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01

    主演:罗素·克劳,艾德·哈里斯,詹妮弗·康纳利,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保罗·贝坦尼,亚当·戈德堡,乔什·卢卡斯,安东尼·拉普,贾森·加里-斯坦福德,贾德·赫希,奥斯汀·潘德尔顿,薇薇·卡登尼,吉莉·西蒙,维克多·斯坦巴赫,坦娅·克拉克,罗伊·辛尼斯,谢丽尔·霍华德,兰斯·霍华德,简·詹金斯,乔什·帕斯,瓦伦蒂娜·卡迪纳利,蒂格尔·F·伯格里,迈克尔·埃斯佩尔,艾米·瓦尔兹,小艾德.朱普,卡拉·奥奇格罗索, 

    导演:朗·霍华德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羊城暗哨

    • HD人工中字

      母亲的直觉

    • HD

      长白山传说之捉仙记

    • HD

      暖暖内含光

    • HD

      两个心脏

    • HD国语

      力王之黑色擂台

    • HD中字

      美男子

    • HD中字

      走着瞧

     剧照

    美丽心灵 剧照 NO.1美丽心灵 剧照 NO.2美丽心灵 剧照 NO.3美丽心灵 剧照 NO.4美丽心灵 剧照 NO.5美丽心灵 剧照 NO.6美丽心灵 剧照 NO.16美丽心灵 剧照 NO.17美丽心灵 剧照 NO.18美丽心灵 剧照 NO.19美丽心灵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拉塞尔•克劳)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珍妮弗•康纳利)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

     长篇影评

     1 ) John Nash 生平背景(转)

    John Forbes Nash Jr.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性别:男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8年6月13日
    简介
          约翰•纳什(JOHN F.NASH)美国人 (1928-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他是一个曾经在博弈论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又用生命来博弈的人。
          被几何学家Mikhail Gromov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数学家”。

    关于1995年纳什在诺贝尔北京论坛的报导
          他是个木讷的老人,拒绝回答与学术无关的提问,拒绝追星族送上的鲜花,甚至不会在演讲开始的时候说上几句客套的话。作为这届诺贝尔北京论坛里最不像明星的经济学家,他却享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原型、著名的“纳什均衡”提出者、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

         5月31日上午9点30分,当年逾古稀的纳什走进北京工商大学的礼堂时,全场近千名师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几名学生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是纳什似乎对眼前的场面无动于衷,他看起来总是在沉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个身材清癯、头发花白的老人看起来十分平凡,然而他一生的经历却比电影中的情节还要跌宕起伏。
    孤独的天才
          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那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手指修长、优雅,双手柔软、漂亮,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普林斯顿的幽灵
          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传奇仍在继续
          有人说,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纳什发疯是因为他太孤独了。但是,纳什在发疯之后却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试图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渊。
          尽管纳什决心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们还是设法为他保全了保险。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后,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守得云开见月明,妻子和朋友的关爱终于得到了回报。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而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2005年6月1日晚,诺贝尔北京论坛在故宫东侧菖蒲河公园内的东苑戏楼闭幕。热闹的晚宴结束后,纳什没有搭乘主办方安排的专车,而是一个人夹着文件夹走出了东苑戏楼。他像一个普通老人一样步行穿过菖蒲河公园,然后绕到南河沿大街路西的人行横道上等待红绿灯。绿灯亮起,老人隅隅独行的背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终于消失不见。

     2 ) "美丽心灵"还是"完美大脑"?

    To Nantas: now I understand "stop existing and start living"

    忘了以前是谁曾经和我讨论过“A Beautiful Mind”的翻译问题,当时好像大家都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翻译成“美丽心灵”。

    之所以市面上会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我想完全是cultral gap造成的。Mind这个词本来既有头脑的意思,又有心灵的意思,而巧妙的是这部影片本身也讲述了头脑和心灵两方面的事情,也许也是冲着这个词我才会再看完雷普利,莫扎特,撒德之后翻出了这部电影。再而三的重新如痴如醉之后,心里只剩下这一句话:“去他妈的完美大脑。”

    仿佛从古到今就是有那么一种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会生活。他们有的人只会煮手表,有的人放荡酒嗣终死于江心,有的人生活过于不检点导致英年早逝,有的人喜欢把好好的美女虐待的生不若死。。。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对待这种天才的态度也是各种各样。我们看到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主要表达对其才智的仰慕之情,比如“阿玛迪斯”中对莫扎特的盛赞以及“鹅毛笔”中对撒德伯爵的标榜。但“美丽心灵”并不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甚至可以看成导演对那些只有“大脑”没有“心灵”的天才的摒弃。

    不妨对比一下John Nash的曾经和后来。曾经的Nash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在学术上他总以为自己是天才,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后来的Nash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再胡思乱想,乖乖的在图书馆看书,老老实实的为同学们讲课。。。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只有勤奋塌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吗?差远了,这个不是孔子讲的故事,恰恰相反,其实John Nash的学术颠峰正是他一生中最最轻狂的时候——让他拿到诺贝尔奖的不是其后来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他20岁左右处于极端自负的时候在博弈论上的成果。因此,最后Nash获得学术各界认可的那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导演也巧妙的借用大众对Nash头脑的肯定来肯定Nash的心灵,来赞美他学会了生活。

    因此“美丽心灵”不是“阿玛迪斯”那样充斥着对天才称颂的赞歌,仅仅是讲述一个和有关生活的故事——一个真正的天才在他天分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缓慢的成长。

    也许大部分人非常同情Nash夫人,说她可怜,说她为Nash付出了太多,从而认为“美丽心灵”这四个字其实说得是Nash夫人,这个虽然说不上是一派胡言,但却也是对此电影一知半解之下得到的较为浅层次的结论。大多数人没有看出来John Nash自己付出了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拒绝承认曾经最最亲密的朋友,他放弃了自己的狂傲,他放弃了自己某些生理功能。。。但这些都不是对他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其实作为一个科学家,Nash放弃的东西当中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研究兴趣:细心的人们都注意到了Princeton玻璃上原本一个个白色的几何图案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代数方程。。。那到底Nash后来在Princeton的图书馆中做什么呢?就我个人理解,他是用一些垃圾塞满自己贪婪的大脑,从而让那些幻觉无隙可乘。(这一点从那个叫Toby的学生最最起初的口吻当中可以看出来)。

    也许当Nash第一次在大厅里看到那位桌子上放满水笔的科学家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达到了他的水平,不过虽然Nash的头脑达到了,他的心灵却不值得受到如此的赞誉。因此虽然很难讲John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作风他会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因为已经发疯了),但是我相信导演也非常承认用完美的大脑换取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值得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美丽心灵”和“心灵捕手”倒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后者中的Damon放弃了虚荣去寻找自己的最爱而前者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先做人,后做学术。”这句话说的很好,但是总有人曲解它的意思,例如“品行不端就做不好学术”等等,这种解释岂不是完全否定了马奎斯撒德和莫扎特在他们各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吗?因此它不是对孔子学说中迂腐部分的继承就是对天才的妒忌。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天才,所以不要让你的艺术和哲学遮掩住你的人性。

    因此,如果你也是个天才,你也在20岁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经登上了科学的颠峰,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你的理论反而都认为你在发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去倒杯热茶,写篇影评,浇浇花,灌灌水,然后一边继续从事研究一边默默得等待几十年后你的天分得到学术界得认可。

    这就是生活。。。


     3 ) 《美丽心灵》男主角纳斯的心理分析


      摘要:电影《美丽心灵》是国内观众熟悉的一部心理大片,男主角纳斯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本文从电影中纳斯的表现来对纳斯进行心理分析,并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揭示纳斯患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原因,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和精神病患者。


      关键词: 纳斯 情感 无意识 原型



      即使是现在,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通常的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会、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异行为和举止的。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精神病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还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而最近的一部电影《美丽心灵》无疑是成功地达到了这个目的。?

      《美丽心灵》的编剧阿基瓦·戈尔兹曼对剧情作了精心安排,男主角纳斯的扮演者罗素·克洛的表演也出神入化。还有普林斯顿金秋美丽的校园,沉稳而空灵的音乐,层叠相融的镜头,所有这些都使《美丽心灵》成为一部精致而美丽的电影,并一举夺得奥斯卡的四项大奖。然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纳斯那些奇妙的思想、传奇的经历,而真正打动人心还有艾丽莎带来的动人的爱情,那是纳斯经历了一生传奇体会到的人性的美丽。?

      阿基瓦·戈尔兹曼的父母都是纽约知名的心理医生,其本人对精神病患者有很好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戈尔兹曼是纳斯原型的第一个心理分析者,电影和心理分析都在试图阐述一个故事,试图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戈尔兹曼的心理分析使纳斯的心灵在银幕上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出来,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帮助自己和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更好地理解纳斯的心灵。


      一、 个性分析:思维与情感的冲突

     (一)思维与情感的不平衡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纳斯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飘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如橄榄球比赛、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在追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他那著名的博奕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斯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影片的开始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斯的个性。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在谈到心理类型时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作为功能十字图的四极,其中心是自我。其中思维和情感相对,感觉和直觉相对。自我在这相对的两维中都可能有偏差。喜好思维的人其自我的意志力便导向思维那一端,情感就只能放在下端而处于一种次要功能。当两者相对比较平衡时,自我仍能较好地理解和控制情感,这时的情感是一种理性情感。但越习惯于思考的人,情感就容易越受到排斥。当思维占据了意识的全部时,情感就只能在无意识中起作用。情感由于受到排斥而不能被意识所理解和控制,往往就会失去理性而成为非理性情感。因此纳斯并不害怕别人对他思维的攻击,因为那是他能够意识和控制的,但是他害怕来自无意识的情感,那是他不能理解和不能控制的领域。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纳斯那木讷的表情下隐藏的是他内心复杂的冲突,成功与失败、孤独与认可、爱与结果……

      (二)三种非理性情感

      对失败的恐惧:他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并且不能接受失败。电影中有一个片断是他的竞争对手汉森向他挑战下棋比赛。汉森说:怕了吧?纳斯充满自信地说:怕了,非常害怕,但怕的人是你。然而当纳斯输了棋之后,他愣住了,不能接受事实,并说:你本不该赢的,我先走的棋,天衣无缝,这棋肯定有缺陷。纳斯紧张地站起来,慌乱中把棋盘也打翻了。后来,他与幻想中的室友谈起这件事时仍然耿耿于怀:我输给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我本来掌握了主动权的,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失了手,一定是他暗中搞的鬼。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纳斯在惧怕失败时的焦虑表现,在他没有写出得到认可的论文时,他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一头撞向写满复杂公式的玻璃窗上,痛苦地说:我只能想到这么多了。纳斯追求成功,追求荣誉,他的情感被这欲望深深地占据着。

      孤立的无奈:纳斯虽然有超人的智力,却是个孤独的才子。在刚进校园的时候,他独自走上楼梯,身后托着长长的影子,那是一个孤独的身影。电影中他有几次谈到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他第一次与幻想中的查尔斯聊天的时候就说道:我不太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太喜欢我。他的导师海林格跟他说:你的与世隔绝可能很大程度影响了你在学术上的发展。人于人之间的交往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觉。纳斯却说:我不交朋友,因为我是只蠢驴。他第一次和幻想中的帕切尔对话时也说道:我喜欢独来独往,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喜欢我。事实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普林斯顿的环境对纳斯还是相当宽容的。纳斯认为人们不喜欢他只是他内心中不喜欢别人的一种投射。他的与世隔绝孤立了他与别人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当环境中产生压力时,就很容易转化为与环境的敌视状态,从而加重他的焦虑感。但是,他同时需要得到认可,当他看到餐厅中有许多教师把他们的钢笔放在一位老教授面前表示尊敬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渴望。

      爱情的迷惘:可以说,纳斯是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他不仅不屑于同学间的交往,而且,起初他对男女间的感情也毫无兴趣。一个有趣的镜头是,在学校的酒吧里,同学们怂恿纳斯去追一个女孩子。他来到女孩子的身边,冷静地看着她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想和你上床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你能不能就当我已经说了那些话?我的意思是说不如我们省掉那些开场白,直奔主题吧。纳斯不相信成人间的浪漫,他于是对那个女孩做了个恶作剧。在这里,纳斯看到的只是男女交往的目的和结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客观而毫无感情的过程。从这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是受到理性意识拒绝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纳斯的个性与心理经验、思维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很不平衡的,他受到了非理性情感的困扰,这是促使他精神分裂的原因。那些被他排斥、不屑与抗拒的心理成份,那些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只能通过不正常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症状分析:无意识的侵入与自我的迷失

      (一)无意识的补偿功能

      纳斯的主要症状是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三个幻觉人物,他们影响、控制着纳斯的生活。这三个幻觉均来源于纳斯的无意识,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病理性表现。

      无意识包括一切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经验,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对于正常人而言,无意识往往通过与意识倾向相反的欲望或动力而作为意识的一种补充,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梦便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一种表现。心智发展不平衡的人们往往是意识与无意识不平衡的受害者,他们与自己的无意识斗争,无意识的正常的补偿功能便只能以不正常的形式表现出来。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最深层次。它包含了人类的许多共通的经验。在分析正常人或精神病人的梦、症状或幻觉时,我们常常可以触及这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模式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人类所有的心理经验,但无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型主要有英雄(性格中的理想自我)、阴影(性格的对立面)、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异性形象)、智慧老人(激发智慧的直觉)、自性(性格的完整性)、圣婴(预示新生)等。原型常常通过意象表达出来。

      (二)三种原型

      通过前面对于纳斯个性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纳斯的心灵中,被意识忽略和拒绝的情感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那些和意识冲突的无意识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非理性情感,来源于三种原型,并由三个人物表现出来。当它们侵入纳斯的意识世界时就不受控制地实现它们的补偿功能。?

      室友查尔斯--阴影

      据医生分析,纳斯可能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精神分裂了。他那时候就已经在幻想中构建了一个室友查尔斯。查尔斯的个性与纳斯完全相反,集中了纳斯周围那些与纳斯格格不入的同学的特点。查尔斯个性中的许多方面正是被纳斯否定了的内容。他是纳斯的阴影。影片中查尔斯第一次出现时便是以浪子的形象出现的。与当时纳斯拘谨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纳斯谈到他神迷的数学时,查尔斯说:数学不会带来真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太闷了。当纳斯谈到他还没有写出论文时,查尔斯问他:你多久没有约会了?可与别的同学不同的是,纳斯得到了查尔斯的认可,查尔斯一直认为他是天才,并且一直鼓励他。内心孤独的纳斯无疑是需要这种认可和鼓励的,因此查尔斯也是纳斯在孤独中需要得到认同的体现。?

      国防部官员帕切尔-- 英雄原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这是我们深层的心理需要。但对于纳斯而言,这种深层的心理需要是通过幻觉表现出来的。第一次出现帕切尔幻觉时,纳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但是对于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人来说,成功越大,就越害怕失败。他需要更多的成就感来缓解他潜意识中害怕失败的焦虑。帕切尔令纳斯感到自己是一个英雄,因为他们的项目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参与这样的一项工作是纳斯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

      小女孩玛休--阿尼玛原型

      小女孩玛休天真可爱,一直没有长大。他是纳斯内心中的女性经验。纳斯在酒吧中由于不尊重女性的感情而遭受了对方的一个耳光的片断表现出纳斯缺乏女性经验,并且没有对女性情感给予应有的重视。他的女性经验很弱,也很不成熟。当他开始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艾丽莎并为之深深吸引之后,他开始幻想到玛休,也就是那一次,他与幻觉中的查尔斯谈起艾丽莎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表情。他说:他很迷人,我都不知所措。我该娶她吗?

      (三)精神的分裂?

      纳斯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识的缺口。被纳斯忽视了的这些无意识通过幻想表现出来之后,纳斯的人格就被逐渐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并常常取代纳斯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当这些分裂出来的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时,原本现实的自我会逐渐失去勇气和能力,以致于病人完全受到幻想世界的控制。影片中,当纳斯感到危险并表示不愿继续工作下去时,他受到了帕切尔的威胁,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对于他来说,那些幻觉都是真实的。当他被带入精神病院,并被告知他已经患病时,他不相信,并认为这是苏联人的阴谋。而当艾丽莎去探望他,并且把他自己整理的那些资料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但在内心里面,他是相信艾丽莎的。这时他的幻想世界开始受到了冲击,头脑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的矛盾,令纳斯感到非常痛苦,他挖开了手腕去寻找那个可以放射号码的二极管。之后,他接受了电击治疗。罗森医生说:现在他正经历着精神分裂症者最难熬的阶段,那种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恐惧……。


      三、 康复之谜:理性情感与非理性情感的较量

      (一)真和假

      精神分裂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康复的精神病。但纳斯却奇迹般地在没有坚持医学治疗的情况下康复了,这是爱的力量。艾丽莎的爱是纳斯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也是纳斯与现实接触的桥梁。

      要治愈一个已经分不清真和假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中来。纳斯的幸运在于他一直有艾丽莎爱的支持。纳斯一直能够感受到艾丽莎的爱,并且相信艾丽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真实的世界重新进入纳斯的意识,使纳斯在真实情感的引导下重新关注现实世界。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是纳斯的精神病复发并受到了帕切尔的生命威胁。艾丽莎打电话通知医生,而帕切尔命令纳斯:你必须阻止她。纳斯紧张妻子的安危,连忙说:别把她牵扯进来,当帕切尔拿出枪来对着艾丽莎时,纳斯冲过去把他的枪撞到地上。当艾丽莎冲出去后,纳斯同时受到了几个幻觉的压力,帕切尔用枪对着他,铁着脸说:干掉她!要么她死,要么你死!。查尔斯从楼上跑下来说:哦,约翰,照他的话去做。玛休拉着他的手,望着他,仿佛要他做个决定。所有的声音和形象都在纳斯头脑中旋转,终于他飞奔出去挡住要离开的艾丽莎,激动地说:玛休不可能是真实的,她从来就没有长大过。那一刻,正是由于他不愿伤害艾丽莎,正是由于他对艾丽莎的爱令他的理智战胜了幻觉,使他的自我在那一刻强大起来并控制了非理性的幻觉。

      (二)理性情感与非理性情感

      当纳斯真正被激发起来时,真正感受到了理性情感的力量时,他便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感的控制。因为这时,情感在纳斯的意识中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

      影片中当艾丽莎要决定是否让纳斯重回医院时有一段感人的对话,艾丽莎颤抖地拿起纳斯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你知道什么是真的,这个,这个,然后把纳斯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艾丽莎凝视着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祈诚地说:也许是这里,我相信有些强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纳斯的眼泪终于伴随着呜咽声哗哗地流下来。

      艾丽莎相信纳斯的心能感觉到她真实的爱,她相信纳斯的真实感觉有足够大的力量让纳斯战胜幻觉,重拾迷失的自我。凭着这种信念,她帮助纳斯开始了与幻觉斗争,与分裂的自我统合的艰难历程。艾丽莎鼓励纳斯重返校园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纳斯保持与现实的接触,并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事务中来。他直面幻觉,每当帕切尔的幻觉再次出现时,他就大声地吼道:你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尽管纳斯不时地被视为怪人,但他自我的力量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控制了他的幻觉。

      几十年来与精神病的斗争让纳斯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当他与前来探望他的诺贝尔基金会成员托马斯·金聊天的时候,他感叹道:诗意般的美丽并不是人的本性。而他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更道出了肺腑之言: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如果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你,我的爱,你是我所有的动力!

      影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斯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  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著(成穷、王作虹译)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7

    2. Sylvia Nasar. The Man Behind a Beautiful Mind. Newsweek, March, 2002, P52

    3. Vadan Mehta. Russell's Nash. Film Review. August 2002

    4. Donald Williams. Notes on Character, Dreams, Filmmaking, and Fiction. Film Review, January 2001

    5. C. G. Jung. A Criticism of Bleuler's Theory of Schizophrenic Negativism.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Vol. 3.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2. 303p. (p. 197-202)

    6. C. G. Jung.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Unconscious in Psychopathology.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Vol. 3.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2. 303p. (p. 203-210)

    7. C. G. Jung. Mental Disease and the Psyche.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Vol. 3.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2. 303p. (p.226 -230)


    Psychoanalysis for Nash in the Film A Beautiful Mind

    Gu Lidan Shen Heyo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bstrct:A Beautiful Mind is a popular movie which perfectly show the inner world of a schizophrenic. This paper intends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film and the disease of schizophrenia better through psychoanalysis for the protagonist Nash in the film.


    Key Words: Nash Emotion unconscious Archetype


    作者简介:

    古丽丹 女 1979.6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2001级硕士研究生?

    申荷永 男 1959.1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转这篇是因为提到“原型”。从这个角度解释问题,这个世界变得很有趣

     4 ) 【翻译】《纽约时报》的美丽心灵影评

    ----copyright infomation-------------------------
    原文作者:A.O.Scott
    发表于:2001年9月21日《纽约时报》
    中文翻译:www.monsternunu.com
    英文版版权归A.O.Scott以及newyork times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中文版版权归www.monsternunu.com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onsternunu.com/archives/14/
    -------------------------------------------------

    Sylvia Nasar在数学家纳什的传记《美丽心灵》中引用了纳什同事的一句话:“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Nash先生的生活正是这种困境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但同时也是个特例,因为他不光生活在上述两个世界中,现在还有了第三个世界:平庸无为的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梦幻宫殿,在这里,各种暧昧不明的因素溶入了他们自信的陈词滥调以及新鲜骗取的眼泪中。

    眼泪和耀目的光芒伴随着他们,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来的心安理得。而荒谬的是,这部由Ron Howard导演,由Akiva Goldsman编剧的影片,其中生发出的看似纯真的情感却几乎全是虚造的。

    首先,将要嫁给纳什的麻省理工的学生Alicia Larde (Jennifer Connelly饰)愉悦的跑进nash的办公室,挥舞着手中的稿纸,她刚刚证明出了一个极端变态的假设。她的导师同时也是未来的丈夫把目光从刚喝过的纸咖啡杯挪开,瞥了一眼Alicia的证明,“很精妙,但是错了。”他说,给出的评判挺符合一个“美丽的心灵”。

    让我们退后了看,从错误到精妙。纳什先生今年73岁,这个尴尬而天赋异禀的人拥有他们这代人中最出众的数学才能。他三十出头的时候一场精神疾病极大的打击了他的创造能力,而他曾经在博弈论、量子力学、数论等诸多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经过三十多年的与精神分裂症的抗争,他好象是得到了上帝奇迹般的宽恕,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纪念奖,以表彰他在40年代末于普林斯顿大学所作出的经济学成就。

    总体上看,纳什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刚好符合电影所渴望叙事结构:光彩照人的生活惨遭不幸最终又依靠顽强的精神获得了胜利。但是,就像Nasar小姐在之前为《纽约时报》做的经济学报告中所说的那样,细看他的生活,其中夹杂着诸多迷人或者糟糕的故事。在数学这个具有古怪名声的行业中,纳什先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质数。他反社会的暴躁脾气以及他那些残忍而危险的侮辱和恶作剧在他的同事中可算得上是臭名远扬了。

    他同alicia结婚之前,他们有了一个叫John的孩子。同时,他还是另外一个也叫John的孩子的父亲,这是他同一个叫 Eleanor Stiers的女子生下的,纳什后来离弃了他们。他与许多男性有着强烈而明显的性关系,他甚至因为在加州圣莫妮卡(Santa Monica)的男卫生间中要求与人发生性关系而被捕,并且因此丢掉了他在研究与发展公司(RAND)的职务。当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的时候,alicia与他离婚了(他们于去年6月复婚)。

    上述这些我们在电影中都看不到。更糟的却是那些被粉饰的学术和政治经历把他的天才和疯狂一起塑造成了一座丰碑。电影《美丽心灵》开始于一个虚构的 Helinger 教授(Judd Hirsch饰)的演讲,演讲上说美国的数学家在抵御纳粹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要把注意力转向抵抗苏联共产主义。

    这一场景以及接下来的故事将冷战时期疑神疑鬼的学术界过分的简单化了。当时,许多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同情支持社会主义,这也包括纳什离开普林斯顿之后去任教的麻省理工(而不是象电影中所说他之后在领导一项有关防御的机密研究),当然更多的人对社会主义表示怀疑(这包括后面提到的 Robert Oppenheimer)。而nash不在其中,他被Howard导演和Goldsman先生描绘成了一个无畏的冷血战士。即使在国防部的智囊团——研究与发展公司(RAND),他也更乐于进行纯理论的研究而非实际应用,1960年他甚至尝试着放弃自己的美国国籍并建立一个世界政府。

    显然,所有的这些对于观众来说都太难以承受了,任何会减少观众同情心的真实事件均被涂抹掉,留下了一个害羞而可爱的天才形象。当然,任何一个源自传记的电影都会将原著修改、粉饰、强调或者压缩,但是《美丽心灵》走得更远,变成了同《肯尼迪》(J.F.K.)或者《阿甘正传》一样的历史修正主义影片,并另人沮丧的表现出了对观众智慧的低估。

    电影所声称的真实到底有多少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对于这个问题,写电影的人比拍电影的人更感兴趣。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没有难倒Howard先生。但是,如果没有以上这些令人窒息的异议,或者不相信这些事情,甚至无知的反驳说这只是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就值得用它自己的语言作评判。也许,借用一下数学符号上的规矩,这部电影可以叫做《纳什质数》或者干脆叫Nashi(i代表虚数)。这个纳什的故事没有丧失它的美丽。

    一方面,Connelly小姐在剧中是一个敏锐而活泼的角色,她最初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之后又成为了这个不安而难处的男人的妻子。而其他的演员,包括Ed Harris演的联邦特工、Christopher Plummer 饰演的精神病医生、Paul Bettany演的英国纨绔子弟、 Josh Lucas演的喜欢数学的校运动员等,都在努力不让自己在戏中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Roger Deakins用其优雅的电影手法,将战后的普林斯顿大学变成了一个甜蜜的世外桃源。

    但是,罗素克劳能够坚持,他拒绝了每一个能把角色演的过火的机会。太多用来卖弄的机会反而不能很好的表现一个天才或者一个疯子,即使像达斯汀-霍夫曼 (''雨人'') 和杰弗里-拉什(''Shine'')这样有天赋的演员也很难办到。

    罗素克劳用他过人的专注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几乎完全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中的人,他对人物心灵的戏剧化展现处理的旁若无人:一个模糊的微笑挂在纳什的嘴边,演讲时声音轻微而吞吞吐吐,带有南方音韵的口吻(纳什正在西弗吉尼亚长大)。随着罗素克劳的表演,你不会认为这是演员有意为之,反而会认为这是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吸收后自然生发出来的。

    对于怎么把观众带入纳什的内心世界,Howard导演带来了一个就像它本身一样简单而聪明的想法。当问到纳什为什么会相信那些导致他疾病的幻想时,纳什说,“那些想法出现在我头脑中的方式和数学的一样”。比起评论Howard导演编造的巧妙惊喜,我更愿意认为他是找到了一个操作性强的电影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他还找到了一些娱乐的方式来表达约翰纳什的数学方面的见解:让纳什赢得诺贝尔奖的理论就在学生酒吧挑选女友的策略中表现了出来。)

    纳什的幻觉一天天变得真实,精神分裂症不会像它所带来的痛苦那样宣告自己的到来。Howard先生在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况下,慢慢带领我们进入纳什地狱般的生活中,这个角色的表现似乎至少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中纳什先生的描述。纳什在他1994年发表的自传中写到,“我开始理性的避免一些幻觉的影响,其中有些幻觉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

    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电影中的纳什对于琐碎的事情没有耐心,更乐于研究“统治力量”。《美丽心灵》中的统治力量是一种熟悉而不令人很反感的伤感的类型。这部电影实在并且也应该被理性的拒绝掉,但是你并不会完全从你的心里排斥它。

    《美丽心灵》是PG-13级(家长指导下观看)。包含一些令人难受的场景和少量的性内容。

     5 ) 两种爱的境界

    一、 我相信你
    JOHN说我没有病。
    当JOHN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时,我相信是因为他不愿意再为国家安全局破译密码,所以被出卖了,美国安全局不会让他透露任何信息。电影中所有间谍的下场不是被变成疯子就是被杀掉。
    JOHN把手腕咬破,找不到芯片,我相信是精神病院的人拿走了它。我相信他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我看着爱丽莎调查JOHN曾经的工作。我说这个蠢女人,美国安全局怎么会留下任何线索。
    爱丽莎看着JOHN电疗流泪,我说,这个蠢女人,他是你的丈夫,为什么你不相信他,为什么要让他受苦。连我都相信他。
    我一遍又一遍的对屏幕上的JOHN说,不要吃那些乱七八糟的药,那样会让你的思维迟钝,你是个天才,你怎么能被那个愚蠢的女人毁掉。
    如果是我,我不会让他们把你带走,我会找到证据证明你的清白,让世人知道你的伟大,让国家颁给你勋章,不论付出任何代价。

    二、 我会跟你在一起
    JOHN说我真的病了。
    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侄女,告诉他,有些东西不是真实的。
    他清醒了,我崩溃了。我那么相信他。原来,原来如此。
    JOHN由一个伟人成了一个病人,他思维迟钝,他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甚至在夜里无法满足自己的妻子,他差点淹死自己的孩子,他甚至不能保证不会伤害他人。
    爱丽莎一直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痛苦默默流泪,她说,她会有时候突然觉得他又变成了以前那个他,然后她就觉得她还爱着他,她鼓励他跟外界接触,鼓励他工作,她不让他去疯人院,让他留在身边,尽管他可能会伤害她。
    而我在这个过程中还一直不能接受JOHN有精神病这个事实,我还在想,我爱的这个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付出那么多只为了证明他是个疯子吗?最后我也不知道我还爱不爱他,或者我爱的根本就不是他。我爱的只是我想像中的JOHN。

    原来得幻想症的那个人是我。我把我的爱人幻想成一个完美的人,事实上他不是,然后我会失望,甚至我的整个世界都会崩溃,我还以为自己是那个最受伤的人。我不能正视现实,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在深深的悲哀中溺死。

    爱丽莎才是真正能陪伴JOHN的人,她理性,她爱他的优点,也能接受他的缺点,还能陪伴他渡过难关,并鼓励他取得新成就。
    而我爱JOHN的时候,他是完美的,他什么都好,他没有缺点,或者说,我爱的不是JOHN。
    所以我只能孑然一身,让那个英俊,温柔,浪漫,睿智的葡萄牙籍室友长住心中。


     6 ) 不完全真实

    电影看完了才知道,阿,原来真的有这么一回事,是真事。

    电影是真但又不完全真,约翰•纳什的儿子不是哈佛毕业生,精神病是遗传病,

    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也没有再婚,仍然继续照顾前夫跟他们的儿子。

    纳什曾在一次采访中评价《美丽心灵》:“这是一部制作得非常好的电影,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我看过好几遍。不过,每次看的时候,我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认为这部电影有助于人们理解与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另外,一点点的遗憾是,这部电影没有反映我30岁以前的生活,也没有反映我后半生的生活。”

    这并不完全真实的是不是给了一个好的结局,个人觉得是的,后面的纳什理智胜了心魔,虽然还能看到但至少生活正常了,儿子哈佛毕业生,妻子也一直陪着他。

     7 ) 《美丽心灵》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本来要找的是《美丽人生》,但因为忘记了片名以为是《美丽心灵》,巧合之下看到了这部让我深感震撼的电影。而前者豆瓣评分9.5,后者是8.9,可在我心里《美丽心灵》是十分!

    一般对于感受比较强烈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的电影,我很少去探究故事背后真实的情况,因为一般来讲,真实没有电影完美,真实会冲淡电影里的那份崇高和圆满,真实里的人性会让“完美”产生裂缝。

    可我还是简单查了约翰纳什的资料,果然,没有完美的人,但或许电影太过感动,所以那份遗憾并没有冲淡我的感受。我们先抛开真实,只来读一读故事。

    ――

    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直到纳什第二次发病,把孩子丢进浴缸差点淹死时,才彻底相信他是真的病了,得了精神分裂症,原来别人说的是真的。在此之前,即使有所怀疑,可我们还是为他找了许多的借口。毕竟传统谍战片看下来,国家机器可以轻易定位一个人,也可以轻易否定一个人,说一个人从来没存在过,也许是真实,也许是虚假,纯粹剧情需要。所以,我们相信是国家放弃了纳什,让他沦为精神病,成为一个无用的弃子。

    可原来他真的病了。

    第二次观影后,终于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了电影其实很早就隐晦的告诉了我们他有了精神分裂的征兆。

    纳什刚搬进宿舍,看到楼下有提行李箱的人,转过头就发现自己有了一位浪子室友,而第一次见面,浪子室友查尔斯便向他描述了一个身高多少的侄女。

    两个人第一次去天台喝酒,冲动的纳什对着楼下的学生喊话,镜头自下而上,只有纳什一个人。紧接着全景,出现了查尔斯。

    因为受到打击,两天没吃饭,查尔斯约他去喝酒,他是紧随着查尔斯出去的,可镜头里其他学生看他的视线里还是只有他一人。

    打桌球时,他刚看了看角落里的查尔斯,汉森走过来,说“是你赢了?还是另一个你赢了?”

    作为最好的朋友,他人生中最大的两件事他却没有出现,一次是进入实验室的庆祝会,一次是婚礼。这不合常理。

    ――

    纳什第二个幻想出的人物是帕澈,锲机出现的很巧妙。在此之前,他下棋输给汉森时被嘲笑,研究遇到瓶颈时被否定,看到老教授被授笔时他充满了羡慕。而此时恰逢他地位稳固,才华横溢,是事业上升期,而出入国防重地,接触国家机密,被伙伴羡慕,对荣誉的渴望,使第二个人物出现。解密后他曾向将军询问那个老大是谁?按常理,将军至少该投向一个眼神,也就是视觉定位,无论那个人的身份是否能明说,这都是最常规的动作,可电影里将军其实是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转换了话题。

    从台球桌上汉森所说的话,可以推测其实纳什周围的人都会觉得他有时候很怪异,但因为并不离谱,也不频繁,所以他们选择性的忽略。

    离开五角大楼前,纳什向将军询问“苏俄”的动向是什么?他没有得到答复。所以,他幻想出的人给了他最好的答复,而这个答复,可能让他成为像奥本海默(犹太人,原子弹之父)那样的人。人类迄今为止投放的原子弹只有两枚,那样惨烈的代价不是人类所能承受的。

    影片开头,一位老教授对一群年轻的数学家在训导,说“数学家发明了原子弹,数学家结束了战争,数学家破译了密码”……数学被称为宇宙的通用语,所以数学家的高傲我们可以理解,也可以想见,每位数学家都想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成就与名誉相辅相成,才是每位科学家的最终梦想!

    所以,帕澈这个人物的出现是在他内心最渴望卓越功勋的时候。时局动荡,他自以为出入五角大楼4次,已经肯定了自己的才华和重要性,所以,他有了资格。而现实中的恭维和褒赞更让他的自信变得极其自负和傲慢。

    ――

    所以,我们看到他甚至扔掉书本,对学生说“上课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我宝贵的时间。”一道题,说有些人可能需要几个月,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解不出,言下之意是赤裸裸的自我标榜,意味自己是伟大的天才。

    第三个幻想人物是一个总让他抱抱的小女孩。那时他刚刚得到一份爱情,对未来充满憧憬,而这份憧憬里,或许就有一个可爱的孩子。那是他渴望许久的亲情。

    三个幻想人物依次出现,分别是他不同时期最渴望的感情需求。友情,荣耀,亲情。还好他的爱情是真实的,否则不敢想象他会被怎样看待。

    ――

    影片里有一句话:“有时候我还真想和查尔斯说说话。”即使他知道查尔斯并不存在,可现实里的他实在是太孤单了,那个查尔斯就在他眼可见的地方,他是他最好的朋友,他那么了解他,了解他的一切。

    初次见面,查尔斯知道他难以接近,所以邀请他一起喝酒打破彼此之间的冰山。

    被漂亮金发女生掌掴,别人都在看他笑话,但查尔斯一句“我尤其喜欢液体交流那段,”让他的尴尬变得风趣幽默极了。

    他的论文获得了导师的肯定,查尔斯激动的跳了起来。

    他得到了爱情,和他分享,查尔斯高兴的说“看起来每个人的审美都不相同。”

    演讲前他遇见了查尔斯,查尔斯体贴的说“看起来某人需要个抱抱。”

    他被医生抓捕时,查尔斯的眼睛里都是不可置信,而在谈话室,他看到的查尔斯痛苦的流下了眼泪……

    ――

    查尔斯其实是他对汉森的认可。他不能否认汉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对手,和他不同的是汉森的优秀除了天赋和才华,还有出众的社交能力。而他,相比较人和事,他更擅长的是处理事件的能力。他一直在学习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秘诀,可他毫无这方面的天赋。

    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查尔斯和汉森外貌上很相象。至少对我这种记不清名字还对外国人脸盲的人来说,第一次观看时我大概是在30分钟左右才分辩出来他们不是一个人。另一方面,就是纳什对汉森所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自尊心,他不愿相信自己会输给汉森,却又不得不有这方面的担心,这让他非常焦虑。真实的汉森对纳什是稍微有点攻击性的,这让他反感又恐慌。所以,他幻想的浪子室友对他简直是知己一般的存在,他能洞悉他的懦弱,并给予激励,洞悉他的敏感和蹉跎,他和他不分彼此,无需掩饰,也无需解释,只要他需要,那个他就在。

    其实他很想和其他人一样做汉森的朋友,可他做不到。所以,他幻想出一个绝佳室友,他会说“你是对的,他们所有人都是错的!”

    他会无条件的支持他,是他在光明之前的黑暗里唯一能够紧握的一双手,如果没有查尔斯,或许他还等不到博弈论的锲机出现,便垮掉溃败在失败的阴影中。

    还有一个论点是,在两个人第一次下棋,纳什失败后,汉森在他身后举起左手高声叫喊:“看!这就是伟大的约翰纳什”!时隔多年,汉森成为了系主任,他来恳求他可以在校园里走一走,却因为没有身份证而导致情绪失控,这一次,汉森抱住了他,他给了他安慰,使他稍微平复了心情,而在他离开时,他所幻想的帕澈用同样的语调同样的手势说了相同的话:“看!这就是伟大的约翰纳什!”

    不同的是汉森从排斥到接受了他,而幻想的人物却从接受到排斥了他。

    除了他的妻子劳德,汉森与他而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尽管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不仅是他的对手,还是他想成为却永远不可能成为的人。

    假若汉森是太阳的炙热和热烈,他就是星星的冷清和寂寥。

    ――

    从电影一开始,纳什的言行举止就会让我们区分出他不是一个正常人。正常人的范畴很笼统,又含糊,但他就是有那么点让人觉得怪异的地方。通篇看下来,不得不佩服纳什的扮演者,在某些细节的刻画上,他是第一次让我确切意识到外国电影里人物的演技堪称炸裂。

    新生入学的酒会上,纳什用一个玻璃杯,让对面同学的领带变得异常糟糕。而他的开场对白也是糟糕透了,上来就说内心最真实的看法,对一个陌生人说贬低的话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紧接着汉森出场,把他当成了服务员,而他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否定对方成绩时微微低头,右手在额前快速的抖动。离开后,他独自一人站在场地中央,别人三三两两的都在攀谈,唯独他拘束拘谨无所适从的左右回看。

    帕撤在秘密基地对他说:“在我看来,你是天生的解密专家”。他的表情是稍显羞赧却很高傲的笑。嘴角很快的扯了一下,作了笑得表情,又迅速回复正常,一脸严肃认真。这一段堪称惊艳!

    精神病园第一次见面,劳德在打断他话后他的嘴唇还在不断翕动着。

    和幻想人物说了再见,决定不再和他们交谈后,又一次遇见查尔斯,他忍住不和查尔斯争吵,很细微的动作,手里拿的书抖了都,紧转身离开,双手颇有些气急败坏的又抖了抖,脸部表情是隐忍的怒气,嘴巴紧抿着,浑身充满了气急败坏和无力感。

    当他的心情处于兴奋或不安时,他的脸上总有一种女孩似的羞赧。并不显得变态,而是让他显得非常腼腆、内敛、敏感、自卑。很好的切合了人物性格和心境。

    劳德第一次办公室约他吃饭的时候,纳什的表现先是骄傲,神经质,又想展示自己的魅力。一开始有点无所适从,双手不知道该怎么放,然后是紧张的右手在额前抖动,接着是故作轻松的展开双臂,最后是傲慢的说出一句“不知道你是否能懂。”可在劳德的注视下,他所有的骄傲溃不成军,开始像女生一样拨弄着自己的头发,把耳边的头发一次次的向后梳理着。通常来讲,这是女性害羞的动作,就像他第一次约金发美女时,尴尬促使金发美女做出了同样的动作。他一直在说怎么学习人际交往,看来果然是。虽然有点搞错了男女对象,但心理描述还是恰如其分。

    第一次治疗时,医生在窗户外面对劳德解释,纳什很乖觉的接受被约束带绑在床上,他的眼角通红,眼睛里是痛苦和茫然,他缓缓流下的那滴泪,配合着医生的话:“他所珍惜的既没有消失,也没有失去,而是从未发生过,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这一幕让观众无法不动容,联想他把手臂的血肉撕开,翻找被植入的镭射管,那该是多大的疼痛,可他只是单纯而茫然的说:“它不见了,找不到了。”他感受不到身体上的疼痛,因为精神上的折磨更痛苦。

    ――

    还好他的爱情,他的劳德是真实的。在劳德眼里,他温柔,细腻,体贴,虽然不善言辞,却幽默,浪漫。大概所有的女性观众都会对画星星那段念念不忘吧。

    而全篇我认为劳德最美丽的时刻,是纳什在大学发疯回到家后,纳什动了去精神病院的念头,而劳德摇了摇头,说“明天再试试。”那一场简短的谈话里,劳德美的动人心魄。并不仅仅是台词的缘故,而是那一刻她真的美艳到不可方物。

    而打动人心的台词是在纳什第二次发病,本来决定送他去医院,可最后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她抚摸着纳什的脸,还有他的心,温柔的说:“我应该相信会有非凡的事发生。”

    ――

    关于纳什的崩溃,其实也早有预兆。

    从与帕澈会面肯定自己的间谍身份;到酒会上第一次怀疑有人在监控自己;第二次是投放第一封信件时外面有辆车经过;第三次是结婚,他很珍惜这份幸福,所以更加恐惧失去它。所以有了后来的开枪追逐,彻底崩溃。

    而到真相大白时,我们才知道那辆车,那个人,原来是阿苏。

    第二次发病的原因是因为他无法正常工作,无法照顾孩子,还有无法回应妻子的需求。区别与第一次对荣耀的渴望,这一次他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性。他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疯,再一次看到帕澈,他说“我太害怕你是假的了。”也可能因此他才终于分清了现实与真实。

    镜头里不断闪回的小女孩,时间似乎未曾对她有半分影响,他冒死拦住妻子的车,告诉她,他终于分辨清楚了。

    ――

    他的一生,似乎早已被人看穿。第一次与查尔斯在天台上喝酒时,他曾说他的小学老师说“他有两颗脑袋,却只有半颗心。”

    两颗脑袋,一定有两个成年人:查尔斯,帕澈;半颗心:未成年人,小女孩。

    他们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查尔斯第一次出现说:我就是你的浪子室友!第二次出现时说:“你的浪子室友回来了。”他意气风发时,查尔斯消失,他需要倾诉安慰时,查尔斯出现。这个人如此的重要,即使步入老年,他还记得当初对方所说的话:“你多久没有吃饭了?”查尔斯曾经用这句话缓解他的焦虑,而他用这句话缓解晚辈的偏执。

    他一生收获为数不多的善意,可每一份,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纳什说:“你以为我们的梦,噩梦是怎样的吗?难道一直用痛苦饲养它们。他们是我的过去,其实每个人都被过去所缠绕。”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传奇,与其说是用意志去战胜了疾病,不如说是他终于对这个世界释放了自己。他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了别人的优秀和功绩。纳什,终于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对世事淡然一笑。他用事实证明了“人因肉体而脆弱,又因精神而坚强。”

    ――

    年迈的纳什看起来甚至是可爱的。他向学生征询“托马斯金”是否真实存在那段太搞笑了,而在受邀去喝茶时,他嘴里不停念叨着没用的话。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

    他曾经问托马斯金“我是不是刚刚跨过了紧挨着愚蠢的正直边界”。托马斯说“当然不是。”

    当然不是,他用一生证明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证明“奇迹”这两个字在被创造的那天起,就代表了非凡的事件一定会发生。片名《美丽心灵》,在第一次观看时你会觉得是用来描述劳德的,可第二次观看,你会发现他也用来描述纳什。为了做一个正常人,纳什付出了很多:他割舍了友情,使命感,狂热的追求,还有对自身梦想的放弃。

    人很喜欢拥有,但重要的放弃,谁都无法轻易做到。

    ――

    纳什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颁奖台上他睿智又儒雅,感激自己的妻子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是她的爱拯救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而后,高大英俊的儿子出现,他与妻子依旧恩爱如初,那三个幻想的人依然在。他已白发龙钟,而那三个人还是最初的模样。他选择忽视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起来是一个正常人,可实际上也是他们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人。他们即是阻碍,也是助力。

    无论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挫折困顿,可整个人生,终究还算是圆满,即使是旁观者,也深感荡气回肠。

    ――――――――――――――――――――

    以下为不想知晓的真实,会对影片本身观感产生巨大冲击,可以选择不看。

    无论是查尔斯,还是汉森,都可以看做与纳什年轻时同性恋倾向的映射。他曾经说过,他曾与两个男性有非同寻常的关系,一个相互吸引,一个从最开始的朋友发展到更进一步的关系。

    现实中他曾经被辞职,也是因为此。

    纳什曾有一个私生子,他曾经抛弃过一个女人,最终迎娶了劳德。私生子的精神健康,而与劳德的儿子却遗传了相同的精神病,并且不是在哈佛上学,而是普林斯顿。

    片中阿苏对劳德的关心,可以映射现实中劳德在与纳什离婚后,曾经与另一位数学家有过短暂的婚姻。

    真实里劳德很早就与纳什离婚了,尽管后来他们又复婚。不可否认的是即使离婚后,劳德依旧承担对纳什的照顾。虽然并没有电影中那样恩爱。可我们应该理解,照顾一个精神病人,或许是两个,会把一个普通女人所有的温柔都杀死,她能守住婚姻里最初的承诺已是人性最大的善。

    纳什并没有发表诺贝尔获奖感言。在另一个小型聚会上他曾经不满和他人共享同一个奖。没关系,我也这样认为。

    真实的纳什的确没有什么朋友。他的性格缺陷达到了不能被人容忍的地步。

    纳什关于冷战的言论后来被证实是真的,可在当时他的言论却被认为是疯子。所以,一个具有长远预见和精准计算的人,被所有人认为是疯子,到底谁疯了?说到底不过是人对最坏结果的恐惧罢了。

    有几次重要奖项都想颁给纳什,可因为他的精神状态都放弃了。这在我看来不公平,他的博弈论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发展对象,可这个人明明活着,许多人却认为他死了。

    直到纳什获得了诺贝尔奖,周围人对他的肯定,才是他精神渐渐好转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排斥心理是否会给予对方压力,加重对方的病情。社会该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少数群体,始终是一个无法用模式去规范的命题。

    从以上种种,可以用另一个角度却看待电影,美丽心灵,也可以说是导演,编剧,他们用最大的善意,去呈现一位伟大人物的平生,抹去种种不完美,让那位对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以用和蔼体面的姿态留存于世。

    不过,即使知道了这些真实的不完美又怎样?时间终究会为我们选择什么会留存在脑海,记忆,总会留下最美好的。这是大脑的选择。

    而对那些喜欢在伟人死后,报道生前劣迹的人,下面一段话说的非常好: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

      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生前议论悲与喜,死后莫论是与非。用中国话来讲,叫做:死者为大。

    ps:同是描述大学,《美丽心灵》让人对普林斯顿大学无限敬仰,《无问西东》却一言难尽

     短评

    我觉得你很有魅力, 你对我的主动性说明你对我有同感。尽管如此,传统的信任仍然需要我们在做爱之前进行数多次柏拉图式恋爱。我正在往这方面发展,但事实说来,我真正想做的只是尽快和你XXXX。

    7分钟前
    • 小白的山
    • 力荐

    幻想又有什么不好,至少多了三个爱你的人。

    10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有你终生美丽

    1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才是真真的传奇,再好的编剧也想不出来吧。

    17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是的,你必须学会分清哪些是幻觉,哪些是梦,哪些是真实的人生,才可以活下去。

    20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你让我相信还真有感情这回事。

    23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高光是Nash内心博弈,用逻辑找到幻想中的漏洞然后出去拦Alicia的那一段。这可能就是天才。还有就是结尾那个幻想三人组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26分钟前
    • kouzi_
    • 力荐

    每个孤独的孩子其实都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好朋友

    27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所以说不要学数学,你就是不信邪

    32分钟前
    • ♣lùlu♣
    • 推荐

    “我的追求带我穿越了物理、形而上学、幻觉,又带了回来”,顶尖科学家的世界已经足够神奇,何况他还有着伟大的爱情。这部电影不仅是纳什的精彩传记,更是对爱情的崇高礼赞——爱是无限,爱是信仰,爱是一切逻辑和原由。

    35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用精神治好了自己的精神病

    37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八年前标注了想看,今天在去北京的高铁上看了。我以为的还真不是我以为的,众人给教授钢笔时真的很激动。

    38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和近日的《万物理论》相映成趣,皆是饱受精神或生理折磨的伟大天才,以及爱上天才的坚强女人。两部传记片皆淡化传主的道德瑕疵,同时对各自妻子也倾于美化。现实生活中,两位妻子都曾因不堪忍受心生恨意,两对皆离婚。可纳什比霍金幸运,艾西莉亚即便离异也从未放弃爱他,两人2001年复婚。简却另嫁他人

    40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幸运的是爱他的女人存在于真实里。

    42分钟前
    • 阿猴HOSEA
    • 力荐

    与自己战斗,坚持,勇敢,相信自己。面对一切困境,克服它,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这是人性的光辉之处,这是人超越一切生物的闪光点。

    43分钟前
    • 尧耳
    • 力荐

    他是情商最低的人,但他也是最真实的人。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很震撼人的传记电影,从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做伟人也真不容易啊~~

    4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我的幻觉中有三个人,我虚构出好友在低谷时陪我屋顶畅饮,我虚构出上司证明我所效力的是最伟大的事业,我虚构出小女孩来给予她最单纯的关爱。然而真实的是,我的对手成为我的帮手,精神科医生击破我的幻象,我的爱人一生坚定的相信我照顾我。如果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有通用的公式和逻辑,那么感谢爱人教会我真与理,我的心灵一半是你的手帕一半是我的钢笔。

    53分钟前
    • 我即方位
    • 力荐

    李笑来老师推荐的一部电影。纳什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看的时候不够专注,这是部需要安静认真去看的影片,另现实中精神病始终是一个没有最终被解密的领域,治疗的药物对人的大脑损伤很严重,加速度痴呆和记忆衰退,包括影响性欲。他的爱人其实才是最伟大的

    56分钟前
    • 别歌
    • 力荐

    -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 -宇宙是无限大的。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吗? -没有,但我就是相信。 -爱情也是这样的。

    1小时前
    • 苦杏仁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