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隧道2016

    隧道2016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韩国2016

    主演:河正宇,裴斗娜,吴达洙,郑锡勇,朴赫权,南志铉,申正根,赵贤哲,刘承睦,李哲民 ,朴镇宇,芮秀贞,陈善圭,李尚熙,金钟秀,黄炳国,崔奎华,裴侑蓝,金宣敬,金海淑 

    导演:金成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最终章SP

    • 正片

      扫黑·决不放弃

    • HD

      如果我能冬眠

    • HD

      巴尔的摩

    • HD

      勇士2011

    • HD

      耶稣受难记

    • HD

      厄勒克特拉

    • 闪闪的红星

     剧照

    隧道2016 剧照 NO.1隧道2016 剧照 NO.2隧道2016 剧照 NO.3隧道2016 剧照 NO.4隧道2016 剧照 NO.5隧道2016 剧照 NO.6隧道2016 剧照 NO.16隧道2016 剧照 NO.17隧道2016 剧照 NO.18隧道2016 剧照 NO.19隧道201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汽车销售员李正洙(河正宇饰)结束工作赶赴女儿生日派对时,行经刚开通的河图隧道,突然一阵天摇地动,让他经历此生最孤立无援的三十五天,而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拨打119求救。这则隧道崩塌消息引发各界关注,除了搜救大队,还吸引了大批抢新闻的嗜血媒体,以及逢场作秀只为增添政绩的官员。搜救队长金大庆(吴达洙饰)不仅要研拟救援计划,还需控制现场跟风记者、向作秀官员汇报,恶劣天气的搅局使得救援行动雪上加霜。好不容易终于进行开挖,准备救出受难者时,竟发现隧道是个豆腐渣工程。一连串的重击使得希望一一幻灭,更糟的是搜救行动中救难队组长意外身亡、国库的大量花费,促使舆论审判,迫使李正洙无助的老婆世贤(裴斗娜饰)签下放弃救援同意书。那一天崩塌的不只是隧道,更引爆现代社会形象丑闻。

     长篇影评

     1 ) 《拯救大兵瑞恩》,瑞恩值得救麼?

    #故事要素: &豆腐渣隧道垮塌 &全長2.9Km &2瓶500Ml礦泉水 &1個鮮奶蛋糕 &被困35天獲救 在這種環境下,能夠存活下來,完全就是一種奇跡。 一個隧道坍塌的事件,卻折射出非常多,關於人性,關於社會的巨大問題。 #自我拯救 狹小幽閉的環境,缺乏足夠食物和水,對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 努力活下去,滿懷被救出的期待,結果被撲滅,絕大多數人,都會徹底失去,繼續求生的慾望。 這就需要,非常強大的內心作為支撐。 只有內心燃起,超級強大的求生慾,才有可能存活下去。 #醜惡媒體 &新聞重要?還是生命重要? 有時候妓者,就像糞坑裡,蒼蠅一樣的存在,哪裡發出臭味,它們就往哪裡撲。 它們不厭其煩的採(騷)訪(擾)受害者,它們關心的,並不是受害者能否被救。 而是關心如何獲得,熱點新聞的流量。 #受害者有罪論 《拯救大兵瑞恩》裡,犧牲無數人的性命,去拯救瑞恩。 他真的值得被拯救麼? 為了拯救,隧道裡的一條生命,犧牲他人的性命,真的值得嗎? 這時候受到譴責的,反而可能就是受害者,以及受害者的家屬。 這就是人性的自私和現實。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因為被困的,不是旁人,也不是旁人的家屬。 生與死,都與他們無關。 #溫暖時刻 人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就是人富有情感,憐憫之心。 只有在患難,真正面臨生離死別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明白: 什麼才是最重要? 誰才是最重要的? 誰真正的在乎你? 一群人的熱心救助,家人的虔誠期待,在大家都準備放棄的時候,救援隊長依然堅持。 僅有的2瓶水,那是非常珍貴的物品。 依然毫不吝嗇,分享給了另外一個被困女孩,以及她的狗狗。 為了體會別人喝尿的感覺,救援隊長親自喝尿體會。 #河正宇 河正宇再次爆裂演技,主體的劇情,基本都是在汽車和小小的空間內完成,完美的細節刻畫詮釋: 給狗狗餵水的時候,不情願的錶情。 被困同伴去世的時候,顫抖的雙手。 和被困鬥鬥牛犬,一起分享的狗糧。 #電車難題 一個倫理學,道德哲學上的思考實驗: ——一個電車失控,朝著一條軌道上的5個人行駛,他們無法避讓。 你站在一個控制開關旁邊,可以將電車轉向另外一條軌道。 但是,那條軌道上也有1個人,他同樣無法避讓。 你的選擇是: &不做任何事,讓電車繼續朝著5個人行駛? &轉向另一條軌道,救了5個人,害死1個人? 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探討道德決策中的倫理學問題。

     2 ) 这个隧道挖的还不够深.......

    这个隧道挖的还不够深.......

    开端:加满油引起的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受初始状态影响的敏感性,初始条件非常微小的变动也可以导致最终状态的巨大差别。
    如果只加3万的油,加油时间会变少?或许就直接通过隧道(或被压死)。
    或者,不停车等老大爷给的两瓶水?也可以直接通过隧道(或被压死)。
    这里应该拍得更玄妙和有韵味,比如布拉德皮特的《返老还童》里女主角布兰切特被车撞的那段分析。

    起因:一场隧道坍塌引起的韩国地震,从而产生涟漪效应。
    民众对政府信任与自身自豪感的建立可能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比如建更多的基础设施,建伟大工程)。而往往信任的倒塌只需要短短的十几秒。
    这里可以把媒体的功力发挥到极致的地方没有把握好。媒体如何分阵营,分派别去讨论这个事件,应该多为补充。

    过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媒体政府狗咬狗,困者站在灰色地带智取利益。
    狗是同类。同类撕咬不致死。但为了一块肉,会竭斯底里。
    事件是肉,媒体和政府看到肉要上去抢夺。媒体想要知道更多真相,政府想要掩盖更多真相。
    而抢夺过程中,媒体无形中会起到监督作用,督促政府把事情办好把人救出来。但媒体需要爆料吸引更多收视率不择手段的略根性也显露出来。


    机构存在问题,但从中还是有良心的闪烁。
    救援总队队长,以身作则,和受困者一起喝尿。暗示着在平凡的岗位中,每个人其实都尽量做到最好,只是机构存在了问题。
    以至于到最后,挖错了位置,再次耽误了救援。
    队长的背景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可以深挖。但队长或者说影片良心的映射也只能成为一个符号而已。

    尾部:拯救瑞恩大兵的社会哲学问题。
    需要救一个大兵而冒着牺牲整个团的危险吗?!
    影片因为救被困者一人(不知生死),而让一位健康的施工者死去(工伤)。在这么下去值得吗?这个问题应该早些抛出并展开,影片会加分不少,但在影片里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平淡的人物:男主作为被困者始终没有出现人物心理弧度的变化,好的影片男主的内心或者世界观是需要发生重大变化,最后带动观众走向结束的。而从始至终,男主都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烂尾的结尾:貌似不是主旋律但其实就是主旋律的结尾。
    男主奇迹生还。所有的争论和拯救都没有白费。让人松了一口气。
    哪怕结局最后定格在救援人员看到男主倒在废墟中,生死未卜!作为一个开放式结局!影片也会离上乘之作更近一步!

     3 ) 失速的隧道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乱石穿空,手起刀落。河欧巴被埋在了豆腐渣隧道里。这种还没选好观影零食就进入正题的节奏,在同类韩国电影里着实少见。我想起了《活埋》,比《隧道》还要狭小的物理空间,同样残暴的手机信号,以及同样迅猛的开篇节奏。

    其实,没有前戏也是一种前戏。所有的情绪与氛围在进入的第一秒便达到了浓缩的顶峰,带着兴奋与困惑,甚至干涩。没有对或不对,要看对象。是干柴烈火,还是缠绵缱绻。

    《隧道》选对了进入正题的方式,因为并没有太多的人物关系需要铺陈。用郭德纲的话来说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把观众带入预设好的场景。

    好突然,好快 - 那就对了。

    可惜,开了好头的《隧道》慢慢地略微失去了节奏 - 以神作的标准来要求的话。

    被埋后,河正宇打119求援。接线员礼貌而温吞地问道:“您贵姓?”我知道,一大波黑政府、黑民族劣根的情节正在路上。果然,槽点一个又一个地呈现。比如,记者为了抢头条采访而浪费了宝贵的手机电量,政府官员贯穿全片的合影爱好,以及无水的消防带等等。具体可参见第一页影评《隧道观影手册:20个实力吐槽点全解析》。大量的自黑,抛开必不可少的带动剧情的,比如风扇数量的施工问题,大部分略显生硬、游离剧情之外、缺乏层次感。

    《盲井》里淡淡一句“有矿就会死人”,这是不露痕迹、现实残忍的讽刺。《奇爱博士》结局里那经典销魂的一站,甚至《疯狂的石头》里黄渤潇洒的“牌子,班尼路”,都是典范。

    反观《隧道》,大多讽刺沦为笑料与添头。

    更重要的是,打乱了全片紧张的氛围。以致于全片结束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个极尽讽刺的场景。也许是这些不适时宜的吐槽、讽刺影响了整体观影体验,原本期待的剑拔弩张或是畅快淋漓的感觉并未出现。或许导演的意图是为了让略显单薄的单线剧情更丰满,我想如果把片长缩短半小时,会是更好的选择。

    据说原著里男主一家都不得善终。我更偏好这样的结局。而且我甚至希望看到不是饿死渴死孤独死而是恨不能活生生地被炸死。导演有导演的考量,我只是觉得整个大韩民国不惜一切代价的救援,用两具冰冷的尸骨衬托,才是最大最好的讽刺。

    我很喜欢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所创作的故事大多是无解的结局。不是悲剧,是无解。比悲剧来得更加绝望与胆寒。

    说了这么多,《隧道》并不差,河正宇依旧展现了撑起一部片的演技与气场。吴达洙,那个《老男孩》里的变态大反派,再次证明了其完成正面人物的能力。但《隧道》在叙事节奏、场面调度等方面并没达到《釜山行》的水准,更不用提《恐怖直播》等神作。总而言之,刚猛有余,细腻不足。

     4 ) 看《隧道》的另一种视线:电影、小说、剧本比较(剧透多)



    最近不少营销号刷完《釜山行》开始赏脸刷《隧道》了呢。

    建议还没看片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那些安利文~

    这不是一篇安利文,也不是影评或解读,只是我自己对《隧道》做的一个回顾和告别。

    因为有很多剧透,所以只适合和已经看过《隧道》的朋友分享~

    金成勋导演


    #缘起:期待值的累积

    第一次听说《隧道》是在去年5月,那时还只是说《走到尽头》的金成勋导演在准备新片,showbox投资,在选角。

    《隧道3D》&《下水井》


    2014年就看过两部和隧道有关的韩片,不过都不是《隧道》中的那种公路隧道。一部叫作《隧道3D》,是郑柔美、延宇振、敏度希、宋再临主演的3D恐怖电影,讲述前往高级度假村旅行的五名青年男女跑到20年间禁止出入的废弃隧道中作死的故事。还有一部叫作《下水井》,是郑敬淏、金赛纶、郑裕美主演的惊悚片,讲述连环绑架犯秀哲、被绑架的秀晶和为寻找秀晶的姐姐妍瑞三人在地下隧道(好吧,其实是下水道)的生死追击。

    说起来当初在乍听到《隧道》的简介——“讲述被困在隧道中的男人孤军奋斗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太多期待。但也想着等片子出来要去看。那时的理由只有一个——金成勋导演。

    《走到尽头》


    金成勋导演在2006年执导《缺乏爱情对两个男人的影响》之后,蛰伏多年于2013年编剧执导的《走到尽头》让他入围戛纳名扬海外,在韩国国内也获得了大钟、百想、春史的最佳导演,只有青龙惜败于《鸣梁》的金汉珉导演。相信看过《走到尽头》的朋友,都会对李善均棺材藏尸的戏份过目不忘,明明是紧张到让人目不转睛,却机敏地营造出喜剧气氛。



    没过多久河正宇确定出演《隧道》,作为河正宇迷妹,该片对于我来说,就注定不会仅仅只看一遍了。主演导演同名的巧合也是一桩美谈。河正宇的本名“金圣勋”和金成勋导演的韩文其实是一样,都叫김성훈,只是中文汉字的区别,从韩国人的角度来看,自然就是真正的同名。

    《野兽男孩》&《素媛》


          媒体也同时曝光该片是改编自人称“花美男作家”苏在沅同名原著小说,他于2008年出版的首部小说《我曾是牛郎》改编成了尹钟彬导演执导、河正宇和尹启相主演的《野兽男孩》,而2010年的《寻找希望的翅膀》则改编成李浚益导演的《素媛》。不少中国观众更熟悉后者,2014年时还和《辩护人》一起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韩影热,不亚于最近《釜山行》的热度。再加上制作人张元锡是制作公司LDV代表,光是和河正宇就合作过《与犯罪的战争》《野兽男孩》《许三观》,金成勋导演前作《走到尽头》制作人也是他。

    吴达庶、裴斗娜


    之后吴达庶、裴斗娜陆续加盟,越来越靠谱的团队让期待值不断飙升。

    去年河正宇确定出演之后就买了原著小说,之后又机缘巧合拿到了不知道是第几稿的剧本,再到8月的试映会终于看到成片,三者对比之下更是百感交集。而如今国内资源已出,想看的小伙伴差不多都看过了,我也是时候借此做个告别了。

    《隧道》海报


    #电影:不可替代的河正宇

    很多人之前担心《隧道》会太像《恐怖直播》,都是一个人在有限空间内和灾难面对面,借此来讽刺社会问题。不过为了生存下去而努力的一家之长李正洙,从出发点上就不同于为了复职而独家连线恐怖分子的广播主持尹英华。所以他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并不会让观众有所联想。

    金成勋导演特有的机敏和对商业电影的把握,从《走到尽头》延续到《隧道》,显然变得更加贴近观众。依旧是快速的展开,刻画主人公克服危机的过程,却制造了更多明明悲伤却又觉得好笑的点。金成勋导演在接到执导提议的时候,就希望改变原作小说中的阴暗色调和悲剧结尾。金成勋导演说,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懂电影的语法,不受限于经典,所以想打造一部新鲜的作品。而在他的观念里,商业电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有趣。



    《隧道》在上映之后,媒体评价说该片打破了灾难电影的公式。灾难发生的场所就是在坍塌隧道内的狭窄空间,和人们一提起灾难电影所想象的台风海啸地震等大规模的灾难,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也没有太多的受害者,不需要一个拯救全人类的英雄。也没有太多线索的铺垫,灾难就是这么突如其来,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让你措手不及。相对于一般灾难电影刻画受害者的痛苦,《隧道》里的主人公展现了更积极乐观,甚至不失幽默的面貌。

    饰演男主角李正洙的河正宇,也和金成勋导演的幽默很搭调,而他的表演更让这个角色贴近河正宇本人。金成勋导演需要的演员,除了演技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隧道的黑暗空间里发光的演员。像孩子一样的纯真,乐观,甚至有点傻气也好,可以让色调变得明亮起来。因为金成勋导演觉得只有具备乐天派的精神,才有可能在那样的困境中坚持得下去。



    在确定河正宇主演之后,金成勋导演就带着零食跑去日本探班当时正在拍摄《小姐》的河正宇,而正巧拍完自己戏份的河正宇和金成勋导演一拍即合,一起去大阪玩了四天三夜,顺便讨论剧本。金成勋导演说当时和河正宇的剧本会议对于影片剧本的完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还说河正宇也是个点子王,从早到晚都有新点子出来,甚至睡着睡着也突然跳起来说个新点子。而金成勋导演也是非常能接受演员意见的人,再加上在拍摄现场,河正宇也有很多即兴发挥,金成勋导演还说“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我回头看着剪”……或许这也是很多影迷会觉得李正洙和河正宇本人很相像的原因。



    不像上一部《小姐》那样是计算好的公式化演技,也不像展现独角戏的《恐怖直播》中有主持人身份的设定,而是随心所欲的自然而然,看着就像是河正宇自己的生存记。说起来河正宇为了拍这部片子也受了不少苦,在那样狭窄的空间里,连摄像机都藏在石头缝里,每周6天,每天12小时,连拍两个月。明明是灰尘过敏体质,在《暗杀》中拍追车戏被撒豆粉就叫苦来着,这次更是被各种粉连着撒,连着打喷嚏,全身火辣辣,额头上的疙瘩拍摄完七个月了都没下去。说起来也并不轻松。

    结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是适合河正宇也非河正宇莫属的角色。(如果以后再遇到荒岛求生带什么的提问,请果断回答带河正宇。)他无论是独角戏表演还是独特的幽默调侃,早就驾轻就熟。柳承莞导演曾说河正宇是“委屈演技第一人”,如今早已更上一层楼,达到了“越委屈越好笑”的境界。但是对于看多了河正宇表演的人来说,或许会像我一样觉得相比以往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给人的感觉是“嗯没错这就是河正宇啊”,而不是“河正宇居然还有这样一面”。而后者却往往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只有观众忘掉演员本人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所以现在我更加期待《与神同行》中看到一个有新鲜感的地府差役。)

    这不都成锥子脸了嘛哼唧


    另外电影中李正洙被困之后的体重变化并不明显,虽然最早电影节发的剧照,还曾感叹过都瘦成锥子脸了,但在实际看片的时候,感受并不明显。还有李正洙在封闭环境中可能换上的幽闭症、妻子在面对媒体和周边人的痛苦中所经历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也被大刀阔斧的省略掉了。这确实也是为什么观众会觉得角色不够现实的原因之一。



    不过金成勋导演也说,只希望《隧道》留给观众的印象,是一部有趣的电影,认为电影票和两小时时间值得就够了。也希望观众看到这个人物能够得到安慰。他从未想过用大场面去抓住观众眼球,也没想过让《隧道》成为“最什么”的经典名留影史。所以不需要对众口难调的期待负责。也正因为是商业片,所以比原作更圆润,更轻松,更适合大众观看。

    顺便要一提,很多韩国观众觉得《隧道》是在暗指岁月号事件。其实《隧道》小说成书于岁月号之前,金成勋导演的剧本则写于岁月号之后。金成勋导演说电影和岁月号并没有关联,企划的时候也并没有意识到两者的相关,但是可以理解大家觉得有相关性,毕竟是令人心痛的灾难。这一点也是为什么作为投资100亿的商业大片,在宣传阶段并没有铺天盖地地造势,反而让人感觉有点藏着掖着,也是担心有些人会提前给电影扣上政治属性,带着偏见去看电影。《隧道》相比同档期其他影片,并非小成本也并不缺话题性,只是低调处之不愿意去引起争议罢了。曾在影片上映初期,就有韩国影评人将该片和岁月号事件比较,以此批评电影的“轻浮”,对社会批判不到位。而这两者本就不应该被比较的。岁月号这样的现实悲剧,又有谁会忍心拍成商业片搬上大银幕。《隧道》只是《隧道》。

    ————————————————————————————



    #原著:结局更加黑暗绝望

    用原著作家苏在沅自己的话说,公开出版的首部小说《我曾是牛郎》是为了迎合出版社和大众而无奈所写,不过为了获得新人作家的亮相机会。其实在《我曾是牛郎》之前,就已经写了《隧道》,《隧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隧道》写完捂了五年不敢拿出来,一反面是觉得处女作还有很多不足怕读者失望,更多担心内容中对社会的批判攻击性太强会引起争议。不过在2013年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会翻拍成电影。



    电影《隧道》开始仅5分钟,隧道就塌了,这样迅速的展开也获得了好评。而小说则更加直接了当,开篇就是“他妈的,怎么回事?” 这是已经经历了隧道坍塌的李正洙,清醒过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那时的他还以为只是小事故,镇定地给119打完电话,还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又给等待他回家为女儿庆生的妻子打电话,笑着说一会儿出去后要买瓶红酒回家一起喝。并不像电影中,妻子正巧在超市看到新闻才知道的。



    小说中相对于隧道里的李正洙和他面对的灾难,更多的视线放在了围绕着这一事件媒体、大众随着事件推移的态度变化。基调比电影中要黑暗得多,主人公的困境不仅来自于暗无天日伸手不见无知的隧道,所剩无几的水和食物,更多的是来自于外界。除了豆腐渣工程的施工单位,只担心业绩的政府官员,只想着争抢独家报道的媒体记者,高谈阔论的评论家之外,网民的语言暴力也是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外界的这些困境,比电影中描写得要多得多。



    李正洙的妻子金美珍(和电影中名字不一样)四处奔波去求各方人士,包括施工单位、道路公社、警察局等等,积极为老公呼救却处处碰壁,也比电影中要苦得多。李正洙却浑然不知地独自坚持着,倔强地留着要给女儿的蛋糕,每天给妻子写一封信,盼着重逢的那一天。



    小说到了结尾,刚开始支持李正洙的人们,也因为隧道崩塌带来的生活不便,救援工作看似不再有希望而变得冷漠起来。再加上救援人员因为事故而牺牲,时间已经过去太久李正洙续命渺茫,李正洙的妻子受到各方压力,在李正洙被困31天时,被迫在停止救援同意书上签字。没有人相信李正洙还活着,也没有人再同情他的妻儿,而是把她们当成了害死别人的凶手。最终妻子被迫通过广播,无奈地向不知生死的李正洙念了最后一封信,告诉他不会再有救援了,万一还活着的话,也放弃生命吧。而隧道中的李正洙不可置信地听到妻子下的死亡通牒之后,也写下最后一封信,悲愤绝望中在车中点火自焚。



    书中194页,是李正洙自杀前所写的最后一封信。

    给我深爱的你的最后一封信

    没有时间了。好像应该停止这一切了,就像你所期望的那样。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是不是已经死了,只是一个等待着救援的亡灵?是不是人们所说的才是对的?我这样想象过。救援队来了而我的尸体已经腐烂,那些不曾见过我的人们把我的尸体挖出去……这样恐怖的想象。万一看到这封信,那就说明我现在还没死。希望这封信能传达出去,证明我还活着。我爱你,我爱你。如果这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也不会埋怨什么。为了幸福。永别了。

    看到泪目。

    救援停止后清理隧道残渣的工作继续进行,两天之后就发现了李正洙烧毁的车辆,而尸检推断李正洙死亡事件正是两天前。曾经主张他早就死了的媒体和网民却沉默了。

    李正洙死后三天,葬礼上没有一个人前来,巨额赔偿金交到了妻子金美珍的手里。

    李正洙死后五天,媒体报道了金美珍拿到赔偿金的消息,网民开始指责是金美珍逼死了李正洙,说她是用丈夫的死换来金钱的魔女,媒体甚至打着知情权的名义曝光了金美珍的住址,让她倍受骚扰。

    李正洙死后十五天,金美珍在广播中所读的诀别信和李正洙在隧道中每天写给妻子的信,被媒体和SNS广泛传播,更加重了舆论对金美珍的指责。

    最终生无可恋的金美珍带着女儿秀真在车中烧炭自杀,然而媒体和网民依旧指责她死就死连女儿都不放过,直到十天之后才不再作为头条新闻,渐渐消停。



    李正洙死后一年,隧道重新开通。曾经制造了李正洙悲剧的豆腐渣工程的施工者们,进行着新隧道开通的纪念仪式。而李正洙的悲剧早已被人们从记忆中抹去。只有曾为了救他而努力的专家高呼着:“我不会忘,你们也不要忘了。”

    小说这样的结尾真心让人绝望。电影里的李正洙直到最后一刻还努力按着车喇叭没有丢弃生的希望,还正好遇到一个没有放弃他的救援队长,相比小说里的李正洙,是多么幸运。



    还有其他一些小说和电影的区别。比如小说中李正洙和妻子是两地分居的周末夫妇,女儿秀真其实是妻子之前和其他男人生的孩子。被困在隧道的季节是夏天,正洙在广播中除了听古典音乐节目还能听听新闻等等。为救援工作提供意见的专家角色,在电影中也合并到了吴达庶饰演的救援队长身上。


    ————————————————————————————



    #剧本:悲喜剧或是商业片的选择

    由金成勋导演打造的电影剧本比原作更注重李正洙和灾难本身,而且比原作轻松,比原作愉快,比原作更多希望。这是好是坏,只能见仁见智,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判断。有人喜欢悲剧有人喜欢喜剧,原本就众口难调。

    看过小说再看电影的观众也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觉得原著太憋屈的人可能会觉得电影很畅快也令人感到安慰,而觉得原著很深刻的人可能会觉得电影有些隔靴搔痒浅尝辄止。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不必下结论,至少也应该尊重金成勋导演的选择。他已经以自己的方式和他认为合适的尺度来讽刺了韩国的种种社会问题。我个人觉得,把悲剧结尾变成喜剧更容易走进大众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却也失掉了些许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隧道》没能成为第二个《熔炉》,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也没能成为第二个《恐怖直播》,用自杀式结局给人以震撼和无尽的余温。



    电影里为李正洙设定的职业是起亚汽车代理店的科长。手电筒和指甲刀套装,都是汽车代理店经常会当作赠品送给客户的东西,所以在李正洙车上出现并不奇怪。金成勋导演费尽心思寻找的合理性(他姐夫就在汽车代理店工作),却被观众忽略甚至吐槽,也是有点可惜。至于大家都在吐槽的手机电量,反正我自己从来没试过每天只开机两分钟的话,究竟能坚持多久,也不好说跟风说肯定不行……



    剧本还加入了小说中没有的女孩美娜和小狗,也是金成勋导演的一大妙笔。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美娜的出现,无疑是对李正洙的安慰,也是考验,展现李正洙的人性美。李正洙有了聊天和一起等待救援的同伴,在觉得安心的同时,却也要分享维系生命的食物和水。他明明心疼所剩不多的水,却还拿出来分给美娜,看美娜大口喝下去的时候,在一旁看着脸都在抽搐,电影里有这样细腻表现的人之常情。然而当美娜伤重去世时,他也不愿意相信,用颤抖的手继续给美娜倒水,甚至都没发现水已经汩汩溢出。美娜的出现,也让观众会去思考,如果自己处在那样的环境下,能不能真的做到无私分享。

    剧本中关于这部分有一段后续,可惜片子没有拍(或者是拍了没放出来?)。我觉得恰恰展现李正洙矛盾心理的绝佳描写,可能拍摄的时候不想让李正洙当坏人才改了……剧本中,在美娜弥留之际,又问李正洙要水喝,李正洙犹豫许久艰难回答说“好像没了”,然后看着美娜口渴的样子又觉得不忍心,自责地说“你等一下”,回自己车里去找水。拿着剩下的1/3瓶水,回到美娜身边时,发现她已经断气。痛哭一阵之后,李正洙在凌晨给妻子打电话,两人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世贤:正洙,出什么事了?你没事吧?
    正洙:…那位…她去世了。
    世贤:…!
    正洙:(哽咽)她跟我求助来着,我却没有答应…
    世贤:…你别自责了。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正洙:不是的。她死之前跟我要水喝…我撒谎说已经没水了。
    世贤:…那种情况下谁都可能这么做。老公,这不是你的错。
    正洙:…但其实…我更害怕的是…万一她一直活着…
    世贤:…
    正洙: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世贤:…那样的话你也会好好对她的…我知道你这人
    正洙:…万一在这里再遇到其他人……我好害怕…
    世贤:…
    正洙:…老婆?
    世贤:嗯?
    正洙:我真的能活下去么?
    世贤:你说什么呢?你很快就能出来了…老公,别说这种话。
    正洙:那位原本也以为自己能很快活着出去的……
    世贤:不……你会出来的,一定会出来的…大家都在往你那里去呢。你也要加把劲啊…
    正洙默默无语。

    当时剧本里看到这段,都觉得好心疼,如此矛盾的心理,却又不忍苛责。



    还有河正宇和小狗的对手戏,也是片中的亮点。本来韩语中就有很多以“狗”开头的脏话,被李正洙在骂狗的时候说出来,更是贴切。有一段是狗吃光了李正洙舍不得吃的蛋糕,李正洙发现后悲愤欲绝大喊狗崽子,美娜问他出了什么事。原本剧本中写的回答只是“没事,没事”,而河正宇即兴发挥说的是“没什么,做恶梦了”,不仅让观众觉得搞笑,其实也是为了彻底杜绝美娜的追问。



    另外原来剧本里写得是发现了一盒巧克力派,和狗分着吃。当时我还跟给我剧本的那位说,导演自己肯定没养过狗,都不知道狗不能吃巧克力,要是这么拍出来可咋整。幸好拍的时候改成了狗粮,又合理,又有趣,也是神来之笔。(狗粮包装袋上还写着“皮肤改善”哈哈哈~)河正宇采访时还说,拍狗粮戏的时候,一共吃了七八十颗狗粮。在现场见到的驯狗师一边吃着给狗吃的那种鸡胸肉零食,一边还跟河正宇说这是很好的减肥食品,味淡还高蛋白……(其实我看完《隧道》回家,也尝了颗我家娃们的猫粮……)



    在救助队长打电话告诉李正洙自己实验过的喝尿窍门之后,李正洙欣慰(?)地说,“真是获得了力量呢”。在剧本中给他力量的还多了开头那位说要跟李正洙订八台车的租车公司社长,李正洙在挂断电话之后看到了那位社长发来的短信,才想起来签约的事情。社长的短信说:“我都听说了,等你安全出来之后我们就签约吧。我性子比较急,你一定要快点出来。哈。不用回了,省着点电。”李正洙看着短信有点鼻子酸:“这些人咋都这么善良……好吧,我也要加油了。”然而他突然发现了石头缝里的水源,用手指接到一滴水确认之后欣喜若狂地回头对小狗说:“呀呀,你快把水瓶拿来!”小狗当然干瞪眼不搭理他……另外小狗犬种选择了巴哥犬,也是金成勋导演觉得巴哥犬总是一脸委屈的样子,很贴合影片。


    ————————————————————————————



    #个人感受:更喜欢小说 但改编也很妙

    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或许是因为悲剧更为震撼,我一直觉得小说要比剧本和电影好。但想想,如果真的用了小说的阴暗色调和悲剧结尾,会引发更多讨论,但也会增加营销难度和观众观影的阻力,很难获得如今这样的票房成功。



    而电影最出彩的正是河正宇的表演,依旧是之前那句话,这是适合河正宇也非河正宇莫属的角色。河正宇的演技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并不是因为我喜欢河正宇这么多年才这么说,而是我问过一圈身边的人都这么说(难道都是给我面子?)……

    再次感谢导演给河正宇一个这样有趣也有意义的角色。

    至于导演选择了悲喜剧,是出于商业片和大众性的考量,也打造了高完成度的作品,但问题是在灾难片和社会讽刺中摇摆不定,以至于类型模糊不清,失掉了他之前在《走到尽头》中展现过的痛快淋漓。不过对于搞笑和煽情的把握,还是很妙啊。

    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就此告别《隧道》,全心全意期待《与神同行》~

    虽然热度差不多过去了,还是说一句谢绝转载吧~

    哼!


    说到底,我果然还是做不了我河的合格迷妹,不能彻底地爱屋及乌,把他的电影都夸到天上去……

     5 ) 灾难是一只蝴蝶:《隧道》隐藏的三个经典社会学问题


    大家发现了没——无论哪个国家,任何灾难类的影片,都藏着一颗和社会关联的心,而不仅仅漂浮于呈现场面视觉本身。

    一向任性大胆的韩国电影更是这样。比如《隧道》,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它呈现了一个激烈的新剧情,也搬出了三个熟悉而经典的社会学理现象。

    之前参与过剧本工作,这次我尝试用编剧的思路,结合《隧道》剧情,还原下影片里的矛盾原点。

    ►第一个问题:薛定谔的猫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只猫了,加菲别不服。

    「薛定谔的猫」原是薛定谔先森用来解释物理问题的,它却冲出科学界,成为一个社会学理论。

    省略复杂的过程,归结成最小白的一句话:密闭的箱子里放着猫,在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它的死活。

    这只「猫」屡次出现在灾难片的剧情设计里。《隧道》后半部分,漫长的20多天后,河正宇手机没电了,与外界失联,各方将停止对对河正宇的救援,包括部分救援人员在内,都认为河正宇已经死了,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成了寻找一具「尸体」。

    隧道里的人的死活,与隧道外一帮人的心思,纠结拧巴在后半程。

    这份拧巴,对于影片来说,是一个个的戏剧冲突点;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份感受带入点。因为,每个人在生活里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局——在你无法判断一个事情、一个人状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一个电视主持人说:相对于数字,我们更相信希望。这是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救援队长吴达洙,他也没有放弃这份希望,最终找到了气息奄奄的河正宇。
     
    感谢坚持的人,猫,活着。
     
    吴达洙帮他传达的那句「都给我滚开,你们这些混蛋」真酷;坐在妻子车上,河正宇再次穿越隧道后的天,真美。

    ►第二个问题: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大概是严肃辩论赛中最经典的一个选题了。题面很简单: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你开着一辆刹车失灵的电车驶来,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前面有个道口,不幸的是,另外一条轨道上也绑着一个人。你要不要拉扳手?

    灾难电影导演同样使用了太多次这个电车的梗,并在各自的影片里给出了他们的选择。
    在《隧道》中,这个问题的出现丝毫没有遮掩——

    大雪封山,隧道外的救援队长吴达洙要除雪车,但市政部门告诉他,市里已出现了50多次车祸和相关伤亡,所以除雪车都调取市里了。全部市民和一个人,哪个重要?

    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不幸遇难,舆论指责向着河正宇妻子扑面而来:救一个人时,牺牲了其他人,而且还有可能牺牲更多人,还要不要坚持救?

    城建单位因为救援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负责人为此慷慨陈词,上升到国家损失层面,你是决策者,怎么权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隧道外的人,每个人心里都开着一辆电车,作为观众,你能看出他们将要开往哪条轨道。

    正是困境中选择的不同,电影才能构建起一个回味悠长的故事,观众才能被拉进去各抒己见地火热讨论。

    ►第三个问题:蝴蝶效应


    和「薛定谔的猫」一样,「蝴蝶效应」也属于从科学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的概念。

    这个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在现实中,一个微小的行为,都可能在社会链条中层层叠加后,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结果,对应中国的古话「阴差阳错」,类似的事例太多了。

    《隧道》的剧本在开篇就用了这个理论,如果加油站的老爷子,不给河正宇加多三倍的油,就不会有后面的小争执,用河正宇的话说「早就开出隧道了」,也就没这部电影了。

    影片展开,它的针砭也集中在蝴蝶效应上:如果施工方不偷工减料、如果隧道图纸不那么马虎,隧道也不会塌方、打出的救援井也不会跑偏150米……

    「蝴蝶效应」的魅力,在于事情发生后,人们可以找到N多个「如果」,但每个「如果」都是苍白无力的。

    好的电影总是这样,剧情张力揪住了观感,内涵悄然滋养了思维,由此,才不枉花了2个多小时。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

    ——纯属个人观感,欢迎交流,感谢轻拍。
    ——有兴趣的亲故,可以移步到博主的第二篇评论,更加细致点▼
    《隧道》观影手册:20个实力吐槽点全解析//movie.douban.com/review/8083887/

     6 ) 韩国电影讽刺意味真牛

    剧情紧凑,男主演的很好,恰到好处的幽默,恰到好处的情绪爆发,一切都很恰到好处。女主的挣扎痛苦淋漓尽致。韩国电影真的好牛,这种讽刺政治当局的电影不是哪个国家都敢播的。吸人血的媒体,不把人当人看的政客,尽全力救援的队长,每个角色扮演得很好,很讽刺很有意义。

    队长喝尿真的很好笑又很让人心疼,做到这份上的人不在多数了吧。掉在地上的鸡蛋被捡起来吃,何尝不是一种人性本善的表现。男主生命力真的很强。

     短评

    如果主角用note7就可以把隧道炸開了。

    2分钟前
    • 久菜合子
    • 推荐

    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了,她依然相信丈夫还活着;前半部分讲搜救,后半部分讲人性。河正宇和裴斗娜演技双双在线,尤其后者戏份不多,但一个潸然泪下的独白就能戳中我。PS导演跟媒体还有朴槿惠是有多大仇,这是往死里嘲的节奏啊...

    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河正宇被救出来后,领导也正在赶来合影,蜂拥的记者让他说一句,他凑在救援队长的耳边说了一句,队长大声转达了他的话:“都滚吧,你们这些混蛋。”戴着眼罩的河正宇朝队长竖了个大拇指。后续报道,截取这个竖大拇指:被救者感谢政府和国民。

    5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对人性、体制的批判都过于敷衍和表面了,催泪又完全不到位。

    6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河正宇今年该拿奖了吧,当年恐怖直播独角戏竟然没拿影帝我特么也是醉了

    7分钟前
    • 最终BOSS
    • 力荐

    七夕夜,我眼睁睁的看着我河大爷和一只汪分享了一大捧狗粮~

    12分钟前
    • 昂提托尔夫
    • 力荐

    前半段精彩,后半段也不觉得刻意煽情。从分水、喝尿、吃狗粮,到后面的事故、民众选择,我觉得都是真实而残酷甚至残忍的现实。另外,虽然我也当了两年记者,还是要说一句,去你麻痹的记者,去你麻痹的长官。

    15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泪点竟然是……鸡蛋……救援人员捡起掉在地上的煎蛋用雨水冲洗了就吃掉,因为那是家属的一片心意,最后果然殉职了……遗属悲愤地用鸡蛋扔家属,谁的心又能懂谁的心呢……

    17分钟前
    • Mumu
    • 推荐

    从类型片角度,此片比同期大热的《釜山行》技巧更娴熟。

    2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其他不说,河叔演技吊打隔壁孔侑

    22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还行

    饿了一个多月,很好奇竟然没有把狗吃了?

    24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虽然是灾难片但并不那么沉重,河正宇式幽默放在艰难的环境里显得那么有人情味。韩语中有一个词是最合适的形容,웃프다,又好笑又悲伤。可以放心的是并没有重复《恐怖直播》的独角戏,是完全不同的感觉。p.s, 其他短评里可不可以不要剧透结局啊!剧透是对观影体验的伤害难道不懂么?

    29分钟前
    • 暖晴
    • 力荐

    只有河正宇和裴斗娜的演技可以看看了。剧情挺水的还硬拖2个小时。搞笑的是常年在韩剧里演家庭妇女的那位大妈这次来演政府首相

    31分钟前
    • 水脉
    • 还行

    基本属于正常发挥。好的地方是河正宇和裴斗娜之间的情感,也依赖于二人的精彩表演,另外,把媒体和政府作为主讽刺对象,还附带了关于人性,道德,社会层面的展现都不疼不痒,后面又拖沓俗套,各种bug,总体来说还是太一般...

    3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开场五分钟就进入正题,够爽快。前半段挺好看,隧道里面的惊险和隧道外面黑媒体黑政府的讽刺幽默结合的很好。后面就开始拖沓了,各种俗套抓马煽情。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河正宇困在隧道里,忽见石壁上刻着许多文字图案:“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范松赵鹤破恒山剑法于此”,“张乘云张乘风尽破华山剑法”……

    40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两个问题:1.拖泥带水,强行嘲政府、媒体,却没有命中要害,为嘲而嘲。2.缺乏理性,抓马煽情撕逼恶性循环。再好的主题,都因此表达失效。其实完全可以拍成河正宇的独角戏,深度挖掘封闭空间和内心世界,剪得短一点。河正宇的表现仍然很出彩。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我老婆是裴斗娜我爬都要爬出来

    47分钟前
    • 镜泉
    • 力荐

    1.“都给我滚,你们这些混蛋”,影片河正宇之外的篇幅就基本都在阐述这句话;2.可以看出影片在尽量地节制煽情的力度和长度,这也等于让韩国导演自废武功(优势),导致影片走向拖沓平庸,看得不痛不痒还不感动。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难道不能直接卫星定位手机信号吗。。。。。。

    55分钟前
    • 少数豪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