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爱尔兰 / 英国 /2022

    主演:科林·法瑞尔,布莱丹·格里森,巴里·基奥恩,凯瑞·康顿,帕特·绍特,盖瑞·莱登,Sheila,Flitton,David,Pearse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黑水

    • HD

      绝地隧战

    • HD

      筒子楼超人

    • 更新HD

      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最终章SP

    • 正片

      扫黑·决不放弃

    • HD

      如果我能冬眠

    • HD

      巴尔的摩

    • HD

      勇士2011

     剧照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1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2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3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4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5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6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16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17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18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19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柯林·法瑞尔、布兰登·格里森再度合作,饰演一对爱尔兰伊尼舍林海滨小岛的好兄弟,却面临绝交危机,这回断的不只友情,还有手指!马丁·麦克唐纳再展拿手黑色讽刺喜剧,当友谊走到尽头的心碎和伤害推到极端,所产生的愤怒与报复,竟然比爱情还失控,时空背景与爱尔兰内战遥相对照,更显其恶趣味。

     长篇影评

     1 ) 只有死去的人才见过战争的终结

    我认为,《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虽然发生在爱尔兰内战之期,理解这场战争也会让故事更有趣,但不理解也无伤大雅。它并不是一部意在影射某特定战争的电影。内战之所以出现,只是因为它在主题、事件、气氛、地理上,跟这场绝交异曲同工。个人的绝交和国家的绝交,虚构的绝交和真实的绝交,是这个故事里的精妙互文。

    麦克唐纳本人称这部电影为“一个简单的分手故事”,探索如果一个人单方面决定与另一个人断绝关系,两个人可能会发生什么。

    更准确说,这是一个人被剥夺了社会关系后的荒诞主义故事。

    1. 秩序的失去

    它从一个非理性的行为开始。

    科尔姆在某一天单方面突然断绝和帕德里克在所有关系。对帕德里克来说,比起绝交更难以接受的,是它毫无征兆和无法解释。

    即使他已经听到了科尔姆说“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他也不愿相信。在真实世界里,一个认识了几十年的人往往不会采取这么不留人情、直截了当的做法。即便这个原因是真实的,在帕特里克这个正常人的眼里,它也只是在这个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另一个难以理解的元素而已。

    它被戏剧性地加在帕特里克身上,他必须维持他生活的合理性。他寻找这次绝交的理由,他从自己身上找起,再从对方身上找起。他那惹人厌烦的纠缠行为,与其说是出自他对于友情的珍重, 不如说是出自他对恢复生活秩序感的渴求

    这是荒诞主义打在帕德里克身上的第一枪。

    这种荒诞在科尔姆剪掉他的手指后达到了顶峰。作为局外人,观众会希望帕德里克饶过科尔姆一马,让他好好享受他的平静。但我们如果如果用帕德里克为数不多但还算正常的智商去理解这一切,会发现剪手指行为不仅没让事情恢复正常,反而让他的生活秩序感跌到了谷底,因为这加重了这整件事情的难以理解程度——科尔姆宁愿剪掉他拉小提琴的手指都不跟他讲话。

    帕德里克的所有纠缠都是在跟这种荒诞进行抗争,但它不仅对他的秩序感产生了影响,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妹妹和驴子。

    焦虑和混乱变成了反抗和报复。

    帕德里克埋葬他的驴子

    2. 新秩序

    帕德里克最后接受了这种荒诞性,他不再去追究一切的来源。

    当他失去一切后,他将这种荒诞视为合理的一部分,对于它带来的不幸后果,他选择去做出同样荒诞的反应,以在逻辑获得自洽。他变成一个主动出击的人,宣告将在周日下午两点放火烧了科尔姆的房子。

    在故事的结尾,科尔姆并没有被烧死,他一反常态的跟帕德里克求和,但这次非理性的主体已经转移到帕德里克身上。帕德里克说,既然你还没被烧死,那么事情就还没结束。

    他们看着对岸,谈起了暂时熄火的战争。帕德里克认为,战争不会结束,只会卷土重来,这是一件好事情。荒诞成为帕德里克新的生活秩序,无论科尔姆是否恢复了正常。

    在影片的结尾,这种非理性在小岛上正式漫延,荒诞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正如对岸的战火,或者其他所有的一切。

    影片的结尾是荒诞的漫延

    3. 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一个人该如何逃离这种荒诞呢?

    在影片里,有两个人逃离了,其中一个是帕德里克的妹妹西沃恩,她选择了离开。

    西沃恩像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乘船到了新的城市,远离了这种荒诞,但这种远离是一种理想结局。荒诞的并不是这个岛,而是整个世界,哪里都难以躲开。

    当西沃恩建议帕德里克离开这个小岛时,他只能选择拒绝。帕德里克被剥夺了友情、亲情和宠物的陪伴,他意识到生活的虚无。荒诞主义认为,一个人如果被迫面对这种虚无,接下来他要思考的就是自杀问题。帕德里克选择的是永不停止的斗争,他对科尔姆说,两个人之间必须有一个人死亡。这是自杀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会发现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事情起因已经不重要,只留下了斗争。

    另一个离开的人,是多米尼克,他坠湖身亡,真正逃离了这个地方。

    正如那句无法得知出处的名言: 只有死去的人才见过战争的终结。

     2 ) 如果不了解爱尔兰内战的历史,大概是没看懂这部电影

    看很多影评都是把这个片当成男男分手片来看,对内战的提及也只是蜻蜓点水。实际上多看英文影评,内战在这部电影里不仅仅是远方的历史事件那么简单,整个电影其实就是在影射内战本身。导演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不尝试直面战争的血腥场面(有很多类似的作品了),而是跳出战争本身来用隐喻和爱尔兰传统民间传说的手法营造出类似的感官体验。

    爱尔兰内战发生于1922年6月—1923年5月之间,此时独立战争刚刚结束,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并组建了临时政府。但是临时政府对之后爱尔兰是建立完全独立的共和国,还是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那样变成英联邦国家之一产生了分歧。本来是可以经过公平选举决定的事情,由于临时政府一些当权者的傲慢变得艰难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政客出身的临时政府官员是亲英派;但在独立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爱尔兰共和军,则多由农民和工人阶级组成。在公平选举之前,亲英派政客就开始逐渐搞手腕排除异己,和共和军代表搞割席。这最终激化了两派之间的矛盾,导致内战爆发。很多前一年还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亲人好友,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必须视对方为死敌,兵戎相见。多么熟悉的故事!

    实际我们从影片标题中就可窥见一斑,Inisherin在盖尔语里实际是Inish-Erin,翻译成英语其实是Island of the Irish。这个岛在现实中的爱尔兰是不存在的,是编剧假象出来的一个岛,象征着整个爱尔兰的岛。主角两人的割席发生的莫名其妙,正如内战时社会的割裂,从现在看回去也发生的莫名其妙。最开始,可能是简单无害的“文化人”的傲慢,但一旦话说出去了,继续按照自己的设定走下去绝不低头就成了一种男人的pride,所以就算最后成为死敌,也要老死不相往来。而对于男主姐姐这样的人看来,一切仇恨的发展都无比离谱。

    另外就是报丧女妖的设定,女妖在爱尔兰传说中是带来死亡的信使,但死亡的阴影笼罩在岛上空,却一直没有降临。从观众的角度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两位男主其一可能会死;但最后死的却是年轻的Dominick和男主的驴,这也象征着战争本身受害最严重的其实不是当权者,而是社会底层和下一代。在男主全身心关注着为什么朋友变敌人的时候,他其实忽视了真的在绝境中挣扎的人(被家暴的Dominick)的处境,而没有给予他合适的支持,这也映射出战争影响的深远性,很多时候蝴蝶效应导致仇恨一旦被触发,就好比打开潘多拉魔盒,悲剧会一个接一个,这大概也是所谓报丧女妖类似形象的来源,就好比一个被悲剧占据的环境,总有死亡会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内战尽管只打了一年,其造成的社会的割裂却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都没能停止,在今天的北爱尔兰,冲突依然时有发生。就好比男主两人虽然最终停火给了彼此基本尊重,但是两人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在爱尔兰内战一百周年之际,这血淋淋的现实,还是需要每个人慢慢去消化。

     3 ) 恐惧吞噬灵魂|死亡与孤独哪个更可怕?《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悲剧内核

    你好,欢迎在我的B站频道,观看《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视频版影评

    Part 1:鬼才马丁·麦克唐纳

    还是老规矩这里不会复述剧情,

    建议大家先看电影再来看漫谈。

    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作品不多,

    从《杀手没有假期》到《七个神经病》,

    他只拍自己写的东西,

    是个难得的作者导演。

    2017年《三块广告牌》之后,

    大制片人和大制作纷纷邀约,

    但是马丁不在意外界的环境,

    他喜欢遵循自己的创作节奏。

    2018年他还交了个新女友,

    两个人随便洒点才华,

    观众们的小心脏就要受不了。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创作背景很简单,

    马丁·麦克唐纳非常喜欢《杀手没有假期》的二人组,

    总想着三个人再合作一次,

    没想到一晃十四年过去了。

    正好他手里有个【阿伦群岛三部曲】,

    其中一个本子很适合拍电影。

    于是,他就为 Colin Farrell 和 Brendan Gleeson,

    量身定制了这部《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马丁的写作方式也很有趣,

    他是典型的人物推动剧情。

    在有了两个角色原型之后,

    与《杀手没有假期》相反,

    他这次想创作两个男人分道扬镳的故事。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

    如果其中一个人

    以砍掉自己的手指为威胁,

    故事会如何发展?

    当他被这个疯狂的想法吓到之后,

    他知道演员和观众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于是,就这样写完了悲伤的分手故事。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那就是不高兴想和没头脑断绝关系,

    结果两人再也无法成为朋友的悲剧。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Part 2:恐惧吞噬灵魂

    如果说影片由三个重要元素构成,

    除了小岛上的主要人物,

    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动物,

    贯穿始末的,

    还有伊尼舍林岛的风景。

    马丁在采访中提到,

    风景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这次他想拍一部更安静、更收敛的作品。

    这也使得影片中出现了更多空镜和风景。

    在这个虚构的小岛上,

    壮丽的自然风景之间,

    很多镜头都带到了宗教符号。

    逆光的十字架、圣母的塑像,

    默默地见证了这场分手大战。

    每周人们都会聚在教堂,

    一起祷告,向神父忏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

    影片的主人公们并不信教。

    被视为全村最傻的 Dominic

    直接表示他不信那玩意儿。

    Padraic 基本上把神父

    当做打「小报告」的工具人。

    要去放火烧家时候直接早退,

    没看到他纠结什么信仰问题。

    从 Colm 几次的忏悔来看,

    他摆明了就是走个流程,

    完全不尊重神父,

    也不信什么惩罚。

    他会被死后如何能不朽的问题困扰,

    也说明了进天堂对他来说不算安慰。

    在1920年代,

    我们先抛开爱尔兰内战的背景。

    因为导演在很多采访中都表示,

    岛外的战争只是岛内事件的背景,

    并不是他的主旨。

    在这个被宗教氛围包裹的小岛上,

    当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天堂和上帝,

    「死亡」的恐惧再度降临,

    第一个被击中的就是 Colm,

    原因很简单,他比 Padraic 更年长。

    就像 Colm 与 Padraic 的对话,

    报丧女妖观察和监视着每个人。

    她到处散播死亡的谣言,

    她诱惑每个濒临绝望的人。

    在反复刷片的过程中,

    我倾向于把人物的动机,

    归结为「恐惧吞噬灵魂」。

    Part 3:死亡与独孤

    在马丁的对白设计下,

    简单的对话也变得有趣。

    Padraic 和 Colm 是一对非常有趣的人物,

    Padraic 看起来傻了叭唧,没有文化,

    但是喝醉之后,总是能说出至理名言。

    同时,他对待牲畜和动物有极大的同理心,

    他并不认为驴子就低贱,驴粪就不值一提。

    相反,Colm 看似和 Siobhan 一样

    是大家公认的 Thinker,

    懂音乐有文化艺术修养,

    但是他却非常的自私,

    甚至利用最好的朋友。

    Colm 因为畏惧平庸的死亡,

    害怕默默无闻、碌碌无为的死去,

    与 Padraic 绝交是他最后的挣扎。

    这是一个非常自私且单方面的决定,

    放眼岛内岛外 Colm 能影响的人,

    就是他唯一的朋友 Padraic。

    也许他并不是因为讨厌 Padraic 才要割手指,

    而是通过割手指去改变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

    他割完手指后就赶紧坐在壁炉旁,开始创作,

    把痛苦当作创作灵感的来源。

    他是享受这个过程的,

    就像他说的,对他来说是个解脱。

    是对他即便用尽全力去创作,

    也无法写出不朽作品的解脱。

    而 Padraic 之所以对 Colm 死缠烂打,

    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傻,

    虽然他是小岛上的倒数第二傻,

    但是 Padraic 更害怕「孤独」。

    电影的开篇,

    Siobhan 问 Padraic 会不会感到孤独和悲伤,

    Padraic 一副不知道你在讲什么的态度,摔门而去。

    电影的结尾,Padraic 被孤独和悲伤包围着却无人言说。

    他其实一直害怕孤独,

    他会让 Jenny 进到屋里。

    他一直追问 Colm

    是不是作曲结束了,

    两个人就可以一起去酒吧喝酒了,

    因为他太需要这个唯一的朋友了。

    两个人就这样被「死亡」和「孤独」驱赶,

    一个为了创作而无所不用其极,

    一个把悲伤换化为愤怒的火焰,

    当一方想要停战的时候,

    另一方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而可悲的是,

    整个岛上懂 Padraic 的人只有Colm,

    他知道 Jenny 对 Padraic 有多重要,

    他欣赏 Padraic 醉酒的胡言乱语。

    他们都讨厌警察,

    他们从不传播谣言。

    但是 Jenny 的意外去世,

    让两人再也无法成为朋友了。

    电影用小岛壮丽的美景,

    去衬托人的痛苦和悲伤。

    用鬼魅一般的配乐,

    去铺陈人物的情绪和转变。

    用窗户玻璃的物理阻隔,

    去呈现人物的自我封闭。

    Siobhan 是影片中唯一一个,

    穿着明亮颜色衣服的角色,

    也是唯一一个离开岛屿的人。

    看似是孤岛把人逼疯,

    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才是一切的导火索。

    在这个断崖的挥别镜头里,

    我开始觉得是报丧女妖站在后面,

    但是想到 Dominic 之后的消失,

    我觉得这个镜头的远景里,

    更可能是绝望的 Dominic 也在目送 Siobhan 离开。

    而 Siobhan 的表情也显露了她的担心,最后应验了。

    Part 4:人生的意义

    这部《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其悲剧的内核,没有结果的结尾,

    不仅是对爱尔兰内战历史的叩问,

    更是对于我们当下与未来的追问。

    在 Terry Eagleton 的《人生的意义》一书中,

    他写到:“实际上,

    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泛滥的世界里,

    宗教与其说是人民的鸦片,不如说是大众的强效可卡因。”

    “一旦传统信仰在历史危机面前瓦解,人生的意义问题就会把自己推向前台。”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悲剧最彻 底、最坚定地直面人生的意义问题,大胆思考那些最恐怖的答案。最好的悲剧是对人类存在之本质的英勇反思,其源流可追溯至古希腊文化……最有力的悲剧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句,刻意撕掉所有观念形态上的安慰。”

    “如果悲剧千方百计告诉我们,人类不能照老样子生活下去,它是在激励我们去搜寻解决人类生存之苦的真正方案…”

    喜欢自编自导的马丁·麦克唐纳今年已经52岁了,

    他像电影里的Colm一样,也为自己算了一笔账。

    他估计自己能用于创作的时间大约还有「25年」,

    于是,他决定未来更多的拍电影而不是创作戏剧。

    理由很简单,因为拍电影更快。

    关于【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Terry Eagleton 在书中提到,

    “对尼采或王尔德来说,我们所有人(只要有勇气)都能够成为以自己为作品的伟大艺术家,手中握着泥土,把自己捏塑成某个精致而独特的形象。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传统智慧的观点是,人生的意义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人为建构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极为不同的建构方式。

    “逻辑上不可能有一个终极意义,一个终结所有阐释的意义,因为它本身也需要阐释。既然一个符号的意义来自于它与其他符号的关系,那么,就不会有一个终极的符号,正如不会有一个终极数字,或终极之人。”

    “现代性的一个特征是,几乎没有任何重大问题能够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

    最后 Terry 把他理解的人生的意义比喻为爵士乐演奏,

    “虽然每位乐手都为「整体的更大的善」作出了贡献,

    但他不是通过苦涩的自我牺牲,而只是通过表达自我。”

    好啦,这次就聊到这里!

    希望屏幕前的小伙伴,

    都能自由地表达自我。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我们下期再见!

    2023年1月27日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ilibili 和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更新,北美新片测评&电影蓝光/DVD套装收藏

    《悲情三角》双金棕榈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男人困境三部曲

    我去日本都买了啥|东京&京都艺术影院巡礼&迷影周边

    《极度空间》|看清「消费社会」的底层逻辑,双12你剁手了吗

    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4 ) 每一根手指都代表着我对自己的深深厌弃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带着一丝喜剧色彩,这是马丁·麦克唐纳导演一贯风格,这种“喜”不是给观众捧腹,而是拿来搅动气氛,推动剧作的戏剧张力,一个简单故事就有了黑色味道。一对亲如兄弟的朋友突然割席,明面上看是因为大家价值观、性格不同而闹别扭,骨子里却带着互相失望、自我厌弃的沉重情绪,唯有暴力能证明活着的痛感。

    面对科尔姆一夜之间的变脸,性格直来直去的帕德里克无法理解这种突如其来的绝情,一直追问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得罪了他。科尔姆拒绝回答,被逼得太紧,才说帕得里克这个人太无趣,和他做朋友没意思。这种回答显然不能满足帕德里克,他继续试着道歉、请求和解,但科尔姆冰冷如斯一直拒绝。两个人物的境况走向失控。

    伊尼舍林这个类似监狱的小岛,就像天然的密闭空间,面山临海,地广人稀,原住民寥寥,典型的熟人社会,大家对彼此知根知底,没有勇气去改变什么,祖祖辈辈按部就班地生活在这里,一有空就去唯一的酒吧消磨时间,外面大陆上炮火隆隆也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岛上唯一的警察形同摆设,这是个失败父亲、不合格的执法者,一有不悦就暴揍不听话的儿子或者看不顺眼的人。女人们热衷于八卦,没有隐私这回事,便利店的人可以随便拆看别人的信件。如果没有交恶,科尔姆和帕德里克也可以像父辈一样波澜不惊地活下去。不过,绝交这件事也只是枯燥生活的一点调剂,日子还得往下过。

    科尔姆有些艺术细胞,会作曲、弹小提琴,以为沉浸其中能获得愉悦,暂时摆脱现实喧嚣纷扰,回到一个人的精神领域。并没有,他对音乐一知半解,连莫扎特的生活年代都记混乱了,去教堂告解,也不能获得心灵平静。帕德里克是个直肠子,不藏话,有些粗暴,但人品不差,还算可爱,这两人并没有利益上的纠葛和本质上的冲突。

    科尔姆和帕德里克绝交就像一场宣战,他想表明自己和帕德里克不是一类人,自己有内心信仰、精神追求,讲求生活品质,不想和粗鲁的人继续来往,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人。真是这样吗?在伊尼舍林,他们就是一类人,相似得不能再相似,百无聊赖的时候都爱去酒吧消磨,在家里一个人和狗狗生活获得温暖,另一个人和一头驴亲昵,觉得自己有无言的知己。

    当科尔姆向帕德里克宣称,如果你再来纠缠,我就每一次切一根手指给你。这看似和对方进一步划清界限,发出坚不可摧的暴力警告,更深层次去看,更像一种自我厌弃之人,借着肉体的疼痛抵抗毫无变化的虚无生活。帕德里克无法理解这种置身泥潭一般的挣扎,还是厚着脸皮一次次去和科尔姆搭讪,他就一次次地收到了切下来的手指。

    疼痛掩盖不了无趣生活的底色,报丧女妖传递的死亡预言也没给这个小镇带来震颤。内心细腻的科尔姆对自己的失望,对平庸生活的绝望大于别人,帕德里克只是一个发泄的出口。当然,在科尔姆去告解的时候,电影给出了一点暧昧的信号,在这个男多女少的岛屿上,两个光棍好友,尤其是科尔姆可能对帕德里克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所以他想借着绝交封堵这种情愫的蔓延。但自我厌弃才是最大的导火索。

    最大的冲突来自于嫉妒,外面来的大学生到此地考察,懂得音乐,和科尔姆走得很近。帕德里克知道后,心情不爽,编造一个谎言就把人家撵走了。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对科尔姆而言,却是非常伤自尊的事,气愤难当,他没说一句话,却默默切光一只手上的所有手指,全部丢了给帕德里克。这些手指代表着他对自己、对帕德里克的无尽失望。帕德里克心爱的小毛驴因为误食手指被噎死,两人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在鸡零狗碎、鸡飞狗跳的枯燥生活里,这个岛屿并不是没有希望,真正试图改变生活、离开这个鬼地方的人,是一个女性,帕德里克的妹妹西沃恩,她是唯一清醒、自立的人,向往外面世界,并写信求职,终于得偿所愿,出去就不准备回来了。而互相复仇之后的科尔姆和帕德里克,站在荒凉的海边,看似和解了,其实未必,他们还得继续面对这一地鸡毛的岛屿,活在对生活的失望、对自我厌弃的阴影里,无法自拔。

     5 ) 要作曲的男人却剪断了自己的手指

    如果你想要作曲,那就想办法去提高才艺,去感受世界,去学习音乐,然后去创作。把自己的手指都切断了,还怎么试自己写的曲子?基友的纠缠不休反而是给了他一个台阶,让他对自己身处境的不满意甚至无力改变,都转移到别人身上。一个真正有艺术天赋的人,家门口的一花一木皆是他的灵感,为什么非要和朋友割席?无论是基友还是这个岛屿,都不是他创作乐曲的阻碍,他自己才是。无论是战争还是友情,都是这样,对他人的冷漠和折磨根本来自于我们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6 )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是什么在逼疯他们?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一个名叫伊尼舍林的爱尔兰小岛上,这个小岛产业简单,娱乐简单,人口也简单。挨家挨户种地放牛,称得上是娱乐场所的只有一个酒馆(也算是爱尔兰特色了),人们彼此相熟。伊尼舍林的对岸就是爱尔兰主岛,那里正打着内战,打了又停,停了又打,三年三年又三年。

    死亡焦虑正在逼疯他

    男主囧眉是这个岛上一个快乐的文盲。他和所有爱尔兰男人一样爱喝酒,平时脾气温和的他喝完酒会耍耍酒疯。虽然打着老光棍,但他似乎从不为此发愁。他有好基友男二,有一个聪慧的妹妹照顾他,还有一只可爱的宠物驴。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是他享受身边人的陪伴,过得很幸福。他的幸福生活持续到1923年4月1号这天,这天他像往常一样敲老科的门,想要约他一起去酒馆,但是老科没有理他,因为老科再也不想和囧眉做朋友了。

    和男主不一样,男二老科是一个文艺男青年,他爱好艺术,拉得一手好琴,还会作曲。和男主囧眉相比,“想法”这种东西更容易降落在他的身上。的确,在人生中的某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死亡焦虑,一种存在危机——如果就像现在这样,每天把时间浪费在听囧眉唠他家小驴拉的翔的话,时间将会流逝的飞快,他将会在十几二十年后去世,没有人会记得他,世界上也不会有他存在过的痕迹。他决定做点什么来延续他的生命,他想到了音乐。如果在接下来的年岁里他创作出了能够流传下去的音乐,那么他有限的生命就有延续下去的可能。人们可能忘记他是谁,但是他的曲子会成为他存在过的证明。

    老科的存在危机如此强烈,性格也是如此执拗,以至于再也容不下无聊的囧眉浪费他的时间。单方面宣布解除好友关系,在进行了一番令人啼笑皆非的挽留操作后囧眉成功惹毛了老科,老科不堪其扰,他对囧眉讲:你要是再来骚扰我,我就切掉一个手指给你,在这之后你要再来,我再就切掉四个手指,我会一直这么做,直到我没有手指为止。这个举动吓坏了囧眉,他害怕又困惑,以他有限的知识理解不了老科的存在危机,他怎么了?为什么他觉得和我聊天是aimless talking with a limited man?我觉得我们在进行一些 normal nice 的聊天啊?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谈到几种人类试图获得象征性永生的模式 (1)生物学模式——通过子孙后代,通过无穷无尽的血缘连结活下去(2)神学模式——在一个与此间不同的更高等的存在层面上活下去(3)创造性模式——通过个人作品及其创造性的长久影响力,或是通过对他人的影响而活下去(4)永恒自然的主题——通过与支配生命的自然力量重新连结而活下去 (5)超验的模式——在一种非常热切,以至于时间和死亡都不复存在的状态中活下去,通过“忘我”而活在持续的当下。

    感受到死亡焦虑的老科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创造性模式来获得他的象征性永生,而快乐小伙囧眉压根不理解这是什么,自此,曾经的好友已经在精神上分道扬镳了。即使老科用自己的手指来威胁囧眉不要过来啊,傻傻的囧眉还在用拙劣地手段挽回,这时他还不知道他会因此遭遇什么。

    孤独正比死更冷

    囧眉是一个群居动物,之前他有好基友老科,有妹妹也有心爱的小宠物驴的陪伴,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害怕孤独。老科的doorslam让他觉得困惑,很明显他们不适合再做朋友了,但是在这个小岛上再交到一个新朋友很难啊,一共就这么几个人,大家彼此知根知底,都有自己的最好的伙伴。抑郁的囧眉甚至想找全岛最蠢的多米尼克做朋友,但和这么个人聊天让他更抑郁了。囧眉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文化,每天靠喝酒和和人聊天打发时间,但现在连这样的人都没有了,他觉得孤独的要命,所以才一直骚扰老科,希望让他们能重修旧好。

    囧眉没忍住酒后找老科发疯,一根手指扔到了囧眉家门前,老科是认真的。

    妹妹因为受不了这里的生活决定去城里工作,囧眉苦苦挽留无果,他的社交支持系统又塌了三分之一。这期间,他还气走了多米尼克,囧眉已经没有什么人说话了,他把动物放进家门,和动物们呆在一起会让他觉得好一些。

    囧眉又一次没忍住找老科发了飙,四根手指又扔到了囧眉家门前,这次老科还误杀了囧眉的宠物驴,囧眉伤心欲绝,想要杀掉老科的狗报复,但没忍心下手因为 this is the only nice thing he has.

    最后这个快乐的文盲变成了绝望的 疯狂的 文盲,他放过了老科的狗,但烧掉了老科的房子,老科跟他说 我弄死你的驴 你烧我的房子 这样是不是扯平了 我们能不能停战了? 囧眉说停战个屁 这才刚刚开始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老科的故事告诉我们死亡焦虑能把人逼的多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际孤独能把人害得有多惨。除了朋友家人,人最好还是要有一点能够打发时间的事情,工作也好爱好也好,因为孤独无法避免,而且难熬,有事做起码能够打发打发时间呢?男主用的不停和他人交流来缓解孤独,但在这个故事里他的社交支持系统塌了,他也抑郁了(所以社交支持系统也很重要)

    这个小岛正在逼疯所有人

    为什么他们俩都这么极端,采取切手指,烧房子这样的手段,导致不想和你做朋友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暴力事件?

    是因为这个岛正在逼疯所有人。

    伊尼舍林是闭塞的,偶尔和爱尔兰主岛通船,岛上只有最简单的产业,大部分居民的文化水平和男主相似,娱乐方式只有听民俗音乐和喝酒,大家都很无聊。

    愚昧和无聊在使所有人变得不正常,商店的女主人,她通过不断地向顾客打听岛上的新闻满足自己的窥私欲,甚至还私自拆开男主妹妹的信件;岛上的警察家暴儿子,有看处刑犯人的爱好;男二老科有明显的自残倾向(割手指)。在这个岛上只有傻的人才真正快乐,比如多米尼克和以前的囧眉,但他们最后一个真的死了,一个快抑郁死了。

    愚昧和无聊是会杀人的,它差点杀了男主的妹妹。作为电影里最聪明善思的女孩,她无法忍受岛民们无休无止的judgement。这是个没救的地方,这里的人看不见她,不知道她在读什么,不理解她在想什么,只会打听她的八卦,嘲笑她是不结婚,不招男人喜欢的老姑娘。她想到了自杀,被阴差阳错地救下之后,她决定接受对岸给她提供的图书馆的工作,即使那里总是炮火连天。她要离开伊尼舍林,这里只有孤独,无聊,愚昧,疯狂和绝望。

    综上所述,《伊》在闭塞的小岛环境下探讨人类永恒的劫难:死亡焦虑与孤独,人与所处环境的不兼容,并且关注了一些有趣却又不常讨论的人际话题:成年人的doorslam及其后续。整个电影从欢笑开始,以悲伤结束,非常的黑色幽默。

    写在最后

    《伊》的故事设置在导演的老家爱尔兰,风景如画,歌声天籁。爱尔兰口音也可爱得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的第四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他,从《三块广告牌》开始入坑,之后又补了《七个神经病》和《杀手没有假期》,《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在北美上线之后我我也刷了两遍。他的电影都很有黑色幽默的意味,很容易让人捧腹大笑,但讨论的东西都很深刻,甚至很沉重,有种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的感觉,《伊》就是这样的,”用滑稽戏的方式来演悲剧“。

    全员演技都很赞,《伊》沿用了《杀手没有假期》里的科林·法瑞尔和布莱丹·格里森这对拍档,科林靠本片拿下了几年威尼斯影帝,不知道今年奥斯卡能否眷顾一下。还有就是演Dominic的小伙太惊艳了,虽然长得奇怪但演的很疯很带劲,据说是新任小丑,也加入了《沙丘2》,未来可期。

     7 ) 伊尼舍林的存在危机内战

    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世界总是存在着两股相互抗衡的力量。一是在世界荒诞无常以及精神存在危机之下所产生的悲剧力量,二是身处其中的人们为了消解这种沉痛,承受那些无法承受之重,进而武装的幽默力量。不同于其他很多黑色幽默,马丁麦克唐纳的幽默永远不会来源于悲剧本身也不会让你逃离悲剧,更不会去粉饰悲剧。作为“直面戏剧”流派的殿堂人物,他总是会让世界的残忍血淋淋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幽默则是人们选择去面对和承受悲剧的方式。这种浓稠的悲怆在幽默的稀释之下,便蔓延出了一种独属于马丁电影的忧郁。这种薄雾般的忧郁滋生于中世纪小镇布鲁日,被加州聒噪与刺眼的阳光所刺破,却又如春草一般渐行于密苏里艾比镇,渐远至离世孤岛伊尼舍林,还生在低云、远山与海浪的包裹之中。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重聚了《杀手没有假期》二人组。年过花甲的Colm(布莱丹·格里森 饰)产生了对于死亡的深层恐惧,他渴望像莫扎特那样,通过艺术来达到另一种更加永恒的存在,于是他选择与Padraic(科林·法瑞尔 饰)割席。后者身上有着桃源居民的赤子之心,然而却缺乏文化教育。印刻在人类身上的群居DNA使得他不得不通过分享生活琐事,进行永不休止的无意义交流,进而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到精神能量,用于抵御人类最原始恐惧之一:孤独。而马丁还巧妙的将Padraic对于孤独恐惧的坦白嵌入到了一场博得全场哄然大笑情景之中:Padraic捉弄Colm新朋友:“你的父亲被车撞了,情况很严重,你赶快回去,否则他将孤独地死去”;“什么!?我的父亲快死了?”“不,比死更糟糕”;“还有什么比死亡更糟糕?”“孤独”。Padraic对于Colm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侵蚀,至少在Colm看来,是他通往精神殿堂的最大阻碍。

    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充满了各种人物的冲突与对立,然而这些对立从来不是简单地建立在传统意义的好坏之上。戏剧导演出生的马丁深谙这个世界的复杂,有时人们仅仅是各司其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业已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杀得你死我活的双方心中都存在着善良、尊严、悲悯。于是自杀,或者说一方甘愿接受另一方的制裁在马丁电影之中总是存在,观众看着剧中人物明明做着正确的选择,却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造成原本井然有序的和谐世界失调的悲剧源头往往缺席于电影之中,电影只留下承受着不同痛苦的无辜之人自相残害。在马丁以往的电影里,这个缺席的第一因或是命运弄人,比如《杀手没有假期》里的误杀小孩,或是世道惨酷,比如《三块广告牌》之中女儿的奸杀。然而在《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之中,马丁将一切都回归到人类自身之中,推到多米诺骨牌的不再是任何一个外部因素,那仅仅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产生了一种新的领悟。他最大化地减少了外部的偶然性,却增添了许多的无力与悲情。

    环境对于马丁麦克唐纳来说向来都是个重要元素,在他所拍摄的四部长片之中,三部电影的名字都出现了地名。而爱尔兰的偏远小岛伊尼舍林,犹如一个“不知魏晋”的遗世之地,是马丁麦克唐纳思想实验的理想场所,是两种不同存在危机惨烈的内战战场,叔本华的名言“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成为内战双方各自的旌旗。伊尼舍林在某种程度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空间,而是人类的灵魂空间。“伟大的剧本是将人物的灵魂放在火上烧”,片尾熊熊的大火,正是对于小岛这个灵魂的煎烤。而故事所发生的时间1923年,正值爱尔兰内战,微观个体与宏观世界在小岛内外同时上演着自相残杀。炮弹的轰鸣时而回响在小岛的上空,而哀怨清遒的爱尔兰民乐飘逸在背景音乐之中,二者交替着为这场注定没有胜者的双重内战做着凄美的注释。

    长歌之哀,胜于痛哭。

     8 ) 伊尼舍林的女妖为什么是一部好电影?

    对于题目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界定“好电影”是什么,为它下一个定义。但是就我们阅读柏拉图早期对话的经验来看,苏格拉底都说,下定义是难的。为了让我们的讨论可以继续下去,我们这里采用一个大众普遍认可的对于好电影的定义:

    一部好的电影在于创造好的视听环境,在此基础之上讲一个好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麦克唐纳的新作——《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这部电影如何从故事内核、视觉、和听觉三个层面做到了这一点,使它能够成为一部好电影。

    一、好的故事

    总体来说,《女妖》讲述了发生在爱尔兰旁边的孤岛上的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其中一位Padraic是个爱说废话的普通人,另一位主角Colm是一个小提琴手,他们原先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他们两人每天闲聊着诸如家里驴的粪便这样没什么营养的话题。但是有一天,Colm忽然感受到一种生命流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感觉,并因此产生了绝望感,想要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都用在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指他的音乐创作。所以,Colm决定切断和Padraic的联系,不再和他废话。但是Padraic无法接受朋友毫无征兆的绝交,一定要找Colm问个明白。Colm认为Padraic不断的追问是一种骚扰,并且告诉Padraic,如果他再来找自己说话,自己就割下手指,以此为代价。后来,Padraic依然执着于和Colm说话,向他寻求答案。而Colm真的割下了自己的手指,刚开始是一个,后来是四个。两人之间的“战争”就这样打响了。战火不断升级,最终以Padraic烧毁掉Colm的房屋为结束。

    电影的故事主线完整明晰,接下来说说两个主要人物和边缘人物的角色设置。在角色塑造上,麦克唐纳做到了丰满、立体。

    Padraic: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nice的人,安于平静无聊的生活,喜欢和朋友闲扯。当朋友莫名其妙不理他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于是,他不断追问,渴望得到一个答案。但是Colm给他的答案并不能让他满意,于是他有无助、自责转而为愤怒,最后到达疯狂。一方面,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认为比死亡更让人害怕的是孤独;他想要be nice,尽力对周围的人好一点,并且就这样平凡无趣地过完一生。但另一方面,他也是自私的,当他因为Colm的不理不睬而心情不好时,他会把自己的怒火撒在自己最亲近的妹妹身上;他也会时不时嘲讽Dominic的愚蠢,把情绪宣泄在更为弱小的人身上。这个角色不是扁平的,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我们作为人平凡的样子。

    Colm:他是一个一生了无成就的小提琴手,他家里放着古典乐,喜欢在酒吧里和乐队演奏上那么一曲。他曾经是Padraic最好的朋友,但是他感觉自己除了闲聊还应该有一些更为了不起的成就。于是,他想要通过切断与他人的联系,专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获得不朽。但实际上,他没有基本的乐理常识,他的曲子写得很烂,他的琴拉得一般,泯然众人罢了。他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不解释清楚就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绝交是他伤害别人的表现,割下自己的手指自残是他伤害自己的表现。无论是朝向他人的还是朝向自己的伤害,都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绝望感。他曾向神父忏悔,说自己绝望。这个角色同样也是立体的,他身上传递着我们为人渴望不朽的另一面。

    Siobhan:这是剧中最为主要的女性角色,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同样是成功的。她不仅仅服务于主线剧情的发展,还有自己的故事。他原本和哥哥Padraic一起生活在这座无聊的小道上,但她并不安于此。她很独立,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不结婚,不做哥哥的保姆。在得到工作机会,并且见识到了小岛上的人们的苦闷、憎恶、寂寞和怨恨之后,她很果断地选择离开这里,去外面的世界。这样一个角色的塑造同样是立得住的。

    Dominic:他只是一个配角,是一个憨傻的人。但是无论在故事还是现实中,傻子总是吐真言。(“A story told by a idiot”关于这一点,有兴趣可以看看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阿来《尘埃落定》)麦克唐纳借Dominic(一个傻子)之口说出了很多平常人不敢说的东西。比如,他说,我讨厌内战。教堂里没什么好人。我渴望被爱。Dominic三句不太起眼的话,却是最为真诚的表达。关于战争,关于信仰,关于爱。

    Dominic对Padraic说,我原来以为你是最好的人,但后来发现你们都一样。

    的确如此,所有角色,你们人类,都一个样子。

    然后我想说说故事最核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手指?

    对于Colm来说,左手的手指是可以弹奏小提琴的最重要的部分。手指象征着音乐,象征着他的梦想,他自己的不甘心。刚开始的时候,他拥有完整的手,可以在小酒馆里拉奏提琴,尽管不是那么优美。但是随着Colm和Padraic的争执加剧,他第一次割下自己的一根手指,第二次割掉剩下的四根。C和P的第一次冲突的关键在于,做一个善良的人还是做一个伟大的人,对周围的人好还是对历史上的人好,该安于生活还是该追求不朽。他们第二次冲突之后,Siobhan对Colm说,剪掉手指也不会帮助你写出好的音乐。Colm很清楚这一点,他说有的时候确实会担心他只是在自娱自乐罢了。这一切闹剧都是他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的无用的反抗罢了,结局仍是不可避免的。剪掉手指意味着,客观上他已经不能再弹奏小提琴,这是他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绝望而找到的情绪宣泄口。对他来说,减掉手指也是与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割席,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电影中涉及的话题很广泛:战争、女性、婚姻、同性恋、信仰、抑郁、疯傻。。。但是限于篇幅问题(我懒得写了),我就不一一展开探讨了。在这部电影里,你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二、好的视听

    电影中多次出现一个很有趣的镜头:Colm在窗子内,Padriac在窗外,两人中间隔着一扇窗,出现在同一画面内。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啦!

    再欣赏一些爱尔兰美景吧~

    电影中的配乐也都恰到好处:

    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

    开头快乐时光:Polegnala E Todora

    结尾Padraic烧掉房子:Brahms: Sechs Gesänge - Op. 7: V. Die Trauernde (Volkslied)

    有很多人将这部片子看作是对于爱尔兰内战的隐喻。这样的解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想说,比战争更为重要的是身处其中的人。不管我们怎样讨论这些宏大的话题,都不可以忽视那些有血有肉的人们。sjz之前和我说:“如果不能认识的话,每个人看起来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吧。可能有的漂亮一些又的说话大声一些,但总不知道他们各自在想什么,为什么事情烦恼,又为什么事情开心。”那些人们,他们身上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他们之间有仇恨、有愤怒、有相互讨伐,但也有苦闷、有寂寞、有伤心失意。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他们身上也有善良,他们之间也有爱。我们当然可以且应该讨论时代、政治、战争,但不要忘记关注那些个体,关注我们自身。毕竟,当你连关于自我的问题都解答不了的时候,又怎么进入社会呢?

    总而言之,这部看起来荒谬的电影,背后是对于人性的最为真诚的探讨。麦克唐纳完美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我也更加确证了我对Ethics的兴趣,感谢这部电影!

     短评

    4.5。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觉得它与当下十分relevant。画面远处内战的炮火,近在眼前却仿佛又和自己无关的战争,好像在影射着什么。动荡的时代势必会左右人的思想,我们寄希望于调整人际关系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但在一个你无法随意“按下删除键”断交好友的时代你需要为友谊的破裂,或者割席所有人际关系,承受多少肉体和心灵的代价。麦克唐纳写的是现实寓言,用这个故事下探人性的深度。善良与暴行也许并不对立。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像Siobhan一样选择离开。(LFF2022,RFH)

    2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挺好的电影。是我不该在一周繁重的工作以后特别想放松的时候选择了它!!!到底是谁???告诉我它是喜剧!!!

    3分钟前
    • 王德西
    • 还行

    始于两个男人戛然破碎的友谊,一方坚定绝交,一方倔强挽留,荒唐滑稽的人际危机在分歧、纠缠、困惑中逐渐演变成极端疯狂的暴力事件,切断手指以表决心,焚烧房子以雪前耻,人物带着神经质的古怪与偏执走向毁灭,麦克唐纳用虚构岛屿上人与人的对立决裂巧妙影射历史上真实的爱尔兰内战,隔海内陆无休无止的枪火仍未终结,闭塞孤岛愈演愈烈的斗争还将继续,凄厉的钟声犹如女妖报丧,温柔的海浪冲刷不净复仇余烬,在偏激的自我对抗中沦堕为伊尼舍林的永世囚徒。爱尔兰自然风光和凯尔特民俗神话装点寓言故事,外加招牌式黑色幽默,最大限度抽去戏剧化元素,表面冷静克制,内核则更加虚无,从善与恶、俗与雅的矛盾撕扯里窥见人性的复杂多面,荒诞中透着彻骨的压抑和悲凉。除去流畅的剧本和精彩的表演以外,摄影、配乐以及色彩运用都堪称一绝。

    6分钟前
    • 忏鸟
    • 推荐

    分手(指)的决心

    8分钟前
    • Esaka
    • 还行

    整部电影里唯一喜欢和感兴趣的就是妹妹的角色。聪慧,温柔,活在孤岛之上默默忍受着孤独,她也读书,也无人可以交谈,却不给人以其他男性角色那种咬紧牙关的用力之感,而是有一种海浪般独自舒卷的自然感,跟岛上的自然风光一样美。最后选择在一片静默中转身离去,酷极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她才是电影的主角。所以,相比之下,我完全不关心两个男主在干嘛,我看得懂导演意图(哥们你的导演意图确实也过于明显了,),但我丝毫不与他们共情,也不是太关心他们的手指和死活。我实在是一个过于典型的女性观众啊。

    11分钟前
    • 恰恰
    • 还行

    挺鲁迅的。第一次割手指非常好,男二摆脱冷气向上走,不再仿徨的呐喊。也把一个阿Q砸出五味三道,朋友离开,他妹妹的人血馒头也终于吃不下了。村里的狗啊驴啊牛啊马啊眼神也冷了,翻开历史,爱尔兰英格兰,写满了吃人二字。第二次就不好了,成了孩子气,可见孤独不过是另一种斗气,茴香豆写了几遍,这件事没有意义,依然是孤独的新写法,没得出路。男二少了开场的凄厉之色,成了祥林嫂,孤独本身就是咒语,一个传一个,搞疯所有人。最后的烧房子成了强弩之末,成了门口有两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烧掉一棵不会改变本质,何况还没烧成。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可悲的是他们总是强行相通,我们都觉得吵闹只有他们不懂。

    13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A. 让人如坐针毡的好。看似是反目成仇的荒诞喜剧,实则是对精神内耗生动的具像化:一半的我渴望“伟大”而与“平庸”的自我割席,另一半的我因为被憎恨而变得充满怨恨。四面悬崖的小岛成为封闭内心的绝佳喻体,闷响的炮火和如报丧的钟声则是意识深处的背景音。麦克唐纳用浅显却精确的符号构建当代个体的精神战场,并在后三分之一由焦虑转为触目惊心的自毁,而结尾那场看似平淡的海边戏,正是在笔锋一转中提醒观众:我与我的战争永无止境,我们都是伊尼舍林的囚徒。

    16分钟前
    • 双晚
    • 力荐

    极其无聊,可能我的观影水平无法欣赏,不了解历史,也看不出隐喻,浪费了两个小时看两个精神病的故事。

    20分钟前
    • 坠入
    • 较差

    能明白片子想说什么,但是我不喜欢… 以及男人真是永远听不懂别人的拒绝。

    22分钟前
    • 胖三三三
    • 还行

    #79thVeniceCompetition#目测是个人本届威尼斯最佳。两个人物都完美踩在我的点上,一个在存在主义焦虑驱动下不顾一切的与自我割席,每次钟声响起我都能充分共情到那种被时间攫取的窒息感;另一个建立在社会支撑上空心的“善”被逐步抽离的线也写得非常精妙。而在嵌入了如此精细的文本后还能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这编剧能力就太厉害了。

    23分钟前
    • Heathcliff
    • 力荐

    #venezia79 3.5 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吧 抱着期待去看结果收获了个小品 也不是小品不好 也不是完成的不好 就是觉得差点什么

    27分钟前
    • 烁烁君
    • 还行

    气质上特像是一部四五十年代的英国“伊灵喜剧”(Ealing),以及大卫.里恩早期电影那种调,像所有“伊灵喜剧”一样天真和古老,只是生在了当代。能想到的对标片是迈肯德里克的《荒岛酒池》(1949)。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这部才应该叫《分手的决心》!

    3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男朋友变了,觉得无聊要跟你分手了。你却想方设法想和他多说几句话。他觉得和你说话是在浪费生命,甚至切了自己的手指扔到你家门上,你还在想着:他没有扔在我身上,一定是因为爱我。(love fades

    31分钟前
    • 无关风月
    • 推荐

    做成话剧的话,会更招人喜欢。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本届威尼斯最喜欢的影片!两个人物对时间的掠夺和捍卫都极度共情。由于现实的相似性,观影过程中一度令我产生了些许恐慌,转头望着你的侧脸。我那时没想到的是你提及的关于Padraic的分析,当优秀的朋友、热情的哥们、美丽的姐姐这些构筑起他善良外皮的他人的美好逐渐被剥离之后,Padraic自私、暴戾、邪恶的本性就暴露无遗,而人的本来面目在多大程度上就是如此不堪呢。即使不去思考,影片呈现的本身也是个好故事。麦克唐纳的编剧真棒啊。

    37分钟前
    • 莫萘
    • 力荐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是马丁麦克唐纳的思想实验,在伊尼舍林岛上爆发的是一场两种存在危机之间的内战。而在这座孤世小岛的远方,宏观的世界之中,还时不时传来爱尔兰内战的轰鸣声

    40分钟前
    • 留白
    • 力荐

    反冷暴力宣传教育片

    41分钟前
    • 苦禄
    • 还行

    莫扎特是18世纪的(让你装逼!)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就要分手(烧死你个狗日的!)姐姐有没有可能你也喜欢我(没有?好的那我可以去死了)男人喜欢男人很常见(神父你真的不是在说你自己?)我的驴我的驴我的小毛驴啊!!!实际上一点都不荒诞,封闭停滞的生活中,情绪无限波澜:绝交、单恋、纠缠、怨恨、复仇、你侮辱我可以但不能侮辱我的宠物——这就不是我们现在么!

    42分钟前
    • 顾不上
    • 推荐

    男男版“分手的决心”是吧?太儿戏了,这是在过家家吗?这就是麦克唐纳的尬学吗?威尼斯电影节果真玩儿完了… @Venezia79

    44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