跳落自尽的
    • 米哈鲁这样独善其身的
    • 男主角和黑人朋友 Baharat,试图有所改变的

    反者道之动,在 The Hole 这个系统(system)中, 呆在原地不动的上层人和下层人,命运都是不变的。 既然不能往上攀登,那么如果有解方,唯一的解方就是往下。

    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的本质

    垂直自我管理中心和其它的 “自我管理中心” 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显而易见”,是 “垂直”。

    The Hole 的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设定:

    • 下层人无法去到上层,下去了就上不来[网络]Trickle-down effect;
    • 上层人对食物有绝对的分配权力
    • 每一层只能与相邻的层有所沟通

    这是它和别的 “自我管理中心”,比如监狱,最为本质的区别。在这样的系统中:

    上层的人主宰一切,下层的人没有能力改变,地位下降的同时也失去了改变的能力

    这样的系统,导致了某位伟大哲学家所说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 的战争。 而用中国先哲的话说,则是枕人头,食人肉,菹人肝,饮人血,甘之于刍豢

    电影所隐喻的阶级社会

    大多数观众都意识到了 the Hole 这个系统对阶级社会的隐喻。 但这并非对现实世界的准确隐喻,因为现实中的人类社会还存在阶层流动,还没有绝对的垂直; 更重要的是 the Hole 里的人们是不事生产的,仅仅剩下分配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The Hole 有点像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它是未来式的隐喻。

    隐喻的是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发展趋势, 阶层分化越来越多,阶级的隔阂越来越深重。 类似《寄生虫》所主要阐述的,上层人和下层人无法相互理解。 而在这部电影里,阶级隔阂直接变成了无法跨越房间的设定,重点在于食物往下分配的问题。

    这样的秩序在现实世界是部分存在的,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居民更为熟悉。

    The Hole 是典型的 “Trickle-down effect”(涓滴效应)模型,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喊得最凶的经济政策。

    这些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往往主张对富人和大企业减税来改善穷人的命运, 认为这样企业能赚更多钱,发展得更好,雇佣更多的人,这些高阶工人再消费,让经济层层往下流动,从而让穷人受益。

    当然实际情况,举一个例子:很多大企业拿到减税和低息贷款后, 把它们用高利息借给政府去修建他们所需要的基础工程, 而政府再用劳动阶层的高税收去支付利息给这些企业。 结果大企业赚了更多的钱,而劳动者却承担了更大的负债。

    从更大的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也是一个涓滴效应的结构。 第一流发达资本主义垄断了全球的能源、金融、高科技产业; 然后把劳动力密集型、高污染的行业外迁,让第二世界国家得以发展; 更低端的产业再层层往下迁移,直到没有任何资源和市场的最不发达国家, 靠上层国家施舍的爱心、赠与的衣物、食物来苟延残喘。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国家、民族、阶级的不平等在日益增大。 人类日益走向电影中 VSC 的体系。

    但是一直有政客和经济学家,主张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不平等困局,是有解的。 他们正像电影中的 “管理者”,主张 VSC(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是有解的。

    甚至按电影中女面试官所暗示,管理局正是为了找到解方,才创建了 The Hole 这个系统。

    电影中 VCS 虽然内部细节不为公众所知,但它的存在是告知天下的。 甚至在招募志愿者来到这个地方参与社会实验。

    这里的工作人员似乎认为,VCS 等待着人们找到办法, “eventually” 走向 “自发的联合”; 或者出现一位弥赛亚(savior,弥勒佛,救世主,在电影中则屡屡比附圣子耶稣)领导大家走向团结。

    如果团结得以实现,我们还可以假设它会作为电影中现实社会的解方,从而得到推广, 一举解决阶级社会人与人相互仇恨无法团结的难题。

    这才是《饥饿站台》这部电影最关心的问题,不是隐喻阶级社会而已, 最重要的是隐喻 “管理者” 们所说的 “有解”,究竟有没有解。

    像管理局为求解打造了 The Hole 一样,电影的创作者为求解拍摄了《饥饿站台》这部电影。

    失败的救世策略

    The Hole 里的系统与现实世界非常相似,阶级的分化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衍生出了严重的不平等。底层的人每天都在经历地狱般的生活。问题是,“怎么办” 呢?

    《饥饿站台》整部电影,就是把各种人的 “怎么办” 摆在了我们面前。

    围绕这个问题最有名的假设就是 “看不见的手”,所谓自由市场机制会自动调节分配功能,让所有人受益。 但市场万灵论对所有参与者都有个 “理性人” 的假设。 而博弈论的提出,囚徒困境等一系列例子提出,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 只要有一定比例的非理性人存在, “看不见的手” 不可能生效。

    《饥饿站台》老爷爷就属于博弈论式的反证。 他是一个自由主义的,自私自利的人,但只是自私,并不是坏人。 他吃得好的时候就往下一层撒尿, 他过得苦的时候就骂上层是混蛋。 这样的人破坏了系统的自发团结,很快教会了更多人自私,系统没有走向“自发”的联合,而是 “自发地” 走向了不合作。

    男主角一开始主张上下沟通的方法, 马上被老爷爷质问说 “你是共产主义者吗?” 而男主角立刻噤声了。 在《饥饿站台》的世界里,和现实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共产主义” 都是最为政治不正确的禁语。

    但我要指出,男主角的合作分配策略,完全不是 “共产主义”。 我很遗憾几乎没看到影评提到这一点。 “共产主义” 主张的是一种 “生产关系”,而不是 “分配关系”。 主张分配上的平等,而不触动资本主义秩序本身,这是 “民主社会主义者”。

    例如,现在正在美国参选总统的老爷爷桑德斯。 他主张美国全民医保、教育免费、提高最低薪资,向亿万富翁和财团征税 ——但从来不提生产关系的改变。

    《饥饿站台》这部电影预言了桑德斯竞选的结果:你是共产主义者吗?上面的人是不会听共产主义者的。

    当女面试官进到 The Hole 时,她采取了和男主角最初相同的举动, 劝说。 这种策略是作为理想主义者出现的, 就像国际 NGO 组织,社工体系,给上层人中的理想主义者们一个用劝说、帮助的方式改变秩序的平台。

    劝说结果是失败,毫无约束力。为此男主角化身 “拉屎的弥赛亚”,用拉屎相威胁,对下层产生了一定的震摄效果。 看起来就像一些公益的国际组织公开批评第三世界国家的独裁者、贪腐官员一样,威胁取消援助一样。

    这样的威胁有效果,但效果是存在于一两层,整体体系毫无撼动。 因为理想主义者们既没有办法唤醒更低层,更没有办法”你没法把屎拉到自己头顶的高层去”。

    最关键的是,理想主义者们的能力取决于所处的阶层地位。 当时间一到,命运齿轮重启,理想主义者们失去自己优越的地位,他们的话再也没人在意。 自己身处低层时,为了避免吃人和贯彻自己的善意,就只剩下自杀、以肉饲人这唯一的出路了。

    涓滴效应、自发的市场机制、民主社会主义、理想主义都失败了。 这一次在第六层苏醒的男主角,有了一个有力的朋友。 这个朋友身强力壮、心性善良,一心想通过谄媚上层向上攀爬。 他得到的是上层人拉在他脸上的一泡屎。成功学也破灭了。

    主角和这位黑人朋友联合起来,作出了仅见的大胆举动,他们选择了威权主义, 逐层往下走。要用武力捍卫食物的分配。

    由于他们试图一直垄断资源的分配权,因此和所要帮助的对象处于相互质疑的博弈中。 他们不敢轻易放弃武力,必须痛殴不合作者来捍卫自己的地位,很难界定这是帮助了人还是侵犯了人。

    进一步的,威权并非万能,在某一个层次遇到更凶悍的人(能杀死米哈鲁,战力极高)挑战, 使他们负伤了,权威就会大大下降,随时被取而代之。 就像那些对国家经济腾飞所有贡献,但被指独裁,最终被部下找到理由枪杀、推翻的所谓 “强人领袖” 一样。

    最关键的是,强人领袖的阶层是 “下降” 的,只要在下降,他就必然失去长久的权威,然后被新的上层人取而代之。 他们这样举动是一次性的,也无法唤醒大众的联合,又有何意义呢?

    那位十几层的智者,给了主角两人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保留一个象征,一个 Message。 这个 Message 可以是意大利冻奶,也可以是一个小女孩。 他们希望用这个 Message 感动顶层的人,即便感动不了真正的统治者,也希望感动那些为统治者遂行统治的工作人员。

    于是两人豁出姓名,在临死之前把 Message 送上去了。这个感动上苍的举动成功了吗?

    我们已经知道,按冻奶说的结局,0层的管理员无法理解底层的信息,他们只会用自己的阶层经历,猜想冻奶因为有一根头发才没有人吃(有头发的冻奶,和送上去的冻奶,一模一样)。

    按送小孩的结局的话,米哈鲁已经成功登顶了无数次,但每次都被送回来,每次都要冒着生命风险重新往下走。

    无论哪种结局,都是失败的。

    依我来看,全剧试遍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说法,无一成功。

    唯一,稍有效果的是自杀的面试官,她对应的是宗教救赎之路。在主角的幻想中引入了圣经耶稣的话:

    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神话中耶稣用自己的牺牲为人类赎了罪,所以基督徒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圣餐的仪式。 而电影中,女面试官用自己的血肉,帮助男主角赎了罪。 让男主角没有堕落到老爷爷那种状态, 而是不惜用生命尝试最后的救赎之路。

    这样的自我牺牲,即便没有像《雪国列车》里那样用自己的血肉让末尾车厢的人放弃人吃人而团结;但至少改变了两三个人。 也许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态度。

    如何在 Hole 中实现真正的共赢

    那么,如何在 Hole 里实现真正的共赢呢?我有没有自己的办法呢?

    如果有人对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整部电影第一遍算白看了,正需要看第二遍。

    电影里所有改变 Hole 秩序的尝试,都是人性上的尝试。无论出发点是理性、理想主义、宗教、强权、自我牺牲…… 都是想让人们通过理念联合起来,从制造一个均贫但无人陷入人相食悲剧的秩序。

    这些 Idea,可以统称为 Idealism,然而在电影中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

    真正的答案是 “显而易见” 的,是 “房间里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却被大家忽视了。

    答案就是 “无解”。

    因为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在于参与者的人性不够伟大,而在于规则本身,在于每个镜头里那高六米的窄室,三百多层,绵长数公里的深坑。

    所有参与者的所有策略、所有方案,都有一个 “显而易见” 的共同前提,就是不改变 “垂直” 这个阶级分化的物质现实,而尝试从精神上达成共赢。

    这时我们就能看透电影的文眼,那本唐吉珂德的小说了。 所有不能物质上改变深坑存在,而试图从精神上取得胜利的,都是 “唐吉珂德” 式的举动。 充满英雄主义气概,最终一事无成。

    事实上,Hole 有解本身就是管理者的骗局。 管理者创造了 Hole 这个社会实验,吸引自愿者和招募罪犯前往,让社会对结果翘首以盼。 0层的厨师们精心打造食物,面试官25年招募人员,都在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转。

    他们都以为这个系统能找出解,食物够 200层 400个人分配,只要大家走向自发的团结就能得救。 殊不知 Hole 不止 200 层,有 333 层,666的人数象征着地狱。 管理者给的食物,无论怎么分配都是不够的,自发的联合都将因资源的有限而必然走向崩溃。 博弈论共赢的前提就不存在,这本身就是零和的,一切人与一切人的战争势必会出现。

    管理员并不是希望通过这个社会实验找出最优解, 他们确保这个社会实验一定不会出现解, 但能这样运转好几十年。 从而让更多像厨师和面试官一样的人,让更多主角一样的志愿者能把精力消耗在这个项目中。 让现实世界的 Hole 也能一样运转下去。

    而没人去思考怎么从物质上打破这个地狱

    当每个人都默认接受了 Hole 的建筑是最为 “显而易见” 的存在, 每个人都对真正的改变可能性,视若无睹。

    真正应该改变的不是人心,而是系统的物质基础。应该要把垂直的深井拉平,消灭阶级存在本身; 让所有人处在能相互作用的同一空间,把食物同时摆在每个人面前,让所有人能参与博弈、谈判。秩序就迟早会建立起来。

    题目没有答案,因为题目本身就是答案。

    结局的那条 “message”,最终传递给了谁

    我认为电影的导演是想明白了这些道理的。所以才会拍出这部电影,才会出现《唐吉珂德》的小说。

    然而《雪国列车》的结局,代表循环周期律的列车被炸毁了,因为只有炸毁物质上的列车,破坏秩序本身,才能有人性的解放。

    同样为了小孩而最终觉醒、自我牺牲,《饥饿站台》的主角没有像《雪国列车》的主角那样破坏列车, 而是把小孩作为 Message 送了出去,电影戛然而止。

    这个电影结局令人迷惑,于是有了具有说服力的冻奶说,小孩只是想象。真正送上去的冻奶,却让0层的厨师们误以为自己掉落了头发才没人吃。

    按我前面的说法,送到顶层的人是可以存活的,那么小孩的命运和米哈鲁一样,很可能下个月再被送回来。 但如那位智者所言,这个 message 还存在一线希望,就是让 0号层的工作人员发现真相, 管理局号称不收 16岁 以下的小孩是谎言,让更多 “外面的人” 质疑管理局的行为。 那么这个小孩的意义,就有点像电影 《月球》(Moon)的结局了。

    但我仍然不乐观。为什么厨师所在的层,要叫做 0 层,而不是地面呢?

    因为这些 “厨师” 们,或者说管理层手下的 “职业经理人”,和其他实验者一样囚禁在这个 Hole 中。 他们和每一层的试验品有生态上的区别,却没有地位上的区别,都是奴隶。 一旦从 0 层反叛,未必不会有跌到 333 层的命运,就像 《Cube3》(异次元杀阵3)里一样。

    不过这都无关紧要。如果导演真的想谈小孩的结局,是可以多拍一小段收尾的。

    之所以电影在 Message 投递的那一霎那就结束了,因为 Message 已经传递到位了。Message 的投递对象是我们,是观众。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 message,一个 symbol,和剧中的小女孩,冻奶一样。

    电影观众才是真正的 0 层工作人员,是那位智者唯一寄予希望的对象。

    你品,你细品。

    最后,问题来了,你有没有为了冻奶上的那根头发,而动怒呢?

     7 ) 饥饿站台:隔离的恐惧

    首先,本文没有兴趣再聊关于阶层斗争的隐喻,全网影评都在说这个观点。像极了一堂政治课上训练出来的小学生作业。

    然后,也不聊设定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接受戏剧的假设,你进入戏院看的是戏还是戏院的房子呢?所有的虚构都有和现实条件的冲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如果困扰你,你将无法欣赏任何虚构前提的作品。你将永远陷入到:“”我看你咋骗我,我就是不信“”的倔强情绪中。这是毫无意义的观影角度。

    重要的是理解其人背后的冲突本身。这个冲突展示出来,是不是有意义,有意思?或有一些新的发现。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做到了。面对一个这样的机构,上下层无法交流,明明每个人一道菜,但是30层以后就没法吃。你是继续支持这个状况,还是改变?

    阶层隐喻这个是个简单的外貌,里面一些关键细节才是表达之中需要思考的。

    比如为什么要护送冰激凌和小女孩?为什么要反抗而不是思考如何吃饱?

    假设建造这个垂直自我管理中心(电影里的官方对这个监狱的名称)的人是出于好心。维护其运转的所有工作人员也都是一心向善。提供给所有人一道菜,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吃就行了。那么,这个系统是ok的。这个系统唯一需要的是你们每个人管理好自己。这个被电影里称为“自我管理垂直中心”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每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是饥饿站台设计者的初衷。假设被关押的人充分交流过基础设定,问题不大。因为经过充分的沟通,所有人都能知道升降台的每一道菜都有归属,谁也不用抢。有人去抢,都会完蛋。

    但是呢,没有可能所有人知道所有信息。面对当下,一个信息越来越混乱的社会。每个人就会像这个电影里描述的样子。人的理性是基于对世界的充分认知,可是信息混乱的,残缺的信息如何有理性呢。

    每个人活在一个自我的隔间里,享受着越来越精准的个性化推送,只和自己认可的人交往,不断拉黑意见不同的人。然后和不同自己的人充满矛盾,仇恨高阶层,欺辱瞧不起下一个阶层。

    哪怕物质是充分的,依然活在恐惧的未知里。就好像现在的社交网络,很少聊一些真实观点,一旦聊出冲突意见,都会自我保护。然后分析对方的阶层立场,我们都在使用一种语言,但很少互相听得进去。聊着聊着就会生气,就好像前几天出现的ao3,根本不是聊问题了,就是互相干死对方罢了。就像这个电影。当有人对于内容观点不同都会吵起来。而不是关心对方到底要说什么。

    所以,言论环境的发展趋势是:要么没有观点冲突,要么只要有冲突,先动手的那个才能活,因为谁先举报谁就能致对方死地。或者想个办法论证对方有其他极端言论。

    再想想,如果这个内容是个游戏,游戏不该是无穷无尽的活下去,那是开心农场的游戏目的。通关的办法应该有2个要么上要么下。首先你想到的肯定是如何到达顶层。但是升降机上升是在你昏迷的时候。而且速度飞快,压碎内脏,向上不行。所以,如何活着走向更下楼层,沉底并还活着成为唯一选项。

    上下求索,没有别的方向。所以,如何让工作人员知道这个系统的荒谬才是正解。如何从内部瓦解系统的运行才是制止昏迷的唯一办法啊。否则杀了再多人,也有可能被安排在底层啊。新进来人怎么办呢。

    这个系统失去意义而最终瓦解才是这个电影的意图。所有的电影呈现的是冲突,而不是冲突的答案。所谓答案,是观众自己的角度。

    电影里也给出了这样的暗示。所以要护送冰激凌。让一个无人问津的冰激凌使得厨师长质疑自己的意义。当所有食物都无人问津呢?厨师长至少会崩溃。这就好像一个鉴黄师发现有朝一日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张黄色图片的恐惧,他会怀疑自己是否还活在现实里。

    让垂直升降机背后的所有人质疑这个机器的无意义,才是打通关的要害。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在聊你在困难的环境里怎么靠大逃杀的努力活下去。聊的不是玩家之间的竞争。聊的是当你面对这么操蛋的无法交流的系统,怎么办的问题。不要在无畏的求生欲操控下害死自己。每个人为了活着率先弄死对方的荒谬性才是唯一的问题。

    听几个朋友聊这个电影,目标都放在拿重机枪、渔网进入这座大楼。我就纳闷了,你们是不是就想这个地方干死几个人爽一下呢。那么为什么不在现在就大开杀戒?在这部电影里,如何活下去根本不重要。因为怎么活下去都是在吃别人的剩饭和尸体上的蛆。创作者是在自问自答。如同我们笑话堂吉诃德一样,思考自己是否活的真实而理性,人类有没有必要继续如此荒谬重复恐惧?

    所以,杀人杀更多人根本不能让人活下去,除了护送冰激凌嘲讽管理者。让小女孩活着,才是最终让这个垂直地狱意义崩溃的终极办法啊。说到现在,你也会发现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吃鸡电影了。

    看了很多关于饥饿站台的观后感。要么重复一遍剧情,要么思索阶级斗争,要么带入其中享受大逃杀快感。大多数思考都是聚焦于解决这个极端情况下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种做题求解的习性,像极了为拿点分数努力的学生。

    问题就在于此,是不是去考试去竞争,本身就是问题的本身?那么如何让荒谬的考试不要继续。这不是一部关于要求你拿出答案的电影。

    思考问题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思考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产能力越强,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环境里,可是,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害怕彼此了呢?

    我们也越来越需要吃鸡和僵尸电影来安慰自己的恐惧了。

    wx:liaoliaopian

     8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当初看到《饥饿站台》的预告时,便惊喜于这个设定的优秀,一层层向下载满食物的平台,每一层越来越饥饿的人们,上层与下层之间因为人类最基本需求而陡然生发的矛盾。这个人世间的明喻太过显然,也有太多可以去讨论的地方。电影没有浪费这样的题材,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索,世间只有三类人,一类高层人,一类底层人,还有一类正在坠落。 但只有选择坠落,才有可能再次上升。

    1.永恒的饥饿 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在电影中被非常显性地表示成了上层与下层共享的食物关系,因为每天的食物是一次性并且向下传递的,所以上一层的人不用为下面的人负责,他们也知道,上面的人不会为了自己这一层而殚精竭虑。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本层的食物如果能够果腹,那就自然不用考虑往下面继续走后面人的感受,不作恶地向下撒尿或是拉屎已经算是一种善行,而那些飨食饕餮大餐的头几层人,自然更加没有顾忌。 不过在阶级相对固化的人类社会,富人长久持有财富,而穷人也相对稳定地居于下层,而这种阶级的难以跨越让每一个阶层的人相对而言不会有这种紧迫感,于是富人会愿意以慈善为名救济穷人,同样社会的道德体系也确保了哪怕盛宴留到最后,也依旧会有残羹冷炙剩给最底层的人。 但是监狱里不是,没有道德,法律的约束,甚至大部分人都曾是恶人,而且阶级每个月变动一次,这一切的设定将本来社会中相对稳定的状态迅速打破,上层的人们因为无法长久保持这种地位,因而更加不会有所节制,而下层的人们能得到的自然也更少,再加上餐品的限时供应。籍此,他们全都显出一种饥饿的状态,无论第一层或是最后一层,只要餐桌上还有剩饭,他们都会饿虎扑食地将食物送入嘴中,这也正是这个监狱的残酷之处。

    2.同侪相妒 如若这监狱仅仅是上下层的关系,便也简单,然而,监狱的每一层,都有两个人。 设定是两个人的目的是什么,自然可以众说纷纭,一个老人可以为初来乍到的菜鸟做解说,两个人所触碰的剧情火花远胜于单人的游戏,两个人互为镜子可以看到丑陋的自己,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两个人能互相嫉妒,或者是,给最下层的人留下一线生机。 对于最底层的人而言,自然要在几乎没有食物的状态下熬过一个月是基本无望的,而这样的设置几乎就是要让两个人反目成仇。当然我们不会排除个别的人们会秉持高尚的情操,但在那种景况之下,更多的人为了活命会选择残暴的道路。 不过除去很快饿死或者很快自相残杀的低层人们,那些处于“可以勉强果腹”或是“食物无忧”阶层的人们则有着不同的相处关系。在生存无虞时,两个人互相接触有时候会产生共鸣的火花,有时候则会掀起猜忌的狂潮。 和叫崔玛格斯那个老头一层的时候,老头就对格伦口中的“证书”很感兴趣,他反复念叨着他拿不到的证书,那个不属于他却会属于别人的东西无疑让他内心并不安宁。 每一个进入监狱的人都能选择带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像是物质匮乏时的资源一般,更引人觊觎,老头在把格伦绑起来后也就占有了他的书籍,想来别的楼层,这样的侵占亦绝不在少数。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在监狱里,所有人都是处于饥饿与即将面对饥饿的状态之中,若是独自一人或许只会顾影自怜,但是有这么一个伙伴,一个身处同阶层的人的存在,一切就大为不同。

    3.理想者的自戮,生存者的覆灭 格伦的前两任狱友,老头崔玛格斯和癌症女伊莫古里,分别代表了两种典型的存在,生存家和理想者。 生存家听着很好,实际则是为了活下去不择手段的人,老头不会介意上层留下的食物多么邋遢,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足够了,不同于满足精神需求的格伦,老头进来也是带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刀,而在面对低层困境的时候,老头更是迅速地将格伦绑起来,并且规划自己的食品,真的可谓老而成精。 不过生存者,正是监狱希望看到人们成为的样子,当一个人失去文明社会的底线只为了生存而奋斗时,那么所有的人性与道德都会逐渐湮灭,也许几年,十几年后,这些生存者们会退化成普通的野兽,有食物则吃,没有食物则杀人而食。 另一方面,癌症女的理想家,也是某种非常极端化的情况。当我们谈起理想家,通常会带有鄙夷,就像我们在看到这个女人时一样,我们不会觉得她的分食,垂直自我管理,群体团结会有任何效果,因为大家都是自私的,而接着我们又发现,她给自己树立了很高的道德标准与要求,她留给自己的一个人的量,一天是自己,一天给狗吃,直到快死的时候依旧恪守。 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理想家在这残酷的监狱是无法活下去的,只有她在高层时才能有一丁点的影响力,当理想家生活在底层的时候,任何理想都只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4.勃艮第蜗牛,意大利奶冻

    每个人进来时,可以选择一道餐品,这道餐品将被放在平台上,被一层层传送而下,无论是精美的勃艮第蜗牛,还是作为甜点的意大利奶冻,选择这两道菜品的人当时定然是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如此景况的,不然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要大块的蛋糕而不是精致的小菜。

    但是,这些菜品,亦是有意义的。 格伦发现,癌症女劝诱下层人的方式是毫无作用的,于是他选择用身为上层人的优势,可以管制下层的人。 而同时,在格伦和黑人下行的同时,他们也选择放弃五十层内的人,把食物给更需要的人。 这就是一种将理想与生存结合的方式。 那个睿智的老人,则将他们的方式更推进了一步,选择以更温和的方式去分发食物,选择用一个标志去表示反抗。 这个标志,就是一道完整的菜。 表示我们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依旧有着自己的秩序。 而那些监狱里依旧精美的菜品,正是这个监狱给他们留下最后一点“高贵”的东西。 丢掉了这点“高贵”,他们就永远也无法回头了。

    5.天使走向地狱

    当看到那个孩子在第333层的时候,我一下想到了代表恶魔的666,我以为这个他们最后选择的标志,身处恶魔的地狱和天堂之间。 继而我意识到,666并不是层数,而只是一个数字,333层,每层两人,正好666人。

    于是这个孩子,就在地狱里面。 他们带着那盘作为标志的奶冻,保护了那么久,但是这个地狱里的孩子那么饥饿,于是他们没有泯灭自己的良心,将奶冻给了孩子,并最终把孩子最为他们文明尚未泯灭的标志送了回去。 然而,要我说,传递这个信号的,并不是这个孩子,而是那个下行的女人。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为什么几乎每次(除了男主在6层那次),男主都可以看到那个女人下行,哪怕经历过更久的老人,也说他知道这个女人每个周期都能下行一次。 从概率学来说,这个女人每次都在他们上面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同时癌症女也说,他们没有放16岁以下的人进来。 那么,答案似乎很明显了,这个下行的女人,也许是监狱故意设置的角色。 她一次又一次地,不断下行,找寻她口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下面留存着希望,然而她的存在没有起到真实的意义,生存者对她熟视无睹,暴戾者甚至打算强占这个女人,但是她就像是一个从天堂飞向地狱的天使,她指着地狱,说那里有着希望。 人们摇了摇头,没有人愿意行往深渊。

    6.合理性的讨论

    最后稍微讨论一下这个监狱运行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首先那个上升下降的站台,黑科技无疑,自动上升下降,检测每层是否有人,检测上一层是否把没吃完的食品留下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大设定,这方面只要接受就好。 其二是每层停留的时间,如果我们假设有333层,且下面就算某层死空了,上面停留的时间也不会变长,忽略平台上升和0层清理及上餐的时间,每一层降落+停留大概是24*60/333=4.32分钟,即是四分半钟,算降落时间为半分钟的话,每层平台也只能停留四分钟,这即便对于直接去吃一餐也是非常紧迫的时间,更不用说下面的人往往要在残羹剩饭里找到可以吃的部分。所以短暂的停留时间也助长了大家的“饥饿”态势。 其三就是那个女孩能否上去。 可能性还是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平台在上升时是非常快的,但是平台在下降到最下一层后跌入了一个空间,在回到最下层之前应该会有一个加速过程,到达某个高速后便维持,快到0层时逐渐变慢。 所以如果初期的加速度不是很高,少女又能熬过减速时期的话,还是有希望上到0层的。 最后还有一个监狱机制的猜想,每个月666人,从电影来看最下面一百多层基本没有活人了,有恐怕也只能活下一半,所以每个月都会死几百人,而在下个月时就会有新的人填充之前空缺的位置。 同时那个平台上真的能放666道菜吗?我稍微有点怀疑,粗略数了一下一百道还是有的,不过666道菜不可避免就要叠很多层,明明说好的600道菜的盛筵一下子缩水了几倍,想来他们会很郁闷吧。 不过也由不得他们,毕竟高层低层,毕竟只是监狱的实验,人性的观察,你并非真正的富人,于是就只能享受到短暂的富裕体验,一个月后,你依旧是庶民,你也依旧要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最后,评论区里面有人提到女孩是虚幻的,最后送上去的依旧是奶冻,也是很有道理的一种解读,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积极讨论发表看法。

     短评

    是男人就下200层系列,3.5星,极好的创意,重口味场面也深得我心,但拍得其实一般,跟雪国列车、危楼愚夫、甚至一出好戏这类电影的主题类似,但相对极端,在如此生存资料有限的环境中,资本、剥削、共产等社会属性,暴力、洗脑、圣母、圣怂甘地等人类属性统统显露,反倒种族主义不存在了,编导也打算高深一些,却过于刻意,故事是含糊的,配乐跟敲盆一样,后期乏味。同样是阶级寓言,更反衬出奉俊昊的牛逼之处。PS,在这里,能活到最后的一定是老八

    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嘿,朋友,别轻易给骗了!就算这儿的第一层,仍是困顿的囚徒。掌握这个站台的人,才是真正上面的人。

    10分钟前
    • 如虎添翼
    • 力荐

    带充气泳池是最明智的选择

    11分钟前
    • 𝕍𝕒𝕝𝕒𝕣𝕞𝕠𝕣𝕘𝕙𝕦𝕝𝕚𝕤
    • 推荐

    小女孩是男主死前的幻想,布丁其实被送上去了但是0层的员工以为监狱只有200层而且每个人都只拿自己需要的食物每个人都有吃的布丁没有人吃是因为里面有根头发。。看完不知道该说什么。。

    13分钟前
    • 🐱
    • 还行

    根本没有什么小女孩,即使有又怎能在333层活下来,电影里的小女孩成了一种符号。醒来时发现身处两百多层尚且可以让一心以为监狱坑只有200层的女主管丧失最后一丝生的勇气。可见0层的多数的食物制造者们对333层的存在一无所知,对200层以下“无活人不停留”的状况更是毫无概念。反抗者送上去的布丁只让0层误以为大家都嫌弃那一根发丝。固化的阶级,想向上一层,对不起,上层糊你一脸屎,人人都想把你踩在脚下,把更多人踩在脚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人终究只是动物而已。我很好奇,怎么会有人把这看成共产主义宣传片??什么主义都对抗不了人性。还不明白吗?别想着什么先富带动后富,蛋糕只有这么大,给你了,我吃啥?

    14分钟前
    • l
    • 推荐

    上层人才不想跟你共产呢。。

    15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管理局真不容易啊每天为这些人精心准备各色美食,精益求精,连根头发都要追求严格。。。 (居然亮了,自制饥饿站台✖卡路里的视频欢迎大家看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Z4y1j7xg)

    19分钟前
    • 影娱盘点君
    • 推荐

    非常“白”,比《寄生虫》还直给。

    20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居然信了热评里的“很下饭”在吃饭的时候点开了这部片🙂

    25分钟前
    • 帅的让人生气
    • 推荐

    上层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对下层撒尿、吐口水。下层明知道食物掺杂着不干净的东西也必须吃下去,因为不吃就会饿死。100层以下的更惨,食物早已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只能吃狱友。格伦在第33层的时候就想到了推翻这个体制的办法,但是他没有能力去改变。当他来到第6层的时候,他才终于可以付诸行动。处于底层的人有再好的想法也没用,只有身居高位才能把他的想法变为现实。厨师们对此毫不知情,他们对烹饪追求完美,却不知道华丽的食物背后隐藏着黑暗的故事。当地球人数更多的时候,或者能源枯竭的时候,说不定整个地球就会变成“饥饿站台”。有钱人的生活不会有太大改变,仍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穷人只能选择要么吃人,要么被吃。不同的是下层的人不会突然来到上层,上层的人也不会突然来到下层。上层永远都是上层,下层永远都是下层。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对不起,吃活人肉的时候我就退下了...但设定还是有趣且巧妙的...3.5

    27分钟前
    • ____anybody
    • 推荐

    “改变永远不是自发的,女士。”

    30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这个评分有点低了,八分水准,当然可能人吃人的场景过于惊悚和反社会了,拉低了评分,但是按照《狂人日记》去理解就好了,不是真的人吃人,就是隐喻而已。所以揪着亚洲女人和片尾的小女孩去讨论的完全跑偏。巨大的监狱坑就是现实社会,盛宴就是有限的社会资源,上层人吃饱喝足,中层人勉强维持体面,下层人骨头都舔不到,所有人性之恶都被激发出来,只能人吃人。0层的管理者从上往下看,看不到地狱到底有多少层,目之所及的上层大家过得都挺好,所以对自己的工作还挺满意,甚至充满自豪感。底层人民用生命传递的信号,他们完全get不到真实的含义。比《寄生虫》讨论的阶级问题更赤裸裸。

    34分钟前
    • 李小丢
    • 推荐

    为什么不跟着平台上去?

    35分钟前
    • vv小安康卡住了
    • 还行

    我还比较认同小女孩是那个女人被qj生下来的,333层可以囤食物,小女孩不像饿很久的样子,而所谓的信号?小女孩到了0层又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36分钟前
    • 其實我很羡慕你
    • 力荐

    三代室友简直是男主三生修来的福分。

    37分钟前
    • ArS㍿
    • 推荐

    很可口,很下饭。那个日本女人是个什么情况?为啥每次都能从上面下来?她去了底层,见了女孩?然后呢?

    39分钟前
    • AmiLees
    • 推荐

    无疑是最适合用B站“3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来呈现的那类电影。

    4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电影最牛逼的地方当然源于牛逼的设定,然后就要看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能延伸出什么样的故事!这部电影几乎已经不是暗喻了,只有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才有权力(或是机会)来制订规则,最起码也要足够靠上。他们可以保暖思淫欲,也可以骑在下一层人头上拉屎(不是比喻)。所以男主来到第六层才能有所作为,越往下的就只能等待机会,在这过程里暴力比说教更有效!越往下生活越可怕,底层居民的生活就如同人吃人的地狱。电影的灵感应该是源于几年前的一部短片《下一层》,寓言性质更加明显。

    49分钟前
    • 等待戈多
    • 推荐

    设定很厉害,密闭空间再升级,意象象征MAX!如果把地球看作是这个地狱谷,每一层代表每一个时代,环境和资源代表食物,一切就变得明了了!

    50分钟前
    • 电影Mark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