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麦克白的悲剧

    麦克白的悲剧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21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阿历克斯·哈赛尔,博迪·卡维尔,布莱丹·格里森,科里·霍金斯,哈利·米尔林,迈尔斯·安德森,马特·赫尔姆,摩西·英格拉姆,凯瑟琳·亨特,布莱恩·汤普森,斯蒂芬·鲁特,罗伯特·吉尔贝托,伊桑·哈钦森,理查德·肖特,西恩·帕特里克·汤玛斯,拉尔夫·伊内森,杰弗森·梅斯,奥利维亚·华盛顿,韦恩·T·卡尔,雅各布·麦卡锡,Scott Subiono,Lucas Bar 

    导演:乔尔·科恩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黑道风云

    • 更新HD

      灭绝:基因改造编年史

    • 更新HD

      黄色大象

    • 更新HD

      飞行课

    • 更新HD

      骨瘦如柴

    • 更新HD

      对门儿

    • 更新HD

      黎明的沙耶

    • 更新HD

      江边旅馆

     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

     长篇影评

     1 ) 电影不是舞台剧

    黑白的画质,还以为是老旧的片子,一查,原来是2021年的片子。因为之前看过《蜘蛛巢城》,所以内容大概基本熟悉。本没有新鲜感,却又遇到单调的场景,大把大把的舞台对白,甚是无聊,勉强看完。女巫只是普通的催化剂,麦克白夫人才是谋杀“荷尔蒙”“提鲜剂”。女巫炫酷的表演后,全身而退,可惜麦克白夫人把“荷尔蒙”发出去之后,却沉浸在自己血腥的幻梦中无法自拔。她本不是患得患失的人,却变得优柔寡断,全片完全看不到她这个人物性格的变化。大把的台词无法改变人物的形象。只能说舞台剧改到最后,还是影视化的舞台剧,缺乏电影的那种紧凑、扣人心弦。唯一的亮点:女巫的出场,让人惊掉下巴。

     2 ) 舞台剧和电影的最优解

    就像一个深沉诡异的噩梦。

    在梦里经历了一场预言。

    又像读了一首史诗。

    兴盛衰亡,起伏不定,报应不爽。

    莎士比亚的词句恢弘大气而厚重典雅,就像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一样。

    有些地方虽然还是会有点像念词,但演员的处理让人在出戏的边缘多徘徊了几秒,很不错。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断出现的 [打破第四面墙] 。

    士兵和镜头对视,是在交代背景及故事进度,好像一个旁白者,但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或者说舞台)与观众的界限由此被打破。

    女巫和镜头对视,好像在施法术。预言仅仅是预言吗?不,预言是命运,是那双翻天覆地的大手,掌控所有人,包括你我。

    麦克白的妻子和镜头对视,是赤裸裸的欲望,是所有人的不甘与挣扎。

    光影变幻,画面绝美!构图工整,极具观赏性!明明是有限的空间,却能感受到磅礴的爆发力。

    最后两人宫殿互搏简直另一版《叶问》。不禁感叹,无论东西方,美学的根本果然都是相通的。

    中间麦克白挑唆别人去刺杀班之后,彻底硬下心肠,对着自己本来比他更狠的妻子也失了心智。

    全片这个算是点睛之笔。

    人的欲望无穷尽也,挖下第一锨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最后发现是给自己挖成了一座坟。

    结尾班的儿子和大臣一起骑马而来,临近却又忽地惊起一群乌鸦,人已不见踪影。好像所有人物都活在了预言当中,逃不脱命运的把控。

    整部电影就是完成度极高的舞台剧,不,介于舞台剧和电影之间,却又兼顾二者的美感。既有舞台剧的延展想象力,又有电影的视觉写实。还突破了舞台剧的时空局限性与电影的虚无感。

    真的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我心中的今年奥斯卡。

     3 ) 不是问题的问题

    或许为了求新求变吧,这次拿起导筒的是不知道暂时还是已经分家的科恩兄弟的乔尔·科恩指导,演员则请到了超强实力派丹泽尔·华盛顿,以及导演的老婆,也就是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故事的先锋性实验作品,4:3的构图,黑白美学硬光摄影质感,每一帧画面都透露着特立独行,去对撞流传经典的《麦克白》故事。

    当然这带来的不是问题的问题是,这部电影注定也是会成为在故事上没有新鲜感的配比,最终还会回到观众的选择上,如果你喜欢《麦克白》的故事,看他!如果你沉浸在摄影美学中,看他!反之亦然。

     4 ) 莎翁的知识

    现代性与导演意志

    莎翁的《麦克白》讲述的是一则命运悲剧,究其悲剧成因的主源,无疑为一种性格蒙上了审慎的罪名,三女巫的所谓命运预言,揭示了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一直以来的野望-权力的渴望,且为其野望的实现作了充分的背书。

    权力-欲望,无疑是一种极端的属己之物,拥有权力并永远拥有权力,才能让权力一直保持属己的属性,所以在谋杀国王夺得大位后,麦克白患得患失除了所谓“罪行导致的良心煎熬”,更沉浸于属己之物哪一天突然不再属己的巨大恐惧之中,最终在二次听信女巫预言的应验后,决心反抗“命运”,最终命丧剑下,永远拥有变成了永远失去,恰如第一次预言并没有明讲,但暗示的惨淡结局。

    那么,对于电影来说,什么是其极端属己之物呢?众所共识的应该是光与影,此处光影对于电影的属己之归属,应该视为一种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独属于电影的“本质”特征。对于戏剧来说,舞台与表演看起来就是归属在戏剧上的极端属己之物,而也可以打上独属于戏剧的“本质”特征标签。

    乔尔科恩这版翻拍,与奥逊威尔斯、黑泽明、波兰斯基等众多翻拍相比,更突出上述的电影与戏剧各自很“本质”方面的属己之物的结合:表现主义浓重的光影设计 与 人物时刻都深厚的舞台表演。此时呼之欲出的问题就是,两者的结合究竟达成了什么?如果答案是只是达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或作者风格的延续,或者只是巴赞意义上借助场面调度手段达到的一种舞台戏剧片的话,那么两者结合的后果与只有一者充分发挥达成的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毕竟两者结合如果只能有造句构建的、精神分析式心理学的、存粹认识与现实的所谓根本矛盾的等等,都根本不会对现实生活造成麻烦,所以一点都不重要。

    如果答案是电影所谓从戏剧而来,通过对故事的孕育,最后超越戏剧达成不朽来说,这种故事的不朽就不是戏剧可以经验的东西,因为舞台和舞台表演是戏剧必然需要的基础,而成为了电影就脱离了戏剧“本质”本身,成为了对电影本质的把握。这种把握是当然是一种知识和认识的把握,是靠电影对故事的理解、体验和经验留存下来的东西,而依旧是电影的属己之物,也代表了电影本身吸取其他所有艺术而来的综合性来源,其实就是很难脱离其他艺术形式,永恒留存的属己性。

    与其永恒属己对照的是,与麦克白听到第一个预言后,被预言激发自己对于权力的贪恋,但权力最后却不属于自己,属于另一个同僚的子嗣,在听完第二个预言后,甚至连麦克白自己的性命与命运,其评判标准都不在自己手中,而需要冥冥之中会“行走的森林”,与并非女人诞下的战士等外在决定。如此的评判标准不是认识、不是把握、不是理解、甚至都不是经验,而真正超脱了属己之物,落到了相信故事现实能真正深植到生活之中,而不是知道故事现实可以贴合到生活而已,才真正相信电影可能性的信念。

    莎士比亚取材于贺林谢德的《编年史》改编的《麦克白》, 描绘11世纪的苏格兰,原著中的英伦三岛和莎翁彼时的英伦三岛,理所应当应该全是盎格鲁-撒克逊的白人,在今世今日,科恩选用了丹泽尔·华盛顿和很多黑人演员来重新搬演麦克白的悲剧,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短暂超越莎士比亚“属己”的知识,这种短暂的超越或许不美好、不太现实、甚至充满很多被人误解的硬性教条、充斥着让人看不出的某些智慧,但情感确实真实的,戏剧和电影的“本质”在这争斗,此消彼隐之中,一种实际能看到的真实,从争斗的解蔽里油然而生,而不需要去想,更不需要知识化、或理论化的整全构建。

     5 ) 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一个躯体的两种人格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麦克白》

    两个灵魂寄居于一具躯体

    她敏感 他果断 她脆弱 他威严

    她多愁善感 善于观察 追求纯粹的快乐

    他野心勃勃 干练勇敢 想要极致的权力

    他们寄居于一具躯体

    他们对唱着情歌 该出场则出场 互不相扰

    他底气满满 演唱洪厚的低音

    她嗓音纤细 处理嘹亮的高音

    可是 难免有合唱的时候 难免彼此察觉

    他们彼此相识 互相爱恋

    他音调太低 她飙高音

    她低音不够 他来弥补

    他们互帮互助 互相爱恋

    可是他的雄心比天更高 他想要月亮 星辰 地位

    他鄙视她的卑微 唾弃她活得压抑

    她羡慕他的威严 仰慕他高大无比

    你要让他们记住你 无论如何 他说

    于是 威胁 嘲弄 张狂 他负责

    诱惑 卖弄 病娇 她负责

    他们平步青云 风生水起 所向披靡

    为了他的目标 她抛弃了善良 诚实 纯洁

    她抛弃了原先所向往的爱

    他对你的爱是如此虚伪 如此令人作呕 他说

    世上不存在爱 只有权力和地位 他怂恿

    她假装附和 自欺欺人 假作快乐

    但她愧疚 她对他的伤害

    她无法接受 心不甘情不愿

    于是 他们纠缠 争吵 打斗

    他扼住她的喉咙 毫不犹豫

    她大受震惊 泪如雨下

    争吵平息了 他不后悔 现在只有他

    当歌曲进行到高潮 她不再高歌

    他强装镇定 替她演唱 唱得不伦不类 如芒在背

    歌曲在责骂与不满中落幕

    他们的过往 他们的成就 烟消云散

    他悲伤 他痛苦 他生不如死

    终于 他选择放弃 放弃一切 放弃生命

    现在 只有她寄居于那个躯体

    失去了野心 没有了低音

    她选择卑微地活着 就像从前那般

    最后 所有人都以为那个躯体由他主导

    可事实是 只有她 苟延残喘

     6 ) 观影笔记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短评

    非常失望,新想法很少。

    5分钟前
    • Ocap
    • 较差

    在陈旧的戏剧中继续萃取更冷峻严酷的张力,Joel Coen让”莎士比亚”重现光彩!

    6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力荐

    7.0/10 大银幕。不喜欢,不满足。很明显它提供的仍是戏剧情境,而非电影情境,光打的再细致也是舞台光,诸如投下一束顶光,人物在光域中心念白等等,这些都属于戏剧魅力。渐隐为黑场自然也就相当于合上幕布。况且大科恩在4:3、黑白摄影、极简主义的这套组合拳里也并没有给出更多惊喜。大科恩的这部和库泽尔的15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学思路,库泽尔当年则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打磨视听以及色彩实验上,个人来讲我还是最爱库泽尔版《麦克白》所创造的美学路径,我也认为库泽尔在他所构想的系统之内其影像层面上是更为大胆的。2021.12.28号@pcc

    9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要信命,也不要信命

    11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推荐

    这部也期待了很久,但看完心情复杂……首先没有想到会让我觉得很无聊!诚然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摄影机无疑像是把戏剧舞台搬上银幕,白屏的开头和黑幕的结尾也别有用心,电影里的符号、造型、演员、场景和氤氲且黑暗的氛围也是我喜欢的。但就是啊,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例如这个偏装置艺术的后现代城堡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还有演员使用古英语但仍然十分现代的口音,有一种同古典戏剧内核剥离的违和感。(3.5/5)(@Angelika)

    12分钟前
    • 澄江堂扫地僧
    • 还行

    不用再改编麦克白了吧,《蜘蛛巢城》之后,不管后来的导演们选择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改编切入点,在这座大山面前,都显得没多大意思了。对于这版极简舞台剧的风格,打光是最大亮点,也是它在电影化上最成功的地方。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感觉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像属于旧时代的作品。摄影布光这些太强了。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请问是在卡戴珊的极简豪宅拍的吗?苏格兰曾有一刻是瓦坎达!

    22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NYFF世界首映,科恩夫妇都来了。知道剧情,台词听不懂,只能赞赏一下摄影美学。虽然是apple tv出品,但影片开头黑屏一下转白,不由感叹这只能在影院看呐/二刷开头,麦克白从迷雾中走向镜头那一幕,绝了

    24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没啥必要,通篇的策略皆是惨白的邪气与呆板的装饰性,与极简的初衷背道而驰。

    25分钟前
    • TWY
    • 较差

    又是一版极具风格化的《麦克白》。与库泽尔版大量的苏格兰实地取景相反,科恩兄这次回归了既表现主义又极简的棚拍美学,表演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影片的舞台感。但总体来说改编的还是有些太中规中矩了,两位主演异于寻常的“高龄”也并未如预料中的那样带来新的解读,表演最为出彩的反而是饰演女巫的Kathryn Hunter和饰演Ross的Alex Hassell。同时也几乎看不到过往科恩的影子,也许这标志着单飞以后的新阶段?

    2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7.0/10)乔尔·科恩这次的活儿实际不多啊,个别场景删掉了,有几个调换了次序。给人感觉还是一部舞台剧的录像,但丰富的机位变化得以更好地捕捉演员的表情,不过仅此而已,更多的空间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构造。摄影是范本级的。其实我偏爱那种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但是外表魔改的莎剧。

    31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麦克黑

    32分钟前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还行

    NYFF首映/科恩的绿衣骑士 更宿命论更精神分析一点 中世纪的冷峻感已接近第七封印 鬼魅感借由光影和建筑实现 medieval brutalism让画面更流畅更冷峻 与戏剧腔形成反差 但科恩没让美学大过故事 秘诀在于denzel washington和fran极致神经质的表演 暗黑低灰度画面结合二人沙哑嗓音更加质感/但科恩兄弟早已不是科恩兄弟了 命运捉弄的巧合感和黑色幽默减半 但符合A24一贯挑片 后现代解构经典和神话 文本里却满满是现代人的困境

    33分钟前
    • 巧比
    • 推荐

    乔尔想要模仿伯格曼或黑泽明的风格,可无奈他是科恩兄弟的成员,《麦克白的悲剧》的风格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基里科,德国表现主义影响之下的美术设定,另一方面乔尔则重复着同一种构图:浅焦下人物近景直面观众,强迫其注意到人物说话时的肌肉运动,一种典型的黑色幽默处理方式,人物的美式英语则仿佛置身于一场排练或Zoom上的剧本朗读会议,我们当然可以设想一种科恩式的麦克白,参考《逃狱三王》或《巴斯特民谣》,抛弃掉严肃性,在形而上学和反类型上越走越远,用丑角视角或者将场景移置某种荒诞派色彩的人物窘境之中,不过很可惜的是《悲剧》并没有,属于好莱坞那种作为呆板无趣,却稳赚不赔的,缝合怪式的改编;或许将同样的题材交给多兰,也会得到一部类似的影片。

    34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像是上了一堂戏剧鉴赏课,美学价值突出,电影价值匮乏。

    38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史上演技最好的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摄影绝到无话可说,极简主义打造的黑白布景将舞台剧效果拉满,然而最大的感想却是——科恩兄弟解体了?!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像个拼盘。演员里有的表演很通俗,有的又很传统,英音和美音在空中打架。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喜欢A24出品的黑白电影,上一次是灯塔。说不出来是A24偏好构图与4:3和黑白的不适配,还是纯粹的不在我的审美取向,画面美则美矣但却又像少了点什么,转场也总是显得很仓促。角色动线感觉也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Denzel Washington爱国片演多了,他给我的感觉实在是比Macbeth要憨厚,唯一我觉得出彩的戏是谋杀Duncan前的笑,剩下的时候他更像在面瘫神游。Frances McDormand的Lady Macbeth让我也觉得差点儿什么,我可能更偏好Anna Netrebko14年METOpera录像里那种气场全开的演绎。既没有完全的颠覆与创新,也没有完全的复古与致敬,私以为只是差强人意的一个改编而已。

    44分钟前
    • 白昼白
    • 还行

    欢迎来看老年人活动中心排演的莎翁剧。

    4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视觉撑起一分,太精致了!我没看过太多版本的麦克白,和前几年出的那部片子差不多,似乎都是想要放大原作的诗性,而不是剧的核心骨架。有点像一锅放了高级花椒和辣椒但是没有牛油的底料,总还是缺少些力道。是的,我又想吃火锅了。

    49分钟前
    • Ov's Pianist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