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晒后假日

    晒后假日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英国2022

    主演:保罗·麦斯卡,弗兰基·科里奥,西莉亚·罗森-豪尔,萨莉·梅瑟姆,艾斯·帕拉克,索菲亚·拉玛诺瓦,布鲁克林·托尔森,斯派克·费恩,弗兰克·科利奥,哈里·佩迪奥斯,鲁比·汤普森,伊桑·史密斯,奥努尔·埃克西奥卢,卡菲尔·卡拉汉,凯蕾·科尔曼 

    导演:夏洛特·威尔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晒后假日 剧照 NO.1晒后假日 剧照 NO.2晒后假日 剧照 NO.3晒后假日 剧照 NO.4晒后假日 剧照 NO.5晒后假日 剧照 NO.6晒后假日 剧照 NO.16晒后假日 剧照 NO.17晒后假日 剧照 NO.18晒后假日 剧照 NO.19晒后假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是苏格兰出生的纽约作家兼导演夏洛特·威尔斯的电影处女作。背景设定在1990年代尾声,故事随着一个充满好奇的11岁女孩苏菲(弗兰基·科里奥 饰)和她年轻的单身父亲(保罗·麦斯卡 饰)出发。两人一起前往土耳其度假,在那里发生的琐事看似平淡无奇,但那些一闪而过的对话,被说出口的和没有说出口的,却刻划出为人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更透露双方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彼此的磐石。二十年后,当苏菲成长到当年出游时父亲的年纪,她回忆起十一岁的那年夏天的记忆碎片,在真实的影像和想象的回忆空间里,那个熟悉的贴心父亲逐渐显露出那年他不曾向女儿表露过的悲伤。

     长篇影评

     1 ) 整部电影最让我能感受到爸爸身上绝望的两处

    第一处是刚满11岁的女儿问爸爸 他11岁的时候认为他现在会做什么 爸爸突然一改脸色甚至关掉了女儿的相机 随后我们便明白了爸爸的童年并不幸福甚至从来没有一个家的感觉 当然现在也不幸福 而且电影里很多细节都暗示爸爸没有钱 所以这个问题 爸爸不想回答也就很正常了 这也让我很能感受到爸爸身上的绝望 看得书一本太极一本打坐 的确是很想逃避现实了

    不过这段后面还是很温馨的 爸爸抱着女儿 配着BGM tender

    真的希望永远定格在这里

    然后这段后面的那个一闪一灭的片段我觉得是象征着20年后女儿到了父亲这个岁数理解了也走进了挣扎着的爸爸的内心世界 爸爸说过自己喜欢跳舞 但是可以看出跳舞的爸爸并不快乐 女儿在一旁看着他跳舞

    女儿目睹爸爸的内心世界

    至于有人说这段里面有个男的就认为爸爸是GAY的 这男的就一帧 而且没有和爸爸有任何互动

    -----------------------------------------华丽分割线--------------------------------------------------------------------------

    随后最让人痛心的一处就来了

    什么叫破防这就是破防

    你爱的人往往伤你伤得最深 当然女儿的行为也可以理解 毕竟青春期 爸爸也没上去陪唱 让女儿一个人难堪了 而且女儿说的的确没问题 说是来度假 但是连饭都是吃得霸王餐 也许是被女儿刺激到了 也许是早有打算 反正烟都捡别人丢地上的抽的爸爸给女儿买了老贵的地毯

    别光看图片这段要看原片才能感受的爸爸的痛苦不然你会觉得他在笑doge

     2 ) 从导演角度聊聊

    浏览了下评论,大多从文本聊,我从导演角度聊聊。

    纵观全片,观众应该有个最直观的感受,正反打对话镜头非常少,除了利用镜子或类镜子避免正反打突出情绪外,父女大部分对话场景主要两种方式,通过DV(增加观众代入感)和二人同框,为什么用二人同框的方式?谁在“看”?作为观众的我们和电影结尾处已经长大拿着DV的女儿,如果开场半马赛克的DV画面和结尾女儿拿着DV首尾呼应,是文学和电影的通用手法,那么二人同框是只属于电影的表达方式,即什么也没说也没解释,就给人一种关系的亲近感。另外,小女孩的演技为电影大大增色。

    首尾呼应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在调度、构图、转场下足了功夫。文字转画面的能力较强且不甘平庸。

    文学与电影通用且流畅的过渡

    如需更加电影化可以这么处理,就不画分镜了,简单描述下:

    整段画面是连续的大远景推至特写,最后再穿至车外的马路——1,黑夜中行驶的旅游车;2(画外音:导游开场白,女主和父亲对话);3,车内,女主和父亲;4,车外,马路。至于是从前车前到车后(回忆),还是车后到车前(旅途、回忆的开始),看转场需要。

    全片随处可见的放弃正反打对话

    这段可以优化如下:

    全片经此转折

    导演有意把快乐和难受分两段讲

    快乐是当初的回忆,难受是现在(电影为倒叙)对于父亲进一步的思考和发现,或多或少体会到了父亲的痛苦。

    结尾干脆,配合转场技法让本片后劲十足

    总结,导演想法优于同类电影,技法上很有野心,部分尝试成功,总体上尚未娴熟到和自己想法以及电影本身同步的程度,放弃一些非必要的技法会使电影更加轻盈与自然。

    禁止转载

     3 ) 一些关于父亲结局的细节(涉及剧透)

    看完电影,情绪还陷在里面好久。演员的表演、镜头语言的运用都很出色,就不多说了。关于电影没有明确指出的父亲的结局,或许有些细节可以透露:

    1、在度假过程中观众能明显感觉到父亲独处和面对女儿时是两种状态。独处时他独自起舞、神情落寞、甚至到结尾处崩溃大哭,已经为他的情绪压抑做了铺垫。我们都知道,长期压抑情绪,伪装自己是容易出问题的,是容易在某一时刻走向极端的

    2、从零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慢慢拼凑出父亲的形象:原生家庭不和谐、对爱人爱而不得、对故乡(即过去)没有留恋、对未来迷茫,仿佛他始终飘在空中,没有什么能让他紧紧抓住,那他计划这次旅行,会不会原本j就带着旅行过后就去了结一切的想法呢

    3、父亲有很多站在高处的镜头,不知为何,每次看到我都会心头一紧,好担心他下一秒就跳下来

    4、影片给了几次滑翔伞的镜头,总觉得是父亲在渴望那种自由和解脱的感觉

    5、父女两人谈论父亲小时候生日的那次,镜头固定给在电视机上。电视机旁边的几本书关于冥想、太极,结合父亲每天进行的太极运动,可以看出他在寻求一些心灵的宁静。(还有一本书是苏格兰的女性诗人电影人,也暗合了父亲来自苏格兰)

    6、父亲大哭后,镜头给到一张卡片,是父亲写给女儿说会永远爱她,要她记住的。如果人一直活着,那未来有很多日子可以去慢慢倾诉爱意,为什么要在卡片里强调“永远”和“记住”呢(顺便,男主崩溃大哭这里,一下让人梦回《正常人》,看球赛那天Marrian跑回家以后,Connell坐在卧室床上大哭的情景。Paul的演技真的好!)

    7、潜水时遇到另一位年轻的父亲,交谈后,男主默默念叨无法想象自己40岁什么样,是不是在暗示他其实后面没有到40岁呢

    8、在女儿闪回的蹦迪画面里,父亲还是年轻时候的模样,和成年后的女儿是同龄人的感觉。按照之前妇女相处模式来看,两人不可能多年不见,是不是因为父亲的年龄就停留在那里,女儿没有见过老了以后的父亲呢

    9、还是在蹦迪画面里,开始是父女二人隔着人群无法走近触碰,结尾是父亲坠落,给了女儿仰拍镜头。是不是父亲已堕入黑暗,女儿为当时没有帮助他更多而感到遗憾呢?当身边人做出极端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没有帮助他更多而愧疚(《正常人》里男主做心理咨询时,心理医生说过类似观点)

    10、结尾镜头从成年女儿摇到拍摄的父亲,但看父亲背后的走廊,并不像是机场送人的地方。而且父亲转身进门时,可以看到门后就是前面闪回的蹦迪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不是意味着父亲最终的归宿呢?假期结束时父亲拉着女儿跳了舞,在成年后女儿的梦境里也是他们在蹦迪,是不是那就是她对父亲最深刻最后一次的记忆了

    父亲的结局或许正是导演(也是编剧)想留给我们的遐想空间,这部片也正因留白的妙用而让观众真正进入到这个故事里,哪怕故事结束,还会去回味余韵。虽然,我也更希望父亲是可以好好活着的,可以和朋友经营小店生意有起色。毕竟是那么一位温暖温柔善良的人,不希望温暖的人被生活辜负

     4 ) 对Dance Floor部分的理解

    这部电影为我带来了极为舒适的情绪体验 很可惜最后Q&A我关于导演拍摄Dance Floor的舞步的提问没有被选上 我想在这里自问自答 算是个人对这次MIFF作的告别

    电影中Dance Floor大概出现了三或四次 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中三个片段 第一次在影片开头 一段父女对话的DV影像之后 一个年轻的成年女性站在舞池人群中 表情凝重 快速剪辑连贯起来的灯光的开闭 使得这个女性的脸在或明或暗中闪现 暗示一种不安的精神状态?

    电影中段 童年女主与父亲在KTV晚会后吵架 再次闪现Dance Floor片段 这一次除了成年女性(也就是女主) 男主也出现在了舞池中 闭目尽情舞蹈 同样的快速剪辑 无法看清男主的脸 但是这一次男女主的表情都让人莫名感到哀伤

    影片结尾 回忆叙事中(DV故事)假期结束 童年女主飞回母亲身边 在机场与父亲告别 再一次插入Dance Floor片段 这一次成年女主越过人群 试图从后方拥抱父亲 二人均肉眼可见地悲伤 但迅速他们又错过彼此 分立于屏幕的左右两端 女主回望 父亲背对着他 上身俯冲向地面 用躯体形态表现出了父亲(精神世界?)的挣扎

    电影最后一幕 父亲对着摄影机拍摄录像 然后合上DV 微笑 转身离开了这个空荡的房间 但是后厨一样的回旋门却直接通往之前出现若干次的舞池 影片结束

    我看到友邻对舞池部分各有见解 有些事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解读角度 很受启发

    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导演选用舞池来做全片最抽象的艺术表达有几个原因:

    片中父亲和女儿几次就他的“moves”展开对话 女儿认为他的"moves"笨拙尴尬 父亲笑着自我defend 父亲也许是一个曾经热爱舞蹈的人 或者在舞池中跳舞侧面表现了父亲不甘于年龄增长(或者无法与跨入中年的自己和解) 内心仍然是一个叛逆的年轻人(片中父亲曾经吐槽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到的居然能活到30岁 并且和女儿在浮漂上的对话 可以感到他心态的年轻) 因而在中年人世界中备受煎熬

    片尾童年女主和父亲在假期结束的最后一天跳了《Under Pressure》也许是对这一部分情节的照应 也许是为了与这首歌的文本产生互文

    It's the terror of knowing what this world is about Watching some good friends screaming, "Let me out" Pray tomorrow gets me higher, higher, high Pressure on people, people on streets
    ......
    And love dares you to care for The people on the edge of the night And love dares you to change our way of Caring about ourselves This is our last dance This is our last dance This is ourselves

    个人解读是这里的歌词在讲述这个社会put everyone under pressure 映射父亲对于成人世界 甚至life之不可承受之重的不满和逃避 但是结尾副歌却又说love dares you 爱给了我们勇气去做很多事情 去改变我们处事的方式 它在呼吁我们去关爱the volunerable 同时也不要忘记去爱我们自己

    我相信这个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与导演在Q&A中的表述有某种契合 她说她想要在本片中塑造出来的 是一位无论自己还在什么样的水深火热中挣扎 (精神的也好物质的也好) 都要把他们掩藏起来 就为了能够在这个短暂的假期中做一位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 来给女儿留下一个难忘的夏日回忆的父亲 这多么契合那句love dares you to care for people on the edge of the night

    而this is our last dance, this is ourselves 仿佛暗示这是父女的诀别 是他们一起的最后一支舞和最后一个夏天 虽然女儿在一定程度上为父亲带来了某些治愈的能量(比如她为父亲准备的生日祝福 为了弥补父亲童年所缺失的爱) 却最终难以真正拯救处于漩涡中的父亲 而片尾的成年女主醒来 脚上正踩在父亲纠结再三最重咬牙买下的昂贵波斯地毯上 暗示父亲也许最终没能成功对抗拉自己下坠的力量 已经离去(自杀)? 因为在Dance Floor的最后一幕 女主没能抱住父亲 而是错过

    如此悲伤的一部作品

    This is ourselves

    Under pressure

     5 ) 其实11岁的我已经治愈了你,我只是忘了,我不是不懂。

    11岁和离婚后的爸爸旅行,爸爸给我拍了很长一卷DV。那时的我不知道DV机背后的他面临着什么。

    我们就隔着一堵墙,但我并不知道此刻父亲的手臂正流着血。我也不知道他为何坚定地走入深夜暗如黑洞的大海。

    但父亲总希望我们和他共享秘密。

    直到我在他的影子里,成为了和他一模一样的人。我也会深夜去阳台,我的身体也学会了防身术,我和他在山崖边做着一模一样的运气动作,我长成了一个像他一样的大人。

    我才想起那天发生在DV机背后的对话。

    -“在你11岁的生日,你做了什么?”

    -“没人记得我的生日,当我告诉我妈妈的时候,她很生气,还抓住我的耳朵,叫我爸爸载我去玩具店,让我随便挑点东西。”

    旅途中,我对一路的游客说:

    “我数321,我们就开始给我爸爸唱生日歌。”

    长大或许就意味着我开始明白那些你躲在镜头后的忧郁,阳台上的摇摆,半夜海滩的奔走。

    你不想我录下来的悲伤,其实我都用mind recording记录下来了,只是当时的我无法感同你的身受。

    直到现在这些记忆硬盘被我再次读档出来,我才能去拥抱你。还好,当时的我虽然没有完全懂,但我懂,当时我就我拥抱了你。

    Aftersun,原来我就是sun。

     6 ) 呼吸之必要

    我們煙民常常會以「出去呼吸一下」來指代「出去抽煙」這個動作,我們的煙癮大多不是來自尼古丁,而是來自生活的壓力。生活壓力越大,我們「呼吸」得越多。

    《日麗》便是一部關於呼吸的電影。當然,它不是關於抽煙的,但它關於我們要如何換一口氣,在不堪的生活中繼續生活下去。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戲中父親和女兒剛下榻酒店後,女兒在床上睡著了,父親關了燈,走出陽臺點了支煙,然後忘我地緩緩扭動身子──這個父親喜歡跳舞,跳舞的父親也成為了女兒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在影片後面不時穿插。整場戲的鏡頭都是從女兒床沿邊往陽臺方向拍過去的,而陽臺和房間有玻璃門相隔,我們只能看到父親在陽臺上背對房間的動作,卻聽不到任何來自室外的聲音,而房間內同時也只有沉睡的女兒發出的呼吸聲。

    戲中對於「呼吸」的指涉還有很多,潛水、游泳(尤其有幾場在泳池水底的慢鏡頭),以及父親不時自顧自做的類似太極拳的動作(以太極拳來說,他的動作基本上全錯)。女兒一開始不明白父親為何會做這些奇怪的動作,直到後來旅行團到了一個野外的地方,女兒看到父親又做起了那些動作,便也模仿起來──她那時也許仍然不夠明白,直到後來她長大後,面對著一些如她父親當年同樣的,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生活之不堪後,她那時也許真正懂得了那些動作對父親的意義是什麼。十一歲的女兒並非完全不知道「一百三十歲」的父親生活在窘迫中,甚至在父親有次提出可以給她錢去學唱歌後,直接戳穿了父親的真實處境:我知道你根本沒錢。

    父女倆的那次旅行正是女兒十一歲生日。同樣是一場父親在陽臺、女兒在房內的戲,女兒拿著DV機問父親:你十一歲生日的時候是怎麼過的?父親說:我想不起來了。

    女兒成年後重看了自己十一歲生日時和父親去旅行的那些錄像(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錄像本來應該在父親手上)。整部電影正是由此觸發女兒對那次經歷的回憶──如果沒有這些錄像,她大概像她父親一樣,已經忘記自己十一歲生日是怎麼過的,畢竟每個人成年後都面對著各自的不堪。事實上,父母倆的生日非常接近,都是在假期間過的,他們互相給了對方最好的生日禮物。

    想起了多年前的《Boyhood》。《Boyhood》根據演員12年的真實成長,拍下了孩子和家庭的變化,而《日麗》恰恰相反,只講述了父女倆那短短的一個假期。看似平淡的講述,卻在結尾爆發出了最濃烈的情感,既有父女之情,也有做人之難的唏噓。黑暗中我感覺到一同觀影的朋友似乎在哭泣了,結束後我問她是否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她說沒有。那她想起的應該是她那位最近剛剛在異鄉自殺的朋友。

    好好呼吸吧,朋友。

     7 ) 作为影子的时刻

    想象一种可能性。

    父亲在你此刻这个年纪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他热爱什么,渴望什么,又面临着怎么样的困惑?

    想要逃,却无处可逃时,又是怎样挨过去的?

    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一天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英国女导演夏洛特·威尔斯在她的第一部长片《Aftersun》中,用女性视角切入,以十一岁的Sophie和离异的父亲在夏日暑假去土耳其旅行、学习潜水为叙事重心,并借助昔日的影像试图还原记忆里父亲的模样。

    不慌不忙地开始,漂漂亮亮地结束,整部电影叙事极为轻盈,你甚至很难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

    导演的企图明显不在于叙事,她将大量的心血倾注在一些重点细节的氛围营造之中,音乐的节奏,情绪的拿捏,视听语言的融汇,演员之间眼神所传达的无限遐想,也就是在这些细节间,父亲成为具体的父亲,也通过这些片段,只言片语,临摹出每个人记忆里父亲的样子。

    导演太懂如何叙事,所以在展现记忆里的父亲时放弃了叙事。

    是啊,如果你回忆起儿时的父亲,你又能想起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不过是记忆里的一些片段,至多是一起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而已。

    看完睡着,醒来二刷之后,我还是喜欢这部片子的,有生命力,充满了想象的可能性,像一片汪洋的大海,偶尔透过海面显露出的礁石,是「我」不知道的父亲的样子,而这也将成为我永远也无法猜透的秘密。

    之所以如此共情是因为有一天,突然意识到父母在我当下这个年纪时,我早已开始读幼儿园。小时候三天两头生病,他们连夜送我去医院,时时刻刻都在提着一颗心,担心着我随时会死掉。好不容易康复要去上学,却又怕见生人不敢去学校,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妈妈就只得天天待在学校陪着。

    这些都是父母在我这个年纪时,正在面对并且硬撑着解决了的问题,我只要一想到这些就能感受到一种勇气。那是我不理解,也会恐惧的一种力量。

    有人称之为本能,有人称之为爱。

    我不敢触碰。

    当这些儿时的记忆事件一分一秒地融化在冗长的日子里,在我视野看不到的地方之外,他们又在经历着怎样的挣扎?

    爱之所以为爱,之所以被歌颂,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抛开为人父为人母的身份,他们作为自己在独处时又在思考些什么呢?

    是秘密,于我而言。

    我们永远也来不及读懂父亲的秘密。

    在《Aftersun》里,父亲带「我」到达托雷莫利诺斯之后,我们一身疲惫地入住酒店,却发现前台误将标间订成了大床房,且无法更换。

    于是父亲让「我」先睡,他一个人躲在阳台上抽烟,时不时地舞动着身体,笨拙且可爱,疲惫且漫长,伴随着「我」轻微的鼾声氤氲在夜色之中,那是他回到自我的时刻,他在想什么,「我」无暇顾及。 父亲常常在「我」睡着之后,看着当天为「我」录下的视频傻笑,醒来后就决定教「我」基本的防身技巧,看「我」兴趣不大,就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

    父亲在卫生间拆手上的石膏,不小心用剪刀刺伤了手臂,而「我」此时正和他聊起七岁时,误以为他要和妈妈订婚,本来开心极了,却发现电话那头是另一个人。

    我们就隔着一堵墙,但「我」并不知道此刻父亲的手臂正流着血。

    还有一天,我和父亲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闹不愉快。

    他一个人在深夜走进了茫茫的深海里,一片漆黑融入另一片漆黑,万物枯寂,只听得见潮水拍打沙滩的声音,震耳欲聋,仿佛死神降临。

    但父亲总希望我们和他共享秘密。

    他不知道,在他去挑选波斯地毯时,在他无暇顾及「我」时,「我」时不时会因为观察,目睹「爱情」的萌芽与发生,蠢蠢欲动的渴望也在生长。看到一对情侣在热吻,而他们的朋友们起哄,「你们是在教坏小朋友」,他们自己却在跳下水之后偷偷亲吻,然后在浮出水面之后假装若无其事。

    这就是大人的世界吗?

    他不知道,在「我」玩游戏期间,一个叫Michael的男孩主动和「我」搭讪,借我游戏币,但游戏时总输给我,然后带我去游泳池背面,偷偷告诉我「我还是很喜欢你,你喜欢我吗」,「我」说是的,然后他吻了「我」。

    「我」将这件事告诉父亲。

    「你们(Michael)一样大的话,那没关系」。

    父亲询问我是亲吻的脸颊吗?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但我没有讲的是在那天晚上,「我」看到一个男孩子和另一个男孩子亲吻,而这似乎预示着某种可能性,我仍未理解的可能性。

    那天父亲说,我想让你明白,伴随着你长大,不管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去什么派对,遇到什么男孩,你都可以随时讲给我听。

    我们确实有过交谈的时刻,真正相处的片段。

    「我」问,你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做了什么?

    他说,十一岁 的时候,没人记得那天是我的生日,当我告诉妈妈的时候,她非常生气,抓着我的耳朵, 并让爸爸开车带我去玩具店买玩具。

    有些糟糕,那你挑了什么玩具?

    一个玩具电话,红色的。

    不错的选择。

    你会搬回苏格兰吗? 不会。那里的阳光不够充足。

    这个说法有意思。

    对于我来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有些人认为,一旦你离开了长大的地方,你就完全不属于那里了,并非如此。但在爱丁堡,我从来没有感受到我真的属于那里。 我有,那里是我的家。

    这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种感觉。但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去向何处。你可以前往任何你想生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有时间。

    在秘密与交谈之间,影片中存在诸多「虚幻」的时刻,是成年后的「我」在闪光灯下重新认识父亲,但看不真切,想要靠近,却只能远离的片段。 父亲像是一个影子,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是记住父亲过去「作为影子的时刻」,然后在某一个午后,你突然发现你所喜欢或者讨厌父亲性格上的某个部分,也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我们形影不离。

    在这样虚幻的瞬间,父亲确实仍作为影子成为我的一部分。 在和父亲发生小摩擦的那天晚上,父亲一个人离开了。

    「我」回酒店的路上迷了路,Micheal突然从身后出现,而「我」下意识用父亲教我的防身术,轻易将其打倒,那是父亲真正作为影子的时刻,也是我和父亲达成共识的时刻。 回到酒店之后,父亲赤身裸体地趴在床上睡着了,「我」偷偷将毯子盖在他的身上,像他在阳台上抽烟一样,「我」躲在阳台上发呆。

    那天争执之后,父亲生日,我们也即将结束旅途。

    在乘车休息途中,父亲像往常一样舒展着身体,做着奇怪的动作,而这一次我站在一旁模仿父亲,然后我们做着同样的动作,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正如阿曼所写:「只要能一起专注于一物就能真正地沟通」。父亲向「我」道歉。

    我们达成和解。

    为了给父亲惊喜,趁他不注意「我」偷偷召集起周围的游客,众人用陌生的语言,为他唱生日快乐歌。

    父亲站在高处,愣在原地,一句话也没说。

    在出发前,在从深海里回来后裸着睡着,又醒来之后,他曾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嚎啕大哭。

    我看到了,像个孩子一样。

    正是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如此重要。

    旅途结束,「我」还是没有学会潜水,但已不重要。

    我们能共享同一片天空真好。

    有时候,我抬起头看着天空,如果我能看到太阳,我就会想到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尽管我们其实不在同一个地方,我们也没有真正在一起,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处于同一个时空,我们就好像在一起。

    「我」在潜水时这样对父亲说,「我」庆幸我很早之前就这么做了。

    彼时,我尚未懂得父亲之于我,像是影子般的时刻,更不理解影子潜藏在黑夜,守着成年人的秘密,有多辛苦这件事,但我用爱一个人的本能,爱着父亲,竟也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了这份秘密,而这也是多年之后,我才能理解的事情。

    至此,我仍无法清晰又准确地描述,我喜欢这部片子到底是在喜欢什么?

    想起,阿巴斯在聊到电影创作时讲:

    有一种电影如今很普遍,不要求观众发挥想象力。一切都在银幕上,但一切又囿于诠释,导演强行规定了你应该如何感觉。

    我偏爱另一种类型的电影。当观众们如此脆弱地坐在漆黑的放映厅里,未被剥夺理性,不必屈服于情感勒索时,他们用更有意识的眼睛观看事物。

    一部好电影会挑衅、唤醒你内在的东西,在电影结束后很久仍在拷问你。

    一部好电影需要由你来完成,在你脑海中,有时在很久之后才真正完成。

    啊!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余味尤存。

    在二刷的过程中,原本被忽略掉的细节大量涌现,而一切情绪性的段落,也伴随着观者状态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而这个过程或许就是阿巴斯所谓的「好的电影是我们共同完成」。

    印象里,结尾的两个细节尤为动人:

    旅途快要结束,「我」和父亲在吃甜点,一个陌生人帮我们拍照,相纸上仍未空白。「我」不住地感慨,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此时镜头将视角聚焦在了拍立得渐渐显影的过程。

    父亲送我去机场,用摄影机记录着「我」挥手告别的样子。 视频中的「我」化作照片,画面切回到当下成年后的我正在观看当年父亲所拍摄的素材,而在我的对面是父亲举着摄影机目送着我的背影。 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关于父亲的形象,我在诸多文学作品中读到,但只有少数让我感慨。

    袁哲生在《父亲的轮廓》里写,母亲强势,我和母亲关系不好,父亲总是在母亲责难我当天,在我睡着之后,偷偷到我房间看我,在我想要自杀的时候,到学校给我送一份蒸饺,临走时对我讲,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袁哲生在《雪茄盒子》里又写,父亲在生活里几乎没有痕迹,像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他每年都会带我去看驯狮表演,看狮子如何对抗驯兽师的鞭子,而我却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无意翻到父亲过世之后留下的雪茄盒子,才知道父亲无数次一个人去看驯狮表演。

    而在《Aftersun》里,父亲问女儿,你对明天感到兴奋吗?

    因为从未曾拥有过类似的细节,所以在诸多艺术作品的人物塑造中,我竟然也能够虚构出理想父亲的形象。

    我找到了自己作为影子的时刻。

    2022-10-08

    海宁于北京新天地

    谢谢你愿意花费时间看我的文章

     短评

    2022戛纳影评人周-法国文创协会选择奖。9分,初看有点平,不过后半小时力量起来就很有意思了,重看一下其实开头已经预叙了:女主角(只在很少的几个镜头出现)回忆起11岁和父亲在土耳其度假村的那个夏天,很多事情不去解释(如,父母是不是离婚了,是不是父亲去世了所以收到了当年拍的DV之类),通过大量细节来表现回忆的机制(film as brain),并以DV作为记忆的媒介装置(开头用电视看DV时女主角那个在屏幕上的倒影太棒了-“幽灵媒介”),最后细节堆积起来,非常感人。大概75分钟时候才把这个回忆挑明,和最后一支舞混剪的蹦迪戏(之前也出现过一次)大概是主观想象,而且蹦迪拍得实在是太有特点了(完全是瞬间印象式的影像),等到最后结尾那个告别和缝合在跨越时空的横摇长镜头的父女,就真的很让人感动了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看了四十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也不能怪男主角演不入戏,这个人物就不合理。一个算不上中产的,精神bum(喜欢练太极,早育、离婚、单身,坐大巴出游),在看起来像80年代的欧洲花了850镑买了块土耳其地毯。electronic wabisabi的核心要义还得是有产阶级的空虚感啊。你无产阶级闹啥呢。前有sink or swim,后有索菲亚科波拉的那个父女同游,真的不必浪费钱拍这种东西了。

    9分钟前
    • shibuya emiri
    • 很差

    开头的录像带放映时电视倒影显现出成年的女主的视角,开始女孩童年与父亲的土耳其之旅,结尾再次从电视放映镜头慢摇回成年女主正面镜头形成完整的结构塑造,摄影机落幅通过剪接慢摇至另外一个时空的父亲手持DV镜头,完成作者私人性的连接。再说导演塑造的一个父亲形象是颠覆了传统的刻板印象:脆弱、被放大的抑郁症情绪的成年男人困境;一场裸背痛哭戏是最爱。私人性是因为作者藏了太多父亲具体故事线的叙述,添加了更多的无叙述的情绪戏,导致在观看过程中怀疑导演在各种细节里藏了父亲双性恋的秘密,但分析起来还是我的过度解读了。但父亲脱离故事「死亡」的暗示,倒是通过许多镜头展现:黑夜跑向大海、站在阳台栏杆上张开双臂以得到舒适的享受,过马路时不顾大货车的喇叭依旧若无其事的走过去等等都是对人物的塑造。

    11分钟前
    • 泳祝
    • 推荐

    温柔细腻、令人沉醉的处女作,年度十佳。1.片头的DV画面与一连串破碎、模糊的蒙太奇,恰似全片的预演,随即切入的黑暗舞厅中成年女主闭目&睁眼的特写,也将影片标记为一次对儿时记忆的重构之旅,忽明忽暗、闪烁不定的舞动空间也如穿透岁月雾墙、想象填补真空。2.碎片式的场景,配上精妙的转场、叠化、移焦,予人回忆与幻梦的特质,连绵又不无断裂。3.限制性视角、高饱和的色彩与低回忧伤恰到好处的配乐,使微末平常如电话亭、走廊道的事物都浸染上直戳人心的情感力量。4.或许,电影能够唤起的最弥足珍贵又绵延久远的,正是无可名状却无比广阔的情感、情绪氛围,曾新鲜暖融却尘封已久的生命体验,还有人人难免、后知后觉的怅恨与恍悟。5.大量镜面反照,借助电视、DV与镜子构建多重空间。6.安哲般的横摇长镜变换时空,穿透岁月的凝望与拥抱。(9.0/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片并不长但却是今年最漫长难熬的影院观影,屡屡觉得它该结束了结果后面还有。刻意埋藏戏剧性爆点却始终找不到合适机会引爆的憋闷,更不用说有画蛇添足之嫌的时间跨越回溯。可惜的是浪费了小女主天赋的表演才能和充沛细腻的情绪。

    17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又一部令人惊艳的电影,还是处女作!“本片的苏格兰女性编导35岁,持标准的三短一长(三部短片后编导第一部长片)电影作者成长路径,并无其他电影制作部门从业经历,在全球范围也是最快速的独立导演路径。” 本片为极个人化的童年回忆,11岁女儿随父亲的海边假日之旅,什么似乎都没有发生,什么又似乎都发生了,编导让你在尽情享受父女美好时光的同时,去探索人生与情感;过去的录像视频及35mm 拍摄的当下、未来、真实、幻觉混杂组合,尽显电影影像及视听组接之美、之迷!看后也阅读了一些豆友们的解读,各具特色,足见这部处女作的光彩。新技术设备使编导、演员、摄影从过去的技术控制中解放出来,未来的影视作者更可以像小说家一样自由地用“视听笔”去自书己见,自写其爱,自创风格喽!赞数字网络时代的新一代作者们!

    1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晒后假日》让我想到《捕香蕉鱼的好日子》。影片信息给得如此克制,但只要有过想死念头的人,看到那位父亲的第一眼,大概就能辨别出那种意志。对于一个真正决定自杀的人来说他爱的人是无法成为留住他的理由的,但在此之前是最有力的借口,《晒后假日》展现的就是女儿作为借口和父亲共同度过的一段温暖、轻缓但有沙砾般粗糙感和灼烧感的时光,只不过她当时意识不到,只有在多年后两人镜面般位置互换时才能从影像和回忆里一点点窥见父亲的心境碎片,才能理解那首生日歌的意义,舞蹈的意义,“无论如何我都爱你”里“无论如何”的意义

    21分钟前
    • 店长
    • 力荐

    一部细腻而感伤的私电影,名字起的是真好,年幼的我可以肆意去感受海滩烈日的温暖,无视大人世界里的各种错杂,即便受伤自有父亲去抚平一切,当那绯红的晒斑褪去后所有的难过与痛苦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那段DV被记忆过滤的只剩下欢笑,经年之后回顾起来才想起背后的苦痛而失声痛哭。留白做的精彩,略去了各种缘由,那些哭泣和漫舞都充满想象,作为处女作处理的非常高级。

    26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看完我一直在想父亲之后发生了什么,导演并没有真的交代,但我想应该是自杀了,从电影里面一些父亲的镜头能看到他的抑郁和痛苦,而且这也是成为了导演想拍这部电影的动机吧,对于她的回忆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却是父亲最痛苦的时光,演员和剪辑都让人难以相信是电影,真实的就像是导演把脑子里的记忆灌入了每个观众的心里

    31分钟前
    • poorbutcool
    • 力荐

    夏天结束了。叙事藏的很深,全靠一些蛛丝马迹暗示,甚至直到结尾都不能确定那些日子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但这不就是我们对童年那些看似开心记忆的留存吗?父女之间的情感展现的太细腻了,很多细节在看完后越品劲越足,作为第一部长片,实在惊人

    3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导演前途无量。在长片首作中就有如此饱满且自洽的表达,通过娴熟的视听技巧摸索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角色的那些内心小情绪细腻又神秘,到最后我们或许对他们依然一无所知,但忧伤情绪早已不经意从35mm胶片上90年代末的夏日回忆里渗透而出。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保罗麦斯卡居然都能演爹了,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正常人》里青春靓丽的男高中生……夏天故事、回忆散文屡见不鲜,但能像导演的长片首作拍得如此具有层次感实在难得。影像、回忆、梦境、现实多重交织,破碎的意识和危险的幻想为影片着上一层忧郁的文学质感。尤其声音的渐变、叠化、舒展,处理得相当到位,犹如身临其境。十一岁的假期充满了牵绊、暧昧与困惑,所有陪伴的欢乐缠绕在摄影机录下的诀别一刻,回看时才发现原来开头就已悄悄奏响一支肝肠寸断的夏日终曲。

    36分钟前
    • 少于无
    • 力荐

    如果说前面的舞池镜头是让我眼睛刺痛的同时重重地锤在我的心口上,那最后十分钟就好像银河哗啦一声,向我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2022最佳

    37分钟前
    • sweet tea
    • 力荐

    他真的,长了一副抑郁症很严重的脸。

    40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推荐

    对保罗·麦斯卡的印象还停留在《正常人》,结果这就喜当爹了。像兄妹般的奇妙父女关系,女儿就像在追赶着父亲的脚步走进成人世界。看似无忧无虑的假期,只有在多年后从DV和回忆中才惊觉日光下的影。很难相信这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去戏剧化的叙事和时空交汇的手法不明觉厉。电影打满了私人印记,可惜我无从求证...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把“小心翼翼”雕琢到毫厘之间,父亲始终在往下down,女儿一边小心托住他,用一种不符合孩子的早熟过早尝试领悟成年人的痛感。这种痛感同肉欲与灵魂相勾连,最终抵达一种突然的下坠(游泳池里撞进肉体的交缠),这样的快乐竟然会导致痛苦…父亲也在避免把死意扩散开来,他小心翼翼不坠落不淹没不流泪,却也依然不笑不唱不能做一个体面的父亲。整个电影就在这种脆弱的平衡和微妙的一点点的失重感中走完了一百多分钟,充满了生命的美好和过度美好的痛感。

    42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好强的处女作啊!看完后劲十足。导演试图以一些私影像的片段,将观众一起拉进记忆的海洋中,去寻找那些模糊的、散落四处的、关于主角父亲的记忆。这种模糊和不确定,反而成为影片的最大魅力。好像一场梦,有些哀伤,却带来无尽回忆。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像濡湿了的纸巾,含满水:开始很轻,而后一点点舒展开来。

    52分钟前
    • zanc
    • 推荐

    “父亲也是人”,一旦在午夜梦回时悟到这一点,余生也就难得安宁。

    53分钟前
    • 韩松落
    • 力荐

    年度最佳。视听明明很炫技,情感仍然很真挚。同样年纪去回望记忆里的父亲,才是最深情的女性凝视。

    56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