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岸边之旅

    岸边之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深津绘里,浅野忠信,小松政夫,苍井优,高桥洋,柄本明,奥贯薫,赤堀雅秋,松本华奈 

    导演:黑泽清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朝云暮雨

    • 正片

      有钱别嘚瑟

    • 正片

      闯入者

    • 更新HD

      淡蓝琥珀

    • 更新HD

      花街皇后

    • 更新HD

      A货B货粤语

    • 更新HD

      红色沙漠国语

    • 更新HD

      超级女特工国语

     剧照

    岸边之旅 剧照 NO.1岸边之旅 剧照 NO.2岸边之旅 剧照 NO.3岸边之旅 剧照 NO.4岸边之旅 剧照 NO.5岸边之旅 剧照 NO.6岸边之旅 剧照 NO.16岸边之旅 剧照 NO.17岸边之旅 剧照 NO.18岸边之旅 剧照 NO.19岸边之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独自生活的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 饰)曾经拥有幸福无忧的生活,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薮内优介(浅野忠信 饰)失踪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某个晚上,正准备做吃的瑞希,突然目睹优介由外面走了进来。而接下来的话语更令她吃惊,原来三年前担任牙科医师的丈夫被诊断患有绝症,他不声不响离家出走,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然死去。某种执念让他以活生生的形态出现世间,并历经三年跋涉回到了家中。在优介的提议下,半信半疑的瑞希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路上他们遇到了曾经照顾过丈夫的人,夫妻二人心底的秘密交替浮现,他们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了……  本片根据汤本香树实自2009年在《文学界》上连载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爱或许虚无,但因为有爱,我们才敢面对人世间一切虚无

    《岸边之旅》是一部将虚无和爱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最好的电影。

    01

    这部片子是我一位画家朋友推荐给我的。我一个人躲在一家旅馆里看完,看得让人满身鸡皮疙瘩,寒意顿生。《河岸之旅》尽管本质上还是一部都市爱情电影,但它的气质,带有浓郁的寓言性和神秘性,甚至是魔幻色彩。

    看完之后,它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一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

    短篇名叫《河的第三条岸》,一位巴西作家的作品,这篇小说只有三千多字,我是在阎连科的《发现小说》中阅读到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故事里的父亲,后来上了船,在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再也没有回来。阎连科在论述这篇小说时,他说,十年前在无意中阅读之后,这篇小说就再也无法从他的脑际抹去,仿佛一个被困在孤岛上的人,听到了来自茫茫大海的一声轻微模糊的搭救声。

    长篇小说是苏童的《河岸》。作家以儿子库东亮的口吻讲述了在文革中失去身份的父亲库文轩在河上生活了十三年的生命悲剧。

    看完这个故事,像喝了杯“极境牌”咖啡,味道苦极了。

    严格地说,《河岸》和《河的第三条岸》并不完全是同一个卵巢里诞生的两个故事,无论从皮相还是骨肉,两者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呀,人就是这么奇怪,我看《河岸》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河的第三条岸》来,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跟自己说呀,苏童一定是看过那位巴西作家的短篇,才会有灵感创作出《河岸》,否则,故事与故事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那种寓言性、神秘性,甚至是魔幻色彩,怎么会如此相似呢?

    在看黑泽清的《河岸之旅》,我脑海里不断闪回《河岸》和《河的第三条岸》在脑海里残留的画面感和故事印象,但其实除了电影里的神秘气质,与两个小说有某种相似性,其他的,根本是风马牛,完全不相及。

    那么,电影《河岸之旅》究竟神秘在什么地方呢?


    02

    简单来说,《河岸之旅》讲述的是一个独居的女子与她失踪三年的丈夫的游魂一起旅行的故事。

    这个独居的女子叫瑞希,是名钢琴教师,她温柔、知性,她善良、美丽;她的丈夫薮内优介,是名牙科医生,又英俊又潇洒,三年前却离奇失踪了。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瑞希依然无时不刻不想念他。她每天为他抄写经书,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平安无事地归来。

    突然有一天,优介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家,瑞希又惊又喜。但听过优介的倾述,她才知道,丈夫已经在三年前去世,现在跟她对话,是他的游魂。

    他的游魂因为对爱的执念,历经了三年人世间的旅程,才回到了瑞希身边。瑞希对丈夫生前所经受的一切产生了好奇,于是,她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

    这段充满魔幻色彩的旅程由三个故事构成。第一个是小镇老邮递员的故事,优介曾在他家借宿过,帮他修理过电脑;第二个是餐馆老板娘的故事,优介曾在她店打工过;第三个是山里头疯媳妇的故事,优介在她家里留宿过,曾在那个村子里头担任过老师。

    在第三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中间,导演插入了一段瑞希去优介曾经工作牙医诊所,与他的情人会面的故事。

    整部电影就像是由爱·伦坡笔下的四个短篇小说构成。从头到尾,弥漫着无论如何也驱散不掉的阴郁、忧伤气息,像极了阿摩司·奥兹笔下《爱和黑暗的故事》那种调子。

    由浅野忠信演饰的优介身上倒是有一种阳刚爽朗的气质。这种气质多多少少冲淡了影片刻意或不经间营造的阴郁感和神秘性。

    电影结束的时候,优介离开了人世间,而瑞希也放手让他离开。《河岸之旅》的尽头,居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特别特别温暖,特别特别治愈的感觉。


    03

    在几位日本导演中,是枝裕和,看似温和明亮却包裹着无比坚硬的残忍和冷漠,比如他的《无人知晓》;宫崎骏,在洞悉人类精神世界的暗黑之后,依然万分毅然和决然,比如他的《幽灵公主》;北野武,在天真和激烈中,混杂着伤感和悲痛,比如他的《双面北野武》。

    而黑泽清全然不同。

    他在诗意化、虚幻化的爱恋关系中,投入特别硬的东西,投入特别暴力的元素:比如那口邮递员砸向妻子的铁锅;他在忧伤、迷离、虚无的生离死别中,又投入特别温暖、明亮、真实的东西,比如优介那几堂关于“虚无”的讲座。

    在“河岸之旅”最后一站,优介把瑞希领到一个藏在深山老林的村庄里,他曾在那里给村民免费讲解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他讲到了原子、粒子、质子、光子、 中子,还讲到了虚无。

    他说,虚无是世界万物真实而存在的构成元素——就像光,我们把一束光用双手遮盖起来,它好像不存在似的,但张开双手,那束光从我们指间跳跃出来。

    虚无击中你的时候,它巨大无比,像大海,像沙漠,像迷雾;虚无拥抱你的时候,它温柔如水,旋转如风,极速如影。

    《河岸之旅》是一部将虚无和爱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最好的电影。

    可以说呀,我们的爱、信仰、责任、意义、价值、智慧、思想、激情、热爱统统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同时也建立在光、影、云、天空、大地之上,建立在无聊、空白、绝望、等待、无意识、烦燥、衰老和死亡之上。

    爱或许虚无,但因为有爱,我们才敢面对人世间一切虚无。


    04

    《河岸之旅》改编自小说。它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兼具视觉艺术所具有的感官震撼和独特气质,很多影迷因为这部电影,从此喜欢上了黑泽清。

    一句话小结:带着忧伤、迷离、神秘气质的《河岸之旅》,是对爱情的沉思:准备离开人世间的游魂,他想留下的惟有爱,他想慰藉的,惟有他的爱人。虚无的爱,既是最后的牵挂,又是最后的遗产。

    跟《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点像又不像,不像又或许有点儿像。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从一部电影跳跃到另一部电影,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以为它们有内在的一致,又坚信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

    几年前,我读过一本很奇特的本——华裔法籍作家程抱一的五幕剧《游魂归来时》,它讲述了两男一女的爱情故事。男的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荆轲和高渐离,女的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春娘。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作者用一个爱情故事的外壳反转了历史叙事逻辑:职业刺客荆轲和云游乐人高渐离,这两个男人的游魂,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游荡之后,重新回到了美丽出奇的春娘身边,他们纵情倾诉他们那些难忘的往事。从他们的相识,一路讲到相爱、相诱、相吸。短短的几万字,将友情的崇高和热烈,将爱情热烈和崇高,尽述无遗。

    这个故事和《河岸之旅》一样,令人悲息和惊叹。

    最后一章《归魂之歌》,是全剧的点睛之笔,我一位电台主持人朋友,曾在一次朗诵比赛中,借用过一次。在这里,我也想东施效颦,借用《归魂之歌》开头那一小节:

    我,已经那么接近死亡!
    我,已经那么远离死亡!
    死亡既已发生;死亡不再。
    再无任何残存,唯存欲望,
    未酬的至纯欲望,
    未尽的至深欲望
    执着地回溯向那太初的欲望,
    那是大道之本,
    那是全生之根。
    太初的欲望使元气从虚无孕生,
    从虚无出现的生命奇迹呵!
    从虚无出现的爱恋奇迹呵!

    正如程抱一先生所吟唱那样:一切生命终要再造,一切生命终要再活……极度的甜蜜和极度的暴力,极度的干渴和极度的饥饿……一生刻骨铭心铸造出灵魂!一生激情迸发展现出灵魂!……历经一切后才知道怎样生活,怎样真正地生,怎样真正地活,重新生活,这不正是唯一的欲望吗?

    我在《归魂之歌》之中看到了《河岸之旅》所意蕴的一切。无比悲伤的电影却给了我如火焰如潮汐般的力量。

    ——————————————————————END————————————————————

    【微信公众号:唐瞬冷文艺】

     2 ) 死亡之告別和療愈

    日系劇情的魅力在於讓你愛上平凡的日常,柴米油盐、每個普通的生活舉動都被愛過被關注,有一種日本的禪宗底蘊(雖然禪宗有他的不足,在於把現實世界過分神化),對於太“形而上”的人是一種治愈。雖然有點靈異和交鬼的意味,但我把他看成是一種靈魂里的故事,這一條與親人死亡告別的療愈之旅,就變得十分有心理學意義。

    女主在丈夫無由消失後,痴情無法釋懷的地尋找和等候,也許這也是為什麼男主要回來做個了結的原因,或者說女主需要與消失的丈夫又在內心無刻不在的丈夫的影子做一個關係處理與告別的原因,這也構成了整個劇情的推動力。

    女主生前與男主的婚姻並不盡美滿,但他們內心裏卻真實相愛,男主對於女主有許多虧欠我們從女主的父親靈魂的敘述可以看見,甚至有外遇的現象。男主的靈魂回來后,建議一同去走一場告別之旅。這樣的旅程中,女主經歷了不同的故事,有的是用來對未瞭解的丈夫有重新發現,有的是用來發現自己的痴迷狀態達到反觀與共鳴的。

    當人對死者有虧欠、有未了的事,有憤怒,有因對方帶給自己自我的互補與價值的那一半喪失的悲痛就很難告別,心中有散不去的陰魂。因為愛,因為一種渴望努力彌合關係的動力,又遭死亡的攔截,使得告別變得更難,不僅有愛還有沒完的糾纏。

    這趟岸邊之旅,岸邊,就是一種此岸彼岸、今生與來世的觀念下定義的臨界狀態。岸邊之旅中,女主發現自己對丈夫更深的愛和諒解。

    這個電影的世界觀,來世今生的狀態描述,是很人本的,來世跨越而來的人也與此世無異,也並非都有男主靈魂的覺悟與善良,我對這樣的歸屬的世界不感興趣,也不覺得是更好的盼望,還真是如女主所說,我們回家吧,不要去那個世界。但人是被動的,必須去。

     3 ) 导演调度与光线设计的分析 ——以黑泽清《岸边之旅》为例

    在分析片段前,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本片的剧情:独自生活的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 饰)曾经拥有幸福无忧的生活,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薮内优介(浅野忠信 饰)失踪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某个晚上,正准备做吃的瑞希,突然目睹优介由外面走了进来。而接下来的话语更令她吃惊,原来三年前担任牙科医师的丈夫被诊断患有绝症,他不声不响离家出走,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然死去。某种执念让他以活生生的形态出现世间,并历经三年跋涉回到了家中。在优介的提议下,半信半疑的瑞希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路上他们遇到了曾经照顾过丈夫的人,夫妻二人心底的秘密交替浮现,他们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了。

    作为当代日本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的黑泽清从来不是一个讲“好故事”的导演。他所有的电影里的因果关系都是断裂的。他的叙事充满跳跃性,让人很难跟上。因为既然影像能说明的,为什么一定要用语言说出来?(这也是黑泽电影主角大多沉默寡言无表情的原因,你无法预读情节发展)他所要表达的,都藏在那些光影里,体现在场面的调度之上。

    比起故事本身,黑泽清远相信影像的力量。他对于运用光线来配合人物与摄影机的运动有十分独到的创新。黑泽清十分擅长精准地刻画影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电影中表现人物心理是电影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以《岸边之旅》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影片。

    黑泽清给出的如下的解决方法。

    如下图所示, 外来的女主角来到一位住户家拜访,弹起了住户家的钢琴。

    住户家的女主人听闻琴声赶来,整个场面正式开始。此时我们可以看出,黑泽清惯用的室内的柱子再次出现,将物理空间分割。

    人物与摄影机缓慢运动,柱子对空间的分割越发精确,两人处在不同的空间。

    女主人缓慢地走到钢琴旁,接着谈起自己去世妹妹的事情。此时画面分割依然成立,并且整个空间较为明亮。

    而这时,女主角的走位和摄影机的运动自己打破了刚刚成立的“分割空间”,两人进入了同一的空间中。此时这代表着,两个人心理上关系的逐渐亲近和戒备的放松。

    随着谈话的深入,整个空间的光线逐渐变暗,并逐渐消失,整个空间不再仅仅代表着物理属性,它被通过光线的明暗来反映了精神上的状态,同时两位人物越发相近,戒备逐渐消失。

    在这部分中,光线的变化对于气氛的营造来说是决定性的,也就是最值得分析的元素。

     4 ) 我敢说豆瓣大多数人没看懂这部电影

    在《岸边之旅》中,导演黑泽清使用极强的光暗对比,光与影的渐变感,以及镜头的失焦感,来呈现这种模糊、暧昧的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因而带给观众极强视觉冲击感。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却让人感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明明寂静无声,却让人喘不过气来。

    首先说一下看《岸边之旅》的直观感受。

    我是在大半夜看的,一个人,看之前关了灯。看着看着,忍不住重新开了灯——早知如此,就不会选这样一个时间段看了。

    简单介绍下《岸边之旅》的剧情。

    钢琴教师瑞希的丈夫优介三年前神秘失踪,尽管如此,瑞希依然对他念念不忘。一天晚上,优介忽然出现在家中,他告诉瑞希,他已经死了,是从那边回来的。于是,瑞希和优介开启了一趟漫长的旅行。这是一趟关于寻找与失落、执着与放下、爱与虚无的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重返优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们终于坦诚以对,直面过往婚姻里的种种问题。

    影片改编自汤本香树实的同名小说,由日本导演黑泽清执导,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日本物语电影。

    《岸边之旅》

    记得村上春树曾这样说(也可能是其他什么人说的,读的东西太多,实在找不到具体出处了,如果有人知道出处,还请告知),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尤其是物语(民间传说)中,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并不存在一条明确的界线,而是相当模糊的、暧昧的,人们相信,此端和彼端是可以自由往来的。

    这就是物语,这就是日本人的生死观。

    当然,所谓「彼岸世界」,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有类似的文化。以我国来说,有阴曹地府、蒲松龄的志怪小说等等,总的来说,阴阳两个世界的界限是很明确的。像奈何桥,还有皮克斯电影《寻梦环游记》里万寿菊构成的桥。所有这些,似乎都想告诉你,那是一个决然不同的世界,中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日本物语并非如此。这种模糊性、暧昧性似乎是日本文化里面特有的。

    电影《寻梦环游记》

    很多人喜欢《挪威的森林》里面那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尽管并非十分理解,可能更多是出于一种虽然不明所以,但其中大有深意的态度而记住。所以,理解日本的物语之后,就会发现,日本人就是这样看待生死的嘛。

    在《阅读村上春树的午后》里面,两位日本研究村上春树的资深学者汤川丰和小山铁郎指出(顺带说一句,两位学者对村上的解读极富见地),「我」在东京电车上遇见的「直子」,已经是一个身在彼岸的「灵魂」了。这倒是过度解读了,毕竟村上阐明《挪威的森林》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

    与《岸边之旅》气质上非常相近的,倒非《挪威的森林》,而是村上另一部被视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其实这部小说是地道的现代物语。

    仔细想想看,岛本身上那种神秘、郁郁寡欢的气质,是不是像极了来自彼端的人?她时而现身,时而消失,最后与初君渡过漫长一夜之后,终而销声匿迹。村上在其后记里写道:「岛本是实际存在的吗?这应该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在村上众多作品中,神秘出现、神秘失踪的角色,数量相当之多,他们似乎不讲道理地闯入主角的世界,继而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消失在台前,只留下台上孤零零的主角。比如羊男、喜喜、双胞胎女郎等等。

    更不用说,小说中,岛本与初君携带骨灰离开东京,找到一条河流抛洒骨灰时,那不无溢出的浓郁的死亡气息。村上这种「死亡情节」早在《1973年的弹子球》已现端倪。为了寻找弹子球游戏机,主角毅然踏进了彼端——被废弃的养鸡场仓库。那静谧无人、厚重黑暗的场景,那种阴森森、压抑的氛围,使人时刻准备拔脚就跑。

    此外还有《舞!舞!舞!》中那有六具白骨、令人毛骨悚然的房间,《刺杀骑士团长》里头发出不明声音的井,无不带有彼端的特征。汤川丰和小山铁郎认为,村上小说中这些彼端情节,灵感源泉显然是日本传统的物语。村上本人也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肯定了这一说法,他说:「我想把那种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界线或者觉醒与非觉醒之间的界线不分明的作品世界以现代物语这一形式表现出来。」

    写了这么多,骤然觉得,以后晚上尤其是半夜里读村上可得当心了。

    《岸边之旅》是一部极具象征意味的物语电影,影片名《岸边之旅》便是一种象征。「岸」的一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陆地,另一端是变幻莫测、吞纳万物的海洋,一端是此岸世界,另一端是彼岸世界。这之间不仅没有鸿沟之类的事物,而且正如前文所说的,「岸」就是日本物语模糊性、暧昧性的象征,海浪无休止地冲击着陆地,有时候会冲入陆地深处,有时又退得很远,两者交织纠缠在一起,无法确切地将之区分开来。

    影片也出现了连接此端和彼端的象征——瀑布、黑黝黝的水潭、以及据说隐藏于水潭之下的洞穴——似乎也跟水有关。瑞希便是在瀑布边遇见了自己已过世的父亲,这也表明瑞希越来越接近彼端了,甚至近在咫尺。父亲的出现将徘徊在两段的瑞希往此端推了一把。

    《岸边之旅》

    其实这一象征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出现过两处。

    第一处是主角跟胖女郎前去见博士,路上一团漆黑,连声音被消除了,需要穿过隐藏在瀑布后面的洞穴。进去之后,虽然好像还在东京的地下,但一切的一切,都像另外一个世界,夜鬼神出鬼没,连绵不断的洞穴,曲曲折折的路,仿佛迷宫一般。

    第二处则在世界尽头。主角经过仔细分析,认定逃离世界尽头的出口是一个水潭,那里位置偏僻,人迹罕至,村上这样描写道——

    (水潭的声响)与我过往听过的任何声响都有所不同。既不同于瀑布的轰鸣,又有异于风的怒号,亦非地动之声,而类似巨大喉咙突出的粗重喘声。其声时而低回,时而高扬,时而断断续续,甚至杂乱无章,如咽如泣……如蒸汽一般从水潭中涌出的巨大喘息统治着周围,仿佛是地底回响的无数死者的痛苦呻吟

    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近乎一模一样的象征,这当然不是什么巧合。应该说,两者都继承了日本民间传说、物语的遗产,又以各自的形式表现出来。村上以文学的方式呈现,黑泽清则以电影的方式呈现。

    在《岸边之旅》中,导演黑泽清使用的方法相当巧妙,当然也可以说是寻常的技巧。他利用极强的光暗对比,光与影的渐变感,以及镜头的失焦感,来呈现这种模糊、暧昧的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因而带给观众极强视觉冲击感。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却让人感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明明寂静无声,却让人喘不过气来。

    《岸边之旅》

    例如在邮递员老人家中,当瑞希和优介扶着老人睡下时,强光打在纸花布满的墙上,然后自上而下依次黯淡。再比如瑞希弹钢琴那一场景,原本是亮晃晃的大白天,随着剧情的推进,女主人请求早逝的妹妹原谅,妹妹自黑暗中现身,整个场景逐渐过度到漆黑的状态,而当妹妹再度离去时,场景再次回到光亮状态。

    此外,影片还使用了雾气来营造此端和彼端的区别,但似乎有点出戏,效果远不如光影变化那般出色。

    在影片步入尾声时,优介给当地村民讲最后一堂宇宙课。一开始,室内昏暗不堪,所有人的脸似乎都隐没在黑暗之中,之后,村民从左至右,将灯依次点亮,室内一片亮堂,人们的脸清晰地映照出来。似乎也寓意着瑞希和优介的岸边之旅行将结束,而瑞希将放下对优介的念想,重返此岸的世界。

    《岸边之旅》

    最后,请允许我再阐述一遍,《岸边之旅》是一部以电影的方式集中呈现日本传统文化的地地道道的物语电影。

     5 ) 一场对死亡的深切问候

    黑泽清的这部《岸边之旅》相对上部《东京奏鸣曲》,显得很意识流,节奏缓慢的心理戏,情节是零散的,截取片段独立成章,并用细致的方式表现出来,当然更没有出现血泵、一惊一乍的惊悚之类的镜头,看不进去的观众会觉得这是部闷片,但是一旦看进去了,随着导演的思维跳跃同步的话,自然就不会觉得闷了。

    失踪三年的丈夫有一天忽然回到家中,直接告诉妻子「我已经死了」,妻子虽然惊讶,但是没有恐怖片中的惊悚,就连丈夫的忽然而至,也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唐突,而是他就站在那儿了,妻子只问了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好似日常夫妻间的表达,而妻子那日式物哀的表情,仿佛是对于丈夫亡灵归来的期盼。

    在丈夫的邀请下,两个人开始了三段「生与死」的旅行,他们第一次拜访的是丈夫工作过的报纸社,以及丈夫的同事报纸派发员岛影先生,而岛影先生的身份和丈夫一样,是徘徊于阳间的幽灵,愧对家人而不肯离去的幽灵,一个忙到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去世了的幽灵,当酒后释怀后安详离去的幽灵,当隔天红叶飘落如观墓冢的时候,才明白生存与死亡、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只是一线之间。

    说不清楚这是部惊悚片还是部公路片,他们的三次旅行牵涉出的三个家庭,三个家庭背后的故事,每个家庭中的亡灵都有一份未了的心结,而妻子还在此中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女重逢却已是阴阳两隔,影片的主题既是让人们珍惜身边人,也是让生者对亡者的放下。

    丈夫与妻子重逢开始,消亡结束,妻子不仅在旅行中重新认识了丈夫,也解开了自己孤独悲痛的心结,这次岸边之旅成为两人之间的和解之旅,一场对死亡的深切问候深深埋进了这部温情的电影里。

     6 ) 黑泽清电影的反常态

    黑泽清的《岸边之旅》(2015)的虚,与他的《东京奏鸣曲》(2008)的实,或者说其电影的反常态,构成了黑泽清电影的玄秘美学。《岸边之旅》中,失踪三年的老公优介(浅野忠信饰演)突然返回家,让做白团子的瑞希(深津绘里出演)大吃一惊,以为遇到了鬼魂。他也打趣地说“我已经死了,在富山的大海踏进去,就无法挽回了,多谢你的款待”。

    影片的玄秘,不但体现于突兀于剧情,还在于光线的明暗运用之中。优介常常玩闪失,本来正跟她聊着天,却发现消失过后的他端坐于客厅的沙发上,不免让人恍惚。这是黑泽清惯于玩弄玄秘的一种。夫妻俩的彬彬有礼,体现了日本的家庭习气,至少在影片中给我们的感观是一致的,只是说他俩在随后的相处中,过于克制了,哪怕夫妻俩一起躺在床上也是相敬如宾,有点儿不可思议。

    如此内敛的关系,穿插其中的,是瑞希对优介初恋情人朋子的耿耿于怀,这的确有点一反常态。她还专门找到了朋子,但温文的朋子已结婚,早跟他无涉了。影片开头,优介回家了,瑞希拿出自己手抄的“祈愿书”给他看,一笔一划用毛笔书写,祈愿他在外平安。但他刚回家,却执意要带她返回这三年间所经历的地方,让她明了自己所经历的人生。那些人事岂能重来,瑞希的不解符合常情。尽管瑞希请求他不要返回,但她还是跟他一起上路了。

    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小镇邮递员岛影老先生,一个专注分发报刊的老头,哪怕在街上看到,他也是视而不见,那种对于工作的专注,让瑞希大感讶异。更让人诡异的是,老头不许她用他的厨房做“寿喜烧”。他痛诉地说对不起死去的太太,生前对妻子动辄打骂,因为那是老婆用过的物件。他说人生为何这么麻烦,真的对不起老婆。原来他的居室,墙上贴满了他思念妻子的手工贴花。但一阵风吹来,一切消失殆尽。似乎这只是瑞希多年前所经历的,这次回访变得物是人非,空空如也。

    显然,影片着迷于这样的玄幻,虽然还未上升到玄秘的哲学高度,但也足够着力营造一种跨越想象的意境。“去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如此,人生才能安定下来吧”。瑞希跟优介小心地探询。神内先生与富江小姐的饺子店,他们的到来正好可做帮手。小镇生活,袅袅炊烟,给二人的岸边之旅带来了一潭活水。可谁知道深藏现实之外的秘密呢。

    之前身为家庭钢琴教师的瑞希,看到了富江屋里的钢琴,上面有一乐谱《天使的合唱》,想也没想就弹上了。这让急切的富江很是生气。她说30年了,从没人碰过这台钢琴,在她18岁时,10岁的妹妹喜欢弹钢琴,却常常挨她的骂,后来妹妹生病去世了,她懊悔不已,就像章鱼的触手一样,一直深深地缠绕着我,希望天国跟妹妹再相见,请求她的原谅。

    这时,妹妹麻子却出现了,让喜不自禁地富江手无足措,瑞希带她坐在钢琴上,妹妹终于轻松演奏起《天使的合唱》,一曲终了,感激涕零,妹妹虽即刻消失,终让痛苦了30年的姐姐放下了沉重的负轭。影片这种生拉硬扯地引鬼走入现实,在他俩最后走入乡村的良太一家也有出现。良太的妈妈熏子原是从城里来到乡下,10年前老公去世后,变得郁郁寡欢。儿子良太喜欢来到村子的瀑布边,跟瑞希说瀑布后面的世界很精彩。人生还有更美的地方,但瑞希只想早点跟他返回家中。

    人生总是在岸边。常在河边走,怎么不湿鞋。生命的来来去去,自然规律,不可避免。影片所弥漫的压抑情绪,难以复原。人生,死亡,岁月,让影片产生了玄幻的迷思色彩。有一点可以明证,身为牙医的优介时常向村民讲解宇宙的起源与大爆炸,说是137亿年前,宇宙经历了一次大爆炸,而28亿年后,地球将达到140度,已不适合人类居住,宇宙却不会因此而结束。

    身心的疲惫的瑞希烧掉了“祈愿书”,她只希望优介早点跟她回家。但优介似乎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寻访的意思。影片时常有给人怪力乱神的奇特感。人生犹如一个混沌的生命体,一处沉默的远景,一片静谧的秋叶。的确相较于令人窒息的《岸边之旅》,现实表现手法的《东京奏鸣曲》,则喜感得多,虽然不乏沉顿、凛冽,但却让人踏实,至少不会让人喘息。

    佐佐木小慧(小泉今日子饰)在海边破屋里说“如果到现在为止的人生都是一场梦,突然间醒来,自己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人,那该多好啊”。一向贤淑的小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后会走到这一遭。当一觉醒来时,发现绑架他的开锁匠(役所广司饰演),不见了,但见到车辙印一直伸向海边,随车葬身于大海,也许是这个男人最好的结局吧。

    之前的平行时间里,老公佐佐木(香川照之)讳莫如深的在商场清洁厕所,被妻子意外碰到,羞愧难当的他扔下一切跑到马路狂奔,被货车撞倒在垃圾堆中,生死未卜。他根本不知此时妻子已被人绑架,且不想回家,宁愿跟着罪犯开着偷来的跑车一路向前。

    大儿子健二服役于美军正在中东作战。小儿子贤治对钢琴情有独钟,却被佐佐木喝斥,一直怏怏不乐。这天,他为了保护哮喘病同学而逃亡,坐电车逃票被送到了派出所,关了一夜。这一夜多么不平静啊,原有的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生活全被打破了。

    身为家庭顶梁柱的佐佐木怎能心甘呢。好歹他以前也是大公司的总监理,失业后,只能排对找工作,再排对吃派饭,家人浑然不知,还以为他忙于公司工作呢。

    可乐的是,落魄的佐佐木遇到了同遭失业的老友黑须。如何蒙混家人是二人常探讨的问题。黑须有次请他回家吃饭,气氛很是难堪,黑须妻子沉重无言。用餐后,黑须的小女儿递给他毛巾,说你跟我爸一样都是傻瓜。让他呆立半天,脸面无存。之后,再来,竟发现黑须夫妻双双自杀,一身黑衣的黑须女儿愣愣地看着,这深深刺激了他。他不再挑剔工作与报酬,哪怕商场清洁工扫厕所。

    问题是,没有工作的他脾气变得粗暴不堪,阻止大儿子服役,与不让小儿子学钢琴一样,都找不出像样的理由,只能是适得其反。妻子小慧充当了贤妻良母的调和角色,她平静的送走了大儿子,给小儿子以安慰。

    作为妻子,很是无奈直至绝望,因为她无意中看到了老公排队打饭,却不敢捅破。默默忍受的她,只能如常的生活。但窘困是不计报酬的,总是如期而至。当抢劫犯入室逼她就犯时,她说真的没钱,相信我,我家真的没钱。搞得他说我什么也不顺,就是抢劫也不成功。

    太阳升起总是新的,同样适用于这一家。佐佐木被撞前曾说过“要怎样做才能重新来过,我想重新开始”。而失魂落魄的抢劫犯绝望地说“难道我还要继续堕落下去吗”,小慧安慰他道“这世界就只有一个我自己,我们不就是相信这一点才活着吗”。他对着她赞叹道“神啊”,却终究没能有勇气活下去。

    小慧伤心不已地返回家中。但被撞于垃圾堆中的佐佐木倒是生命力很是顽强,竟然跌跌撞撞站立起来,把原先从商场捡来的一沓钱仍入了失物招领箱。小儿子也被警察放了,最先回到家中。妈妈一如往常微笑地说,我给你做早餐。当贤治看到脏兮兮的爸爸站在门口,他正跟妈妈吃早餐,他嘟嚷地说爸爸这一身真奇怪,逗死人。不发一言的早餐,电视里播出美军中138位外籍士兵被允许回国。

    随后就收到大儿子的来信,说想留在美国好好了解这个国家,寻求真正的幸福之道。而佐佐木继续清扫厕所。当然,被亮丽女老师一直看好惊为钢琴天才的小儿子,为了报考音乐专科学校,参加了演奏考试。贤治静静演奏一曲德彪西的《月光》,可谓技惊四座。结束时人们还在沉浸其中,竟忘了掌声。理想化的艺术色彩,结合现实的不堪,倒也令人寸心如意。

    相比《岸边之旅》,我当然更喜欢《东京奏鸣曲》。片中角色自有一种韵味。如贤治的钢琴女教师,离了婚,他竟然安慰老师。她抚摸他说你还不懂。贤治在学校被老师小林冤枉,他竟爆料说老师在地铁里看过黄色漫画,结果老师小林落下个“黄色小林”的荤号。有意味的是贤治学钢琴前,每次经过钢琴室,到底是被钢琴声吸引还是被女教师的漂亮所吸引,或者二者都有,确是一个有趣的回味。

    大儿子健二很少归家,在街头散发广告,成效不大,他唯希望来场大地震,把有钱人都给震倒。这种邪门思维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比比皆是。佐佐木为面子为尊严,最终搞得家庭分崩离析,幸而黑泽清猛地拉了他一把,就来点心灵鸡汤吧。艺术可拯救一切于水火之中。

    这也许是导演本人之前较少拍文艺片的迫切介入吧。正如片中抢劫犯感叹说的“神啊”。神,当然不是别人,是家中的主心骨佐佐木小慧。小泉饰演时42岁,香山出演的佐佐木也是42岁,与片中角色的46岁较为契合。如同黑泽清所说的,我一点儿也没指导过他们如何演绎,他们都是自然出演,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正因此,《东京奏鸣曲》才如此动听、平实和触感。

    2016、5、9

     7 ) 仅为个人截图存档

    71,苍井优蛮可爱的主要对我来说爱情和生死的主题都没什么意思,很烦没了谁会死的叙事,生死的问题,我觉得人怕死某种层面上是一种自大,保护环境,为了子孙后代,世界局势里争论的一切都是如此,你我算个什么东西,人类算什么,下一秒整个地球消失又能如何,我们自以为的文化,生而为人的价值算得了什么,整个地球消亡,宇宙毫无损失且毫无察觉。

     短评

    其实归根结底,是想教会人们放下。死去的人们带着执念不愿离开,活着的人心里带着愧疚走不出去。只是这故事讲的实在太乱,一块一块的……而且这鬼回魂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啊?用芝麻汤圆召唤吗?

    7分钟前
    • -SOKA-
    • 还行

    叙事乖张逻辑诡异节奏缓慢很容易吓跑观众,但若静下心来会发现此乃上乘佳作,如同一场探讨生与死的漫长修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皆虚无。这是137亿年的沧海一粟后,你嵌入我灵与肉的离别钩。

    1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SIFF@影城,三星半入;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具体实际地解剖一部明显以写意手法书写灵魂与精神探索的影片呢,剥离本质;介于生死之间的临界状态,亡灵渡河之前的执念,几个段落设置不错,既有解自己心魔,又有普渡众生之意,黑泽清不是一直玩这套的嘛,这次还柔和了许多。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中段的巴士戏我怎么就看出泪了…

    17分钟前
    • 还行

    視覺和故事都好,深津繪里演得也好,但總像是黑澤清拿來練手拍出來的言情小說........

    21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气氛很厉害。最后一堂课,灯次第亮起。车窗外无声的景致。不过仍有一些很僵化的人物行为。

    2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本来还蛮期待的,看完很失望,似乎是这次电影节看的片子里最差的一部了。故事没有新意也就算了,节奏又慢到让人出戏。。。2015SIFF D6

    26分钟前
    • 忽离
    • 还行

    手捧导演传记等待见面会,结果扑空,仍兴致昂扬。依旧延续前作中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将死亡具象化,将阴阳界抽离并置。万物皆虚无,山川河流,善男信女,只诉温情不言殇。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遗忘,谅解,接受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SIFF2015#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浅爷橘色大衣好看,深津裙子和腿好看,小优五分钟戏份也满足了。

    35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爱戏加分

    40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转身离开,有可能也是一种真爱

    4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在这边,在那边,都是一样的(浅野忠信长得越来越像范伟了

    48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A / 一种与阿莫多瓦不同的“物候”。时间从光波的中心向两边无限延展,宇宙从点亮一个房间的灯光开始——那么是一个房间先存在?还是宇宙先存在?

    4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界限穿越。

    51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你带着我 我带着你 你带着记忆 我带着爱 我们相敬如宾 我们若即若离 我们固若金汤 我们阴阳相隔。如果死亡只是你我岸边之旅的起点 就让我跟你一起扑朔迷离 四海为家。

    55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想起了《百年孤独》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一个眷恋人世,久久徘徊不去的死者。然而黑泽清拍的实在太扁平了,剧本和手法都没亮点,深泽绘理演得也是极度单薄。且不论生死这种大命题,生活自身的厚重都丢掉了。

    60分钟前
    • cassetteman
    • 较差

    苍井优啧啧啧 其他木有亮点。

    1小时前
    • kana
    • 还行

    把临界生死之事神秘而诗意的呈现出来,岸边之旅也是一段放手之旅,结尾还是有被感动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好。帅。

    1小时前
    • 浅野忠信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