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十三亿分贝

    十三亿分贝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6

    主演:汪涵,大张伟,撒贝宁,黄绮珊 

    导演:超级马力工作室 

    猜你喜欢

     剧照

    十三亿分贝 剧照 NO.1十三亿分贝 剧照 NO.2十三亿分贝 剧照 NO.3

    剧情介绍

      《十三亿分贝》中华方言歌唱大赛是一档由爱奇艺与尚众传播联合出品,超级马力工作室制作的首档全民互动方言保护音乐节目。节目之中,方言与音乐共襄盛举,各地文化、风俗全面展现。节目秉持寓教于乐、轻松快乐的传播原则,以全民参与的形式,将国家政策贯彻到底。  不同于其他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以“地方话”为演唱形式,进行“原创、改编、翻唱”等创作,魔性十足,极具网感。覆盖在全国的海选成为各地方言麦霸的聚集地,吸引了李晨、汪东城、宋小宝等一众明星的“方言互撕”。  《十三亿分贝》作为有边界的方言内容用音乐的形式,通过大众传媒产生化学反应,将为大家提供一场玩转音乐和方言的超级盛宴。  在音乐综艺已陷入素人选秀、歌手翻唱、模仿对嘴等同质化怪圈,如何推出一档具备原创活力、新鲜感的综艺节目成为各家视频网站的当务之急。此番爱奇艺基于对市场走向的精确把握和互联网基因的精准运作,推出以“一本正经,高唱胡聊,土洋结合,南腔北调”为节目定位的首档方言音乐综艺《十三亿分贝》,通过“方言+音乐”的混搭形式,为用户提供别具一格的视听享受。  《十三亿分贝》更与传统的音乐综艺大有不同,整个节目奉行越local越sexy的宗旨,通过精致的舞台、专业的制作团队、年轻且极具网感的播出平台,打造出越本土越洋气的音乐节目新潮流。另外,节目所提倡的零门槛全民参与,在纯网音乐市场中也是极为少数,颇受年轻人喜爱。

     长篇影评

     1 ) 同时霸屏《中国新歌声》《十三亿分贝》的学员是谁

    文/黄鑫亮

    素人撞衣,明星撞脸,介乎于素人与明星之间的这位学员撞什么,撞屏。这本就是一个多屏的时代,周五晚上当你的电视机上《中国新歌声》放着四川方言版的《双截棍》之时,你的手机里视频网站爱奇艺上《十三亿分贝》出现的又是他,衣湿乐队的主唱游淼。两档热门音乐综艺抢衣湿作为学员,这既是英雄所见略同,但由于两档节目的区别,他们请衣湿当学员有不同的理由。《中国好歌声》更多是看重游淼唱《双截棍》致敬台下导师周杰伦,《十三亿分贝》则是让衣湿为方言呐喊,以及他们所唱的方言歌曲里杂糅进的民俗元素。

     

    “导师易得,学员难求”,音乐类节目里请导师不难,只要给足酬劳,导师又有档期,他们就纷至沓来,而优秀的学员则是各大音乐类节目争抢的焦点,况且他们也是稀缺资源,与其说游淼被《中国新歌声》《十三亿分贝》两档节目抢,不如说是这两档节目为了方言音乐的特色而争人,仔细说说游淼改编过的《双截棍》,勾勒出了一副锦衣夜行的武侠场景,幽暗、深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句四川话“快使用双截棍”,颇有止戈为武的高深造诣。歌曲里混编进了不少四川戏曲以及民间乐器,唱着唱着让你浑然以为双截棍不再是兵器,而是乐器。当然建构起游淼版《双截棍》的基础是他的四川方言。

     

    这在清一色普通话演唱的《中国新歌声》听来像是怪咖,但是放到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爱奇艺《十三亿分贝》里就见怪不怪了,因为这里面的歌手全唱方言。一档有创意的节目对于明星也有着强大的吸附力,比如《十三亿分贝》里的两位领队汪涵和大张伟,他们都是为保护方言而奔走着的人,汪涵是语言天才,能说多种方言,曾自掏腰包400多万用于湖南方言的保护,大老师各档真人秀里乱窜,但一口“京片子”不改,《十三亿分贝》由地方话为演唱形式,从全民狂欢的角度来说是零门槛,但是要以方言演唱是有门槛的,有多少歌手唱功过关,但是方言蹩脚,曾几何时我们会嘲笑身边不会说方言的同学,当下反过来,小孩子一口标准普通话,突然冒出一个说方言的,要被其他同学嘲笑土,所以从根本上需要有这么一档方言类音乐类节目来提振方言士气,而以“原创,改编,翻唱”《十三亿分贝》承载新鲜音乐模式,能让更多年轻人意识到,会说方言会唱方言,比说几句中文里夹杂几个英语单词更酷。

     

    毋庸讳言,推广普通话让人口流动和沟通更加便捷,否则中国各地纷繁的方言少不了鸡同鸭讲,但是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不是非此即彼,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也是承德一带的方言,当初定下哪个地区的话成为全国普通话时,游淼唱着的四川话差点成为普通话。说方言让每个人更有家乡认同,让生活多了韵味,否则你是不能懂得什么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更何况我们的瑰宝唐诗用粤语来念更有古风,方言和口味本是潜藏于不同区域人们身体里的基因,如果再没有像《十三亿分贝》这样能引起年轻人方言兴趣的综艺节目,那么再过几十年说不定更多的方言会消弭于无形。

     

    有别于《中国新歌声》学员明斗唱功、暗拼话题,《十三亿分贝》由小见大,从方言演唱这一形式突破,学员演唱的状态更为自由和松弛,从而折射出不同地区人们的民风、民俗和民乐,甚至将《十三亿分贝》称为一档地理知识普及节目也不为过。爱奇艺《十三亿分贝》发出的不仅仅是歌声,更有不同区域人们的方言,飘散出他们的美食香味,这些叠加于一起,让我们看清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的全景,听到他们的心声。

     2 ) 十三亿分贝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十三亿分贝从方言文化入题,内容饱满,在风格上突破了综艺节目的常规,不论于情于理,都能感化万物。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妙不可言。
    相信在电视行业群雄争霸的年代,十三亿分贝能成为一棵常青树,为本土原创综艺节目找到一个全新的未来发展空间。

     3 ) 浑身都是点、网综好榜样

        《十三亿分贝》这个节目已经落下帷幕,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节目,奇怪是因为它虽然有着看似让人觉得熟悉的音乐真人秀或网综的肉身,但在这个肉身下的许多细胞,却总是和近似的节目有很多的不同,无论是主题、内容、形式还是导向,《十三亿分贝》皆有自我的生成方式。尤其是在一个节目最需要的亮点部分,《十三亿分贝》更是浑身是点,一时半会想要说清,还真是需要冷静的捋一捋……

    是音乐节目,也是文化节目

        《十三亿分贝》往最简约的角度说,就是一个方言音乐类节目,它既是音乐节目类型细分化的典型,还因为方言这个文化点,让《十三亿分贝》成了一个和语言文化有关的节目,在娱乐之外顿时高端起来。
        表面看起来,《十三亿分贝》是赶上了方言热的好时代,比如最近的北京小妞、央视主持人方言朗诵,尤其是北京话九级考试,就都算是典型的方言事件。但作为这个方言热时代第一个方言音乐节目来讲,也可以说《十三亿分贝》本身就具有市场的前瞻力,并且在这股方言热潮中,推动了方言热的发酵。
        虽然,我们都知道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同步化的深入人心,也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种同质化最大的呈现,一是建筑,二就是方言。
        方言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也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发,很多相关的艺术,包括写作、戏曲、民歌,其实都是围绕着方言,才最终形成自己的特点。这几年,当很多人已经厌倦了那种千篇一律的国际化音乐之后,慢慢发现其实很多有着地方特色的作品,因为有着特殊的表现方式,尤其是充满韵味的方言表达,所以听着觉得特别与众不同。像用陕西话创作的马飞、“黑撒”,像用宜宾话玩独立音乐的“衣湿”乐队,还有用成都话说唱的谢帝等等,不仅在方言覆盖地区,有着众多拥趸,甚至就在以外的地区,就有不少关注他们的粉丝。
        在这个时间节点,《十三亿分贝》这个节目的出现,倒更在节目之外,有了一种全方位梳理方言歌曲的意义。说句其实不算夸张的话,《十三亿分贝》其实还是一个文化项目,要不然其实方言音乐已经越来越热,但各立山头的民间“奇葩”,还真没有机会能够有一次集体亮相的机会。

    十三亿分贝,二次元发声

        对习惯了那些电视选秀的观众来讲,《十三亿分贝》是一个和以往节目有很多不同的节目,这个不同从观看体验来讲,可以浓缩为两点,就是直播+点播。
        《十三亿分贝》的直播,并非以往电视领域播给你看的模式,而是互联网思维在视频领域的体现。也可以说,《十三亿分贝》的直播是互动性直播,突出了直播过程中网友的参与性,而且这种参与性还并非假民主,网友的参与随时可以改变节目的流程,能够在节目中当家做主。比如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有一期的网友,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想看“胸口碎大石”,而汪涵和撒贝宁还真就在现场满足了这位网友。
         这样一来,《十三亿分贝》这个节目,就突破了那种广播式视频节目的模式,真正具有了互动性,甚至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功能,成为了一种具有二次元形态的全新节目模式。就像节目总导演马力所说的,“直播+综艺的结合,解决了直播没有内容的问题,同时也让综艺节目更加立体化,更符合90后、00后的网络表达习惯”。

    没有剧本的节目,一切皆有可能

        在一个凡是好的音乐节目,都需要向国外购买版权的时代,《十三亿分贝》走的却是完全自主创新、自主策划的路线。而且在和国外模式的音乐真人秀节目面前,都显得特别新颖,在主题、环节、模式等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
        由于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因此《十三亿分贝》在节目模式上,也特别突出了试错这个概念。试错不等于任由节目出错,而是在一个开放的节目台本面前,让节目的走向,真正走向各种未知的可能。正所谓群策群力,传统节目里由导演控制一切的模式,很容易因为导演组及所有工作人员思维角度的局限性,从而让节目因为闭环,慢慢变得与观众的审美疏离。
        《十三亿分贝》恰恰因为有着试错的属性,让节目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让客户端那端的网友,以及节目录制中发生的一些意外,将节目导向一种有可能更好的结果。

    突出的是亿,而不止是一

        《十三亿分贝》虽然也是一个比赛,最终也决出了冠军,但和其它选秀节目相比,它却没太大的杀气,整体是在一种愉快、祥和、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虽然传统的选秀节目,已经定义了从海选到冠军的节目模式,但其实新一代的互联网观众,已经越来越不Care那些凡事一较高低和长短闭环式节目,而更喜欢那种类似美剧型的开放式节目。他们喜欢享受的是过程,却不是一个为结果而结果的结果,甚至可以因为过程,而不需要结果。
        《十三亿分贝》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亿的概念,它所呈现的主要是一种方言音乐的生态,并挖掘其中的精彩。这倒让人想起哈林的音乐观——“只做唯一,不做第一”,其实方言音乐的发展,就是这种音乐观另一层面的体现。方言音乐的出口,不是像国际化那样做到人见人爱,而就是凭借语言和音调独特的魅力,成为一种文化的入口。就像当年的粤语流行乐,就成了很多人了解香港的切入点,天后、庙街、铜锣湾、湾仔等等景点,最早不就是通过粤语歌传播到大陆的吗?
        所以,《十三亿分贝》这种突出亿而不是一的节目制作逻辑,也就更符合当代观众的需求,因为当代观众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是多元化而非单元化的,给他们十三亿分贝,他们自己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分贝。

    节目不造星,但也帮助了星

        《十三亿分贝》虽然不是新人选拔赛,既不为唱片公司提供歌手人才,也不会为华语乐坛明天负责,但作为一个平台,能否利用资源推出优秀歌手,也是考量一个节目是否优秀的标准,因为节目和歌手的CP,是可以结合着一个大的IP,从而形成一个强势的品牌效应。
        在本年度《十三亿分贝》中夺冠的廖佳琳,就成了今年最具话题的歌手。他的一曲宁乡话版本的《Rolling in the Deep》,不仅成为《十三亿分贝》这个节目的亮点,还输出到整个网络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延伸传播效应。
        也正是因为在《十三亿分贝》的出道,进而在互联网的传播,让廖佳琳一夜爆红,随后也收到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和《我要上春晚》等多个节目的邀约,这反过来也让《十三亿分贝》这个节目,得到了品牌的提升,歌手和节目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助效果。对于明年的报名选手来讲,廖佳琳的“事迹”,显然就是他们信赖《十三亿分贝》品牌的理由。

    从多元到垂直,《十三亿分贝》是榜样

        最后回到《十三亿分贝》的节目形态。作为一档音乐类的节目,《十三亿分贝》在主题千变万化的国内选秀大环境下,同样是独一无二的,其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突出了方言这个主题。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十三亿分贝》在节目品牌形象上的鲜明,恰恰就是因为开启了网络综艺的分众垂直领域。央视春晚这几年为什么受到争议颇多,其实未必完全是节目质量和内容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现在的市场需求,已经不再需要这种大而全的综艺节目。
        即使是大型的音乐选秀,也因为模式的单一,慢慢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而《十三亿分贝》恰恰就是因为形式上网综和选秀的结合,模式上直播加点播的并举,以及内容上精准的垂直,从而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尤其是垂直这一块,更因为对受众精准和定向的把握,成为未来网络综艺节目的必修课。

     4 ) 关于《十三亿分贝》,你不知道的事

            上周五,一档由汪涵、大张伟领衔“玩乐”,画风奇丽的节目《十三亿分贝》在爱奇艺上线了,当晚可真是忙坏了大张伟的粉丝们,因为当天20:00与22:00,大张伟分别参与的两档节目都在芒果台播出,看完那两档,他们又来忙着刷看《十三亿分贝》。
             作为一档新生的网综、作为在爱奇艺接档爆款IP《奇葩说》时段的全新制作、作为一个没什么成熟模式可参考的音乐题材节目,《十三亿分贝》前两期首播后,在截稿时点击播放量已接近5000万,实事求是地说,《十三亿分贝》目前还并没有《奇葩说》那样普天盖地的讨论热度,至少在普通观众群中,不算很“炸”;但嗅觉灵敏的业界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股“威力”,既有一线团队的制作人觉得节目“耳目一新”、打算“密切关注”,也有一线卫视的栏目研发部把栏目本身给研发小组做了重点推荐。
            而无论一档栏目最终会成功,还是失败,制作团队在先前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与尝试一定必不可少,如果还有人没看过《十三亿分贝》,可以自行找来看一下,如果不明白节目的出彩之处何在,也可以在其他媒体看到不同声音与角度的评论。
            若你有一些关于节目的不懂与困惑,倒是可以顺着本文往下看。三石老师是《十三亿分贝》导演组的一员,再怎么分析节目外在、内在,都像自我吹捧,不如讲些故事,是你不知道的。

    ——这既不是汪涵首档网综、也不是汪+大的首次合作,观众凭什么要看?

            尽管有汪涵出任总策划,但节目组在筹备最初,也头疼来着。《十三亿分贝》的播出排期,已无法抢占“汪涵首度跨界网综”这一时间点,又是在《天天向上》“汪大配”之后再度推出汪涵+大张伟这对MC组合,如果还要吸引人,是不是从汪涵、大张伟一些固有人设的突破点下手?
            《十三亿分贝》被拆分核心内容,“方言”与“音乐”是关键字。汪涵除了是“国宝级”的MC,他的文化属性也是人们记住他的另一关键点,他正在做一个与方言有关的“響应计划”,又苦于怕年轻人不接受,便想到了流行音乐这个载体,且是以网综形式呈现,可能传播效应会很快。汪伯伯的这个想法,三石老师一万个同意,污污地说,三石了解到闽南话把“舌吻”读作“喇叽”、学会北京话有个“闷得儿蜜”的词、知道上海人道谢说“吓虾侬”,都是听流行音乐来的。所以,用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与网综节目,传递方言文化,这一步至少听来靠谱。
            大张伟呢?这个曾是中国乐坛最年轻的朋克音乐人,在近年来跑偏被当做是“段子手”、“综艺咖”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像《十三亿分贝》这样认真的音乐节目找他做回“音乐人”老本行了:在已播的两期节目中,大张伟用两片嘴皮子,几乎把汪涵、撒贝宁、黄绮珊策了个遍,但听到前卫的音乐元素,他与台湾来的音乐人玖壹壹仍能滔滔不绝、聊个不停,飙起海外音乐人的姓名、风格流派,他如数家珍,所以作为“音乐人”身份现身而非“段子手”——这是导演组预设大张伟最能吸引观众的利器,也会令大张伟埋单。除了亲自“挑兵挑将”,大张伟在接下来的节目形态中,还将以音乐总监的身份出现,现在已听到的这些半成品方言音乐,未来都要靠大老师来妙手生花——悄悄说,栏目组的80后们都是大张伟的铁粉,有次筹备节目到凌晨,突然有人功放了花儿乐队1999年首专《幸福的旁边》,导演组全程合唱,唱完后,个个精神抖擞,继续加班。
            有汪伯伯的方言修炼+大老师的音乐手段,《十三亿分贝》的文化属性、音乐质感,都令导演组放了心。对了,大张伟在录前,还交代节目组一定别刻意自我拔高,原话是“那些为了要拔高而拔高的设定,其实最low了,咱千万怎么好玩怎么来,不让观众排斥你,你还把方言玩了、唱了,这传播目的不就达到了?”

    ——这是一档方言音乐大“晒”、或者说“大赏”,音乐人与MC一开始集体懵圈

            “我们不要把《十三亿分贝》看做一档音乐大赛,这是个’大赏’,或可当做是’大晒’。”总制片人马力的这句话,在跟真人秀拍摄团队、灯光团队、技术团队分别开会时都强调过,拒绝“大赛”、肯定“大晒”的说法,不是因为马力大舌头,而是节目确定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跟其他音乐节目在形式上的雷同感,同时也绝不舍弃音乐本身的品质、以及方言的猎奇性。最终,《十三亿分贝》被冠以“中华方言歌唱大赏”的头衔。
            带着“大赏”的帽子,即使在演播室录制,却不见传统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两室一厅”住宅,汪涵、大张伟各居一室,来到现场录制的音乐人看到这阵势,很多都懵了圈,担心认真准备的音乐表演将无法呈现。舞台不在,卧室却“五脏俱全”,乐队区的乐器完全根据音乐人的需求清单来调配,这也使得一些有过发片经验的音乐人,仍愿来到《十三亿分贝》“晒”他们的音乐给观众“赏”。
            “首播即直播”这个点,反复出现在不同媒体报道与评述的文字中,这是值得被强调,也是栏目组骄傲的一个点。
            “直播”这个点之于节目组,之于MC,无不充满了“未知”的刺激:尽管从《音乐不断》到“超女”、“快男”再到今年《我想和你唱》,汪涵主持了十几年的音乐节目,但在《十三亿分贝》录制现场,他还是陌生了好一阵子,这样通过网络直播、能实时收到网友反馈的节目样态,汪伯伯第一次经历。他刚进直播间时,甚至跟网友互动都不会;倒是大张伟面对这一切,有很充足准备,甚至,有时录着录着,大张伟忘了这是直播,和黄妈聊天的内容乱不着边际,还有尺度大到必须要剪掉的片段;因为直播,场上局面除了有编剧组的预设,更因网友分分钟的指令,不断发生大逆转——在已经播出的第二期,来自广东的Morning组合,本已进入大张伟房间,有热心网友觉得汪涵会喜欢这对妹子,便下达指令,让汪涵去隔壁“挖墙脚”,结果汪涵、撒贝宁还真就把Morning抢了过来。
            像这样由观众影响节目走向的形态,连导演组都会时不时懵圈一小下。

    ——《十三亿分贝》到底有多少MC的真实反应、又有多少扮演的痕迹?

            节目首播后,三石老师被朋友问了些问题,在此集中作答,有没有人带着相似的疑惑呢?

            有小伙伴问,节目一开头汪涵不会打字这一段,是在演吗?
            ——讲真,汪涵不会打字是真,他连微博都没有,以前与何炅一起搭档,想看看网友反应,还要通过何老师的粉丝回馈来知晓褒贬,但导演组就是要利用这一点,来让大张伟“网瘾少年”的形象反衬他“老干部”的古朴;意外的是,当汪涵与撒贝宁两个70后都对打字不熟,反而造就他俩“宿舍大叔”角色上身,拿起直播麦不断呼叫306宿舍的一段“失控”发挥。汪伯伯的微信还是有的,毕竟能手写、能语音,他的微信名称就叫做“澡雪先生”。

            也有小伙伴问,房间里的互动有设计过?
            ——除了汪涵第一次面对直播,节目组多数导演也都是第一次边直播边执行,提前做了预防冷场的准备,怕网友互动不热烈,所以也设计了一些梗;但有才的网友们分分钟开出脑洞极限,有人接连在两天直播中,孜孜不倦喊话要撒贝宁表演“胸口碎大石”,在完全没准备的前提下,导演组灵机一动,从舞台置景后方搬出一块仿真石头,终于让撒贝宁被“大石碎胸口”了;顺着这“天桥卖艺”的思路,汪涵、撒贝宁适应了直播的变幻莫测,又即兴拿起手边的乐器,玩了一段“银枪刺喉”,这也是未在剧本中出现的。


    本文原刊于2016.07.14《新京报》C2版

     5 ) 网络自制崛起的时代

      《十三亿分贝》从节目设定就是有深度的节目,定位以方言传承,加之与音乐的结合,乐趣十足。两位Mc选的也是有想法的,汪涵方言的大使,做过很多方言的节目,参加此节目最合适不过了。大张伟段子之王(所谓南北段子手,薛之谦就嘴皮而言不太是大老师的对手)。我只是个人觉得,比好声音,我是歌手要有意思。既有歌听,又有段子,赞!场景也化了心思,特喜欢这种邻居似的设定,互相串门,互相打闹,有点家的感觉。比我是歌手,那种没唱在卧室,唱完在客厅,不能过多交流的设定有趣(当然两个节目定位不一样,说的只是自己的感受)。这个节目上线的时间也拿捏的恰到好处。近期算是优质娱乐节目的节目荒了,极限挑战刚刚结束,火星情报局、奇葩说也都酝酿下一季当中,大学生来了也是2、4播出。六日基本出现了空档期(跑男真心不算优质、谢谢;我去上学啦,算是一般吧。其他粗制滥造的就不提了)横空出世的节目,一下亮瞎了我眼睛。能让人会有期待节目,真心是少的可怜。《十三亿分贝》算是了!

     6 ) 不忘初心

    十三亿分贝,是一档与众不同的节目,它的元素,它的内涵,它的形式,都和现有的音乐节目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看到一个刺激热血的外包下,其实具有着深刻意义的一次努力,就是传承方言文化。 汪涵说,学习普通话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远,而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自己从哪儿来。
    在制作这档节目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它足够新颖,所以如何将这份新鲜感原汁原味不打折扣地传递给看这个节目的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看到节目的瞬间,心里明白,还有很多不足,但只要让大家看到以后,笑了,找到家的味道了,就是我们最满足的事。<图片1>

     7 ) 兽医游淼成爆款红人,引发两音乐综艺节目开撕



    文/温翔
    《中国好声音》改版为《中国新歌声》,并没有由于更名带来收视率的困扰,相反由于参赛歌手的话题性十足,成为同档期节目收视率冠军。
    其中来自四川宜宾的兽医游淼带来的一首方言版《双截棍》,其夸张的改编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原唱周杰伦导师却出乎意料的点赞,但不少周杰伦的忠爱粉吐槽其改编太过,简直就是毁了原作的神韵。


    其又翻唱了哈林的《情非得已》,实在是难听至极,难怪周杰伦笑侃如果这插曲出现,可能《流星花园》都得难产。毫无美感,造孽啊。
    但无论如何,兽医游淼已经引爆《中国新歌声》新话题,争议太大,不红都不可能。这哥们虽然是兽医,但人家却是一支由七个人组成乐队的主唱,其百度百科查阅衣湿乐队,但这路子也太野了,一时难以接受。


    这哥们居然将四川的船工号子、川剧的帮腔和清音等戏曲的元素融入到歌曲改编中,难怪听起来“四川”味特浓郁,如此费尽心思的改编,是想走“哗众取宠”爆红路线吗?
    游淼带来的方言版本歌曲,这是原《中国好声音》前所未有的事,但他的改编貌似应题《中国新歌声》的原创性。


    如果你也在观看《十三亿分贝》,当听到优雅飘渺婉转悠扬的《卷珠帘》被兽医游淼改成《卷猪帘之肥肠汤》的四川宜宾方言版,真的有如同撒贝宁的冲动,很想去捂住他们的嘴巴。不过,听完,却发觉这样的改编也很有意思,只是这画面太目不忍睹了,这哥们一定是来砸场子的?霍尊会不会气得喷血呢?
    这兽医哥居然还翻唱了阿杜的《他一定很爱你》,也是很令人啼笑皆非。对美好爱情的期许,竟然有变成如此的俗不可耐。


    问题来了,有不少人质疑《中国新歌声》会要求游淼退出《十三亿分贝》的比赛,而专心参加《中国新歌声》的舞台表演。
    两个人气都爆棚的音乐综艺节目抢人大战一触即发,怪咖低配版的游淼可能笑不起来了,是莫名忐忑还是会兴奋难耐,这个真不知道。


    如此声名显赫的《中国新歌声》要从《十三亿分贝》入手撕抢歌手,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这难道是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瓶颈显现?
    也难怪音乐综艺节目办了这么多期,能唱的都来了,而有些还是三四次的回锅,像游淼这类画风奇葩的歌手毕竟不多见,所以为了提高节目的话题性,这抢人大赛必定蓄势待发,硝烟弥漫。
    《十三亿分贝》与《中国新歌声》虽然都为音乐类综艺节目,但《十三亿分贝》主打“方言+音乐”,同时网综相比于电视综艺,更能放得开、玩得嗨:素人与明星同台,“原创、改编、翻唱”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极具看点。


    主打方言演唱的游淼,在《中国新歌声》中表现得十分尴尬,而在节目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十三亿分贝》中,他与主持人汪涵、大张伟的互动自然且笑点满满,趣味性与音乐性结合得游刃有余,选手更适合哪个节目是一目了然的。
    游淼同时在《十三亿分贝》和《中国新歌声》中燃爆耳朵,引发网民和观众大围观,不可能同时脚踏两只船吧?那游淼会选择站位哪一方呢?这真是个棘手的难题。


    虽然《中国新歌声》声势过大,但网综《十三亿分贝》也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如果游淼选择战队后者,可能方言唱法会走得更远。作为“互联网+直播+综艺”创新度极高的《十三亿分贝》会给游淼乐队们提供更为宽敞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游淼和他的乐队注定要成为今年音乐综艺节目“一枝翻墙的红杏”,看《十三亿分贝》和《中国新歌声》谁的魅力更足,抢得游淼归?期待值爆表。

     短评

    搞笑+方言,这就比大多数综艺好玩又有意义了。缺点:1.黄妈尴尬 2.打断人唱歌 3.这么适合薛之谦,竟然没有他

    8分钟前
    • 力荐

    我看得综艺比我想象的多, 我是中了大张伟的毒. 这个满分, 唯一展现大张伟的专业性,而且有好多好歌的节目, 还有bridge

    13分钟前
    • dorath
    • 力荐

    不知道在演什么却看得很开心 就是因为乱七八糟没有秩序 感觉就像在看隔壁邻居家办的选秀 迷之魔力

    17分钟前
    • LIEDOWN
    • 推荐

    规则好乱,节目好吵,噱头大过内容。但那首魔性的《Rolling in the deep》倒是越听越有味道。

    22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四颗星先鼓励 既然主题是方言的话就请突出歌手 麻烦主持人不要那么抢戏 不然看着真挺尴尬的 还有感觉镜头切换还有什么的确实很乱……很烦人 作为一个观众我只想把一首歌完整听完 不想看见打岔的OK?

    27分钟前
    • 风呼啦呼啦嘿
    • 推荐

    全程尴尬症,第一集没讲明白流程,本质上还是选秀的模子套上流行的直播以为就是创新,汪涵撒贝宁全程伴舞大张伟没话找话强行污强行嗨尴尬癌,主次人物不明确。网综刚开头,赞助商肯投钱是因为广告不管打得多烂多强行只要咖到位频率高就行?!

    32分钟前
    • 叛逆少女
    • 很差

    真的好玩的音乐节目!《西安人的歌》真的惊艳啊!

    37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还行

    来看我们拉普女王张可|・ω・`)

    38分钟前
    • AntiCucumber
    • 还行

    前期有点乱,但后面的出品很不错。喜欢方言,希望有下季。

    42分钟前
    • 小Miμ
    • 力荐

    融合线下的直播热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言。

    46分钟前
    • 苏小妹
    • 力荐

    五心好评 汪涵大张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的态度在娱乐圈绝对少有,能付诸实践就是一件应该推崇的事。节目不是完美,但肯定会在综艺中杀出血路,别具一格。真心希望中国音乐和综艺能发展属于自己的本土的东西,而不是所谓的大制作,追求潮流,但却无病呻吟,空有噱头罢了。

    47分钟前
    • vever
    • 力荐

    有些混乱,同时汪涵精通方言,但音乐性的确有所欠缺,而大张伟和黄绮珊都是音乐人,但在方言方面又不太够,总体感觉有点乱,而且觉得主持人的表现对音乐人不足够尊重,调侃应该在他的表演结束后。除了有些选手表现着实惊艳,其他都不足够精彩。但节目在方言保护推广方面的创新和努力值得支持。

    48分钟前
    • hhhh
    • 推荐

    自家节目还能把自己逗笑,这就叫水平-v-

    51分钟前
    • 阿落
    • 推荐

    唱一首歌既有人讲话,又有捣乱。创意不错,制作负分。【进度:1+2第8期。

    54分钟前
    • 三个牧。°
    • 较差

    只有四川,重庆方言,还有粤语好听

    57分钟前
    • 1%
    • 推荐

    司徒骏文!!!

    59分钟前
    • 刘鑫刘鑫刘胖鑫
    • 力荐

    你好啊,汪涵和方言四美

    1小时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少一分因为太乱了。主持人老是把持不住自己打乱别人唱歌,别人在认真地唱他们在认真的闹有时候真的很尴尬啊

    1小时前
    • 时光鸡
    • 推荐

    看了前两集,弃了。

    1小时前
    • Shelley.
    • 较差

    这是我看过的最过度宣传实则又烂又无聊的综艺 还有我真的没觉得汪涵这个人多有文化 只是觉得他情商较高 会给自己立人设、圆滑、会做人 是个比较饱满的MC罢了

    1小时前
    • ラッキーガール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